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落燕云梦-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萍微微抬头,带着不解与愧疚的眼神看着我。
我笑了笑说:“真的没关系,你帮我梳头发吧,再帮我挑一件紫色的衣服。”
她眼中闪烁出欣喜,知道我没有怨恨她,点头说道:“奴婢这就去!”
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朱棣,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  碧水长空(1)
走出蕊珠宫,经过那面巨大的落地铜镜时,我回头看了看自己。
一袭曳地的粉紫色流云飞袖长裙,领口和袖口都镶着荷叶纱边,都是最简单的式样。低挽的发髻两侧各插一枝粉色芙蓉,越发衬得脸颊泛出桃花瓣的水灵颜色,明亮的大眼睛中透出无法掩饰的开心与期盼。
银萍还给我搽了一点儿香粉。
淡雅中透出隐约的高贵气息,并没有半点皇妃的气派,朱棣一定会喜欢我这样的打扮。
天色已近黄昏,我脚步轻快穿过御花园中的长廊向奉先殿走去,那粉紫曳地的裙幅绊到了我的鞋子,幸亏我眼疾手快扶住长廊的栏杆,才没有摔跤。
刚刚站稳,听见不远处有人唤道:“娘娘小心!”
他身穿着绯红色的衣服,长身玉立,站在长廊尽头,身旁还站着几名小内侍,正是曹国公李景隆。
改:李景隆身为皇亲国戚兼宠臣,时常来宫中走动,但是后宫的女史深居简出,通常都不会走太远,我在宫中数年几乎再没有与他照过面。
宫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李景隆的传闻。
李景隆比朱允炆还要大好几岁,曹国公夫人虽然为儿子着急,无奈他东挑西拣,总是不肯点头,终身大事就耽搁下来,至今单身未娶。
安平王爷知道自己的独生女儿福清郡主朱浣宜暗恋李景隆,派人上门提亲却被曹国公夫人婉言回绝。朱浣宜脾气执拗,李景隆不娶亲,她也不肯嫁人,安平王爷向来对朱浣宜溺爱已极,千依百顺,也任由她待字闺中。
朝中王公贵族僵持未婚的人并不只是李景隆与朱浣宜二人。
安王朱楹当初答应我等他就藩平凉后,主动解除他和徐妙锦的婚约,他遵守了诺言向朱元璋提出退婚,却不料朱元璋坚决不允许。朱楹无奈,只能进行消极对抗,一直不回金陵,绝口不提迎娶徐家三小姐之事。
朱楹在平凉是否娶妾纳宠尚且不得而知,二十三岁的徐妙锦依然住在莫愁湖畔的徐家胜棋楼中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却如一局棋枰”。
胜棋楼位于“王者五百年,湖山俱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全是美人魂”的莫愁湖畔,始建于明初洪武初年,史载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经常在此奕棋。朱元璋围棋棋艺不精,徐达本来棋艺高超,遇上朱元璋却是屡战屡输,其中的奥秘朱元璋自然十分清楚。
一天两人又下棋,朱元璋命其释虑再下,徐达不敢违旨,与朱元璋认认真真下起棋来。棋局终结时,朱元璋被杀得大败,朱元璋自觉尴尬。徐达赶紧跪下说:“请陛下细看全局。”朱元璋低头观看,发现棋盘上竟黑白分明地凸现“万岁”二字,顿时龙颜大悦,开怀大笑,将莫愁湖赐给了徐达,筑楼一座,取名“胜棋楼”,还亲手写下一副对联 “烟雨河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
徐家胜棋楼一直都是徐氏姐妹的闺房。
她们与朱家皇子们的感情纠葛已经十分混乱,徐氏兄弟又分别站到了燕王和朱允炆的身后。徐家大公子徐辉祖是朱允炆的亲密助手,经常窥伺燕王宫的动静密报给朱允炆;二公子徐增寿却对朱棣死心塌地,暗中传递消息,在燕军大破金陵的当天被朱允炆下令腰斩弃尸于路旁,朱棣登基后追谥其为定国公。
徐家与朱家的关系正如一场纷乱的棋局,所谓胜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君臣闹剧而已。
想到这些可怕的争斗,我立刻注意到了李景隆腰间悬挂的鲨皮青剑鞘,他今晚带剑入宫分明是经过了皇帝的准许。朱允炆他们如此严阵以待诸王,看来这场御宴果真是鸿门宴。
我微微一笑道:“曹国公,多年不见了。”
李景隆躬身下拜,眼角余光轻轻扫过我的面容,神情微有变化,仍然说道:“臣参见蕊妃娘娘。一别经年,娘娘芳姿犹胜从前,足见上天眷顾。”
我知道他很诧异我六年来居然没有长大,说道:“生老病死本有一定之规,我这样未必是什么好事。”
李景隆并不忌讳尚有宫中内侍在身旁,双眸注视着我说:“娘娘之豁达实属罕见。若是福清郡主有此机遇,恐怕羡慕欢喜还来不及。”
我见他主动提及朱浣宜,回忆起当年和她一起捉弄李景隆的往事,笑道:“浣宜既美丽又可爱,实在值得珍惜。曹国公如此了解她,也是难得。”
李景隆本是聪明人,见我有意将他二人撮合到一起,也不多言,对那些内侍说道:“皇上恐已久侯多时,诸位公公走吧。”他侧身退在一旁,对我说:“请娘娘先行。”
我们一起进入奉先殿,我立刻被殿内外的气氛给吓住了,倒抽了一口凉气。
铺设着红毯通往皇帝宝座的 “皇道”两侧,身佩刀剑的御前侍卫密密层层排成两列,蒋献率领的众锦衣卫橘红色身影若隐若现,似乎不下百人之众。
一干朝臣中的武将全部带着佩剑,李景隆也在其中。
朱允炆不动声色端坐在御座上,皇帝冠冕垂下的珠串将他的面容遮挡得密不透风。
很多港剧里的黑社会头目都喜欢戴墨镜,古代皇帝的这种冠冕起着与墨镜相同的作用。他能够看见所有人的表情,但是别人却看不到他的表情。
朱允炆今晚在奉先殿的布置的杀气腾腾,仿佛如临大敌一般,反而让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隐隐潜藏的恐惧。那是一种在比自己强大的对手面前不可避免的恐惧,因此他只有借助帝王的尊严,调动所有可以依仗的后援来掩饰内心的空虚。
我心中暗叹:“允炆哥哥,信心本源于自己,你何必如此?只恐我能看出来的一切,那人看得更加清楚,反而助长了他争夺帝位的决心。”
7  碧水长空(2)
马皇后和叶逐月分别坐在朱允炆的身旁两侧,看见我进殿来,朱允炆柔声唤道:“爱妃你到朕身边来吧。”
我低头沿着皇道走近御座,朱允炆紧握住我的手,拉我坐在他身旁。
马皇后略有不悦,轻睨了朱允炆一眼,低头看看自己的腹部。朱允炆立刻转过头关切问道:“又是哪里不舒服吗?要不要请御医看看?”
