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辅国一起来到了九仙门,宰相们早就等在了那里。
李豫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宰相们解释了从太上皇归天以后皇宫发生的种种变故,简而言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后宫少了三个主要人物:太上皇李隆基、皇帝李亨以及张皇后。
现在轮到了李豫当家。四月十九日,李亨驾崩的消息对外公布,同时公布遗诏。四月二十日,三十六岁的李豫登基称帝,是为唐朝历史上的唐代宗。一年后,李豫将祖父李隆基安葬于泰陵,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从此李隆基成为经久不衰的“唐明皇”、“唐玄宗”。在李隆基入土为安九天后,李豫将父亲李亨安葬于建陵,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这个一辈子活在父亲阴影下的皇帝死后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关于唐明皇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比比皆是,而关于他的,寥寥无几!
随着李豫的登基,一干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忠于张皇后的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而忠于李豫、参与四月十六日行动的人都被视为“宝应功臣”,三品以上的增加爵位,三品以下的增加官阶,总之,付出总有回报!
在一干人等有哭有笑的同时,远在郎州,有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正在放声痛哭,以至大口吐血。哭泣的人正是高力士。高力士原本流放巫州(湖南洪江),赶上政府大赦便从巫州启程重返长安。走到郎州时,他遇到了从长安流放郎州的前政府官员,这时高力士才知道,他的主人李隆基已经去了。高力士感怀身世,放声大哭,既是哭李隆基的一生,也是哭自己的一生,更是感伤他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高力士很快不行了,他没能回到长安,就在郎州结束了自己有故事的一生。高力士在历史上的口碑不佳,给人的印象是玩弄权术的小人,实际上,相比于唐朝后来的宦官,高力士是少有的、难得一见的忠仆。只一个“忠”字,就足以让李辅国之辈几辈子汗颜。高力士死后,李辅国的红达到了极点,李豫居然给了他一个历史上少有的称呼——尚父。尚父,这是姜子牙才有的称呼,这是诸葛亮才有的称呼,现在李辅国也有了。不久,李辅国又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成为唐朝宦官中第一个出任宰相并且位列三公的人。李豫给李辅国增加的头衔是:司空兼中书令!开天辟地!匪夷所思!李辅国被前所未有的幸福击倒了,他以为这都是自己应得的。兴奋之余,李辅国手舞足蹈地对李豫说了一句话:“陛下只管在皇宫里安坐,外面的事老奴一手就处理了!”说这话时,李辅国兴奋地挥舞着自己的右手,却不知道,这只右手已经成了李豫的目标。李豫闻言,心中不爽,但他不动声色,因为李辅国手中还握有禁军,只有把李辅国手中的禁军剥离了,李豫才会正式跟李辅国翻脸。李豫在心中暗暗说道:“到时,朕不仅要你的命,而且要你那只右手!”留给李辅国右手的存活期,不到半年!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新旧更迭
处于巅峰的李辅国被错觉包围,他不知道李豫已经准备对他动手,更不知道他的亲密伙伴正在拆他的台。拆台的人正是程元振,原本他是李辅国的亲密伙伴,在讨伐张皇后的战斗中他们亲密无间,并肩作战。大功告成后,李辅国也没忘与程元振一起分享胜利果实,经他推荐,宦官程元振成为左监门卫将军。对程元振而言,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飞越。李辅国以为这下满足了程元振的胃口,没想到程元振想要的更多,他想要的不是李辅国怜悯式的赏赐,而是李辅国手中的权力。久在深宫,程元振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比李辅国差,他很快看透了李豫。当李辅国还被李豫的恩宠蒙蔽时,程元振已经看出李豫眼神深处隐藏的杀机。程元振迅速靠了上去,他要跟皇帝一起扳倒李辅国,然后取而代之。程元振对李豫说,李辅国的权势太大,陛下应该加以限制。李豫看了看程元振,他明白程元振的意思,再仔细一看,此人不正是代替李辅国的最佳人选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公元七六二年六月十一日,李豫下诏,免去李辅国的元帅府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职务,其余职务保持不变。李辅国一下惊呆了,他没想到,不久前还把他捧上天的皇帝,这么快就把他摔了下来。看起来仅仅是解除行军司马以及兵部尚书职务,其实,这一下断了李辅国的脊梁,被剥夺了兵权的李辅国什么都不是,连一条癞皮狗都不如。李辅国充满了怨恨,但又不敢发作,只能眼睁睁看着程元振接替自己的职务。昨天还并肩作战,今天就苦苦相逼。不是李辅国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被夺兵权的李辅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第二步很快来了,李辅国在皇宫中的住房被收回,他只能出宫居住,再也不能享受宫中居住的福利。李辅国知道第三步已不可避免,索性自己上疏:请求退休。奏疏正中李豫下怀,李豫就坡下驴,迈出第三步:封李辅国为博陆王,解除中书令职务。
