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在选文上云卓也下了一番功夫。
这集合几大才子所长的骈文,用词优美,也如他们预料一般,一下子就压下了所有人的诗句。
云卓当时特地留意了武媚娘的神色,见佳人略感意外,心中也是窃喜:总算让武媚娘刮目相看了,接下来只要杜荷出丑,万事可定。
可是一切的算计都因杜荷的诗而宣告无效,一《初月》意境深远,不说能够流传千古,但技压群雄却毋庸置疑。
云卓再次注意到武媚娘的神色,武媚娘在杜荷作出《初月》以后,那望向杜荷的表情已大不一样了:那双动人的眼眸透露着奇异的光彩,诱人的嘴唇似笑非笑,脸色红润,又喜又羞,眼神不住的停留在杜荷的身上。
云卓在遇到武媚娘以前是一个花丛老手,对于女性的心思,有着一定的了解,心知所有女子对于第一个亲密接触的异性都会有着异样的好感,所以当初他才有意将武媚娘打下长江,为了救武媚娘得到她的感激之余,更是为了通过肢体的接触进一步的拉近两人的关系。
只是一切都便宜了杜荷,杜荷不但在救援的时候抱了武媚娘,还甚至亲了她的嘴,夺了她的初吻。
云卓心知虽然杜荷与武媚娘只是初见,但两人有过这层关系,一但这感情展起来,将会如洪水猛兽,一不可收拾。
为了防止此事生,所以才特地针对杜荷,可是任凭他如何费尽心思,到头来还是功亏一篑,非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因杜荷的表现让武媚娘对他好感大生,眼神中已隐隐有着爱慕。
一想到如此结果,云卓就觉得不是滋味,心底烦躁,心道:“不行,媚娘是我的,谁也别想将她抢走,谁也不成。”
拳头握紧,牙关紧咬,瞄了杜荷一眼,见他神色自若,心底暗思:这应景作诗,再是困难不过,即便文采再高,没有灵感,也做不出只言片语。
这七步成诗,除了曹植,这个六百年来又有几人?他能够打赢魏象,足见武艺不俗。
魏象是成名三十年的猛将,若非拥有一定的实力,又如何能否够从容的克敌制胜。
这武学一途,天赋重要,但苦练更是重要,这杜翔有如此实力,没有十数年的苦练,显是不成。
这既要苦练武艺,又要习文作诗,他不过二十五六,如何能在文武双方都有如此建树?难道他真是传说中的奇才不成?心念于此,云卓心中起了疑惑,若真是文武全才,以他这番能耐,为何我从未听过,一点名气都没有?是自己孤陋寡闻,还是一直才能未显,直到今日才凭借一曲《初月》展现出自己的才华?等等,不对!云卓想到了什么,神色巨动,暗自道:“杜翔吟诵的是《初月》不是黄昏,表面上是表示黄昏已落,应景改题,难道这其中有些猫腻?”他回想杜荷作诗的神态举止,想越是起疑,因为顾之明的无理取闹,他们的诗会延迟了片刻,并未在最佳时候举行。
期间遇上优美的佳作,还会品头论足一番,是以拖延了些许时间。
杜荷最后一个吟诵,是以轮到他的时候已是明月当空。
杜荷应景而做《初月》,本不至于令人怀疑,可他们各自思索的时候,黄昏尤在,杜荷难道能掐会算,早已料到挨着自个时,以是明月当空,所以不做黄昏,先一步苦思《初月》?如此不符合情理,但若不事先苦思《初月》,为何不依大众作一黄昏的诗来?种种问题在云卓脑中闪过,脑中再度浮现杜荷《初月》信手而来的情形,蓦然心生一念:“这杜翔会不会假借他人之作,来个鱼目混珠?他才能有限,做不出黄昏的诗句,为了不丢颜面,所以盗用了他人的《初月》,故意误导我们才说了那一番话来?”此念头产生,再也消磨不掉了。
云卓记起杜荷跟他说过,自己不会作诗,不懂得作诗,现在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诗来,定是这样没错!他阴阴一笑,眼中露着一丝阴冷,好一个道貌岸然的人物,不当众揭穿这家伙的“恶行”,如何能让武媚娘看清楚这个卑劣小人,又如何能够让她回心转意?他神色莫测,心底盘算已然是有了定计,脸上做出一片叹服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日杜兄一步未迈,却已随性作出如此佳句,恐怕即便是那曹子建再世也远远不及,实在令人感慨叹服!”他明里赞叹,暗地里却是在提醒众人,如今初月刚升,杜荷随手就改变了诗句题材,有十足的盗取之嫌,更是以曹植为由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在唐以前,诗词并不盛行,汉赋、骈文占据主流,所以李白、杜甫、孟浩然这些诗人未出现之前,诗词成就最高的人正是汉末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这父子三人以惊采绝艳开创了建安风骨,而汉末三曹中又以曹植最为出众,七步成诗更是耳熟能详。
故而在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之前,曹植是公认的第一人,将名不经传的杜荷与曹植相提并论,作何用心,一目了然。
一时之间,焦点重新凝聚在杜荷的身上。
ps:今天实在有事,抽不开身来写。
所以今晚通宵,补上!
