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洪松的嘱咐,方应物便将考篮丢在了号房里面角落里,然后将高处的木板拆下来重新搭在低处,这样两张木板就在同一个平面上了,勉强可以让人躺在上头。

    劳顿了大半夜,方应物确实也有点困意,便爬到木板上打起盹来。而且也从号房里伸出半截腿,悬空在巷道上……

    天光放亮,考题发了下来,成化十六年的浙江乡试便正式开考了。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是经义,第二场是应用公文,第三场是时策。但只有第一场经义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第一场考得好了,后面两场再烂也能中举。

    所谓的八股取士,就指的是科举只重第一场经义的缘故。考官也是根据第一场文章来决定录取与否,后面两场公文和时策基本就是走过场的陪衬。

    第一场要做的题目有七道,其中四书题三道,五经题四道。这三道四书题是全部考生都一样的,而四道五经题是让考生根据自己本经,从二十道题目里选择四道作答。

    有道是,三场重首场,首场重四书。往往三篇四书文章特别是第一篇,就能决定考生命运了,一般考官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仔细阅览所有人的全部文章。

    题目下发后,大多数考生看了几眼,稍加思索便在稿纸上刷刷下笔写起草稿来。

    答题时间只有一个白天,黄昏之前就要交卷。在这段时间里,要写出七篇文章,而且每篇文章都要严格合乎八股文体例,可以说考试强度是相当大的,脑子不行的连答都答不完。

    方应物倒不是很着急,他仔细看了两遍题目,心里就有底了。三道四书题里,两道是自己提前得知、此时心有腹稿的,另一道则是没准备的。

    方应物又记起了考试达人商相公传授的小技巧:“三篇四书文尤为重要,你要先写第一篇,再写第三篇,最后写第二篇。

    因为越往后面越疲倦,写出的文章越不佳。如果按照正常顺序,三篇看下来是一篇不如一篇,那就索然无味,看起来很萎靡,给考官的印象极差。

    如果照老夫所言,那么三篇看下来,第一篇最好,第二篇最差,到了第三篇又变得稍好,那么在考官眼里的感觉就好很多。”

    方应物总结是,开头一篇要有高潮,中间一篇要压下去,第三篇再起一个小高潮……

    这次他的运气真是不错,第一篇和第三篇题目都是提前认真作好的,只有第二篇题目需要自己现写。这样三篇组合下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有高潮起伏的最佳节奏。

    考试时间从黎明到黄昏,约莫六个时辰。方应物做完三道四书题时,才过一个时辰,如此他的时间便充裕很多。

    随后不急不慌地又做了四道五经题目,具体质量不知。反正他“里面有人”,只要三道四书题目能交代得过去,同时文章里不忘用上暗记,那就可以了。

    四书比别人快一点,五经比别人慢一点,临近黄昏时候,方应物便交了卷子,提着考篮晃晃悠悠出了贡院,长随王英已经在门外等候。

    在巴掌大小的空间里整整坐了一天,这时候方大秀才浑身疲乏,也不想着去找两位好友了,只将考篮扔给王英,有气无力地说:“速速打道回府!”

    歇了两天两夜,缓过劲来,又到了十一日晚上,便动身去参加第二场考试。这时候青云街及贡院内外热闹许多,人声鼎沸,不像上次那般沉闷。

    原因也很简单,最重要的首场考试已经结束,后面两场走形式居多,当然就不如第一场严肃紧张了。

    搜检程序是一样的,次日黄昏第二场考完。然后又在八月十五日考完第三场,这次乡试便结束了,下面只等着出结果。

    四千考生录取九十五人,不到百分之三,买彩票似的概率。可想而知,到时候定然又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但方应物顾不得去想这些了,考完后他只想躺着一动不动,连小弟弟暂时都竖不起来了,乡试简直太累人。

    从精神到肉体都是一种折磨,他还是开了外挂的,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熬的。

 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榜

    八月十五日考完最后一场,方应物八月十六日便在住处躺了一天,直到八月十七日才缓过劲来。

    他站在院子中,不停地伸展手脚,如今实在是没心思再看什么书了,心里琢磨着怎么打发发榜前的这段时间。忽然有王英跑过来禀报:“项公子来了!”

    方应物只见到项成贤自己走进来,不禁奇道:“怎么你自己跑过来了?我还以为是你和洪兄联袂而至,找我喝酒。”

    “我是单独过来感谢你,不好叫上洪兄。”项成贤鬼鬼祟祟地说。

    方应物很莫名其妙,“谢我作甚?”

    项成贤笑几声,拍拍方应物的肩膀道:“方贤弟你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做好事不留名,我在考场号房里,发现木板下面钉着几本书,这八成是你偷偷让那石岩安置的罢?所以怎能不谢你?”

