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了周延儒在一直出着风头,一旁的温体仁就说道:“皇上仁慈,心寄天下万民。可长痛不如短痛,为这明朝万世基业,也必行此举。等平定奴酋后,皇上也可免去税收,以显皇恩浩荡。”
“善!温爱卿所说有理啊!”崇祯皇帝立刻接受了温体仁的意见。其实崇祯皇帝就是这么个性格,即想着做些违反儒家道德规范的事,又不愿意把这种事,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就是标准的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而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性格,他身边的那些大臣其实早就摸透了,所以这次温体仁就代着说出崇祯皇帝的想法,以讨取崇祯皇帝的欢心。
但是这些大臣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还有一个性格,如果当那种提议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后,他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动用雷霆手段惩罚那些提议的大臣。
所以说,如果那些大臣现在知道崇祯皇帝有这个性格的话,可能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讨取崇祯皇帝欢心这事上,会三思而后行吧。
第二百二十七章勾心斗角
相对于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来说,崇祯皇帝还是显得有些稚嫩的。被这些大臣的话语三捧两捧之下,崇祯皇帝就被哄得十分开心。
但是那些大臣倒也不是真的哄骗崇祯皇帝。因为在明朝各个官员的认识中,关外的后金虽然野战的实力是很强大,但他们攻坚的能力就很薄弱了。
在以前的明金战斗中,明军仅有的几次胜利,都是在守城战中获得的。而明军失守的那些坚城,也都是被后金军派出的内应,从城内给打破那些城池的。硬碰硬地攻下明军防守的城池,在以前的后金军,一次成功的战例都没有。
而这次由于在孙承宗的组织下,明军已经基本上修造好了大凌河城,所以对于后金军的来犯,所有的官员都并不怎么担心。
在这些官员看来,只要后金军在城下被大将军炮一轰,再加上后金军的兵丁,也要忙于农事,不能够长期动员作战,所以后金军一定也会在大凌河城碰一个头破血流以后,丢盔弃甲地败回去的。
可是这些官员没想到的是,后金的上次入关,在关内抢掠了大量的青壮劳力,他们都成为了后金旗民的包衣奴隶,为着后金耕种着土地,所以现在的后金,并不缺乏耕种农田的劳力。也可以为长期围城提供充足的人手。
还有,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皇太极也认识到了后金缺乏攻城手段的弱点,他也改变了作战方式,把攻城改成了围城,再辅助以围城打援,以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
应该说,皇太极的这个战术改变,不仅出乎了明军的意料,也被一些后金军的兵将所反对。因为在那些后金兵将看来,骑马战斗那是多么的威风啊!可挖壕沟,长期围困而不攻城,那不是丢了咱们勇士们的脸吗?
可是这时候的皇太极,已经在后金上下之中,建立起了极高的权威。而在他强有力的手腕压制之下,后金的那些骄兵悍将也无奈地干起了那些他们认为应该是苦力干得活。
可是通过了这么一次磨砺,后金军除了保持了原有的勇敢和严守纪律的优点以外,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和在战斗中持有耐心。应该可以这么说,皇太极终于锻造出了,在当时的远东地区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可是有些可笑的是,就算是明军和后金军的战斗中是屡战屡败,就算是后金军已经打到了京城地区,可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和那些官员,还是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把后金看成了蛮夷,对他们的一切都是不屑一顾。
因此,在这次的廷议中,所有的大臣还是对后金表现出一种藐视的态度,认为后金军绝对不会在大凌河城下讨得一个好去。而崇祯皇帝也对此见解深以为然。
崇祯皇帝就是一直这样认为的:后金的做大,就是因为自己兄长天启皇帝的信任权阉、荒嬉废治的。也是因为那些象袁崇焕这样的大臣不肯用命,有负君恩的。虽然自己一上台以后,也稍许走了一些弯路,但只要君臣一起精诚努力,那天下的形势肯定就会好转的。
所以今天的廷议,还是在一种乐观的气氛中结束了。而作为廷议中大臣的领袖,首辅周延儒也在退出以后,和恭维自己的那几位堂官客气着。
周延儒没有注意到,走在他身后的温体仁,向着崇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曹化淳打了个眼色。
作为在和东林党官员战斗中,一条战壕里的俩位战友,当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成为了大学士,入了内阁以后,俩人立刻就面和心离了起来。
