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现在的马家织机的开工率是不足的,从自家设在松江府和苏州府的织布工坊内调出百架多余的织机也是毫无问题的。
而现在的吴世恭又是送地皮,又是送工坊房屋,所以马家只要把多余的织机运到汝宁,再派出一些熟练的织工培训一下新招收的织工,甚至都不需要借贷那些无息的贷款,也可以把这个织布工坊建造起来。
棉花原料的运输虽然可能远一些,不过汝宁本地便宜的人工。就是去除布匹因为本地产可能会打个折扣,卖不到松江布的高价也没问题。
因此马守信就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只要每年吴世恭包销一万匹,马家所占七成的股份至少也可以获得四千两的收益。
至于那些招收的五百本地织工,无非她们是新手,可相比较她们的工钱是松江本地熟练织工的五分之一,也就不是一个问题了。最多织布的速度慢一点罢了。
还有汝宁军织布工坊和被服工坊,这两家工坊马守信也在这几天参观了解过。马守信知道这两家工坊现在也只是处于收支相抵和微亏的状态中,只要提高的工艺和加强了管理,这两家工坊就很快能够扭亏为盈。而这两成的股份完全就是吴世恭白送的。
马守信估算了一下。就是自己的父亲马墉不同意到汝宁开设织布工坊,那拿出自己的一些私房钱,再加上可以无息贷款二千两银子作为周转资金,那马守信本人也可以把这个织布工坊开设起来。
其实马守信也知道,当自己流露出不能够在马家做主的时候,陪同的那些汝宁军高官眼中也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而吴世恭的语气中也多少有些遗憾。这让马守信的心中也不是滋味,是个男人就不愿意被别人轻视,于是他年轻好胜之心就起来了。
马守信立刻在宴会上敲定了在汝宁开设一家有着百架织机的织布工坊,并且与吴世恭立刻签订了契约。宴会以后马守信马上赶回松江张罗织机的运输,并且招募了十几位熟练织工和织机工匠赶回汝宁。而他这次随身带着的管事就留在的汝宁安排着织机工坊的建设。
而吴世恭之所以提出这么优厚的条件,除了也有千金马骨的考虑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汝宁军可以从中获取相当大的利益。
对于现在的汝宁军来说,前后收拢了超过三十万名的流民家奴,虽然也开设了很多屯田庄子和工坊,可是还是有许多劳力无法安置。
尤其是那些单身女子或者孤儿寡母家庭,她们的生活都比较艰难。这次马守信的织布工坊开设以后,就至少可以解决五百名这样的女劳力的吃饭问题。甩掉了这些包袱,对于汝宁军紧张的财政也多少是种缓解。
而汝宁军原先所有的织布工坊和被服工坊因为原料采购的价格高,技术太差而最多生产出来一些土布,除了汝宁军自用以外,在外面的销售价格和数量都是不高。
因此,每年织布工坊和被服工坊都处在一种微亏的状态中。可是为了维持这两家工坊内女工的生计,汝宁军每年还不得不拿出一大笔银子来补贴。所以到了现在,还没有人来购买这两家工坊的股份。
虽然这次吴世恭送给马家两成的股份,但如果马家能够让这两家工坊起死回生,汝宁军即可以丢下了这两个大包袱,又能够盘活这块财产,这种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一万匹白布的包销,每年汝宁军自用也需要这个数目。再加上四海商行在河南各分号的销售,多卖掉一、二万匹布匹也是毫无压力的。这也为四海商行增加了一条新财源。
更让人振奋的是,吴世恭为常猛的济民垦荒商行寻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在新开拓的垦荒庄子内,除了保留一些口粮田外,其余的都耕种棉花。
没有了粮食的诱惑,那些流匪的威胁也将少了很多。再加上棉花到底是经济作物,田亩所得肯定比纯粹种粮来的高。无非就是麻烦一些,要卖掉棉花买进粮食,可是有了织布工坊的收购棉花,那问题也就解决大半了。至于买粮,可以再通过唐六到湖广买嘛!
