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有锦衣卫官校持杖上前动手,打了十下便换人,再打十下又换人,如此换了四个人才行刑完毕。

    方清之紧要牙关,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硬气得很。覃昌上前看了几眼,吩咐左右道:“仔细看着,我回奏皇爷去。”

    没圣旨之前,方清之只能在这里趴着,别人也只能看着。方应物排众上前,对着父亲叩拜道:“不孝儿眼看父亲受责却不能相救,罪过深重。”

    方清之听到自家儿子声音,奋力支起上半身,气若游丝地道:“只言片语福祸难料,汝怕了否?”

    方应物很想吐槽一句我怕个什么?但只能挤出几滴眼泪,做涕泪交流状。

    此时此刻,正该以诗言志,可是方应物脑海里关于廷杖的诗词好像都不大吉利,尽都是写给死人的,不好抄袭。

    当方应物几滴眼泪快流干,就要接不上的时候,突然间有人高声喧哗道:“看那边!”

    方应物抬起头,发现人群不再围观自家父子,不知为何齐齐转身向北面望去。

    又发生了什么?方应物站了起来,学着别人翘首北望。望见有支队伍从左顺门出来,并且疾步前行,已经过了金水河玉带桥,朝着北边奉天门而去。

    再细看,队伍打着数十对各色仪仗,当中抬着一顶宽阔的露天步辇,侧边华盖迎风招展,华盖之下端坐着金冠黄袍的中年男人……

    敢在宫中如此招摇的还能是谁?午门下群臣看到这一幕,不由得错愕不已,一时间呆住了。

    群臣尚没回过神,又见那支仪从快速穿过奉天门,钻进深宫去也!此后奉天门正门及东西角门紧紧关闭,断绝了内外交通。

    方应物收回目光,便听见旁边有人不住地喃喃自语:“调虎离山……调虎离山……”

    我靠!方应物猛然拿手拍了拍额头,难怪天子出人意料的不鸟伏阙进谏群臣,却把父亲大人从文华殿推出来打!

    今日刘棉花领导群臣诤谏,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恰好堵住了左顺门,叫天子在文华殿进退不得,不能顺顺利利地回内宫,但又不想与群臣会面。

    天子将自家父亲从文华殿推出左顺门,又拉到午门刑场开打,就是为了将不大甘心的进谏群臣吸引过去——换成是谁,只怕也要亲眼去看看。

    从左顺门移动到了午门,那就等于是让开了天子回内宫的道路。故而就当众人聚集到午门强力围观廷杖时,天子仪从便悄悄从左顺门冲了出来,一口气又进了奉天门,把群臣甩在了外面!

    如今大家再想去堵住天子诤谏,那是不可能了,天子已经躲进深宫,可以不用再出来见人了!

    想通了前因后果,方应物简直啼笑皆非,这他娘的是什么奇葩皇帝!竟然公然用这样的小聪明对付大臣!

    经过这么一折腾,心气都要散了,刘棉花发动的这次伏阙诤谏还怎么继续进行?

    或者说,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群体诤谏就要这样莫名其妙地结束?对此方应物是没意见的,反正方家也稀里糊涂的占了大便宜……

    想至此处,方应物忍不住向刘棉花投以同情的目光,此老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怎奈人力胜不过天命。

    方应物正琢磨怎么安抚时,却见视野中的老泰山突然举起双臂,“啊呀”的高呼一声,仰面向后倒去。

    旁边人手忙脚乱地扶住刘棉花,惊呼道:“阁老昏倒了,阁老昏倒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 坑爹啊……

    方应物扭头看了看父亲,只见父亲大人还趴在原地,四周皆有官军把守,在放人圣旨到达之前怎么也是不能挪动地方,暂时无事。于是他便奋力挤到人群里,探望老泰山到底如何了。

    别人知道方应物是刘棉花的女婿,大约也是在场人中唯一算得上近亲的了,所以也主动让出了空子。

    方应物凑到老泰山身前,顺手也扶住貌似已经不省人事的老泰山。他实在看不出来是真昏迷还是假昏迷,但他知道这个时候昏过去应该是老泰山最正确的选项了,没有之一。

    然后方应物左顾右看找到项成贤,并招呼道:“项兄出把力气!与我将老泰山扶到东朝房去!”

    午门外建有朝房,专为大臣等候早朝而设,此时急切之间先把昏迷过去的刘棉花扶到东朝房去倒也妥当。之后又有人喊了在宫阙廊下当值的太医过来,七手八脚地将刘棉花弄醒了。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刘棉花睁开眼后,先看到的是方应物,下意识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唔……方应物装作没听见,扭头又对项成贤拜托道:“我要在此守候父亲,不能离开午门,烦请项兄代我将刘阁老送回府去。”

    项成贤点点头答应道:“方贤弟尽可放心,阁老这边由我照管。”

    次辅老大人突然伸出手,紧紧抓住了方应物胳膊,声嘶力竭地喝道:“诤谏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岂能弃正义不顾,望风而逃打道回府?”

