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刀,自己固然挨了几爪子,却将那虎赶跑了,将宁泰公主救了下来。
顾嫣然听得脸都要白了:“围场里的虎,怎么就能直闯到皇上和公主面前去!”
莫要以为围场里的野兽就是乱跑的,但凡皇家围猎,之前好几日,管围场的人就要将这场子全梳理过一遍,那羊鹿之类温驯野兽自然多多益善,狐狸之类小兽也无妨,到了狼这样的畜生就要斟酌,更何况虎熊之类,若无上意是万万不敢随便放出来的。能来围猎的都是贵人,若是受了伤,管围场的有几个脑袋经得住砍呢?
元宝看库房里只有丹青一个心腹丫鬟在,便压低了声音道:“夫人不知道,那两虎到了陛下眼前,侍卫们都忙着驱虎,却有暗箭往陛下身上射呢!如今晋王妃和公主送回来医治就闹得天翻地覆,其实旁人都不知道,陛下也受伤了!跟去围场的太医们都去顾陛下了,才把王妃公主都送回京城医治呢!”
顾嫣然手一抖,刚拿起来的一盒子人参险些全翻到地上去:“这,这是真的?陛——如今怎样?”
元宝苦着脸摇了摇头,把声音压得更低些:“夫人也只当不知道罢。”
顾嫣然听了这话心里更沉。如此说来,皇帝定然是伤得不轻,以至于太医都顾不上医治王妃和公主了,且还要这样瞒着,不就是怕有人知道消息会起了心思么?那突然出现的猛虎,还有那枝暗箭,无不是风雨之前兆。
“这两枝人参一盒当归都是好的,这里还有一盒龟胶,我听说也是补血的,你都拿了,快送过去!侯爷若来不及就不必回来,一会儿我自会叫人送饭过去,若表哥好些了,你就回来与我报个信。”
元宝应喏一声,急急跑了。顾嫣然便觉得脚下有些发虚,让丹青扶着才慢慢走回房里。若是皇帝重伤,这朝里必然乱了。
皇帝尚未立太子,若依着从前,齐王似比晋王略有优势,可晋王却是中宫嫡出,王妃如今还有了救驾之功。相形之下,晋王妃搏命救驾,因而重伤,那么这想置皇帝于死地的幕后黑手到底有谁,不得不让人疑心到齐王头上去。如此一来,此消彼长,究竟谁更能成为太子,倒不好说了。
周鸿是许大将军一手提拔起来的,加上顾孟两家的渊源,自是晋王一派了。若是从前,齐王纵然被立为太子,为了面子情也要善待晋王的。可如今储位未定,兄弟两个要争起来就只得撕破了脸,若晋王能上位还好,若是不能,反被齐王居上,那晋王这一派只怕都保不住,京城里头,说一声腥风血雨也不为过了。
、123 第九十九章
皇帝起居的昭文殿静悄悄的;可是立在殿外的侍卫和内监们却都是神色肃然。一名内监带着几个人悄无声息地自侧门走进大殿;虽然夜色已深,但因内监手中提着灯笼,借着昏黄的灯火;还是能看得出来;那几个人身上穿的;都是太医的服色。
隐在暗处的宫女看着那些人进了昭文殿;又在殿外足足等了一个时辰,直到冻得手足都快要麻木了;都没有看见太医们出来;这才悄悄从小径回了长春宫。
德妃还没有睡下;正在内殿中来回地踱步,见心腹宫女回来;立刻问道:“如何?”
宫女冻得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奴婢看见好几位太医进了昭文殿,到现在都不曾出来。”
德妃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如此说来,皇上当真已经悄悄回宫了,还受了伤?”齐王如今还在围场呢,这消息是他的心腹送回宫的,而齐王本人,还在那里“侍奉父皇”,因为对外的说法,皇帝只是受了惊又扭伤了脚踝,所以要在围场的行宫里多休息几日。
宫女回想了一下昭文殿四周的布置,低声道:“奴婢瞧着,殿外的守卫不少,若是陛下不在宫中,原不必有这许多守卫的。”
德妃眉头紧紧皱着:“那陛下伤势究竟如何?”
这个宫女可就答不上来了,她也只看见太医进去,并不能潜进殿内去看看皇帝的伤。但就凭太医进去了就不再出来,只怕皇帝的伤势是不轻的,绝非对外所说的受惊和扭伤。
德妃走到窗前,远远望着昭文殿所在的方向。齐王给她送来的消息,是说皇帝被一枝暗箭射在胸前,只是立刻就被侍卫和侍女围了起来,他也并没能看清楚。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皇帝秘密回宫又召太医,齐王的消息应该是准确的。
“究竟是什么人意图行刺陛下?”德妃只觉得心乱如麻。
她身边另一名大宫女低声道:“娘娘,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探明陛下究竟如何了。”
德妃一时没有明白她的意思,转头瞧着她。那宫女走到殿门处仔细探看,见外头确实并无什么人,只有德妃和她们这两名心腹宫女,便道:“娘娘,若是陛下万一……那——储位尚未立啊!”
德妃一惊,顿时紧紧攥起了双手。晋王是中宫嫡出,无论她这个德妃如何受宠,都不是皇后,如此,齐王在出身上就天然地差了晋王一筹。倘若皇帝不及立遗诏便龙驭宾天,那晋王的确是比齐王更有继位的资格。
“如今殿下们都在围场,娘娘身在内宫,若能探明情况,或许便能掌握先机啊。”
“那要怎么才能探明?”德妃烦躁起来。难道她不想去探明吗?可是现在皇帝对外还说是在围场行宫呢,难道她能硬闯昭文殿不成?
