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版本是,云娘想拦路抢亲,却被春明一路无视地走过,最终没有行动。
云娘一笑置之,却更不曾想,这段小插曲会在日后会成为某些事情的导火索,对自己未来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和深远。
云娘又和大牛来来回回,又再拉了三趟,拉完了继续砍。到了收工的时候,一共拉了五趟,赚了一两银子,还接下了一个新订单。
云娘一家子又花了两天,直至要做鱼塘的那一亩快要砍光了,云娘才让公公帮忙找人来报价,一亩地挖成两个鱼塘,中间只隔一条塘基,整体工价要多少。陆续来了一些人,价格有高有低,云娘挑了个要价较高的同村的李建田,因为只有他有认真地拿铁筒子测过土质,是根据要挖多深才能成塘而报的价。问李老汉的意见,他也觉得李建田比较靠谱,经验也丰富。
云娘最终以二两银子的价格成交,项目内容如下:首先将整亩地的竹子头挖走及嫩竹清走,将上面一层肥泥挖出来堆成小土堆,接着将整亩地挖成两个鱼塘,中间隔开一条塘基,全部塘基要六尺宽,最后将一部分肥泥回填到塘基上,最少要一尺厚,包吃不包住,整个工期是一个月内。
李建田觉得工期充足,只带了老婆杨氏过来一起挖塘。云娘让公公继续打渔,自己和李大牛在家里砍竹子和将肥泥运到坡地改良土壤。砍够鱼塘的面积后,云娘也只是挑那些老竹子才砍,不破坏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李建田和他的妻子都是勤快人,每天都贪早摸黑地干活,将清理出来的竹根堆成一堆,挖出来的肥泥也堆放在角落里。每天的伙食里有酒有肉,晚上还能打包些回家给小孩儿打打牙祭,李建田夫妇也相当满意。
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就二十几天过去了。竹子砍得差不多,云娘停止砍伐,让它们休养生息去了。
鱼塘也终于挖好了,盈盈两塘春水。云娘让公公帮忙买了鱼苗放了下去。放鱼的时候,全家人都围着那桶小小的鱼苗看了许久,方才小心翼翼地用瓢将鱼苗舀进鱼塘里。等到来年,鱼苗长大,就可以卖钱了。
云娘将另外一只塘专门来养野生的鱼,李老汉打回来的,自己钓回来的,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是放里水里还游得欢的,就扔进去。这样一来,即使到了雨季,洒网捞来卖就是了,也不至于突然断了收入。
云娘还把鱼塘围上了高高的竹篱笆,种上了丝瓜,青瓜,苦瓜等各种的瓜类,篱笆内种些青菜茄子棉花类的农作物。云娘种得比较多的还是苦瓜、豆角和棉花。苦瓜和豆角,是因为它们晒干很香很好吃,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最美味的菜肴,再贵也会有人来买。棉花,是等秋天可以给每人都做两套棉衣棉裤,还有弹几张新棉被子,所以云娘一口气种了两亩,再怎么样的歉收,也不会再让自己冻着。
院子里的南瓜也渐渐长大了,摘来吃过好几回。云娘还买来一些酒糟,挑了几个大个儿的,用刀划了一个三角掏了出来,将酒糟塞进南瓜里,再将三角塞回去,制作南瓜酿。在现代的时候,爷爷最喜欢带着自己做这种事情了。相信公公也会喜欢这些南瓜酿的。
小西瓜长出了好几个,小小的个头,翠绿可爱。
豆角干也晒了好几茬,云娘都让李大娘收好存了起来。
云娘还去买了一窝小鸡回来,扩大了养鸡的规模。
李大牛现在基本是上午打猎,下午呆在家里帮云娘干些农活,闲时就雕一些玉饰拿到玉饰店去换钱。
云娘除了忙农活,偶尔去月娘茶寮串串门,便是去钓鱼。李老汉打渔的收入,基本都是用来给李大娘买药去了。
所以要存钱,主要还得靠自己和李大牛的勤勉。等攒够钱了,就再建一座有墙有瓦的房子,不用再像现在这样子住着竹寮。现在倒还好,一到了下雨,就要到处补漏,到了冬天,北风呼呼地灌进来,那真是连觉也别想睡了。
所以,第二项全家通过的决议,就是在冬天之前把房子建好住进去。李大娘也因此勤快地纳鞋底做布鞋来换钱。不知道这个计划能不能实现?
眼看着家里的菜越来越多,云娘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卖给许记。云娘抽了个空,去了许记找云川商议。
云川热情地邀请云娘进去喝茶。
云娘喝了一口茶,便开门见山的提道:“云管事,我们家种了许多蔬菜,不知道许记是否有兴趣呢?”
云川微微一笑,很爽快地答道:“当然需要。这样吧,每天太阳下山前订好蔬菜的数量,第二天大清早送过来,价格随市,次日结算。”
云娘连忙说了几句客套的恭维话,又问道:“对了,我公公是打渔的,丈夫是打猎的,不知道你们收不收呢?”
