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在所不辞。”

“好好好!”

刘繇喜的连叫三声好,他丢了寿春,眼下正是用人之情,此番太史慈渡江来投,可真是雪中送炭来了,如似叫他不喜,

且刘繇深知太史慈骁勇善战,实是一员不可多的的勇将。

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命之际。

似太史慈此等忠义两全的将才,正是各地诸侯极力招揽的人才,不论到了哪里,都能谋个不错的职位,刘繇如今势微,太史慈还能渡江三投,足见其诚。

刘繇当下便划拨了五千兵卒让太史慈统领,于帐前听调。

时间来到了八月底。

就在太史慈渡江投奔刘繇,徐荣大军退守虎牢关,董卓大军猛攻邺城受阻时,周坚也开始整军备战,准备一举扬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经过近两个月的整顿,新降的南郡、武陵二郡局势初步平定。

周坚仍以范康为南郡太守,给了南郡士族一个明确的信号,因此并未引起南郡士族的反感和抵触,南郡局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下来。

蒯越亲赴武陵,并未大肆拿武陵士族开刀,局势也在短时间内得以稳定。

万事皆定,周坚当即决定起兵南下,以雷霆之势扫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以完成戏昌战略中的第一步,尔后据荆州图谋西川。

江陵,周坚临时官邸。

军议已经结束了,戏昌却没有离开,明显还有事要说。

周坚早就和这个极为倚重的谋士建立起了相当的默契,也不意外,待麾下诸将及谋士尽数散去后,才问道:“志才还有何事要与本将军说,现在说吧!”

“主公明鉴。”

戏昌微笑道:“对于南征之事,昌的确还有些想法。”

周坚刹时脸色一肃,道:“志才请说,本将军洗耳恭听。”

戏昌道:“荆襄七郡,眼下主公已据有四郡之地,鲸吞荆襄之势已成。其余三郡除却长沙太守孙坚与主公有旧怨,其余零陵、桂阳二郡太守与主公并无旧怨。主公何不谴人前往二郡晓以厉害,若韩玄、张羡是聪明人,自能认清形势,纵然负隅顽抗,亦无法阻挡主公一统荆州之势,如此零陵、桂阳二郡自可不战而降。”

“嗯,志才言之有理。”

周坚神色一动,沉思片刻,问道:“然则何人可出使零陵、桂阳二郡?”

戏昌道:“昌愿往。”

“不行。”

周坚想也不想便断然摆手道:“志才安危事大,岂可轻身犯险。”

“这……”

戏昌愕然,心里却有些暖暖的,只好道:“舍昌之外,子安兄、蒯良、蒯越皆可胜任。”

周坚沉吟道:“中原局势变化莫测,子安要坐镇南阳,蒯越也要稳定武陵局势,皆不能轻离。罢了,就让蒯良去吧,速谴快马回襄阳命蒯良出使二郡。”

“昌这便去安排。”

戏昌拱了拱手,当即起身离开了内堂。

数日后,蒯良轻装简行,出襄阳南下,到江陵连城都没进,就急急渡江南下,从武陵境内过辰阳,从湘东进入了零陵地界。

泉陵。

零陵太守张羡正在大宴宾客,就接到亲随来报,荆州刺史周坚使者求见。

“荆州刺史?”

张羡哂笑一声,道:“周坚小儿别以为杀了王睿,占了襄阳,就成了荆州刺史了?真是可笑。”话虽如此,但还是吩咐亲随将周坚使者接了进来。

不多时,蒯良在亲随的引领下,大步上堂。

第205章 入冬前平定荆州

“蒯良见过张大人,见过诸位。”

蒯良大步上堂,不卑不亢地向张羡和堂上的一众零陵士族拱手作揖。

“蒯良?”

张羡一怔,问道:“足下莫非便是襄阳名士蒯子柔乎?”

蒯良答道:“正是在下。”

张羡刹时肃然起敬,蒯氏兄弟皆为襄阳名士,名门在荆襄可着实不小。

这个年代的士人极重声名,名头越盛的名士,却能受到人的尊敬。

张羡可是闻蒯氏兄弟之名久矣,闻言也不由素然起敬,起身肃手道:“先生请上坐。”

蒯良也不客气,神情泰然地在宾客位入了座。

张羡这才重新入座,问道:“不知先生此来泉陵,有何要事?”

蒯良环视了下堂下一干零陵士族,这才对张羡拱手道:“大人明鉴,在下此来,实为大人及零陵士族指明出路耳!”

张羡刹时脸色一变,沉声不悦道:“先生此话何意?”

堂上的一干士族也不是笨蛋,立刻就明白过来,蒯良这是当说客来了,当下都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有那嫉妒蒯氏兄弟名头的士人还一脸冷笑。

蒯良不慌不忙,微笑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我家主公雄才大略,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麾下兵精将勇,民富粮足,此番挥师南下,大人以为零陵之兵能挡乎?”

张羡闻言脸色更加不悦,目露杀气道:“先生这是在威胁本官?”

