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商-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长腿跑不得,干看着被淹,只是淹多淹少,庄稼冲毁几成的差别。”

    “那你们为何世代守在此地,搬出山外不成么?”

    “回大人话,山外田地各有其主,却叫我等往何处搬?守在此地,灾轻了还可度日。灾重了,好歹守着这山,寻些野果、山兔、鸟雀什么的,也能熬过些时日。”

    “既是过得清苦,可曾想过转籍,做些匠户营生?”

    “大人说笑了,小的这穷乡僻壤的,长年累月不见几个生人,哪有什么营生可做。再者,做什么的不是讨口饭吃,如我等这般,吃不饱也饿不死,也就如此了。”

    冯虞甩镫离鞍下了马,对黄九公说道:“原来如此。黄九公,如今有个抬举你等的好时机,只看你等愿意不愿意了。”

    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黄九公不知何意,忙问:“大人此话怎讲?”

    “嗯,我们锦衣卫要在此间山中寻一块地,别有用处,这个你不消多问。我看你们村子位置还好,有山有水,便想着落在这一处。”看黄九公闻言色变,冯虞赶忙解释。“莫想岔了。本官征房征地,皆按山外良田论价,也不短了你等。”

    黄九公这才缓了面色,心想,若锦衣卫真要强买强卖,胳膊总也拗不过大腿,如今有银钱可拿,总还是好些。只是什么“按山外良田论价”,只怕也就是说说罢了。

    又听冯虞说道:“如今侯官县地面上等良田一亩合银十两,这个价不算低了吧?”

    “不低不低!”黄九公忙不迭应道,这个价钱实打实是能到山外买得好地的,自家这些山间薄田,一亩三钱银子都没人稀罕。看样子这少年大官果然是个好心肠的。

    冯虞点了点头。“好,那咱们便按这个价论地。”

    黄九公忙说,“大人真是大善人,好心肠呐。不知您想在此间买几亩地?小老儿家中便有些薄田。”

    冯虞站上高处往村前村后看了看,说道:“你们村子水田梯田合在一处,有个二十亩上下吧?”说着,他将马鞭前后一指,划了个大圈。“这一片,我全要了!”

    “啊——”黄九公大惊失色,险险一屁股坐地上。“大人,您是要买咱这整村不成?”

    “是啊。怎么了?”

    黄九公好容易站稳身形,咽了口唾沫,说道:“大人,说实话,您出的价对得起天地良心,小老儿感激不尽。可您要将此间田地全征了,这满村人转眼背井离乡,任是谁都不乐意啊。”

    冯虞点了点头,“你所说也是个道理。这么着,你与村民说,若是出外买地的,另给十两安家费。虽说是破家值万贯,可十两银子,哪儿都够落户了。若是留恋乡土的,我给寻差事,每月有月钱,吃喝有人供,只是不如如今这般自在了。”

    “哦。既是如此,大人稍候,小的这就召集父老商议。”黄九公答应一声,便要离去,却给冯虞叫住。“还有一句话,锦衣卫办事,何曾与人打过商量。没旁的事了,去吧。”

    黄九公答应一声,嘱咐老伴去屋中搬来凳子给众人落座歇息,再去烧水伺候。自己到村头敲响铜钟召人议事。半个时辰之后,他又回到自家庭院寻冯虞回话。“大人,方才村中老幼已是商议过了,便按大人所说。只是大家伙都觉着故土难离,想问问大人能帮着排个什么差使?”

    冯虞一听大喜,说道:“这便好。说来也是个清闲差事,此间要起个田庄,你等若是肯托身庄户,不用种地,只需帮着养护庄园,在所指之处种些果蔬花木,养些牛狗虫鱼,所需时出些人手铺路搭桥就是。若是不愿托庇,还有些山田,便做佃户好了,出产交两成。”

    “诶,小老儿这就传话去。”黄九公扭头颠颠地跑远了,看那神色,对这条件还是挺中意的。

    这趟黄九公去得快回得快。“大人,大人,成了!全村各户商议定了,两家求做佃户,别个都愿做庄户。”

    “好,我们这便立定字据。”冯虞说着让忠叔从包袱里取出纸笔,铺在凳上,转眼写就。“黄九公,你来看看这些条款。皆是方才说定的。若是没旁的,烦你再跑一趟,让各家摁了手印。过两日,本官便带人来丈量土地,到时候足银兑现。”

    寿山村的事情妥了,冯虞一行不愿耽搁片刻,打马扬鞭直奔东南方坑头山、月洋山而去。坑头山是寿山溪发源地,按着冯虞的记忆,此地出产的水坑石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称。而寿山村东南十六里处的月洋山,所产芙蓉石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这两处若是一并拿下,寿山石精华可谓尽在我手。

    到了坑头山下吴氏宗族聚居的西园村,问明族长家居所在,一行人立马上门寻人。吴氏族长年轻时也放过一任知县,知道官场深浅,一听锦衣卫登门,来不及整理衣冠便迎出门来,见着冯虞这一身飞鱼服更是色变。就算是在任的七品知县,遇着个锦衣卫小旗都得客客气气,何况是着飞鱼服的锦衣卫要员?待冯虞说明来意,那族长毫不犹疑一口应承下来,连价钱多少都没问。这一来,反大出冯虞意料,莫非今日有财神护佑不成?

