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邵妃如果变成邵贵妃,那么再进一步就是皇后了,以天子对邵妃的恩宠,这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天子有过废后先例,焉知不会重演旧事?一旦邵妃成了皇后,那子凭母贵,其皇子立为太子岂不名正言顺了?
瞧着群情愤激的场面,万安笑而不语。尽管闹罢,惹恼了天子才好,每个男人都会有帮心爱女人出气的情怀。
第七百二十八章 刚刚开始
项成贤刚才一直处于高光状态,这会儿万安抛出新议题后便没人注意他了,叫他心里产生不小的落差感。不过也正是如此,倒是有点“旁观者清”的效果。
所以项成贤觉察到,这是万安的小伎俩,不过要怎么破解,项大御史对此一筹莫展。不止项成贤,有些冷静的人也意识到万安的手段,也不是没人想出应对主意,但总是不够完美,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若是方应物,该会怎么办?”项成贤不由自主地想道,目光下意识朝角落里望去。然后他就看到了,方应物又在用力招手……
于是项成贤只得又走过去,他的移动吸引了所有人注意,满屋子议论声忽然停住了,房中陷入诡异的寂静。很多人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方应物肯定会有办法罢?或者是,反正有方应物出主意,自己就先不费心了。
首辅万安忽的紧张起来,死死盯着方应物。说出去像是个笑话,身份已经年近古稀的堂堂首辅,竟然会为了区区一个方应物而紧张。
片刻后,项大御史脚步轻盈地走了回来,重新进入了高光状态,从容地说:“邵娘娘服侍陛下多年,进位贵妃也没什么。”
后面肯定有个“但是”,无数人心里吐槽。
“但是……”项大御史果然众望所归地说出了这两字,“此外为免中宫轻重失衡,还可仿效仿效前朝故事。”
项成贤有意停顿了一下,可是这次没人出来捧场接话,只得继续说:“所谓前朝故事,如汉明帝马后、唐明皇王后、宋真宗刘后,皆养诸妃皇子为子。”
说到这里时,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到什么,纷纷恍然大悟。只听项成贤高声道:“今请将太子养于中宫,认王皇后为母!”
众人不禁万分钦佩地看向角落里那个人,短短时间便能想到如此破解之道,实在不能不服。今天方应物能光临东朝房,真乃正道之幸。
这的确是个绝妙主意,完全可以抵消邵妃进位为贵妃的影响,也很有可能避免因为邵妃与天子较劲,而且最关键是没有任何副作用!
其实单纯只说邵娘娘进位为贵妃本身,大臣对此是无所谓的,又不是当皇后,爱怎样就怎样。只不过涉及到东宫之争,所以才显得十分敏感。
朝臣担忧的不是邵娘娘当贵妃,而是子凭母贵。一旦邵妃之子朱祐杬凭借母亲成为出身最尊贵的皇子,那难免就要压住太子朱祐樘,导致尊卑失序。
但若将太子朱祐樘寄托到王皇后名下,那么太子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子,当然不用在乎邵娘娘当不当贵妃了!没准天子为了顺利提拔邵娘娘为贵妃,减少此事阻力,真会让太子认王皇后为母亲。
难题破解后不免身心愉悦,不知怎的,许多人发出了轻轻笑声。虽然没有明言,但彼此心知肚明,笑的就是首辅万安——他和党羽今天真可谓是机关算尽,但只怕要徒劳无功了!
想这万安当了十年首辅,君恩深厚地位稳固,吃瘪的时候真不多,尤其吃瘪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时候更不多。
万首辅当然能感受到别人笑的就是自己,暗暗咬牙切齿。可今天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火花四溅,完全输得没脾气!
此时站在东朝房里,无异于是羞辱,万安怨毒地盯了方应物一眼,二话不说,当机立断的拂袖而去。走得痛快,走得光棍,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就这样走了?其余大臣愕然地面面相觑,这首辅老大人真是够果断。
无论如何,既然首辅都离开了,廷议到此就该结束。主持人吏部尚书李裕慢吞吞地询问道:“诸君还有何话可说?若无其他,就此散去罢。”
群臣离去时,大多数人都是面有喜色的。最近这段时间,奸邪猖狂,压抑时候居多,时至今日才总算挫败了奸邪一次。
而且更让众人先前没有想到的是,胜利似乎来得轻而易举,完全不费工夫,好像平平常常顺顺利利就赢了。细想原因,大概还是全凭了方应物,这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罢。
如果没有方应物,正道一方肯定要陷入苦战,还未必能收取全功。只是这方应物以后的日子大概不会好过了,万安绝不会如此善罢甘休,不过方应物所幸还有个次辅为老泰山。
方应物回到家中,项成贤也跟着来了,两人还没说几句话,便见刘棉花打发了人来喊他。
项成贤打趣道:“你这个老泰山,真是一张晴雨表。此前几日,都不曾理睬你,今天却立刻就要见你。”
对此方应物也没奈何,“习惯就好。”
此后方应物到了刘府,却听刘棉花道:“你知不知道,最凶险的时候从现在才开始?”
