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大爷点了点头,“对,我自己做的,祖传手艺,到我这里已经第四代了,靠这门手艺营生,我做的竹篮、竹搂、竹椅、鱼搂等竹制品,因为做工好,耐用,镇里很多人家买的我的竹产品,现在不行了,机器加工取代了手编,机器加工做出来的竹产品价钱跟手编的几乎没啥差别,花色和款式还好,没人买了,嫌咱这东西粗糙,我也不再做了,这手编手艺算到我这一代算是传不下去了。”说到这里有些嘘唏,眼神里说不出的寂寥。
陈东有些同情地点了点头。
其实不只是林大爷面临着传承与市场的两难和尴尬,随着工业化冲击和传统手工业的落寞,越来越多的民俗手工艺正在逐渐消失,比如陕西古法造纸,兰州水烟、萧山万缕丝等,有些传统技艺甚至还不曾为现代人们所熟知就已经逐渐退出百姓的生活方式,精湛的传统手艺后继乏人。
“这个竹篮值点钱吗,几十块钱,一百多块也行。”林大爷问道。
“林大爷,说实话,这个竹篮用料只是普通的竹子,收藏价值几乎没有,不是什么宝贝,不过在这我看来,你这身传统手艺才是民间瑰宝,如果能够传承下去就是我民族的幸运了。”陈东说道。
闻言,林大爷摇了摇头,一脸嘘唏,“难喽,这手艺挣不了啥大钱,还辛苦,没人愿意跟我学这门手艺。”
看到林大爷寂寥的样子,陈东也替林大爷感到难过,后继无人,大概是手艺人最大的悲哀吧,忽然陈东想到原时空的‘一村一品’商店,于是对宋大爷说道,“宋大爷,我想个想法,你看行不行,即能将你竹编手艺传承下去,而且能够为村民致富。”
“小东,你小子读书多,见识广,脑子灵活,你有什么想法,说一说。”听到陈东说到能将自己的竹编手艺传承下去,又能让全村人致富,宋大爷开口笑道。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青竹山有这么好的竹子资源,不去开发利用实在太可惜了。”
听到陈东说打算开发青竹山的竹子资源,很多村民都动心了。
以前,村民们何尝没有想过要利用青竹山的竹子资源为大家致富,可是很多问题不解决,要开发青竹山的竹子资源,谈何容易。
之所以放着这么好的一大片竹子资源没有去好好利用为大家致辞富,几代人宁愿在少量的贫瘠土地刨食,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村里没钱,买不起生产竹制品的机器设备,单靠手工编织没法去竟争。其二,交通不便,生产出来的竹制品运不出去。其三,没有渠道将生产出来的竹制品销售出去。
“说得好,小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吧。”村长李大元站了出来,对陈东说道。
“村里之所以没有好好利用青竹山的竹子资源让大家富裕,我想,可能跟缺乏资金,交通不便以及找不到销路渠道等一些原因吧。”陈东说道。
“对,小东,你有什么办法吗?”陈大元对陈东问道。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缺乏资金我来出,路我来修,销路渠道我去找。”
听到陈东说要出资修路,村民们先是震惊,然后是惊喜。
这条路困扰着十几代陈家村人,陈家村的穷除了地少,地力贫瘠,没有经济作物外,最大的原因是交通不便,村子处于山沟里,位置僻辟,通往外界要过一条山道,险峻,陡峭,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开进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连车带人掉进悬崖,大一点的拖拉机,货车根本就进不来,没人愿意进来,陈家村的人很少有人出去,连一个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上学要走几里路去隔壁的村庄。
穷怕了的陈家村人当听到陈东要出钱给陈家村修路的时候,心里对陈东感激得无以形容,很多老人甚至流下了眼泪,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路通了,大家就能过上好曰子了。
--
看得可以收藏个,有推荐票的投给我,谢谢!
第九十节 修路!(求收推)
感谢上善若水之虚极再次打赏100起点币,万分感谢‘!
