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同样道理,吴世恭也确不准这支溃兵是否是叛军假冒。否则的话,万一放这支假冒的叛军过去,自己的后军大营可就有危险了。所以,吴世恭也一定要确定这支溃军的身份。
于是吴世恭的骑兵在吴世恭的命令下,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向着刘宇烈他们缓缓地逼了过来。而看到这种情况,刘宇烈身边的溃兵也眼带惊慌,拿着兵刃护卫在刘宇烈身边。
突然,刘宇烈身边的神机营柳参将大声叫道:“吴指挥!吴小侯爷!是自家人!这里是总督大人啊!休得无理啊!”
柳参将恰好认识吴世恭。再怎么说,当时的吴世恭也是在京城里是个风云人物。再说,吴世恭的岳父薛濂当时提督着京营,作为神机营的参将,柳参将当然见过吴世恭几面。
吴世恭对柳参将倒没有什么印象了。不过他身边出身薛府护卫的几位军官,也认识柳参将这个人,在介绍以后,双方也就放下了心,知道是遇上了自己人。
于是吴世恭带着几十名护卫上前拜见刘宇烈,而柳参将也趁着这短暂的时间,给刘宇烈和身边的幕僚、武官介绍了吴世恭的身份。
吴世恭骑马来到刘宇烈跟前,在马上向刘宇烈拱手行了一礼,刚想说话,就听到刘宇烈身边的一位幕僚叫道:“吴指挥!总督大人贵体要紧,你快带着手下的骑兵护卫着总督大人吧。”
在刚才柳参将的介绍中,那位幕僚也知道了吴世恭的身份。当然,柳参将也不知道吴世恭的详细履历,所以那位幕僚还是称呼着吴世恭在京城里的官职——吴指挥。
在那位幕僚的心中,现在都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哪来的时间和吴世恭来讲什么繁文缛节呢?而多了吴世恭这支骑兵护卫着刘宇烈的逃跑,又能够增加不少刘宇烈逃跑时的安全系数啊!就这么向这个军汉下令吧。
但被那位幕僚呼来挥去,吴世恭的心中就有些不乐意了。于是吴世恭就冷冷地说道:“末将现为汝宁守备。就为接应大军后返。总督大人请放心,后路已经被末将扫清,并无敌情。在后方十几里路的地方更有刘参将的接应。大人尽可放心。而末将还需前行。那放弃袍泽之事,末将可做不出来。”
吴世恭是小小地讽刺了一下刘宇烈不顾大军的安危,抢先逃跑的行为。当然,在以前吴世恭的出战中,他和秦良玉和刘泽清的关系都是很良好。因此,放弃战友的事,吴世恭在这时候还做不出来。
当然,吴世恭也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对于他来说,能够多收拢一些溃兵,也有助于自己后军大营的防御。到底叛军已经把刘宇烈的明军主力打败。为了保证自己后军大营的安危,这多一些兵力那总是好的。
吴世恭话里的意思当然所有人都听出来啦。不过相对于那位幕僚的脸红,刘宇烈倒是神色自若。他开口说道:“正该如此。那么只有拜托吴守备啦!”
说完这一句话,刘宇烈看都不看吴世恭一眼,一拔马头,率先逃去。
在走了一段路以后,那位幕僚提马靠近了刘宇烈,悄悄地对刘宇烈说道:“那军汉也太放肆了。敢对大人如此无礼!”
刘宇烈听了以后是微微一笑,说道:“来日方长!本官现在还是总督呢。”
第二百九十章红眼战术
吴世恭这又是被人记恨上了。不过现在记恨吴世恭的人也太多了一些了,连首辅周延儒也间接地记恨着吴世恭呢。所以吴世恭现在也是虱多不痒了。
仿佛老太爷也疲惫了,夜晚显得特别的寂静。这野外确实伸手不见五指,只有远处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火把。
吴世恭一边观察着远处,一边喝着手中的肉汤。这滚烫的肉汤喝进肚子里,幸福的感觉立刻从胃蔓延到身上每一个毛孔。
现在的吴世恭是隔着沙河与叛军对峙着。在黄昏赶到沙河西岸以后,吴世恭几次要通过水浅的地方涉水过河。这举动造成叛军一阵紧张。看到有这么一支明军这样主动的进攻,叛军也不知道是否有另外的明军到达,因此,叛军也就收拢了军队,他们只是在沙河东岸留下了一些探查的探子以后,叛军的主力回撤,见好就收了。
吴世恭那几次过河的举动当然是虚张声势。他就是要让叛军搞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对于强行冲过沙河,在断了后路的情况下,用自己的骑兵和叛军主力硬拼的举动,吴世恭当然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吴世恭在渡河口,几次与阻击的叛军隔岸用火铳互相射击的举动,因为吴世恭的火铳威力较强,反而给叛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而叛军看到有这么一支甲胃齐全的骑兵,火器的火力又这么猛,战斗欲望又这么强烈的明军,他们也不敢怠慢,立刻主动收缩掩杀的军队,要探查清楚对岸这支明军的情况再说。
吴世恭就是要叛军花费时间来探查情况。他只要拖延叛军一个晚上,确切的说是半个晚上,在叛军醒悟过来以前,率领着自己的骑兵和救援出来的明军一同撤退。
