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04章 钱法】
对于这笔账;胤秚也算不清楚;与郑世昌商议了一番;同样是不得要领;两人都不清楚对倭国的商贸量究竟有多大;亦不清楚在禁运金银铜等金属之后;这其中的差价会是多大;而且对倭国的青壮劳力估价也是相当模糊;不知应按奴曱隶算;还是按长工算。
微微沉吟;胤秚才躬身道:“回皇上;江南长工一年工钱银折合稻米为五、六石;高者七、八石;即以五石计;折银亦在五两上下;十万青壮雇佣五年;合银二百五十万两。
若是同意倭国在三年内不调拨金银铜出境;‘四大恒’等若大是担负三年时间对倭商贸差价银的利息;这二百五十万两倒也不亏;毕竟对偻贸易的规模由咱大清说了算。”
“这规模可不是由咱们说了算。”贞武微微一笑;道:“一则海外的贸易航线已经卖出;朝廷不能限制海商的贸易规模;再则;十万倭民亦要船只运出;总不会空船倭国载人吧。十万偻民;这是新井君美开出的贸易数额。”
经这一说;胤秚亦是反应了过来;新井君美这十万人可不是信。开河;而是仔细盘算过的;他忙躬身道:“皇上烛照万里;洞彻微毫;实令臣等惭愧。”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立待开口;包福全躬身进来;在门口低声禀报道:“皇上;怡郡王胤祥;庆贝勒胤禑;贝子胤礼在外递牌子求见。”
老十三、老十七负责扩招禁卫新军;难道有什么事微微沉吟;贞武才道:“让他们进来。”
郑世昌这时躬身道:“皇上;美洲航程极远;一船容不下多少人;十万倭民移往美洲;所需的船只数量将极为庞大。”
“此事无须cāo心。”贞武淡淡的道:“可光在京师发卖;一众王公勋贵能够吃下多少他们心中有数;剩余的全部运往澳洲。”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海上航行;路途遥远;五年之期;着实太短;要倭国将时间改为十年;另外;人手亦不能太少;着改为每年五万;三年亦才十五万;难不倒他们。”
胤秚、郑世昌、年羹尧不由暗自咋舌;这可真是狮子大张口了;一开口就翻了三倍;按江南的长工算法;这可是七百五十万两白银了。
略一沉吟;胤秚才迟疑着道:“皇上;新井君美激ng于算计;三年利息;七百五十万两白银;臣担心倭国曱难以应承。”
贞武瞥了他一眼;哂笑道:“再激ng于算计;也得有实力才行;告诉新井君美;同意更好;不同意;朕派人自己抓。”
胤秚听的不由一呆;倭国如今可是大清的藩属国;如此强势压迫;会否引起其他藩属国的恐慌年羹尧听的却是大为振奋;贞武如此强势;驻兵倭国看来是大有所为。
胤祥;胤禑;胤礼三人这时鱼贯而入;齐齐请安见礼;贞武点了点头;道:“都免礼;赐座。”
待的三人落座;胤秚才欠身道:“皇上;如今倭国在名义上乃是大清之藩属;如此逼曱迫压榨;臣恐有损大清天朝上国之声誉。”
“天朝上国;亦是要靠实力来维持的;没有实力;声誉不过一虚名;要之何益”贞武扫了在座几人一眼;道:“自唐宋以来;历朝历代对于藩属和边疆皆是统而不治、为而不有;大清亦不例外;对朝曱鲜、安南、琉球等沿海诸藩属皆是通过经济和贸易上的厚往薄来以换取名义上的臣服朝贡;所得者;仅仅只是虚名;而无任何实质上的益处;万国来朝;在朕看来;不过是昙花—现之虚假强盛。
虚名也就罢了;更为可虑者;因为朝廷对藩属毫无实质性的管理;一旦遭遇外敌入侵;这歇属不仅难收屏障之效;反而会成为外敌入侵我大清之跳板;此等有害无益之藩属;要之何用”
在座众人皆是清楚贞武早有革新大清宗藩关系的念头;听的这话也并不以为奇;看来;贞武这是成心要那倭国开刀了;也活该倭国倒霉;谁让他被贞武给惦记上了。
微微顿了一顿;贞武又才接着道:“倭国地域狭小;金银铜等需藏实则并不富足;‘四大恒’入驻倭国;一则是促进对倭国的商贸;再则便是要吸纳倭国的黄金;‘四大恒’招牌创建不易;必须信誉至上;当然;低息放贷的业务就无须开办了。”
郑世昌知道贞武早就有发行纸钞取代白银的想法;一听提及‘四大恒’的信誉;便知贞武这是在未雨绸缪;只是不太明白贞武为何只强调吸纳黄金;难道白银就不重要当着这么多王爷;他也不敢问;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胤祥却是忍不住道:“皇上;倭国的白银产量亦不低;何以只吸纳黄金”
贞武扫了众人一眼;呷了。茶;才从容说道:“为何只吸纳黄金这关系到钱法;明代以前;海上商贸规模极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陆路虽有丝绸之路与西方贸易;但其规模亦是有限;不足以影响中国之银钱流通。
然而;近百年来;随着海贸的兴盛;这—情形发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美洲发现大量的银需之后;美洲白银自明代中期之后便开始一船接一船的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也正是有了充足的白银;白银才逐步成为法定的流通货币。
