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虎王朝-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克、金斯利、勃尼哥罗等原东岸义军头目率领约一千东岸义军,分散为三五一伙的数百个小组,奔往东岸沦陷区各处市镇、村落。
这支分队的任务,是趁着兹波林全军出击,内部空虚的时,临时鼓动普通民众前往主战场参战。
巴维尔数月前发布自由召唤令,要求规模达到千人以上的义军队伍前往河岸地区集结,按正规军方式进行编队、装备和集中训练,组建了一支人数达十五万、装备精良、有一定训练程度的骨干部队。
按巴维尔原先的预计,凭借一支这样的队伍足以消灭兹波林的卫护部队,而且这种做法,也能将战争对民间的破坏降至最低。
然而,紧迫的形势打破了独眼龙的迷梦。
自由军团在鸡鸣镇设下一桌酒菜,没想到兹波林却带来了超过三桌的客人,令这场战役演变成双方都孤注一掷,赢家拿走一切、输家失去一切的大赌博。当此危关头,巴维尔也顾不得那多了。
在东岸地区,尚有一些规模在千人以下的小股义军,他们原来的任务是继续骚扰敌军,担负本次战役的侦察、后勤、破坏等辅助工作。
现今,各鼓动小组必须与他们取得联系,带领他们参加大规模的正规会战。
除此之外,各鼓动小组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前往东岸地区各处,发动民众,凡愿意参战者,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带往预定战场参加会战。
这将是一支无法估计数量、武器装备很差的援军,其战斗力到底如何、究竟能在战场上起多大作用,巴维尔和别亚自己心里都没有底,然而在当前局势下,这又是自由军团骨干部队唯一可以倚靠的力量了……
巴维尔和别亚这两位自小一同长大、一同参加猛虎军团的年轻将领,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得意战法。
别亚不必再说,千里奔袭,批亢捣虚,一战定乾坤乃是他的拿好戏。而巴维尔的作战特点也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就是穿插迂回,占领敌后地形要点,控制战略要域,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穿插迂回是一种有效的运动歼敌战法,一旦实施成功,其威力十分惊人。
除非敌方的实力雄厚到兵力能够铺满整个广义战场区域,否则各支部队的结合地带必然存在着间隙和空档,这种情况在以分进合击方式行军时尤其明显。这些间隙和空档,为穿插迂回战术提供了运动空间与战。
一般情况下的穿插迂回,是主力部队正面吸引敌军,派偏师穿插迂回敌后,但本次战役,巴维尔却是以小股虚张声势的部队牵制敌军大部队,主力部队乾坤大挪移,反向穿插迂回,在敌后重新集结。
偏师穿插是战争的常态,其目的是分割敌军,形成侧后威胁,配合主力部队完成围歼和追击任务,正应兵家“以正合,以奇胜”的经典战争原理。
主力穿插是战争的非常态,一般应用于发现局势不利时,以少数兵力留守惑敌,主力部队在外线敌军尚未合拢包围圈之前离开预设战场。
或逃之夭夭,保存实力,徐图将来;或如今次战役般,改变决战场所,迫使敌军骑步脱节,以空间换时间,主动创造对本方有利的战,各个击破敌军。
无论哪种穿插,都能切断敌军后路,阻隔敌人后方与前线的联系,破坏其主要补给线,开辟新的进攻方向,造成于己有利的战争态势,对于达成战役任务具有极大的助益。
另外,退路被断,一般都会沉重地打击敌军士气,令其军心动摇,甚至不战自乱。
不过,尽管穿插迂回战术适应面广,具有上述种种优点,但其弊端和弱点也非常突出。
穿插战术要求隐蔽、快速、绝不恋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和占领预定阻击点。穿插行动的目的是威胁敌人侧后,可在执行这一战术时,穿插部队自己的侧翼也暴露在敌军面前。
一旦穿插行动被人察觉,迂回方向被人识破,实施穿插行动的部队被敌军粘住,就会反遭敌军的分割截断,包围歼灭。
偏师穿插如若失败,因其主力保存完整,尚可堪一战,能够救药;主力穿插如若失败,那就是没顶之灾,指挥官再优秀,在这种局势也无力回天了。
巴维尔虽眇了一目,完好的那只独眼却极其有神,丹西戏称其足以穿透十层防线,总是闪动着以三千吞一万的贪光。
猛虎自治领的这位以临阵变,穿插迂回见长的将领,打起仗来充满灵感,前进后退、整合分散、冲击包抄,战法可谓丰富多彩。
而要完成上述复杂的军事运动,将穿插战的风险降至最低,首要的一点,就是对整个战区的地形地貌极其熟悉。
与兹波林类似,平面化、符号化的地图映入巴维尔的独目,同样变成了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世界和战场,纤毫毕现。
就像热恋中的情侣,独眼龙对于本区地图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痴迷,一旦有闲就在“她”面前独坐,含情脉脉地凝视、徘徊、沉思、冥想。
在指挥中央郡游击战期间,独眼龙或躬身考察,或命各地义军收集情报,绘制出一张极其详细的战区地形详图,从各村庄的距离、草房和瓦房数到河流宽窄深浅、地形隐蔽开阔、地段低凹积水等,都一一列明。