在送别了总督刘宇烈以后,吴世恭在接下来的时间,又遇上并且盘问了几支腿快的明军溃兵。见到了溃败的大队明军数量已经变少,吴世恭就立刻下令骑兵反向前进。
而这时候吴世恭的骑兵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多人了。军队的溃败,并不代表在这些军队中就没有勇敢的士兵。
看到吴世恭的骑兵主动救援落后的明军,有一些勇猛的武官和兵丁,也加入到了吴世恭的骑兵中。
而当吴世恭到达沙河的时候,只看到明军的一片惨象。在沙河两岸,落败的明军兵丁被叛军象羔羊一般屠杀。
沙河东岸的明军,吴世恭当然也没有办法去救援了。吴世恭只好整队救援逃到沙河西岸的明军。
这时候过了沙河的叛军人数并不多,而且也是以骑兵为主。他们主要是缠住那些明军步兵的脚步,等待着叛军主力的到来,消灭这些明军。
而这时候整建制抵抗的明军也只有两支了。一支人数是六百多人,一支人数是一千三百多人。
看到吴世恭的骑兵的到来,纠缠住那两支明军的叛军骑兵也立刻抛弃了各自的对手,立刻汇合,准备先打败吴世恭的骑兵,再收拾那些两条腿的明军步兵。
那支叛军的骑兵也有一千五百多人,双方排好队列以后,二话不说,立刻相互发起了冲锋。
虽然叛军不怎么敢与后金军的骑兵作战。但是他们对与明军的骑兵作战是有着心理优势的。到底这些出身于东江镇的叛军也是来自辽东。他们也勉强也称得上是关宁铁骑。
可是让叛军没想到的是,这次作战却完全是一边倒,而且是兵败如山倒。
吴世恭是把自己汝宁营的骑兵排在了阵前。一点儿也不保存自己的实力,就要一下子击垮对面的叛军骑兵。
当双方骑兵首排队列接近以后,吴世恭的骑兵首先用火铳来了一个齐射。这种射击当然也谈不上什么精度,射击的目的也只是要扰乱叛军骑兵的节奏。
不过再怎么说,这射击也有一些效果。见到了身边有同伴被射下了马,叛军的骑兵总是不自觉地减缓了马速,整个队列也有些散乱了。
而射击完以后,汝宁营的骑兵立刻把火铳扔到了地上,抓紧时间拿起骑矛,排好严密的队形,向着叛军的骑兵队列冲去。
这是汝宁营在上次勤王作战中,和后金军骑兵战斗以后总结出来的一个战术,那战术的名称就叫“红眼战术”。
和现代的红眼航班中的红眼意思不同的是,汝宁营这里的红眼,指的是打仗打红了眼。
在上次勤王回来以后的战斗总结中,吴世恭这些人一致认为:自己这些只接受了一、两年骑兵训练的骑兵,在单兵作战中肯定是不如后金军那些从小从马背上长大的骑兵的。
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短处,那么就要让自己的胆量来压制住后金军的骑兵。
而从死亡冲撞中得到的启发,吴世恭他们就创造了“红眼战术”。这红眼战术的战法就是:排列好紧密的骑兵队形,不断地用自己的骑兵队列冲撞敌方的骑兵队列。
汝宁营的骑兵根本不和对手玩什么两马交错、双方大战三百个会合的戏码。他们就是要通过一排排的骑兵冲撞,一排排骑兵和战马的死亡,看看到底是谁先撑不住。
这种完全不看个人战技的骑兵战术,完全就是看双方对自己的生命到底漠视到如何程度。说实在话,采用了这种战术,虽然自己的骑兵肯定也是伤亡惨重,但是对手就是换作赵子龙和关云长,他们也只有饮恨沙场的份。
面对这种野蛮的战术,叛军的首排骑兵就没撑得住。他们见到汝宁营的骑兵的气势汹汹,本已散乱的阵列立刻四散,两边的骑兵避开汝宁营的骑兵阵列转身而逃。而逃不了的中间的骑兵不出所料地被踩成了肉泥。
而汝宁营前面几排骑兵的冲锋,就象热刀切黄油一般把叛军的骑兵阵形搅了一个稀巴烂。那叛军的骑兵首领一见自己的骑兵阵形已经不复存在了,也知道自己是败了,所以就立刻下令撤退。
可随即而来的就是吴世恭后排的骑兵。那些骑兵虽然做不出汝宁营的骑兵那种严格的战术,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难道他们还不会做吗?
在一阵掩杀以后,叛军的骑兵扔下了四百多具尸体,在沙河对岸的叛军掩护之下,撤退到了沙河东岸。
接下来就是吴世恭虚张声势地过河进攻了。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两军才离开了河岸,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
吴世恭在这次战斗中,只伤亡了九人。而除了割取了叛军骑兵四百多具首级以外,还缴获了一百多匹马。此外,盔甲和兵器若干。
吴世恭救下的那两支明军也与吴世恭的骑兵汇合。其中那一千三百多人的明军,正是失去了江游击的那支河南明军。此外,看到了叛军都退回了沙河东岸,四散而逃的明军也纷纷向吴世恭这里集中。到了最后,吴世恭一共收拢了三千二百多名明军。
吴世恭没有急着向后方撤退。他索性点起了大量的篝火,拿出干粮,把叛军留下的死马肉烧汤。吃着马肉,喝着肉汤,搞起了篝火晚会。
而这种举动更让叛军摸不清虚实,他们也在草草地收拾了缴获以后,退离了沙河岸边,和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