马皇后脸上的神情又恢复正常,浮现淡淡的娇媚笑容,轻轻摇了摇头。
叶逐月冷冷静静坐在另一旁,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我想挣脱他的掌握,说道:“皇上,这样……于礼法不合,我还是坐到叶妃那边去吧。”
朱允炆的手颤抖了一下,片刻犹豫之后,放开了我。
我如获大赦,急忙在叶逐月身旁坐下。
一名内侍急急奔进殿来,俯首说道:“奴才启禀皇上,诸位皇叔都已进宫了,却坚持不肯前来奉先殿。燕王殿下……定要拜祭先皇灵位后再来觐见皇上。”
语惊四座。
燕王的行为明摆着是不给新皇帝面子。
黄子澄立刻奏道:“诸位殿下虽然孝心可悯,但皇上下旨诏见,就该先来觐见,再去拜祭先皇。请皇上再下一道旨意,宣他们即刻前来奉先殿。”
一名四十上下的蓝衣秀士行至殿中,跪地奏道:“臣有一言启奏。”
朱允炆说道:“方卿请讲。”
我立刻睁大了眼睛,那伏地启奏的中年人,赫然竟是被称为“读书种子”,现任翰林院编修之职的方孝儒。
方孝儒神情淡定,缓缓奏道:“臣以为皇上不必下旨了。百善孝为先,诸位殿下都有此孝心,皇上怎能不成全他们?以臣之见,皇上莫若移驾前往同去拜祭,诸位殿下必定心服,再无异言。”
其他朝臣纷纷以惊愕的眼神看向方孝儒。
燕王是厉害角色,如果朱允炆在奉先殿中等候诸王先拜祭朱元璋再返回,新皇帝的脸上就被扇了一个大耳光;如果朱允炆采纳黄子澄的意见,强行将诸王自灵堂诏回,又要背上“不孝”的恶名。
方孝儒替朱允炆顺利解决掉了燕王的两难问题,此人果然与众不同。看着他文质彬彬,翩然出尘的气度。想到他未来的惨痛命运,我忍不住暗自祈祷燕王不要像历史所写的那样对待他。
朱允炆沉默片刻,说道:“摆驾灵堂。”
朱元璋的灵堂设在乾清殿中。
朱允炆步出奉先殿,众侍卫和锦衣卫不敢怠慢,寸步不离跟随在皇帝身后。奉先殿中诸人都陪同御驾前往。我心中暗自担忧燕王的处境,只要他在新皇帝面前行为稍有差错,就算朱允炆不予计较,他身边那些大臣一定会七嘴八舌进谏。
李景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恰好落后在我身旁行走,见我蹙眉叹息,说道:“娘娘如今深蒙圣眷,无论稍后灵堂中会发生什么事情,都请娘娘置身事外。”
我知道他是好意提醒我记住目前的皇妃身份,劝我冷眼旁观,不可以表现出对燕王的关切之心。但是他这句提醒,越发让我心中不安。
乾清殿前一片片密集的白色麻条随风摆动,大量的烛火把整个灵堂照得透亮,数名身着孝服守灵的宫人在殿外跪地恭候着皇帝驾临。
那扇宽大而沉重的殿门敞开,我一眼望见了灵堂中那个斗大的“奠”字,左右高悬着挽联,旁边一侧供奉着一副黄金打造的盔甲,系朱元璋遗物。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着菜肴果品等祭物,桌上燃有“长明灯”,两旁香烛高烧,朱元璋灵柩置于供桌之后。
灵堂的布置肃穆庄重,白茫茫的烛光让整个大殿空间显得饱和而压抑。
小内侍高声传报道:“皇上驾到!”
灵堂中跪着数名身服重孝的皇子,虽然只能看见他们的背面,我还是一眼就认出那个在我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身影。
我站在朱允炆身后,痴痴凝望着他,却不敢有任何表情。
他起身回头,神情端重凝视着朱允炆。
一身纯白的孝服,腰间系着白麻所制长绦,发上的金冠被素绫覆盖,额前缠系着白色的绸带,明月般的神采丝毫不见减色,淡紫色的眼眸透出雍容与深沉,眉目间萦绕着历尽沧桑的气息,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