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就要追上,忽然四下里伏兵四起,更有一骑当前,正是小霸王孙策,高声喝喊:“孙伯符在此!”
刘繇士兵皆惧其威名,闻之皆惊,多有丢枪弃棒者,伏拜于地。孙策高声传令:“弃兵器、跪地投降者不准杀害。”
此言一出,刘繇士兵投降者更多。
张英见状急欲逃奔,拨马转身,被陈武赶来一枪刺死。陈横疲于遮挡周泰攻击,却被蒋钦一箭射死。孙邵竟是死于乱军之中。
三员敌将尽除,刘繇士兵大多投降。孙策引兵入城,遂立榜安民,告谢郡县百姓。一切停当,又移兵泾县,前去捉拿太史慈。
却说太史慈竟领骑兵十数人投奔了泾县。听闻刘繇兵败,各县郡皆被孙策占领,主公刘繇生死未卜。遂在泾县招募精壮两千余人,在十余员骑兵的简单操练之后,正要找孙策为刘繇报仇。
不待他统兵出城,孙策、周瑜引大军来攻。周瑜知道孙策爱惜太史慈之才能,遂与孙策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策。
周瑜提出欲擒故纵之策:“若捉拿太史子义,非以谋略不可为之!弟为兄长献上欲擒故纵之计谋一策。兄长可是黄公覆、程德谋、韩义公三位将军各自统兵五千自北、西、南三个城门攻打泾县之城。独留东门为太史子义撤退可用。在离城二十五里,宋谦引一路伏于道路正东方向,蒋公奕引一路伏于道左,周幼平引一路伏于道右。太史子义引残兵到此,定然人困马乏,三路齐出必然可擒获之!”
孙策从其言,遂使黄盖、程普、韩当三人自北、西、南三个城门开始攻城。然太史慈所募兵士大半都是山野之民,哪里懂得什么叫做军规军纪?作为日常以散漫为记录,以自我为中心的山野之民,如何又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修炼成正规军呢?再加上泾县城头,并不是很高。三面围城,连续数个时辰的攻打,便将城内守军的士气消磨到了无限接近零了。
孙策没有狠命的攻城,只是在不断地给太史慈施压。攻城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半夜。等到夜幕降临之后,孙策使陈武身着短衣手持刀匕,率先爬上城门放起火来。
太史慈见城中火起,以为城破,遂上马投东门去了。
孙策在后面引大军直追。太史慈带着几员亲卫,连续赶了大约近三十里路,实在跑不动了,再跑估计马匹就要报废了。这人困马乏之时,太史慈忽闻喊杀声又起,遂上马急待脱身,却被两下里的数根绊马索齐刷刷的绊倒了。一旁里顺时涌现出来兵丁无数,将太史慈生生活捉了,解投到了孙策的中军大寨。
孙策此时早在中军大帐内等待。更是有兵卒在观察太史慈的到来,他竟然亲往帐外相迎。见此状况,孙策喝退士卒:“某使汝等延请太史将军,因何故还捆绑前来?可有如此请人之法?”遂亲自解开太史慈身上的绑绳,又将自己的锦袍相赠,然后延请入帐把酒言欢,说道:“吾素知子义真丈夫也。然刘繇愚蠢短目之辈也,不能用公为大将,以致有此一败也!”
太史慈心中知道孙策这是对自已动了招揽的心思,然而目前刘繇死活不知,到底该当如何?他太史子义心中颇为烦恼,遂问道:“但不知刘使君如今何在?”
“几番交战都没有发现刘公!想必刘公或以投他往,抑或在战中殉落。如此两种可能,都已经无法约束公之所为也!不知公尚虑何事?”孙策回想起来打到这时,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刘繇了。
太史慈见孙策待己甚厚,遂请降。
*太史子义投降的情节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正史或者演义、野史中的故事进行描述的。只是里面的其他人物进行了调换,多少有一些出路。那么下来将要进行描述的是太史子义和孙伯符之间信任,和约定。这部分孙策崛起将要更多的进行描写。讨伐严白虎、王朗等等史实中有的要写,没有的更需要新的构思进行描述,给大家一个新的看点。刘繇本来应该归属于刘表,才是历史上的痕迹。但是主人公穿越了,就已经注定要改变历史了。下面再有如此情况,咖啡还会一如既往的在书中告知大家……
群雄乱世,逐鹿中原 第210章 日上三竿应承诺,虎望江东霸气升
第210章日上三竿应承诺,虎望江东霸气升
上文书讲到孙策依照周瑜的计策捉拿住了太史慈。太史慈见孙策待之甚厚,遂投诚于孙策。
孙策抓住太史慈的双手笑着说道:“神兵亭相战之时,若是公擒获住我,还相害否?”
太史慈早在心中有些惺惺相惜之念,遂笑着不知可否的说道:“未可知也!”言毕,二人相识大笑。
孙策遂延请太史慈入帐,邀之上座,设宴款待。太史慈稍事酒菜,便置杯而起,向着孙策深施一礼,言道:“刘使君新败,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余众,以助明公。不识明公能信慈乎?”
