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翼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整整齐齐折成四折的字纸,递给孟芸倩。孟芸倩接过稿子,展开看了看,激动得眼睛发亮:“祝大哥,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写的,都是我们心中想着,却不知该如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东西呢!”
一边嚷着,孟芸倩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稿纸重新折好,放到自己的衣袋里:“这个等我们回去,就想办法印出来,印它几千份几万份,让每个上海民众都看到它!”孟芸倩愈说愈激动,小脸涨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眼睛也闪着耀人的光彩。
周围的民众被孟芸倩澎湃的热情所吸引,又不自觉地围过来,不觉将祝翼铖和孟芸倩围在了中央。孟芸倩索性又抬起头,环顾着所有人:“我们要让四万万中国国人都听到我们的声音,并且跟着我们一起参加抗日,投入到战斗当中;我们还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华民国是个坚忍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团结而不屈服的民族!”
孟芸倩话音才落,周围便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热烈的掌声,而带头鼓掌的,正是前几天还看什么都不屑、看什么都不顺眼的祝翼铖。而林晚,这时候也正站在周围的人群当中,为自己的童军好姐妹孟芸倩用力地鼓掌。
民众的掌声,让孟芸倩感到欣慰,林晚的掌声让她感到鼓舞。可是祝翼铖的掌声,对孟芸倩的意义却是最为不同。看着祝翼铖鼓励的表情,孟芸倩突然觉得,自己全身似乎都充满了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流动在她的血管里,猛烈地冲击着她的心,让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再做更多的事情。
祝翼铖从孟芸倩的神情和目光中看出了这种力量的涌动。他主动伸出手来,就像对最好的弟兄一样,用力地拍了拍孟芸倩的肩膀,认真地问:“孟小姐,除了写传单和演讲,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去支持我们前线的战士!”声音虽不大,却蕴含着坚定的力量,令人不自觉地就想追随这种力量。
仿佛有一股赤忱的热流,从祝翼铖的手心一直注入孟芸倩的心中。她认真地看着祝翼铖神采奕奕的眼睛,用力点了点头:“祝大哥,我刚才也一直在想,杨惠敏已经和英军联系好了,他们愿意帮助她在今天晚上去探探四行仓库的情况,问问我们守在四行仓库的国军,还需要什么!”
“好,你们募捐的时候,我也找我读研究生的同学们一起来帮你们的忙。”祝翼铖笃定地说。刚才的热血稍稍沉淀了这几分钟,他的目光也比刚刚稳重了许多。
两只同样青春、血管中同样涌动着炎黄赤子血脉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周围的人们都被这一握迸发出的赤忱所感染,沉默了一瞬间。突然,林晚在人群中拼命地鼓起掌来,于是周围一下子又爆发出了不约而同的掌声。
“小姑娘,你们童子军募捐的时候一定还要来这边,我在这里等着,要钱,要东西,只要我有的,统统捐给我们的军队打日本鬼子!”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顿时引得其他人纷纷争相呼应:“对,一定要过来,我也捐!”“还有我!”“我也捐,而且等我女儿到了你们这个年龄,我也要让她当女童军,向你们一样!”“阿拉等在这里,侬不来就是小狗!”
听着这些民众发自内心的响应,孟芸倩不禁热泪盈眶。她松开了祝翼铖的手,双手握拳半举在胸前,抬起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大喊:“谢谢大家!谢谢!谢谢你们对我们童子军的支持,谢谢你们支持我们支援抗战!”
祝翼铖的眼眶也有些发热。他一直以为,这些民众心中所关注的,从来只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八一三那天遇到的背头男尤其强化了他这种偏见。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作为义务医疗工作者,接触过战云阴霾下形形□的小市民,或者从附近乡下逃进上海租界以躲避战祸的人们,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众生百态,都始终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从童子军为难民募捐的那次开始,祝翼铖原本已经几乎要放弃了原有的固执观点。然而今天早上那位病人的言论,在国军主力撤出上海的情况之下,却刺激到了他的神经。
如果没有孟芸倩告诉他八百壮士的事,他大概从此就会彻底对国军失望。而且也更不可能现在出现在这里,看到这让他感动和振奋的一幕。既然如此,以祝翼铖的个性,一定就会不顾汤教授的劝说,执意丢开现在医疗区的工作而远赴重洋,从此再也不会踏上这片寒梅盛开的土地了吧。
倘若真是这样,他真的就再也没有机会消解心中对中国和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失望和愤慨了。想到这里,祝翼铖不由得向孟芸倩投去感激的一眼。
人群沸腾了一会儿,便在孟芸倩和林晚的劝说下,渐渐散开了。有的人离开前还会用力拍拍祝翼铖的肩膀,由衷地赞一声:“小伙子写得好,好样的!”祝翼铖便不免有点心虚,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他还在心里、或者在孟芸倩面前对他们进行无差别抨击和讽刺。而他们此刻对他的认同和支持,让他感到一丝对他们的愧疚。
周围的人差不多都散开之后,祝翼铖忍不住发自内心地对孟芸倩说了一句:“孟小姐,对不起,谢谢,你真的很棒。”他并没有说他是为了什么而道歉,又是为了什么道谢。一边的林晚有些疑惑地看了祝翼铖一眼,孟芸倩却完完全全地明白他在说什么。她的脸颊不知为何绯红了一瞬,微微一低头,道:“祝大哥,别这么说。其实,我也是从你写的文字当中获得的力量呢。”
林晚也在一边附和孟芸倩的话,祝翼铖笑了笑,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完全不同于他从前最常用的冷笑或者讥笑。他正要说什么,突然有人在旁边插了一句:“祝兄,这么多年,你手中的笔,还是像那时一样有力啊!”