而这原因无非就是这样,周延儒这个正妇要独宠,而温体仁这个小三想上位。这道理,大到朝堂,小到内宅都一样。怪不得圣人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和周延儒不同的是,温体仁这个人不好色、不爱财,行为做事都相当得正派,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一个道德楷模。所以如果有什么武官敢送给他几千两银子的话,他一定会把这些银子扔到那个武官的脸上,并且把那个武官给乱棍打出去(开个玩笑。很喜欢柯大的《晚明》)。
更与周延儒不同的是,周延儒虽然表面上号称不结党,可在背地里却和复社的张溥眉来眼去。而温体仁那是真正的不结党。除了有几位官员在温体仁手下摇旗呐喊以外,温体仁根本就在朝堂上独来独往的,一直做着忠于崇祯皇帝的孤臣。
不过温体仁也是有爱好的,他的爱好就是权。对于已经是大学士的温体仁来说,他如果需要追求更大的权力,那只有把周延儒给挤下台,自己来当崇祯皇帝的首辅这一条路。
而在温体仁的苦心经营之下,他顺利地和崇祯皇帝身边,两位最受信任的太监之一的曹化淳勾搭上了。
与王承恩追求的是,更好地服侍好崇祯皇帝不同的是,曹化淳追求的就是,要成为明朝的内相,掌握更多的权力。因此,在温体仁的暗送秋波以后,曹化淳也就立刻和温体仁一拍即合。
而刚才温体仁给曹化淳做个眼色的目的就是,让曹化淳在服侍崇祯皇帝的时候,把周延儒和复社结党营私的事情,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崇祯皇帝听。撕破周延儒不结党的那个假面具。
当然,就为了这么一件事,就妄想着崇祯皇帝撤换周延儒的首辅,温体仁也肯定不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的。
但只要这么持之以恒,不断地在崇祯皇帝面前打着周延儒的小报告。如果以后周延儒又有什么大的把柄抓在温体仁的手中的话,那温体仁一定会把周延儒压得翻不了身的。而现在温体仁的目标,就是要找那么一个把柄了。
反正坐的位置不同,操心的事也不同。和两位大学士在朝堂高层,玩着高水平的明枪暗箭不同的是,现在的吴世恭正在接待着几位从扬州赶过来的盐商的代表呢。
第二百二十八章会见盐商
为了这次的会面,扬州盐商可谓是做足了功课。那些盐商请了一位吴世恭无法拒绝的人物当介绍人,那人就是归德府侯府的侯老太爷。
侯老太爷当然不会屈尊到汝宁府和吴世恭直接见面,他只是派了一位管家给吴世恭送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也只有简单的三个大字:“别胡闹!”
从这三个大字就可以看出来,侯老太爷的文字功夫和为人处世都是一流。他把吴世恭这么恶劣的犯罪行为只是说成了“胡闹”,明显地表现出偏向吴世恭的态度来。
但是,候老太爷那封信,也确实是对吴世恭进行了训斥。而这种行为,也在归德府和汝宁府文官的一片噤声中,显得是特别得突出。
反正是特别的意味深长,这仔细琢磨一下,可能说出不下十来条的含义来,开句玩笑话,可能有些含义,侯老太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而吴世恭一接到这封信,立刻就开始了精彩地表演:
吴世恭当着侯府管家的面,首先对自己胡闹行为,而给侯老太爷带来的麻烦,表示了深深地忏悔;
接着,吴世恭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听从侯老太爷的教诲,和扬州的盐商代表谈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来;
最后,吴世恭向那位管家表达出,自己对侯老太爷和侯恂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并且表示了自己以后如果有空,一定会去归德府侯府,向侯老太爷磕头问安的。
当然,在最最后,吴世恭肯定也让那位管家携带回,吴世恭送给侯府的一份厚礼。那位管家肯定也不会拉下,同样塞了个大红包。
于是,见到了自己的侯府既有了里子,又有了面子,那位侯府的管家也就高高兴兴地回归德府去了。
吴世恭的这番表演,当然是要表现出自己和侯府良好的关系的。当然,吴世恭也并不是只是因为侯老太爷作为了介绍人,才答应了和扬州盐商和解的。恰恰相反,其实吴世恭也早盼望着扬州盐商和自己好好地谈一谈了。
吴世恭的这种行为其实很正常。这次两府的盐货风波,其实它的本质就是吴世恭和扬州盐商的一次微型战争。
可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吴世恭虽然并不知道克劳塞维茨是何许人也,可他在前世中当老大的时候,每次和其他帮派火并以后,如果双方都吃不掉对方,到最后还是往往要到茶楼里喝茶解决的。
所以现在战争结束了,也该是谈谈政治、谈谈外交的时间了。
而得到了吴世恭同意会面的消息以后,那些扬州盐商代表立刻把带来的礼品送到了吴世恭的府上。吴世恭也毫不客气地把这些礼品收了下来。
不过在这些礼品中,有两样东西引起了吴世恭的注意。一样就是,吴世恭遗留在淮安税关的那些货物,这次那些盐商代表也一同给吴世恭送了过来。另一样就是,吴世恭当时抱着的那个唐媚,扬州盐商也一并为她赎了身,把唐媚送到了吴世恭的府上。这让吴世恭倒有些惊讶,心中不仅有些感叹:“那些扬州盐商的成功,倒还真的不是什么侥幸啊!”
那领头的盐商代表,正是那位郭曾庵。不要看当时在盐商大会上,郭曾庵是一副愣头青的模样。可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郭曾庵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角色。那种外表上的莽撞,只是他的一种保护色。
再加上郭曾庵这个盐商,在扬州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