第三十五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云卓的怀疑是有依据的,作诗可以说是一种很高深的学问,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更笨别谈,没戏,即使有文学功底,若没有灵感也是白搭。// //
当初曹植能够七步成诗,想必是因为受到同胞兄长的迫害,深受感触,才有这番佳话!否则七步就作一诗,神仙也不行。
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主要还是交流心得想法,词句的运用,以增长自我的文学功底,也没有指望能够做出类似于曹操《短歌行蒿里行》等千古名句,而杜荷信手以来,几乎美哦有做什么思量就来了一《初月》,而且应情应景,讲诗句于与诗句之间的搭配妙到好处。
这并是一般人能够作的出来的!所以云卓宁愿怀疑杜荷抄袭,也不愿意相信他有如此的真才实学。
殊不知他的怀疑正在点上,作为一个穿越者,杜荷虽说是学历史的,但文化功底浅薄,作诗那还真不是本人干的活,只是他人抄袭,一但遇上了正主,除了丢脸还是丢脸。
可杜荷抄袭,遇上了正主也能够打得赢官司。
听云卓如此一说,武媚娘火起,心道:“以杜大哥的才学还用得着施展这下三滥的手段?”心底是又气又怒。
其他人对于杜荷却没有什么信心,人人都因云卓的话而各怀心思,眼神大不一样了,尤其是顾之明更是如此。
他心胸本是狭隘,哪里甘心杜荷出如此风头,只恨不得他臭名远扬才好,立刻叫嚣道:“这当真是杜兄做的,不会是盗用他人之作吧?”这话他是疑问,但却用着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来,脸带冷笑,目光斜视,当真是小人嘴脸。
杜荷见云卓、顾之明咄咄逼人,也来了火,暗道:“老虎不威,真当咱是病猫了?”当即道:“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杜某也无可奈何!”顾之明哪里听不出这话的言外之意,分明就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妄作小人可。
云卓脸色也是泛红。
他这挑拨离间,能瞒过些许人,但落入有心耳中,也能知晓其意,何况这做贼心虚之下,也有些不好意思。
顾之明铁青着脸道:“既然杜兄如此坦荡,为何不随大众,反而以初月为题?”杜荷自若一笑,那随意的脸上有着说不尽的潇洒飘逸道:“面对黄昏,心境不一无意间想到了在长江赤壁大败的曹操,却得词一,但为了不影响场面,故而未曾表露。
既然小人无状,那杜某就献丑了。”
他脸露感慨低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渔樵江渚上,白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若先前杜荷的那一诗是惊叹,这一杨慎的《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就是震撼了。
杜荷是先天的好嗓子,尤其是学会了变声术之后,他直接模仿唱《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杨洪基的沧桑语调,将这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唱的格外为豪迈‘悲壮。
无声了许久。
众人也明白了杜荷的用心,这一词,可谓惊世佳作,但有着沧桑悲壮的感觉,与他们的营造的气氛不符。
所以为了免得冷场,所以弃而不用,改以《初月》。
徐慧上前了两步,深深一拜道:“小妹竟然也曾怀疑杜先生先前有盗用他人作品之嫌,如今看来却是小妹,作了小人,万分惭愧。
这一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在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丝毫不亚于长安杜将军的佳作了。”
她改口称年不过二十五的杜荷为先生,足见对于他已经是心服口服。
甲板上虽然有一小部分加入鹿鸣诗社,参加这个诗会,其意在于徐慧这个江南第一才女,但绝大部分还是真心实意的想跟一些才子交流,增长见闻的。
他们原来也隐隐嫉妒杜荷受到了他们没有的待遇,但听他文采如此出众,也改变的看法,神色举止跟着尊敬起来。
武媚娘也上前道:“媚娘喜欢前三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她将这三句一念,感慨道:“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
徐慧也点头附和:“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这三句恰好体现历史存在的意义,食杂令人感慨。
不过我还是喜欢后面两句“青山依旧在,即像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像对其的否定门后面的几度夕阳红”,更是表示面对这似血的残阳,历史都凝固了,都如昨日黄花,一去不再。”
有了二女的开头,其他人也加入了进来。
听得如此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