    实在过意不去,冯虞反倒是主动说起售价之事,那族长这才省得,“大人要这山林,想必是有紧要事,小民断不敢趁机要挟图利。坑头山、月洋山两地山林,除却山脚几处坟山是祖宗寝身之所,不敢惊动,别个山林统统让与大人,统共……统共三千两?”

    冯虞听了暗叹,两处大山少说五六千亩山林,单那满山的千年古木,怎么着也不该区区三千两,看来这位仁兄是真吓着了。“这么着吧,吴氏拳拳之心本官领了。只是若是转得贱了,只怕你这族长回头不好交待。嗯,便算八千两白银与你。只是这交割之事,你务必做好,莫出漏子。日后若是有你族人生事,可要唯你族长试问哦。”

    “小民明白,大人如此宽宏,小民只有感恩戴德,必定办好交待,断不敢误了大人公事!”

 第五十七章 大地主冯虞

    寿山之事已定,冯虞一行马不停蹄直奔东南方的坑头山、月洋山。//十几里路,马一撒欢转眼就到。到了坑头山下吴氏聚居之地西园村,问明族长居住所在,一拨人直接找上门去。

    吴氏族长当年也放过一任知县,知道官场深浅,听说锦衣卫上门,不待整理衣冠便一路小跑迎出门去。看见冯虞这一身飞鱼服,后头又跟了一拨挎刀佩剑的,腿肚子都有些转筋了。倒不是胆小,要知道,七品知县见着区区一个锦衣卫小旗都要客客气气,如今锦衣卫要员登门,不知所措也在情理之中。再说了,锦衣卫素来好事不登门,今日如此阵仗,莫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待得冯虞说明来意,这族长长吁一口气,连价钱都没商议便一口答应下来。“好说,好说。坑头山、月洋山两处,除了脚上几处本族坟山,旁的地界,只要大人看上,断不敢误了您的大事。”

    冯虞听着好笑,“那价钱呢?”

    “啊?噢,那个,便作价……作价两千两银?”说着,这族长还怯怯地偷巧冯虞脸色,生怕叫得高了惹出祸端。

    听了这个价钱,冯虞直摇头,心说,两处大山,三五千亩山林,真要按这个价成交,你给族人抽死不说,我也得落个欺压百姓的恶名。“这价低了。你且放宽心,本官也不是那等欺压良善之人,这样,七千两,你与族人也有个交待。”

    听到这里,那族长给冯虞磕头的心都有了。这么多年下来,没少与锦衣卫打交道,哪曾见过如此好相与的?

    如此一来,双方皆大欢喜。族长拍着胸脯担保三日内与冯虞立契交割。冯虞也暗自得意,七千两,只要山中寻得几块好石,转眼就回来了。看样子还是这飞鱼服管用,还是得多谢正德当初那一下子心血来潮,回头定要寻块品相极好的田黄上贡,算是报偿吧。

    议定之后,冯虞一行也不稍坐,随即上马回城。几十里地,若不快些天黑了都摸不着福州府城的边。那族长直送到村口,嘴上殷勤留客,可看那神色,好似送瘟神,生怕冯虞等人回返。

    当天去当天回,晚间冯虞请几位弟兄聚福楼好吃一顿,次日趁热大钱,寻了叶如荫,只说要建所别院,圈下寿山村周边大片山林,以及坑头、月洋两山山腰以上无主山林。再过两日,又领人抬了银子交割了寿山村、坑头山、月洋山谈好的地面,圈下周界,大功告成。

    望着眼前自己名下的大片葱郁,冯虞深深吸了口气,尽吐胸中块垒。穿越之后,东奔西跑,忙活了整整一年,今日总算是跻身大地主大商贾的行列了,不亦快哉!只是这几处矿藏当如何开采,出产又当如何营销,回头还需理个头绪出来。最紧要的便是一条:保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给人知晓此处竟是如此宝地,只怕要不了十天半个月,便有飞来横祸,不可不慎。

    回程上想了半天,看情形还真得修个庄园了。里头有什么动静,外人也不好得知。至于两处山上的产石,若是没有万全之计,先不可大动,以免引来有心人。

    晚间回到家中,冯虞将这层意思与家人一说,大家纷纷点头称善,宁愿少赚些银钱,也要求个安宁。冯虞又嘱咐忠叔,打听市上可有好雕工,务必寻那等实诚可靠的。

    拿定主意,冯虞次日登门拜访梁裕,由匠营拨些一流手艺的老匠师过来听用。

    古时盖房子,讲究更甚于后世,需先寻风水先生划定大纲,再由工匠之中专司规划设计的(也就是后世所谓建筑设计师,只是此时依然被视为工匠)来做工图,再由各类专工按图施工。看风水、画草图,这两步工序冯虞让忠叔照应着,至于他自己,又得出远门了。冯锦记开分店这档子事,再也拖不得了。至于工图,只得等回来后再审,反正不是三两日便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