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起来,但无一人道贺,也无一人光顾,愁煞了那位叫张德贵的少东家。

但这一切,都比不了内阁的变化更吸引人,在严嵩离京的第二天,嘉靖便任命徐阶为内阁首辅,少傅兼少师……实际上,徐阶已经代理首辅半年了,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一直循规蹈矩,不过是低调维持着局面而已,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他跟严嵩没什么不同,都是靠赞玄修、写青词、拍马屁上去的。那换成他当首辅,也不过是烧窑的碰上卖瓦的,都是一路货。

但徐阶的举动让他们大跌眼镜——

正式上任的第一天,他便于自己西苑的直庐中——就是原先皇帝给严嵩建的直庐,现在赐给徐阶,供他休息之用——徐阶在雪白的墙壁上榜书三语,曰:“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任何走进这间直庐的人,都可以看到这醒目的三行大字。

毫无疑问,这是徐阶登首揆席后的第一次宣言,向皇帝和百官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和治国施政方针。

然后他在对六部九卿的第一次首辅训谕中,便明确道出自己行使首相权力的原则“事同众则公,公则百美基;专则私,私则百弊生”,表明自己不会专断独行,必要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紧接着,他在以首辅身份,向嘉靖所上的谢恩奏章中,劝诫皇帝道:“采舆论利便者白而行之。希望皇上广开言路,重视、鼓励和保护舆论,对有上奏者应详加查询,如果事大而言实,则行之;其不实者。“事大则亦薄其责而容之”意思是,即使说错了,也应该宽容,以鼓励天下人大胆进言。

徐阶甫一上任的接连行动,绝对是早有谋划,尤其是时机选择的十分巧妙——在皇帝刚刚任命他为首辅的当口,除非他的谏言大逆不道,否则皇帝是不可能驳他的面子,因为那等于皇帝自扇耳光,承认自己用人不当。

但徐阶毕竟讲究以柔克刚。不可能蹬鼻子上脸,没有利用那短暂的“无敌状态”,争取更多的权益,反而“以威福还主上”的谦卑姿态,提出了这个“小小的要求”。

嘉靖虽然对大礼议中前赴后继的言官心有余悸,但想想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这些年里,除了偶有几个愣头青之外,大部分官员还是挺老实的,便没有驳首辅的面子,准了他的奏请,明文宣示百官。归根结底,他已经习惯性的轻视自己的臣子,认为他们不敢在自己面前胡说八道。

但究竟敢不敢,还得走着瞧。

~~~~~~~~~~~~~~~~~~~~~~~~~

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点起来,先不说效果如何,立刻得了个满堂彩,京中百官无不交口称赞,尤其是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欢欣鼓舞,誓要将严嵩当政时,落下的爪牙污名洗刷。恢复言官们昔日的荣光。

但让徐阶十分失望的是,现在的科道言官,素质简直比二十年前差了不止一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严嵩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早把这些专门告状的家伙,大都换成了自己人,剩下一部分,则是他徐阁老的人,两方人眼里没有对错、只有对方,一切以打倒对方为要,凡是对方支持的必反对,凡是对方反对的必支持。

但这种事积弊日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徐阶只能先缓一缓,任由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待时机成熟再收拾烂摊子。但有些事情不能缓,必须立即着手去办。他必须把握这黄金时机,黜贪汰庸,洗刷弊政。为大明朝换来一朝新气象。

总体来说,徐阶宣布要抓三件事,一是整顿吏治、这是哪位首相上台。都必须的表态。仿佛国家的问题都在吏治,吏治清则天下安一般;二是针对暴露出来的边镇将帅冒领克扣军饷的弊端,责令各省长官以身作则,违者听部臣及该科参奏严惩;三是清理盐政,因为朝廷近些年,加派了五成盐政的课税,令两淮“苦不堪言”,徐阶便暗示巡盐御史徐爌,提请严嵩任内提高的课税额度一体撤销,恢复原先的程度。

徐阶在三把火后亮集三板斧,得到的喝彩声却稀稀拉拉,因为吏治也好、克扣军饷也罢,那都是百多年的积弊,你徐华亭要是能解决,那还真神了呢。

徐渭就对徐阶大为不满,抨击他这是避重就轻,专做道场不念经!

“什么“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徐渭挥舞着双手,在一众琼林社的同年面前。白脸憋得通红,吐沫星子乱飞道:“可笑我还与朝野众人一样,对他的“三还”竭诚拥护,拼命鼓噪!怎么一到了正事上,就这么虚伪了呢?”

孙铤笑道:“那你说,徐阁老该怎么办?”

“要真是按“公论”的话,当务之急。是给杨继盛他们平反昭雪;劝圣上立即停止修玄、恢复朝会。导朝政于正轨;是大张旗鼓查处贪墨官员,肃清朝纲;是遏止豪强兼并土地,减轻百姓负担。并增加国常收入!可这一切,徐阶做了吗?”徐渭愤愤道:“他一样都没做。”

“这我可得说句公道话了。”一边的诸大绶笑道:“这些事情,徐阁老未必不想做,但真的做不到。”

“那……”徐渭瞪着眼道:“也不应该减免盐税啊!”说着提高声调道:“天下之利在于盐,盐利之半在于两淮!国家每年在食盐上生利十分,只有两分能进国库,八分倒进了那些大盐商、大贪官的腰包里。现在国家好不容易分到四成,大头还在盐商那里呢!现在徐阶却巴巴的退回原样,他到底是大明的首相。还是盐商的买办?”

“这是投桃报李。”孙铤也劝他道:“没有办法的,没有山西帮挺他。他就斗不过严党,也没法顺利执政。所以做些妥协,都是有必要的。”

“你们……”徐渭目光扫过他们几个,郁闷道:“一个个全都变了。当初满腔抱负的热血青年去哪里了?怎么就剩下一个个老气横秋的小官僚了?”

“文长兄,这样说不太好吧……”孙铤冷笑道:“如果你觉着大家都不好,就你一个好,往往不是大家的问题,而是你出了问题。”

徐渭哼一声,对默坐在角落的沈默道:“你别老不吭声,却来评评理,到底谁对谁错?”

沈默闻言笑道:“你们各有各的道理,不过现在徐阁老上位时日尚短。还不能太早下结论,所以也说不上你们谁对谁错。”

“瞧你这稀泥和的……”徐谓嘟囔一句,却也终于不再发作。

“说实在的。”这时陶大临道:“我也觉着,徐阁老做了很多,造的声势很大,但实际的东西并不多。”

“他现在有所顾忌啊。”沈默道:“内阁就他一位,固然没人跟他争,但独相也坏处也很大,不管做什么,都会被说成是独断专行,跟他的“三还”相悖,所以一定得等到新的大学士入阁,才能做些务实的事情。”说着笑笑道:“现在以务虚造势为主,是十分明智的,只要把势头造起来,到时候内阁还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

“你的意思是”陶大临道:“新的大学车马上就要出炉了?。

“必须的。”沈默笑道。