--
“小东,你真愿意出资为村里修路,那可是几百万资金啊。”陈大元问道。
几百万资金对于一个落后贫困的乡村来说,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修路,陈东村人想都不敢想,每次向镇里以及县里申请资金修路的报告一到了镇里、县里就如流牛入海,毫无消息,也是,陈家村即没有矿产,又没有特产,谁愿意去发几百万去修一条不能带动经济效益的公路。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对,几百万也要修,我也陈家村人,陈家村因为地少,地力贫瘠,地处于偏僻山沟,交通不便,一条陡峻的山道让陈家村与外面的世界隔开,陈家村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走不进来,单靠种地,不止这们这一代要穷,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还要穷。
所以,我的设想是,先修路,最主要是把山道拓宽,加防护拦,路面上铺上水泥或沥青混凝土,不过光修一条路还不行,大家富不起来,所有要有自己的产业,我打算与村里合资建一个竹制品厂,竹制品包括机器加工以及手工编制,机器加工的竹制品批发给分销商,而手工编制的可以当做民间艺术品,卖到一村一品商店,现在有钱人很喜欢讲品味,凡艺术品搭上点边的很受欢迎,能卖到很高一个价。
但是光修路,只建产业,只能富到我们一代,等到下一代子孙的时候,青竹山的竹子没有了,又回到了我们的老路,所以,要有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让我们后代子孙一直富裕,即使竹子用光了,地少,地力贫瘠,我们的后代只要有文化、有知识,可以走出去,去外面闯一番天地,所以,我打算在村里出资建一座小学,以后,从竹制品厂每年抽出一部分赢利资助我们村的教育。”
从修路,到要有产业、教育,陈东给在场所有的村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村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有的村民眼中泛着泪水,没经历过穷的滋味不知道穷的痛苦,从陈东的一翻话里,村民看到了摆脱贫困,致富发家的希望,怎么不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小东这小娃子真的了不起,要是这些都实现了,我们陈家村也不会一直穷下去。”一个村民满是憧憬地说道。
“对啊,果然是名牌大学生,说得的话有条有理,我现在才知道,我们陈家村之所以穷,不是因为地少,地力贫瘠,最主要因为我们没有文化,没见识,眼光短浅,无力去改变现状,你看,小东一回来,就给我们指出一条致富之路,这次,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办成这几件事,我们穷没关系,但是不能让我们后代也穷。”
“要说,我们陈家村最幸运的是出了陈东这个人。”
“修路,要有产业,要有教育,这三点说得好,要是这三件事真让我们这一代人办成了,解开陈家村穷了十几代人的枷锁,就算死了也可以告慰陈家村的列祖列宗。”
……
村民们议论纷纷。
“小东,你打算怎么做。”村长李大元对陈东问道。
所有村民望向陈东的眼神中充满期待。
陈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打算先修路,路修好了,加工竹子的机器、建学校的泥沙、砖瓦才能运进来,把竹制品运出去,我会请公路勘探设计公司测绘出一条从村里连通高速公路的路线,要路径最短,发费资金最少以及尽量避开施工难度很高的地段,然后请公路评估公司评估出修路所需的花费,再承包给有实力,信誉好的公路建筑公司。还有,到时候修路可能占用大家一些的土地,不过,大家放心,占用多少土地会有相应的补偿的。”
“只要能把路修好,为陈家村谋富裕,占用的那点土地算什么呢。”一些村民纷纷开口说道。
陈大福对陈东说道,“小东,你为了修这条路,要花费几百万,大家都很感激你,要是谁还找你要那点土地补偿金面子还往哪里搁。”
“对,修路要是通过我那块地,我地也不要了,要是通过我的房子,我亲自把房拆了,我二话不会说,我要是找你要土地补偿金,我就是缺心眼。”
……
听到村民们纷纷开口表示不要那土地补偿金,陈东心里一阵感慨,越穷的地方民风越是纯朴。
陈东摆了摆手,大声说道,“大家安静一下,土地是大家的命根子,本来陈家村就地少,地力贫瘠,产出不多,大家就靠这地里有限的产出过曰子,修路占用了大家的土地,可能就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计,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爷爷辈,叔叔辈,侄子辈,我心不忍,所以这土地补偿金会按最高标准补偿,而且加倍,请大家不要推辞,我不差这点钱,相反大家很需要这笔土地补偿金。”
这土地补偿金陈东还是决定要给,而要还要加倍给,要知道土地是陈家村人的命根子,在他们心里比什么都重要,本来就地少,地力贫瘠,产出有限,修路占用了村民有限的土地,就会影响村民一家生计,补偿给村民土地占用金,这是应当的,再说,土地补偿金加起也不过十几万,加倍给也就二十几万,对陈东来说,不多。
听完陈东的一翻话,村民们再次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天回到家,陈东就通过笔记本电脑查到市公路勘探设计公司的电话号码,打了个电话过去,邀请对方公司的勘探设计人员明天上午到陈家村勘测公路路线。
第二天,陈东去小镇接人。
市公路勘探设计公司来了三个人,领头的是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剪着短发,很有学者气质,旁边的两人,很年轻,大概是老年人的助手之类的。
“你好,我叫李文明,你是陈东吗?”在镇办公室,一见到陈东走了过来,李文明站了起来,快步走了过来,伸出左手。
第九十一节 《长生记》完结!(求收推)
“我是陈东,你们是市公路勘探设计公司的吗?”陈东伸出右手跟李文明握了握手。
“是的,昨天接到你的电话,听到你要为家乡修一条公路,你很了不起。”李文明对这个小伙子产生很大的好感,发达了不忘记家乡,这品格很难得了。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对,这次请你们来勘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