    方应物愕然,他没有办过这种事……又一想就清楚了,这肯定是那石岩为了讨好自己,知道项成贤与自己乃是好友,便故意帮项成贤安排的。

    送走项成贤,方应物不知怎的,忽然有点患得患失起来。连他自己都奇怪,考试前信心十足无所畏惧,怎么考完了倒有点忐忑起来?

    按照他先前的估算,大约有七八成的几率中举,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特别背运,总是能榜上有名的。但谁知道会不会遇上那另外的两三成几率……

    按照规定,乡试榜必须于八月底之前出来,在哪一天要看具体情况,同时还要参考一下良辰吉日。

    转眼间到了二十四日,参考士子都晓得结果该要出来了,无数读书人每日纷纷聚集在贡院附近的青云街上,心急地等候着第一手消息。

    方应物也不例外,他与项成贤、洪松整日都坐在街边茶铺里,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等待着贡院大门开启。

    在八月二十六日,眼看天近午时,茶铺里的方应物吩咐长随王英去买几人份的吃食回来。他们不敢轻易离开座位,如今青云街上人比蚂蚁还多,抢座位是家常便饭,稍有空余就会被人惦记。

    王英又问了问洪公子和项公子的口味,转身正要出去,忽然有一个茶铺的小厮冲了进来,对着客人叫道:“出来了!出来了!贡院里彩亭出来了!”

    登时整个茶铺里就像火山爆发了,声浪一下子几乎要掀翻房顶,然后人潮汹涌,争先恐后地冲出茶铺。

    消息已经传开,街头俨然是人山人海,走也走不动。士子们只好站在道旁,对着贡院方向翘首以待。方应物等三人在家奴的护卫下,勉强稳稳地站在人群里。

    按照规矩,乡试榜填好后要放入彩亭,然后抬到布政使司,最后在布政使司衙署外面照壁上张贴。

    不多时,果然远远地望见几十名衙役簇拥着一顶彩亭,吹吹打打的沿着青云街走来,一直向南边布政使司方向而去。方应物等三人便与大部队一起,跟在彩亭队伍后面走。又走了半个时辰,才走到布政使司衙署。

    这边早已准备完毕,照壁下方围了一圈栅栏,还有官军严密把守,以阻止看榜人靠得太近从而毁坏榜文。

    照壁外面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在万众瞩目下几名吏员抬出了乡试榜,小心翼翼地张贴在照壁上。

    登时人声沸然,好似开了锅一般,人人睁大着眼睛去仔细看榜。榜文上的字体有碗口大小,行列整整齐齐,不用靠得太近也能看得清楚。

    一时间榜下呈现人世百态,有拿出一去不回气势,大步流星往人群里冲的,有神情故作镇定但眼珠子死死向榜文瞪的,有在外围抓耳挠腮跳着脚向榜文伸脖子的。

    还有穿红衣戴红帽,喜气洋洋地向外面狂奔的,这是职业看榜人,看准了谁家高中就赶紧报喜讨喜钱去。

    过了一会儿,又出现另几种人情世态,有一脸狂喜手舞足蹈不知所措的,有失魂落魄跌跌撞撞滚出来的,有泪流满面喃喃自语也不知是喜是悲的,有唉声叹气痛不欲生的,有不屑一顾连连冷笑摇头走人的。

    方应物没有只站在外面,让王英冲进去代替看榜,他要亲自在第一时间感受喜悦或者悲伤。

    在海潮一般的人群里,方应物与两位好友走散了。当他在王英的保护下,勉强挤到离栅栏不远处时,透过人头间隙总算能看清楚榜上的字了。

    “大明成化十六年浙江乡试录”和“中式举人九十五名”这两列打头的字样直接忽略,方应物的眼神快速的浏览者后面长长一排人名——

    第一个名字的第一个字不是方,具体是什么根本没往脑子里放,反正不是自己,直接略过;第二个名字第一个字还不是方,继续略过……

    方应物并不灰心,他有心理准备,一共九十五个名字,后面还多着,第一名和第九十五名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才看到第三个名字,却出现了小惊喜,这行人名第一个字俨然就是“方”字!

    方应物心脏重重一抖,眼光大亮,立刻向下浏览,第二个字是应!方大秀才登时感到一腔热血涌上了脑门,险些失声高叫出来。

    周围的嘈杂仿佛突然消失,他全神贯注的屏住气息去看这列人名的第三个字,没错,就是一个“物”字!合起来第三个人名就是“方应物”!

    方大秀才再也忍不住了,举起双臂直刺苍穹,旁若无人地放声大笑。秀才只是预备士子,举人才是统治阶级,以后他不是方小相公,而是小方老爷了!

    中举才算彻底实现了身份转变,即便以后不能中进士,也能以举人身份选官,即便不想去选官,也可以一夜暴富,从此优哉游哉做衣食无忧的地方名流。

    金举人,银进士,科举中最难得一道关口已经迈过去了!举人是三十取一,进士是十取一,相对而言中进士比中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