如今;大清每年的海贸都会换回大量的白银;白银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形自然是要引起贬值引发银贱物贵的危机你们想过没有;这数十年来;流入大清的白银越来越多;银价却一直很稳定;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大清的富商巨贾、官员士绅、平再百姓都喜欢存银子;将银子埋藏在银窖里;埋藏在地下;收藏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不舀出来流通;这种情形对国家而言;非是幸事;若放在宋元之前;尚无大碍;在大清却是面临巨大的风险。”
说道这里;贞武却住了。;扫了众人一眼;才道:“郑世昌;你经营银号多年;可知是何风险”
郑世昌听到这里自然是明白贞武所说的风险是什么;但他一把年纪了;哪里还肯出这个风头;当下便躬身道:“微臣愚钝;还请皇上指点迷津。”
贞武瞥了他一眼;才接着道:“随着海贸的兴盛和海贸规模的
i益扩大;大清的钱法已然不能独善其身;而是与欧洲、美洲连成了一片;随着白银产量的提高;欧洲的白银已经开始大幅贬值;通过大规模的海贸;不消几年就势必引起大清的白银跟着贬值。
大清的白银储量有多大;就连朕心里也没底;白银一旦贬值;储量越大;引发的灾难也就越大;朕之所以在海外吸纳黄金;令海关强行按比例收取黄金;一则是防止白银大量涌曱入;引发白银贬值;另则亦是要与欧洲保持一致。
欧洲早在百多年前就开始积累黄金;准备推行以黄金为法定货币的钱法;也就是金本位制;大清也必须积累黄金;由采用金银同时流通的金银复本位制度过渡到金本位制;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大清在海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大清与欧洲的海上贸易就会处于绝对不利的局面;当然;富商巨贾、官员士绅储存黄金也不虑有贬值之忧;大清亦可避免白银贬值带来的危机。”
胤秚、胤祥等人听的不由恍然大悟;难怪贞武要求倭国赔偿黄金;要征伐非洲抢夺黄金海岸;原来考虑的如此长远;大清朝野上下;还真是找不出一个眼界如此长远开阔的人来。
郑世昌却是暗暗心惊;大清流通的白银数量有多大;他是能够大致估推的;要在大清实行金银同时流通;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实行金本位制;那得需要多少黄金这可有些不现实;不过;这话他是不敢说的;如今大清正在极力扩张曱海外领地;谁知道会否发现大型金需;听闻在澳洲就有大金需。
胤俱当即带头道:“皇上圣虑深远;洞见症结;独具只眼;臣等万不及一。”
“皇上圣睿明见;洞彻万里;实是大清臣民之福。”胤祥亦不甘落后;紧跟着道。
眼见胤禑;胤礼亦要跟着称颂;贞武微笑着摆了摆手;道:“别闹这些个虚礼。”
“皇上;臣等皆是肺腑之言。”胤秚躬身道:“满朝皇族宗亲;王公勋责;文武大臣;实无一人能有此见识;亦无一人能居安思危;看到繁华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
“这是经济之道;从四书五经中可学不来。”贞武微微一笑;便又将话题拉了回来;道:“倭国采需、冶炼业繁盛;工匠众多;美洲、澳洲、非洲皆急须此等人才;可刻意挑选各类工匠;朝廷英说是以农为本;但工异亦是不可一
i或缺;但凡有一技之长者;皆须爱惜。
着京报刊载朕的旨意;不论南方北方;亦不论是否实行了摊丁入亩;皆将匠班银摊入地丁;灶丁银摊入灶地;屯丁银摊入地粮;彻底解除对工匠的束缚;籍;允准工匠自由迁移流动。”
(未完待续)
【第705章 藩属驻兵】
听的贞武话头一转,以解除工匠束律为由切入到摊丁入亩,胤裸不由微微一愣,这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点?如今江南正在推行摊丁入亩,山西在试行新政,京报宁报为此又闹的沸沸扬扬,此时抛出在全国实行匠班银、灶丁银、屯丁银摊入地丁灶地地粮,这岂不是火上加油?
老十五庆贝勒胤祸却未多想,他对贞武可谓是盲目信从,听的贞武点到京报,忙躬身道:“臣弟遵旨。”
见老十五开口,胤磺亦不敢多想,忙跟着道:“臣等遵旨。”抬起身,他才试探着道:“皇上,对于倭人工匠优待,是否允准他们携带家眷?”
微微沉吟了片刻,贞武才点了点头,道:“十年时间不短,即便是奴隶亦不能灭其人yù,允准所有青壮携带一名家眷,不过家眷不能算人头,对于工匠,可以携带所有家眷,并且给他们每年五石米的工钱,表现好的另有奖赏。”
允许所有青壮携带家眷?几人不由一愣,这不是凭空添了十五万张口,就连胤禩亦是颇为诧异,老十四何以会突然大发善心?难道指靠这些女人去开荒耕种?
贞武望了众人一眼,才沉吟着道:“允许携带家眷,不仅利于人口繁衍,也利于对偻人的管理,利于倭人安心的劳作,当然,家眷也不能白养着,放牧养殖种菜等等轻活亦需要大量人口。
另则,对于偻人的管理,一众王公勋贵皆是驾轻就熟,无须朕赘言,朕提醒一点,必须分散安置,加强文化风俗同化,不能为rì后留下隐患。”
听的这话,胤禩不由释然,有家有口的管理起来确实容易多了,他忙躬身道:“臣等遵旨。”
微微点了点头,贞武才看向年呈尧,道:“驻兵偻国,是大清首次在藩属国驻兵,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