蒯良道:“不敢,在下只是就事论势,今江夏、南郡、武陵三郡皆已归降,我家主公拥兵近十万,良到要反问一句,零陵、桂阳不过万余之军,长沙太守孙坚博望坡一战,两万大军灰飞烟灭。不足为虑,试问大人零陵、桂阳、长沙有谁人能抗我家主公大军。”

张羡虽然脸色难看,但也知道蒯良说的是事实,默然不语。

蒯良又道:“吾主本欲刻日举兵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荆南。然我家主公实不欲荆襄士族遭受兵灾之苦,故尔良自请命出使零陵,欲息兵戈之争。”

张羡蹙眉不语。显然也在思量蒯良之言。

堂上有零陵士人冷笑道:“先生即欲止息兵戈,就应该戏周坚不要妄动兵戈才是,如何还来泉陵,莫非是吾我零陵无人乎?”

“不敢。”

蒯良淡淡一哂,问道:“足下何人?”

那人拱了拱手,傲然道:“在下郑匡。”

“失敬、失敬!”

蒯良拱了拱手。反道问:“岂不闻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则先生以为,纵然我家主公不举兵难下,零陵就能安然世外,不起兵戈乎?”

“这……”

郑匡手抚柳须,半晌无语。

面子话谁都会说,但真要考究起来。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正如蒯良所说,天下一乱,又哪里还有乐土。

就算周坚不举兵南下,换了其他诸侯,也迟早会出兵零陵,

郑匡方才那番话,认真说起来,不过是强辞夺理罢了。

蒯良又向张羡道:“大人应当知道。我家主公击破江陵、武陵,并不曾有损南郡、武郡两郡士族的利益。若大人能举众而降,不但可息兵戈之争,免百姓之苦,而且可保零阳士族毫发无损,良言尽于此,请大人三思。”

“这个……”

张羡不动声色道:“若本官举城而降。周坚将军准备如何处置本官?”

蒯良早得了周坚授意,当下想也不想便道:“良早说过,我家主公亲善士族,若张大人能举众来降。绝不会慢待大人,可仍为零阳太守。”

张羡刹时松了口气,沉吟道:“此事本官还要考虑一下,零陵山青水美,就请先生在泉陵盘桓数日,最迟三日之内,不论本官心意若何,都会给先生个答复。”

“即如此,良恭敬不如从命。”

蒯良欣然拱手一礼,总算松下了一口气。

张羡挥挥手,当即有亲随将蒯良带下去安排住处。

“诸位以为如何?”

等蒯良下去,张羡这才扫了眼被请来的郡府官吏和当地名士。

“下官以为蒯良先生言之有礼。”

有官吏不愿与南阳军死磕,毕竟周坚兵强势大,荆州七郡已占了四郡,继续顽抗下去只会玉石俱焚,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直接说投降委实有点难以启齿,此人只好隐诲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几乎所有的官吏和名士都纷纷含首附议,将荆襄士族只求自保,毫无开拓之心的墙头草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人愿意与周坚死拼。

“唉,罢了,罢了!”

张羡也叹了口气。凭心而论,如果能自己当老大,没有人愿意给别人做下府,张羡慕自然也想做个逍遥快活,割据一方的军阀,但现实是残酷的。

周坚踞南阳而虎视荆襄,如今已经攻下了江夏、南郡、武陵三郡,雄兵近十万,一旦举兵南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万万抵挡不住。

摆在张羡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与周坚血底到底,玉石俱焚。

二是举众投降,保全宗族家小和零陵士族。

张羡好是挣扎了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

三日后。

张羡大摆宴席,盛情款待蒯良。

次日,蒯良好生嘱咐了张羡一番,就轻装简直,取道直奔桂阳。

桂阳太守韩玄听闻零陵太守张羡已经决定举众投降,哪里肯信,然而等看过蒯良带来的张羡手书后,却不得不信,在蒯良替周坚许下继续领桂阳太守后,很快做出了决定。

虽然做了别人的臣子,但还能继续当桂阳太守,总比战败失去所有要强的多。

蒯良嘱咐了韩玄一番,不敢耽搁,当即原路返回,半月后风尘扑扑地赶到了江陵。

零陵、桂阳二郡位于荆州南部,和南郡之间还隔了个长沙郡。

本来路就够远了,荆良又无法通过孙坚地盘,来回还要绕道武陵,足足千多里,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等回到江陵时,秋黄遍地,已经是十月初了。

江陵,周坚临时官邸。

“怎么样,子柔可有消息?”

周坚皱着眉头,在堂下回来踱步,显的十分焦灼不耐烦。

本来准备八月底出兵,然而却一拖再拖,这都已经十月初了,天气转凉,再有一个多又就入冬了,若是不能在入冬天攻下长沙,怕是就只有退兵回襄阳了。

古来用兵,都是开春用兵,入冬收兵,自有其道理在其中。

冬天不但天气寒冷,不适合大军出征,而且遇上大雪封路,大军甚至有覆亡之危。

更为关键的是,士兵们都养成了习惯,到了冬天,都想着班师回襄阳,根本没有多少心思和军敌浴血拼命,三军无法用命,自然征战不利。

眼下已经进入了十月,周坚如何能不心急。

若是今年无法扫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