云川想了一下,答道:“鱼我们都只要活鱼,猎物我们只收野兔和野鸡这种体形较小且肉多的山禽走兽。”
云娘略略有些失望,河里打来的鱼,多半都是死鱼,不过这样子也好,李大牛的猎物不用再拿到镇子上卖,那也省了许多工夫和脚程。
两人议定口头买卖协议,云娘随即告辞走到了对面月娘的茶寮。这回,青山脸色不大好。云娘仔细一问,果然。青山苦着脸答道:“对面的金家专做平民生意,白粥配酸菜一文钱两碗,我们家的生意一落千丈,基本都是在拍苍蝇,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关门大吉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034章 金云斗法
云娘听了青山的话,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白粥一文钱两碗还配酸菜?不大可能吧?云娘琢磨了一下,以金记的规模和租金,长期这样低价出售是不可能的,金记应该是看准了平民生意这一块,想着法子要把青山两口子挤走,再提高价格。如果是这样,那实在是太坑爹了,绝对不能让他们奸计得逞!
云娘想了想,与青山商议,把白粥也降到一文钱两碗配酸菜,另煎些腌咸鱼,两碗白粥送一条!呆会月娘就跟自己回家拿鱼干!
计划很快就付诸行动,煎鱼的咸香味加上青山的吆喝,很快就吸引来不少客人。云娘一直留意着金家动静,很快就注意到一个嘴角有颗痣的男子从金记走了出来,背着手,在青山和月娘的茶寮前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看样子,金家又想跟风了。果然,金家很快就跟上了,派人到镇上买来鱼干,在门口摆了一个档口,煎鱼比青山的更大条。于是客流又被金家吸引了过去。
有了这么一段时间缓冲,几十个铜板,总是赚到了。眼看生意萧条,云娘便让青山守店,自己与月娘先回茶园,为明天的亲招做准备。
云娘明天打算做肠粉。让月娘找来糯米粉和粳米粉,和了水试蒸,试了十几锅才试出了那种软糯滑口的味道。接着是调酱,云娘干脆就用鸡肉和萝卜干剁碎了,再加上水、酱油、陈醋、盐和糖搅拌烧开,起锅前加点生粉,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把它浇到肠粉上,相当可口。
由于用料不是很多,月娘打算订价一个铜板一碟。
云娘提议道:“我们现在卖的是新鲜,两个铜板一碟配白粥一碗,普通的男子也能吃个饱,应该会好卖。”
月娘点头答应。云娘让月娘明早早些起床先蒸好五十碟,熬好大锅酱料再挑过去,有人买时再热一热就好,免得人多时慌了手脚。
第二天,月娘茶寮的蒸粉刚开卖不久,便陆续有客人来尝鲜。金记很快就跟风让厨房也跟着做蒸粉了。大约是过了一个时辰,金记蒸粉三个铜板两碟便被吆喝开了。吆喝了好久,金记的蒸粉仍旧无人问津。不忙的时候,云娘就端着个竹凳坐在门口看金记笑话。
李管事看了实在忍不住了,跑出来指点道:“人家一个汉子,一碟蒸粉加一碗白粥已经可以吃饱,你三个铜板两碟,人家吃不完,还贵了一个铜板,哪会有人来吃!”
跑来跟风的那个男子听得灰头灰脸的,咬牙道:“一文钱一碟,看他们怎么和我斗!”
李管事又苦心婆心的劝道:“表少爷,做生意,不能光凭意气用事,我们一味的亏钱,那到了月底怎么和老爷交待啊!”
那被叫做表少爷的冷哼一声,重重拍了两下李管事的肩膀,扯着嗓子大声说道:“就凭那几个穷鬼?李管事,你就放心吧,不说别的,光是租金,就让他们就耗不了多少天!”
云娘撇了撇嘴,还敢叫那么大声,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我们的租金就那几个铜板一天,到时候耗不起的是金记吧?我倒是想让大家看看,到最后闹笑话的是谁!
云娘找来一个大盘子,将蒸粉切成一小块,拌上酱料,用小竹签一根一根签好,吆喝大家来试吃。试吃不用钱,那表少爷一文钱一碟的功效还没发挥出来,人流又被吸引过来了。
毕竟肉包子也要两文钱一个,在这里两文钱有粥有粉可以吃个饱了,试吃觉得味道可以,就顺便坐下来吃了。
那表少爷连忙气急败坏地让伙计跟着搞试吃。不试不知道,一试更不要。一些贪新鲜的妇儒两边都试过,结果还是调头来了月娘的茶寮坐下来吃。毕竟难得出来一趟,如果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从家里带两个馒头出来就好,何必还花一文钱买那寡口的蒸粉呢?
这天正好是十五,月娘茶寮很快就坐满了。云娘果断停掉了试吃,但五十份蒸粉还是一下子就卖完了,青山和云娘分别开了两个锅蒸粉,月娘上粉收钱。拜完下来的人更是图个热闹稀奇,门口很快就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
看着对面的门庭若市,对比自家的冷冷清清,金家的表少爷像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回到金记坐下来喝茶。表少爷窝了一肚子火,不是嫌茶凉了,就是烫了,对着小伙计们找碴发脾气。
李管事实在看不过眼,便吩咐一个伙计去对面买一份蒸粉过来。表少爷闻言十分恼怒,叫停了小伙计,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是不是人头猪脑?我们自己的蒸粉都可以吃到你吐了,你还偏要到对面去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
李管事终于动气了,厉声道:“表少爷,我让他去买,是想看看我们金记的蒸粉和人家的差距。你光在这里生气骂人,生意会自动生门来么?与其将心思放在跟风拼个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