这下两名宫女都沉默了。半晌,先头出去探看的宫女才低声道:“奴婢与宫中几名侍卫相识,会想法子去试探几句。”
“那就快去吧。”德妃在宫中多年,也在皇帝身边的近卫和内侍里颇收服了几个,无奈此刻皇帝平日里常用的人都留在了围场,现下昭文殿里外的这些人里头,居然没一个德妃能说得上话的,又是遇上这样的大事,不由得心里有些发慌。
那宫女才在殿内缓过来,便又转身走了出去。德妃在内殿又走了几步,便招手叫另一名心腹过来:“送个消息回府里,问问你们二舅老爷,如今该怎么办。”儿子远在北山围场,大哥是指望不着的——这会子陆敦贩卖军粮的事儿还没抹平呢——也只能指望二弟了。
长春宫里宫女内监们出入的消息,不过是片刻之后,就逐一传到了昭文殿。
皇帝靠在窗下的窄榻上,嘴角噙着点若有若无的笑,听内监回报完毕,便对旁边的人道:“你说,德妃叫人送信回母家,是想做什么呢?”
“奴婢不知。”榻边的小杌子上坐着的,赫然是跟去了围场服侍皇帝的李菡。此刻她穿着宫女的服饰,一只右手上却缠着白布,并用布带吊在胸前。
“你不知?”皇帝呵呵笑了两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朕赦你无罪就是。”
“奴婢委实不知。”李菡欠了欠身,“据奴婢想,德妃娘娘若是担忧陛下伤重,也无非就是打发人回母家问问,如今该如何是好罢。”
皇帝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头:“哦?居然不是意图立刻逼宫,让朕立齐王为太子吗?”
李菡神色不动:“其实奴婢很想说这话,但德妃娘娘得陛下宠爱二十余年,即以夫妻之情而言,也不会在此时此刻有这般大逆的念头。但——”
“说下去。”皇帝越与李菡相处,就越觉得这女子有趣,老实说,他后宫的这许多嫔妃之中,还没有一个能如李菡这般有趣的——说话丝毫不加掩饰,往往却又有出人意料之语,若以“直言”而论,倒是极有乃父之风。
“德妃娘娘与陛下有情,茂乡侯府却未必。”德妃这时候想不到逼宫立储,但茂乡侯府会不会想到,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皇帝脸上淡淡的笑容消失了。他原本以为李菡会对德妃落井下石的时候,李菡却说的是好话,可是好话之后,就是对茂乡侯府冷酷的判定。且这判定因对德妃的“宽容”而格外合情合理,更令人对茂乡侯府不得不起防范之心。
“德妃与朕有情,那朕于茂乡侯府便是有恩,德妃不思大逆,茂乡侯府为何要谋逆呢?”
“陛下,恩与情不同。”李菡又欠了欠身,侃侃而谈,“能与德妃娘娘有情者,只陛下一人;而能对茂乡侯府加恩者,却并非只限于陛下。”甚至,倘若齐王继位,对茂乡侯府的加恩还可以比如今更重,“至少,陆将军亦可得爵。”陆镇是陆家二房,虽然他是茂乡侯府最出息的子孙,可爵位却没他的份。
皇帝沉默片刻,轻轻笑了一声:“原来你在这里等着陆家呢。”
“奴婢只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罢了。”李菡面不改色地坐着,连角落里侍立的内监都不由得要赞一声大胆了。
“那依你看来,此次围场之事,究竟是谁做的?”
“这,奴婢就实不敢妄言了。”
皇帝一挑眉毛:“方才不是还说得很大胆?”
“那不过是涉及陛下的臣子,可如今却是涉及陛下的龙子,若奴婢言语失当,使陛下错诛臣子,其罪尚小;若使陛下错诛龙子,则奴婢百死莫赎。”
“呵呵——”皇帝没什么意义地笑了一声,“朕要听,你答就是。至于是对是错,朕自有决断。”
李菡欠身:“奴婢遵命。依奴婢看,两位殿下都有嫌疑。”
“都有嫌疑?怎么你连晋王也怀疑吗?晋王妃可是救驾有功。”
“正因救驾有功,才令人疑心,为何当时猛虎出现,晋王夫妇恰好在陛下身边。”李菡垂着眼睛,仿佛没看见旁边内监惊骇的神色,仍旧不紧不慢地说下去,“何况,如今重伤的是王妃,而并非晋王。”
“如此说来,这些猛虎是晋王所为了?”皇帝仿佛很是赞同地点点头,“那暗箭呢?”
“倘若猛虎是晋王殿下所放,那就不会再出现一支暗箭了。”李菡低头看了看自己吊在胸前的右手,“晋王殿下是要救驾之功,并不是要置陛下于死地。”
皇帝也看了看她的手。当时那一支暗箭射来,侍卫们都在一拥而上杀虎,皇帝身边的人反而少了,以至于暗箭到了眼前,无人能够相救。是李菡及时伸手,挡在了皇帝胸前,那支箭先射穿了她的手,然后射中了皇帝的胸口。虽然李菡只是仓促之中伸手,但毕竟将箭的来势减缓,以至于虽然射入皇帝体内,却不曾致命。但倘若没有李菡,这一箭射来,皇帝即使不死也会重伤昏迷,这才是他假称病于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