这幅地图被印发给各路义军使用,按巴维尔的要求,有了这幅地图的帮助,无论在哪、无论何支部队,都必须做到夜行军不用向导。
“中央郡就是我们的家,作为主人,对自家情况,我们必须比闯进来的野狼更熟悉!”独眼龙如是说。
在最高指挥层面,巴维尔掌握的辖区地形情况比兹波林更全面、更详细。后者虽然对堡垒据点布防烂熟于胸,但对于封锁线周边的广阔区域,对于村落、河湖、山峦、树林等地区,就没有那么清楚了。
在军队基层,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由军团将士,对于中央郡的地形,就更比作为外来客的塞尔兵士们熟悉了。而地形的熟悉程度,对于战役的胜败程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早在前期的游击袭扰战时,义军部队敢于在据点林立的沦陷区与敌人大胆地周旋,有时仅距敌半公里甚至一两百米的地方,义军都能游刃有余地往返穿插,所倚恃的,就在于他们较敌人更熟悉地形。
当战争发展到大型会战阶段,自由军团的这种优势在大规模穿插迂回中,同样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独眼龙的指示,除留守部队继续示伪惑敌、虚张声势外,各支穿插部队,都必须进行伪装,不举旗帜、不吹号角、不点火把、不生炊烟,以干粮填充肚皮,防止泄漏行踪。必要时,穿插部队白天停止前进,晚上才能趁夜色行军。
在白杨大道和其他各路敌军途经范围内的小股义军,必须全力配合本次穿插行动,扩大活动范围和骚扰强度。
在塞尔军各路合击部队的主要行军路线上,采取恫吓、扰敌等方式夺敌心志、削其士气,而对斥候骑兵,则必须不顾伤亡、不计代价地加以猎杀消灭。
巴维尔寄希望于他们的游击骚扰,达到迷其眼、惑其心、乱其谋的效果,令敌人觉察不到自由军团骨干部队的大规模调动。
本土作战的种种天然优势,加上完善的布置、民众和地方义军的默契配合,经过长期游击战考验的义军将士,对于自己的老本行——战役欺骗,确实干得得心应。
尽管按塞尔王国的行军守则,各部斥候队的搜索幅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交叉叠加区域,以保证侦察的全面和准确,然而通过遍布民间的眼线和小股义军的积极活动,这些斥候侦骑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伤严重,侦察区域露出无数空档。
在当地民众和义军的引领下,各穿插部队得以从各个缺口空档悄然行进。
塞尔斥候队吃不消这么大的伤亡比例,为减轻损失,他们不得不缩小搜索范围,而这又造成了更大的空档,给穿插部队更多的活动空间。
行军过程中遭到近乎猖獗的骚扰,当然会引起塞尔卫护部队高层的注意。不过,在与敌军斥候较量时,穿插的大部队绝不轻易出,全由小股地方部队执行。
仔细听取逃回斥候的汇报,认真研究小股部队厮杀的情况,兹波林和伊萨并没有察觉到敌军主力活动的迹象。
与此同时,鸡鸣镇的乔伊赛浑然不觉巴维尔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离去,阿施塔也不断进行试探性进攻,似乎随时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坚战。
面对这一战况,苏来尔王一天向兹波林发一封紧急求救信,夸大被围情状,请求迅速增援。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兹波林等人这样的错觉——自由军团主力仍在鸡鸣镇周围以逸待劳,准备围点打援,路途上的骚扰属于小股敌军的自发性攻击行为,意图搅乱和疲蔽本军,以增大自由军团在主战场上的胜算。
根据以上判断,兹波林作出决定,加快行军速度,提前完成战略反包围。这样一来,既可以及时援救乔伊赛,同时又防止巴维尔主力察觉本军意图,见不妙而突围逃跑。
于是乎,中央郡东岸地区出现了一幕富于动感的行军场景,一明一暗两支数量差不多的大军,朝相反的方向交错而行,飞速前进。
塞尔卫护部队在明,分十余支,以鸡鸣镇为终点向内进行向心运动;自由军团骨干主力在暗,分为九路,穿越敌军各部之间的广阔空档,以鸡鸣镇为起点向北做离心运动。
兵贵神速。
与地形的熟悉程度一样,时间虽然转瞬即逝,却是无形的战斗力,其效用不逊于兵力、装备等有形战斗力。行动的快与慢、短暂之差距,往往成为战斗、战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尤其是打运动战时,因作战地域广,战情变化快,更必须争分夺秒,不失战。掌握了时间,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能创造战、抓住战,才能攻敌不备、出敌不意。
反之,抓而不紧,不如不抓,不可失,时不再来。失去了时间,主动会变成被动,活仗会变成死仗,歼灭战会变成击溃战,胜利会变成失败。
密尔顿在本次战役中确实立下了不可埋没的首功。他提前两天左右的时间,将敌方动向、驻防态势和真实作战意图及时通知自由军团指挥总部,令别亚和巴维尔能够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