    其后刘棉花便挣扎着要站起来,对方应物吩咐道:“再扶老夫前往奉天门!”

    方应物微微有些迷惑,他竟然看不出来,老泰山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虚词;也不知道,老泰山究竟是想置于死地背水一战,还是虚晃一枪借机下台?

    放在从前,方应物轻易就能看透,但今天总觉得丢了默契,所以没把握了,迟迟犹豫片刻。

    刘棉花激动得连连咳嗽,这叫方应物醒悟过来,暗骂自己一声。自己犹豫什么?无论老泰山怎么想,自己都要做出某种态度。

    他连忙用力死死抓住老泰山,瞬间情绪上脸声色并茂地劝道:“国本乃千秋之事,阁老不可斗一时之气!

    所以来日方长,放眼也须长远!若不保留有用之身,何以谋将来之局?如今朝中奸佞遍布,阁老若有三长两短,国事还可以托付与谁?阁老三思!”

    项成贤也跟着叫道:“阁老三思!”其余朝臣闻言也纷纷喊道:“阁老三思!”

    刘棉花眼角瞥了瞥高喊“阁老三思”的人群,他终于确定,众人已经没了心气了,很难再有精神继续集体伏阙诤谏。不然也不会一起喊“阁老三思”。

    今天的一切努力,真要结束了啊……次辅老大人心有戚戚,长叹一声,犹有不甘地振臂呼道:“奸佞不除,国本不宁!”此后气冲天灵盖,再次昏迷过去。

    方应物这次很淡定地将刘棉花交与项成贤,由项成贤送回刘府。人群见领头阁老都“半死不活”了,也就三三两两散去。

    轰轰烈烈的伏阙诤谏就这般结束,参加进谏的人也不算没收益,面临着秋后算账的同时收获了名声。

    能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正义抗争,也算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荣耀。只是与被廷杖的那一位比起来……还是不要多想了。

    所有热闹如同繁华落尽,宫门前恢复了日常的冷寂,只留下了一言不发的锦衣卫官校和方家父子。

    而方应物由贤婿重新化身为孝子,继续守候在方清之身边。由于父亲大人还在趴着,方应物便只能继续跪着了。

    本来方应物还想请太医顺便来看几眼,但被方清之拒绝了。方应物无奈,只得从了父亲。

    同时他心里不由得再次庆幸生对了时代。如果在正德朝以后,廷杖那可是绑得严严实实,只露着身子后面狠打,而且动辄百八十杖,直接打死人不稀奇。而父亲大人今日只打了四十下还垫着厚毡的状况与后世比较起来,真是小儿科了。

    矛盾都是互相作用的,莫非因为君臣冲突越来越激烈,同时大臣卖直顶撞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导致君王相应的越来越狠?方应物忍不住胡思乱想地研究起这个课题。

    方家父子在午门等了不知道多久,只见日落西山,宫门即将落锁,仍然没有圣旨传出来。

    方应物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感觉,但从父亲大人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端倪。父亲大人的神态一直就没变过,很从容淡定,偶尔因为疼痛脸皮抽搐几下,有点像是上辈子电视剧里受过拷打的革命烈士。

    可是方应物已经痛苦不堪了,跪在地上的膝盖几乎失去了知觉,再这么尽孝两腿可就废了。

    他便故意向后一倒,摆出个观音坐莲的姿势,又将两腿抻直了后不停抖动。方清之瞥了一眼儿子,没有说什么。

    待到两腿筋脉活动过来,方应物有点不好意思,父亲大人还在被按于地上,自己却在旁边坐着……

    方清之趴到现在也是百无聊赖,见自家儿子的懒散模样,忍不住讽刺道:“七年前为父下诏狱时,你在诏狱外整日整日地跪了好几天,依旧抖擞。今日才不过小半日,怎的就不济事了?”

    方应物脸皮发热,父亲大人这突如其来的毒舌是与谁学的?嘴里自我解围道:“方才看到明月初升,忽然偶得绝句,心里推敲时恍惚了一下没忍住。”

    周围人都闲极无聊,闻言便竖起了耳朵听热闹,方应物也有意为父亲造势。七年前一句“风吹枷锁满城香,簇簇争看新庶常”,不知给父亲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今天再来一次而已。

    如此方应物清了清嗓子吟诵道:“谏杖阙前半死生,直臣折槛亦奇功。凤阁西头明月在,清光还照侍臣空。”

    方清之仰头看了看月色,心里暗念几遍“凤阁西头明月在,清光还照侍臣空”,不再说什么,重新陷入了沉默。

    方应物读书修养不如乃父,等得有些烦躁,按规矩宫门落锁之前,所有大臣都要出宫,哪有他们方家父子这般留在午门外的道理?天子究竟在想什么,迟迟不下圣旨?无论是杀是剐总要给一个说法罢?

    方应物转念一想,莫非是宫里还正在为了父亲的处分问题而僵持,所以迟迟不出结果?可是宫中又有谁能有资格与天子僵持住?伏阙诤谏的大臣们都已经撤退了,还有谁站出来说话?

    不知怎的,方应物心头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