而吴世恭付出一些什么呢?一块种不了粮的河边地,一群闲的发慌的家奴出力建造工坊房屋,再加上几百两四海钱庄的利息。支出也是忽略不计的。
这也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可是吴世恭和马守信都没想到,这个织布工坊的开设,为汝宁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四百二十五章影响深远
当马守信回到松江府的家把事情禀告给自己的父亲以后,说实话马墉就有些不乐意。倒也不是埋怨马守信的自做主张,马家也拿得出百架现在闲置的织机,就算出银子去购买新织机,对于马家来说也不是一笔很大的财产,最多到时候分给马守信的家产少一些罢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汝宁处在动乱地区,马墉害怕自己的二儿子有什么生命危险。
可是当马守信信誓旦旦地保证了汝宁军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以后,马守信又想到了完全可以安排一位家中的管事到汝宁管理这个织布工坊,所以最后马墉也勉强同意了。
至少自己的儿子想闯一番事业,做为父亲也总该支持吧。至于那些结交南京城官宦勋贵子弟的事,反正马墉又不仅仅只有两个儿子。
但是织布工坊建立以后,布匹却立刻是供不应求。河南虽然乱,但是总的消费能力并不低,衣食住行等行业又是每一位百姓的基本需求,只是由于乱局造成的运输不便,使得以前的布匹价格居高不下,遏制住了百姓的消费。
而现在有了质量上乘的马家松江布,价格又不算是太贵,再加上四海商行武装押运解决了运输,所以几乎立刻垄断了河南市场。
而且影响不仅仅如此,明朝的织布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江南地区,内地的织布业都是处在一种雏形的状态。而汝宁马家织布工坊却填补了这个空白。到了最后,附近陕西、山西和湖广地区的商人也向马家织布工坊大量定购,贩卖以获取暴利。
因此,马墉迅速地从勉强同意到支持,最后到了大力支持。织布工坊的规模也从百架织机增加到几百架,最后规模到达了上千架。
又因为后来能够从济民垦荒商行采购到本地棉花,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再加上可以转手贩粮获取收益,马家立刻从松江府的巨富之家转变成为了明朝南方的巨富之家。而汝宁府也成为了马家另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还不仅仅如此。后来在马墉亲自到汝宁府拜访了吴世恭以后。立刻发现了汝宁军颁布的《专利法》的妙处,他立刻把江南织布印染行业,以及很多行业的技术申请了专利。
所以在短时间内,在汝宁军的控制区中,马家的商品完全在《专利法》的保护下得到了排他性的销售,再加上马家也对江南同行完全封锁了汝宁军招商引资的消息,所以在短短几年内为马家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但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江南马家的竞争对手好不容易得知马家暴富的原因以后,他们立刻目光敏锐地发现了汝宁府这块乐土,于是他们或和马家联合,或独自到来,在汝宁府开设了大量的工坊。而整个完整的工业链也逐渐地在汝宁府建立起来了。
不过大批富商的进入也带来了很多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当时马家把很多其他富商独有的技术都申请了专利。这在后面也引来了一系列官司。搞得负责民政的邓启帆是焦头烂额。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本来有些简陋的《专利法》得到了大大地完善,以致于到了最后,由于大量的商业纠纷案件的调解判决,汝宁军这里最终出现了《商法》的雏形。
安定的环境、巨大的市场、完整的工业链、低廉的人工、完善的法律保护、可控的税收、基本上没有陋规和侵占民财行为、有效的金融支持……,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汝宁府产生了财富积聚效应。
而且那些大商人还积极地参与了汝宁府本地大量的商业行为。比如通过证券交易所投资和投机,比如与济民垦荒商行合股成分号出外垦荒。因此在本时空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豫商集团。
而在这个织布工坊成立以后。汝宁军负责商业和招商引资的袁行山、张学斌立刻发现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他们立刻把吴世恭这种抛砖引玉的招商方式总结成了经验,并下发到了汝宁军各个地方官员手中让他们学习。
从此以后,各个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招商政绩展开了大搏杀,很多优厚的招商条件都被抛出来了,这也使得汝宁军控制区内的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大发展。
宣传司司长付文斋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新的宣传点,他着重宣传了吴世恭为了让投靠的流民安居乐业,不惜白白付出自己的土地和财产的行为。
这让吴世恭在汝宁本地的威望进一步高涨。也使得投靠的流民对吴世恭感激涕零。有些好笑的是,吴世恭在内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汝宁军控制区外,一些乱匪流民因为吴世恭的大屠杀而形成了吴世恭是一位屠夫的形象,而崇祯皇帝和朝廷官员也认为吴世恭是一名贪财好色,残暴无良的武夫。
可是在汝宁军控制区内,读书人认为吴世恭是读了圣贤书的圣人子弟;地方士绅认为吴世恭是他们的贴心人;而就是那些最低等的家奴,也认为吴世恭是一位仁心深厚。仗义疏财的大好人。
至于吴世恭的家人和汝宁军自己嘛!汝宁军因为自己的地位大量以汝宁军本部和官员基金会的名义参股了大量的产业,使得汝宁军的财政收入和官员的收入得到了爆发性的增长。而底层退役的老兵也获得了一批土地或者一大笔安置费。
要知道,如果没有汝宁军这个团体,那么这些人以后也将不会再有这笔收益。所以汝宁军这个政治团体团结得更紧密了,所以说,以经济利益组成的团体那就是最牢不可破的,这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呢?
而吴世恭内宅夫人们在赵如雅的参谋下,与汝宁军的官员、本地官员和士绅也大量投资了各种行业,这也使得他们的私财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所以到了最后,吴世恭控制区内形成了铁板一块,所有人到了最后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