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过这次交流之后,此后的裴寂坚决支持李渊的滥封,因为滥封虽然滥,但至少能省下粮食和军饷,只要能剩下这些东西,大业终究还是有希望的。
在李渊大肆滥封的第六天,也就是七月十四日,李渊全军抵达了贾胡堡(山西省汾西县北),此地南距霍邑(山西省霍州市)五十余里,而在霍邑此时驻扎着一只拦路虎——虎牙郎将宋老生。宋老生正带领两万人马在这里等待着李渊,而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则驻守河东郡与宋老生交相呼应,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李渊堵截住,然后分割包围消灭。
这一天,天正下着连绵大雨,李渊全军无法前进,只能就地驻扎,然后命人回太原运送一个月的粮草来救济。全军只能在连绵的大雨中等待机会,想要下一步行动,只能等天晴了。
李渊正进退两难的时候,东突厥的使节到了,这个使节是来报喜的,他告诉李渊,始毕可汗已经同意了李渊的外交条件,同意出兵五百,陪同李渊进军。
虽然只有五百名突厥兵,但也是来之不易,因为李渊开出的条件其实很屈辱。李渊派刘文静向始毕可汗表示:愿意跟东突厥一起出兵攻打大兴,事成之后,土地和人民归李渊,金银财宝则归东突厥所有。可以说这个条件是一个相当无耻的条件,还没进大兴就把大兴的百姓给卖了,没办法,那个年头,老百姓不值钱!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安史之乱时,李渊的后人同样以这样的条件向回纥借兵平叛,平叛后土地和人民归唐,搜刮出的金银财宝归回纥。如果从根源来找,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其实始于李渊。
斗智,忽悠与反忽悠
有了东突厥切实的表态,李渊总算把心放在了肚子里。此时他又开始寻找下一个同盟,找来找去,他在一个人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这个人就是李密。
说起来李渊和李密的祖上还是有渊源的,李渊的祖父是李虎,李密的曾祖父是李弼,李虎和李弼都是北周初期的八柱国,两个人既是同事,也是亲密的战友,不过两人并不是同宗,虽然都姓李,五百年前也不是一家。李渊的李姓出自陇西郡狄道(甘肃临洮),而李密的李姓出自辽东襄平(辽宁辽阳),可以说此李非彼李也。
现在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李姓为了造反的大业准备走到一起来,不过谁领导谁却是一个大问题。李渊觉得自己起兵前级别高,而李密则认为自己的造反资格老,两人到底应该谁领导谁呢?
在贾胡堡的连绵大雨中,李渊给李密写了一封信,信中召唤李密共同起事,拥护杨侑,共成大业,同享富贵,一起迎接中庸和谐美满的新生活,总之一句话,二李联合好,好,好!
接到李渊的召唤,李密颇不以为然,因为此时李密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就在二十多天前他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在这场战役中,李密采用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策略,在他的阵容中,左边是骑兵,中间是弓箭兵,右边是步兵,一路平推过去,隋军土崩瓦解,李密一举收服隋军攻占的洛口仓。
手中有洛口仓,有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阵容,有逐渐积累的造反经验,从哪方面比,李密都比李渊高出一筹。现在让李密服从李渊,姥姥!
李密立刻命写手祖君彦给李渊回信,信中先是很亲热地认李渊为同宗(实际是八竿子打不着),进而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实力不足,紧接着强调自己已经是盟主了,最后表明态度:我愿意跟你一起成就大事,不过是我领导你,而且需要你带领你的兵马到我的地盘上当面盟誓。
话说到这个分上,李密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李密已经是参天大树了,你李渊还是一棵小草,如果想要借树荫就得低头,不想低头就哪凉快哪待着去!
看完李密的来信,李渊已经能够想象出李密志得意满的样子,以他五十年的人生经验来看,这个李密八成是成不了事的,因为做人要稳不能狂,狂是没有好处的。而李密呢,造反大业刚刚上路,表现出的狂妄却不可阻挡,这人呢,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狂,造反这个很有前途的事业更不能例外。
看出了李密的狂妄,李渊决定把忽悠进行到底,他这个人一向把自己放得很低,做人非常低调,而这一次他准备把低调进行到底,力争把李密忽悠得找不着北。
李渊在信中坦诚地说自己出身名门,受朝廷厚恩,此次起兵主要还是为了保护隋室,拥立更值得拥立的人。然而由于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中用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恳请李密兄弟成功之后拉老哥一把,能把老哥一脉列入皇室的家谱就感恩戴德了。在信的结尾处,李渊还强调“李密”符合神秘的《桃李子》预言,盼望李密早点让预言成真,最后一句话:我很看好你哟!