作者有话要说:八百国军的壮举,引发了祝翼铖第一次思想转变~
11、为了抗日救国
祝翼铖、孟芸倩和林晚同时朝声音来源的方向望去,不出所料正是许诗虹。就像上午悄无声息地离去一样,没有人注意到许诗虹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他们三人旁边的。祝翼铖打量了一下她的表情,似乎是已经在这里听了一阵子,不知具体有多久。
刚刚从热血当中回过神的祝翼铖意识到刚才三个人都没有注意到许诗虹,是对她有些冷落了,连忙带着些歉意地说:“诗虹,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我们都讨论得太投入了些,没注意你过来,多有失礼,真是抱歉了。”孟芸倩和林晚也请诗虹姐不要介意。
许诗虹似乎并没有将这当回事,只是环顾三人,随意微笑了一下,道:“没关系,是我看你们讨论得很热闹,就没有打扰你们。”紧接着,她又转向了祝翼铖,带着一点羡慕的神情道:“祝兄,你写的东西看起来,比在大学的时候更有号召力了呢。”
听着许诗虹这话,祝翼铖笑笑,没有说话。许诗虹看看祝翼铖又看看孟芸倩和林晚,突然咬了咬嘴唇,眼神诚恳地望着祝翼铖,道:“祝兄!我说过我是因为北平被日本人占了,才来上海的。我也和你们一样爱国,我也想和你们一样为抗战做点什么!不知道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呢?”
还没等祝翼铖回答,林晚就热情地接话:“许姐姐,你也愿意来和我们一起,真是太好了!祝大哥也说过,你是燕京大学的才女,文章写得漂亮呢!”听了这话,许诗虹有些惊喜地看了祝翼铖一眼。祝翼铖倒是很坦然,也没有否认。许诗虹的脸上突然浮起两片红云,态度热切:“祝兄!能被你这样说,真是我的荣幸呢!”
祝翼铖笑了笑,随意地耸耸肩,仍然没有说话。许诗虹还想说什么,可是她看看孟芸倩和林晚,张了张嘴却将要说的话咽了回去。林晚却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和许诗虹说话的口吻仍然和刚才一样热情:“许姐姐,你加入我们,一起写宣传稿、一起募捐吧!”“对啊,许姐姐,你也像祝大哥一样,和我们一起支持抗日吧!”林晚话音才落,孟芸倩也接话,两个女童军都有些期待地看着许诗虹。
许诗虹刚才的表情明明很积极热切,可是被她们两人这样一邀请,反而显出了一点为难的神色。迟疑了半天,她才有些期期艾艾地说:“我,我真的愿意加入你们的行列!可我现在是住在姑姑家,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而且姑姑其实也并不支持一个女孩子抛头露面来做这些事情。我父亲因为送我读大学,已经被她训斥了一回……”
女学生的叙述似乎是有点词不达意,不过祝翼铖、孟芸倩和林晚三人总算还是听懂了她想表达的内容。无非就是说她现在寄人篱下,自然要以主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她无法参与到他们抗日救亡的行动当中。
祝翼铖忍不住上下打量了许诗虹一眼,目光中的凛冽,是他以前从来没有对许诗虹用过的。而今初次受到这样的待遇,而祝翼铖的表情又实在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许诗虹不禁心中一凛,低下头不再说话。孟芸倩却理解地劝慰她:“许姐姐别在意了,我们都明白。”
一边说着,孟芸倩上前一步,拍拍许诗虹的后背:“许姐姐别难过了,慢慢来。”她突然联想起什么,不由得补充了一句,半是对另外三人说,半是自己感慨:“其实因为家里反对而生的困难,我们都能理解。就像杨惠敏,如果她镇江的父亲过来看到我们这些事,只怕她也会被打断腿呢!”
孟芸倩一边说,一边有些担忧有些惋惜地摇摇头。林晚显然也知道这件事,闻言轻叹了一口气,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许诗虹原本是低着头,一副为难的样子。听了两个小姑娘的话,她抬头朝她们两人勉强地笑笑,点点头。然而不知为何,祝翼铖却隐约感觉,许诗虹眼中有什么内容一闪而过,仿佛是暗暗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凭着以前对许诗虹的印象,祝翼铖认定这是自己的错觉。不过他也没多想,只是有些疑惑地问:“诗虹,怎么你家的长辈是这样子的?我听远诚说,你在二十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