方应物装糊涂地答道:“愿闻其详。”
刘棉花叹口气,“那万眉州再不堪,终究也是首辅,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朝廷体面,正所谓刑不上大夫。所以即便他站错了队,最严重也不过是被罢斥回乡,你信不信?”
方应物当然信了,就按历史上的万安来说,最后结局也是新皇登基后,被强迫辞官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处分,更别说刑罚了。
别说万安这首辅,就是他方应物在朝廷中斗争失败了,结局也就是回老家而已,这就是国朝士大夫阶层朝争的底线。
“你要输了还好,但你没有输。”刘棉花道:“我料那万安如果见另立太子之事不遂,肯定转而向东宫示好,只求日后能全身而退,免得有血光之灾。”
方应物对此议论道:“也算是识时务之举,若只求平安问题不大。”
刘棉花转而又说:“你先不要替他着想了!先前万眉州主要心思放在另立太子上面,对你就比较放松,也不想为你分心。
现如今若另立太子无望,那么他全部恨意就集中在你身上了,而且也可拿出全部精力来对付你。所以说,你的凶险这才刚刚开始。”
第七百二十九章 廷议过后
事关大明朝前途命运的廷议结束后,引起朝野议论虽不少,但明确表态的不多。越是高官越不愿表态,就像在廷议上,大佬们都收着声不怎么说话一个道理。
在廷议上,主张另立太子一方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什么便宜也没讨到,这本身就算失败了。不过朝臣都明白,廷议只是双方各陈己见而已,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天子的最终决断。
虽然众人都觉得,方应物借着项成贤之口说出来的那些言论,都是非常有道理又能切合天子心态的,但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天子一定会采纳。
正常情况下,保持现状、继续观望最符合天子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性格,那样就等于是暂时保住了太子之位。不过,万一天子突然不畏鬼神、霸道生猛了呢?
直到三天后,便见天子下诏,重新启动东宫经筵,让坊局官员开始为太子授课,然后又有司礼监将军国奏疏送至东宫供太子学习。
如同前阵子罢东宫经筵一样,这些举动也是明显的信号,只不过是与前阵子相反的信号。傻子都能从这些迹象分析出来,天子暂时息了另立太子的心思,真的要保持现状了。
消息传开,引发了正道人士的一片欢呼,接二连三的灾异天象事件终于把天子吓住了,大明有幸,社稷有幸,未来又充满希望了,以万安为代表的奸邪势力终于有了败亡的可能!
太子保住了,主张另立太子的首辅万安声威一落千丈,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人敬畏的人上人,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道理很简单,原来得罪了万安,可能永无翻身之日;而现在得罪万安,大不了出去躲几年,等到新皇登基,出头之日就到了。
当然对于普通京师民众而言,想法没那么复杂,无数评书词话里都有机智忠良战胜奸臣的故事,比如寇准搞定潘仁美这种。而这次大概就是在现实里上演的一出,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故事的主角方应物再次闭门谢客,颇有几分“深藏功与名”的情调。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方应物这是龟缩防范的表现,首辅恨不能置你于死地的状况下,谁敢轻忽?
恰好在这时候,万首辅迎来了自己的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按理说这样整寿绝对是要大操大办的,不过万首辅相当低调,只请了若干死忠亲信登门,就连普通门生也全都婉言谢绝了,更别说其他交情一般的朝臣。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万首辅没脸大办,另一方面是他没信心大办。如今下降势头明显,万一大张声势办寿却被别人轻慢对待,那更丢面子。
即便只有亲信,那人数也不算太少,十年首辅不是白当的。等宾客散去、繁华落尽、月上梢头的时候,万首辅只留了数人在书房里闲谈,这算是真正的心腹了。
“事到如今,老夫只问一件事,怎么整治方应物?诸君何以教我?”万安很不含蓄地说,这里都是心腹人马,万首辅实在不用委婉了。
其余人面面相觑,做政客的都知道,这样盲目对人不对事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冷静的政客都不会这样做。
可是众人也都非常表示理解,遇到方应物这样的人,换成谁也不能忍了,万老大人能忍到今天,已经是远超常人。若还再忍下去,那就是千年王八万年龟了……
工部侍郎高长江先开口道:“下官有个想法,阁老不妨一听。那方应物变身成东厂书吏,是以宛平县代替淳安县征发的名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