什么是忽悠?这就是忽悠。什么是脸皮厚?这就是脸皮厚。春风得意的李密不会想到,在这封卑躬屈膝的来信后面,掩盖的是李渊争夺天下的雄心。
李密还是太嫩了,当李渊跟随老狐狸杨坚鞍前马后时,李密还在撒尿和泥;当李渊在地方呼风唤雨时,李密还在杨广的仪仗队里当大头兵;当李渊在皇宫内卧薪尝胆时,李密还在某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啃树皮。从人生经验来看,李渊吃的盐比李密吃的米多!
李渊的低姿态马上赢得了李密的信任,当然这个信任也是表面的,能在那个时代成为呼啸一时的英雄,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在李渊与李密的相互忽悠中,两个人都藏着心眼,李渊希望通过忽悠把李密牢牢地拴在洛阳,这样李密就不会跑到大兴与自己争;而李密想的却是通过忽悠让李渊向自己表示臣服,这样自己的盟主地位就会更有号召力。
通过忽悠,两个人都达到了目的,李渊向李密表示了臣服,李密也“听话”地扎根于洛阳周围,两人各取所需,各自争夺自己的天下。尽管在这一刻,两人不分高下,然而就在这一刻后,两人面临的形势却是天壤之别,而结局更是天涯之远。
就在李渊和李密相互忽悠的同时,远在江都的杨广发布了一个任命,任命王世充率领江淮精锐部队会同其他几支部队援救洛阳,攻击李密。看似一个简单的任命,却在无意间左右了隋唐的历史走势。自此之后,扎根洛阳周围的李密陷入了无边的混战,他的对手有洛阳城内的越王杨侗和他的部属,有远道而来的王世充的联合军队,还有后来想要进入洛阳的宇文化及。李密的军队要先后应付三方面的势力,而李密毕竟只是李密,而不是吕布,以一敌三那是吕布的专利,却不是李密的专长。
而李渊呢?他极其明智地选择了攻击大兴。在大兴城内,他的对手只有垂垂老矣的卫文昇和少不更事的代王杨侑,攻击的难度系数远远小于李密,而一旦攻下大兴,成功系数则是百分之百。而李密呢?四方混战的成功系数理论上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而实际到最后变成了零。
李渊和李密的境遇是隋末历史走势的一个缩影,也是两人战略眼光的较量。李渊定计大兴,李密定计洛阳,虽然只是几百公里的差距,到最后却是天涯海角的距离。
其实两人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李渊的部队骨干是整齐划一听指挥的正规军队,而李密的队伍则是靠着大米聚合的乌合之众,以乌合之众聚众造反易,夺取天下却难。
事实上李渊的棋路李密也曾想到过,只不过他的队伍以大米为黏合剂,离开了洛口仓,几十万军队立刻分崩离析,到那个时候别说大兴,就是近在咫尺的洛阳也是无能为力。说到底,困死李密的不是李渊的忽悠,而是洛口仓的大米,大米让李密雄心壮志,同时也让李密鼠目寸光,离开了大米,他寸步难行。
分歧,起兵路上的进退两难!
雨一直下,没有停下的意思,李渊和将领们抬头看看天,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无奈,因为他们不知道雨什么时候会停,也不知道下一次行动会是在什么时候,但他们都知道,粮仓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这几天发到手里的干粮已经开始缺斤短两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然而现在恰恰没有粮了,没有粮的部队别说打仗,就是打猎都成问题了。
就在大家为粮食发愁时,小道消息又开始传播,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小道消息说,刘武周准备趁晋阳空虚向晋阳发起进攻。这个消息可是晴天霹雳,晋阳是李渊大军的基地,粮草全靠晋阳供应,而将士们的家小也都在晋阳,一旦晋阳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晋阳是太原城的组成部分,并州政府所在地)。
愁眉不展的李渊召集将领们开会,会场上空愁云不散。裴寂先给李渊分析了目前的形势:粮食一天比一天少,快见底了;宋老生、屈突通横亘在前不易攻破,李密虽然结盟但为人狡诈,东突厥虽然号称出兵但可能出尔反尔,刘武周是东突厥的加盟商,有可能跟东突厥一起行动。最后总结陈词:权宜之计,先回救太原,稳定后方。
裴寂喋喋不休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心里暗自叫骂:有朝一日我当家一定废了你!(他真是说到做到!)
等到裴寂说完,李世民腾地站起来,一条一条反驳裴寂:“满地都是庄稼,还用担心没有军粮;宋老生轻率急躁,一战就能把他擒住;李密尽管狡诈,但是他舍不得洛口仓的粮食,走不远,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刘武周和东突厥表面穿一条裤子,实际各怀鬼胎,刘武周就算想袭击太原,但他也担心别人抄他的后路。现在最关键的是不能回撤,一旦回撤,大军必定四散崩溃!”李世民斩钉截铁地说完,李建成当即附和赞成,在这一点上,兄弟俩的看法是一致的。
从当时的形势以及后来的发展看,李世民的分析句句在理,这说明他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然而这个军事天才的话并没有得到李渊的认可,李渊听从了老搭档裴寂的话,下令左翼大军先行返回,右翼大军伺机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