~~~~~~~~~~~~~~~~~~~~~~~~~~

新任首相的一系列动作,在沈默这些事不关己的人看来,不过是些谈资罢了,看得惯就赞两声,看不惯就骂两句,都没什么关系。

可在失去首领的严党分子那里,却会引起极度不安,让何宾、万采、胡植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哪天就大祸临头。哥几个凑一起看了看,呵,都成九月里的黄花菜,又瘦又憔悴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何宾道:“咱们得想法子改善一下处境了。坐以待毙怎么行?”另几个也是这样想,而且想到的法子都一样,咱们都投奔袁炜得了,虽然大家平素平起平坐,但今时非比往日,人家是徐徐上升的太阳,咱们是苟延残喘的月亮,就别端架子了,赶紧夹起尾巴来给庄子当儿子吧。

袁炜那边也正犯愁呢,严嵩这一去,自己入阁已成必然,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大学士之梦,可真到快实现的那一刻,才知道入阁拜相固然风光。可要想名副其实,还得有实力做基础。徐阁老可是连严家父子都扳倒了,要对付自己还不是小菜一碟?

他自信天纵英才,正想入阁做一番事业呢,哪能甘心给徐阶当陪衬。所以急需扩充自己的力量。此玄几位部堂高官投奔而来,那真好比是干柴草遇到烈火团、西门庆碰见潘金莲,登时那叫相见恨晚、蜜里调油啊!

袁炜说:“诸个兄弟奔我而来。咱们就是自家人,那以后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若违此誓,猪狗不如。”

众人也感动道:“阁老太仁义了,我们只能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了。”便建言道:“当务之急,您老就是赶紧入阁,现在内阁乏人您进去就是副相,就是跟徐华亭顶着干,也是可以的。”

“哪里哪里,还是要团结第一……”袁炜谦逊道:“那就烦诸位兄弟,赶紧操作一下吧。”

“遵命遵命。”众人便散去。找到各自的亲信。授意他们上书,请廷推内阁大学士。

~~~~~~~~~~~~~~~~~~~~~~~~~

但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在他们还在构思奏章的时候,徐阶便已经奏请嘉靖帝道:“内阁事务繁忙,非一人之力可担当,老臣殚精竭虑,仍左支右绌,恳请开廷推,再举德高望重的才智之士入阁,以免误了军国大事。”既然新人入阁是必然,不如主动提出,还能卖个好,总比晚一步遭人诽谤要强的多。

见他毫不揽权,嘉靖帝欣然应允,命三天后廷推大学士,结果毫无悬念,礼部尚书袁炜,拜东阁大学士,入阁协理政务。

他空下来的礼部尚书,由严讷担任,严讷的职位,则由李春芳接任。但严讷并不兼任翰林学士。因为翰林学士仅为五品,所以无需廷推,徐阶直接宣布圣旨,沈默卸任左佥都御史兼国子监祭酒,转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虽然在官职上仍然原地踏步走,但满朝文武都认为这是徐阁老在培植亲信、封赏功臣了。因为谁都知道,朝廷的上层精英皆出翰林院,当上翰林学士就意味着会有一帮前途远大、志同道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