孙策遂起身还礼,言道:“此诚策所愿也。今与公相约如下:明日日中,望公引兵来还!”遂举酒相敬。
太史慈亦回位拿起酒樽,饮罢,应诺而去。
孙策麾下诸将见太史慈提枪缀马离营而去,纷纷上前劝谏:“主公,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
孙策笑着说道:“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众皆不信。
太史慈离开泾县,往复于曲阿、秣陵两地。
太史慈随行十余员亲随中有当日随同其一起大战孙策的小将高义上前献计:“将军此番离开孙策军营,岂不是鱼龙入海、虎入山川乎?”
“贤弟此言差矣!我等生于天地间,焉有不重承诺之理?”太史慈义正言辞的说道,“吾观孙伯符乃是成事之主。昔日听闻其父文台公便是江东有名的虎将,其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威服江东,广交豪杰。你我兄弟能够追随于此人,定然不会有差错。且随某着急旧部,一同与孙伯符共谋大业!”
言毕,遂策马前行。
高义见太史慈心意已定,紧催战马赶上,又献言说道:“不如我们分兵两路:末将同几名兄弟去秣陵,将军一路去曲阿。只要将军守了时辰,赶到秣陵。小将带着兄弟们随同将军一同应约,岂不更好?”
太史慈闻言甚喜,遂兵分两路。高义引领四五人去了秣陵,太史慈带着一队去了曲阿。收拢士兵本就不是那么好做的事情,岂有一天半日便可完成的?何况太史慈在刘繇军中威望甚微?早有残兵躲于乡下,哪里肯出来?
再说孙策这一边。程普等人次日一早起来就聚集在孙策的营帐之中等待太史慈的归来。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认定了太史慈此去再不复来。
孙策被这些人烦的气恼,遂伏于案上,以宝剑转圈自娱。
黄盖、程普更是不顾面子,再三的在孙策近前说道:“主公,那太史慈去时已久。如今尚未回归,定然一去不返。”
“二位老将军,追随家父十余年。更是护卫策安危数年,二位以为策之眼力无光否?”孙策问道。
“这……”程普与黄盖相互对视一眼,知道再说无益。
孙策笑着说道:“此时可是日上三竿否?”
程普、黄盖等将领都摇头说道:“未到。”
“如此,急从何来?”孙策看着诸将反问道。
众将无语,遂出营帐静观旗杆之倒影。
又过了约么个把时辰,程普又步入营帐,言道:“主公,将到正午。尚未见太史子义之踪影。”
“休要着急。待某看来。”孙策遂起身来到营外观看,立剑于沙盘之上,目视营盘辕门之外,开口言道:“午时未到,午时到时,子义定然引兵前来。”
言毕,立于辕门外,沙盘之前。
约么过了半刻钟,孙策忽然问道:“距离正午还有几刻钟?”
司晨官员上前报答曰:“不足半刻!”
“子义片刻便至。”孙策闻言,骤下定论。
言毕,营外拐角之处传来马蹄踏地、人员嘶喊之声。众人望去,不是太史慈更是何人?太史慈身后更有千余之众追随而来。
孙策大喜,上前接应太史慈,言道:“子义真乃守时之人也!”
太史慈言道:“散兵难聚恐误了时辰,匆忙而来,,只来千人。”众人闻言,皆服孙策知人之眼力,亦悦太史慈受诺之信义。
于是孙策短短数日竟然聚集兵力数万之众,如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称呼孙策为“孙郎”。
但闻孙郎兵至,守城官兵莫不丧胆而走。彼时,孙策大军到临,不许一人烧杀掳掠;所到之处,鸡犬不惊,百姓悦服;十里八乡多有百姓牵牛羊、送酒菜到寨劳军。每每有百姓送物品到来,孙策均以金帛答谢,又以酒菜犒劳三军。故而,军中百姓、军士皆大欢喜,欢笑声声传遍旷野。
刘繇旧部俘虏,愿意从军者纳入军队编制,不愿为军者皆赠与金银使其归农。此番之意乃是周郎公瑾学于盛传的昔日征西治军之道。
自此,江南众多百姓无不仰颂孙策之功德。孙策崛起之势日益见起,又迎接二母及诸弟俱归曲阿。
使二弟孙权与周泰守宣城,使庶弟孙韶与张昭守庐江,留诸弟于曲阿,孙策自领兵南取吴郡诸城。
时下吴郡早已脱离汉朝编制,自治郡府。吴郡有强者,姓严,名寅,字白虎,自称东吴德王,趁此乱世占据吴郡,遣部将扼守重镇乌程、嘉兴等地。
孙策起兵攻来。当日,严寅闻得孙策大兵压境,令其弟严舆出兵,阻截孙策于枫桥。见孙策设营于枫桥北,严舆引兵陈于枫桥南麓,横刀立马于桥上,又使兵丁讨敌骂阵。
早有军士进入营中禀报:“禀报主公,营外桥上有敌军讨战。”
孙策闻言,整理披挂,提枪欲出。参谋正义校尉张纮拦住其去路,谏言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
孙策闻言面露微红,亦从之,言谢道:“先生之言犹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遂遣韩当引兵出马。
然而等到韩当带着一队兵马来到桥上时,早有蒋钦、陈武二人从周瑜之计,驾小舟从河岸两边杀过桥里。比及到岸,二人使兵士以乱箭射倒岸上敌军,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