宦官封王,李辅国开了一个先河,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破落到家了,连个看门的大头兵都能欺负他。被免去中书令职务后,李辅国准备到中书省去写一份奏疏,以表对皇帝恩准退休的感谢之情。走到门口,李辅国被拦住了。李辅国不解地看着看门士兵,拦我做什么?看门士兵义正词严地说道:“尚父大人已经罢相,没有资格再进此门!”李辅国的心情一下跌到冰点,都说人走茶凉,现在人未走,茶已凉!李辅国呆呆地站在原地,好长时间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无悲愤地说道:“老奴有罪,侍奉不了郎君(指李豫)了,还是让老奴去陪伴先帝吧!”话传到李豫的耳朵里,李豫不觉一声冷笑,陪伴先帝?那是自然!只不过不是现在!很快,一纸诏书送到李辅国手里,诏书上,李豫把李辅国结结实实地安慰了一番,话写得很诚恳,很感人,很催人泪下。可惜,都是假的!四个月后,一位蒙面侠客进入李辅国家中,几声惨叫后,侠客从李辅国家中离开。这时,李辅国的家人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李辅国大人倒在血泊之中,头不知去向,右手也一同消失。消息传进皇宫,李豫怀着“悲痛”的心情下令全国通缉杀人嫌犯,同时派宦官到李辅国家中表示沉痛悼念和亲切慰问,并追赠李辅国为太傅,赐谥号——丑!
被卸除脑袋的李辅国随后被下葬,为了弥补失去脑袋的遗憾,家人用木头刻了一个头形,充当李辅国的脑袋。无意之中,李辅国的一生成了一个巨大讽刺:他总以为自己头脑灵光、智商超群,到盖棺定论时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块木头。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李静忠,李辅国,都是木头!都是木头!——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
是谁杀死了李辅国?
一时没有定论!
多年后,梓州刺史杜济力排众议提拔一位武士当牙门将,众人疑惑不解:“为什么?这位武士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为什么单单把他提拔为牙门将呢?”在众人的追问下,武士道出实情:“我就是当年杀李辅国那位侠客!”哦,原来如此!在李辅国之后,程元振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二人的更迭,不意味着任何进步,只相当于两只乌鸦换岗。程元振不仅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同时也接替了李辅国的功能,在打压重臣名将的道路上,他与李辅国一脉相承。程元振很快盯上了东山再起的郭子仪,他决心把郭子仪拉下马。程元振开始打郭子仪的小报告,核心内容是郭子仪权势过大,需要加以防范,李豫不置可否,不说信,也不说不信。时间一长,郭子仪听到了风言风语,他意识到自己又被猜忌了,不如主动请退,远离是非之地。郭子仪上疏李豫,请求解除天下兵马副元帅及各战区特遣部队元帅职务。
上疏很快得到回复,李豫对郭子仪大加安抚和勉励,末了来了一句:“准予辞职!”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李亨那样的小心眼父亲,就有李豫这样小心眼儿子。父子俩心眼小得如此类似,基本可以免予DNA亲子鉴定。
借兵回纥
转眼之间,李豫已经登基几个月了,他终于清理完各种遗留问题,可以集中精力考虑洛阳的光复问题了。
李豫将王朝的兵力盘算半天,他发现,以现有的兵力还是不足以铲除史朝义,要想彻底铲除史朝义这个祸害,还得走向回纥借兵的老路,不然,收复洛阳,还得无限期延后。
李豫派出宦官刘清潭出使回纥,目的有两个,一是弘扬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二是向回纥借兵讨伐史朝义,前者是虚,后者是实。刘清潭一到回纥王庭,就被一则消息惊呆了,史朝义居然抢先一步,抄了唐朝的后路。在刘清潭到来之前,史朝义派使节对回纥登里可汗说:“唐朝连续死了两个皇帝,如今中原无主,可汗不妨与我们大燕帝国一起来瓜分唐朝国库!”见钱眼开的登里可汗果然相信,派出三路大军向中原挺进,准备瓜分唐朝国库。
刘清潭急了,他一边向登里可汗呈递国书,一边解释道:“我朝先帝虽然弃天下而去,但新皇帝已经继位,就是昔日的广平王,曾经跟贵国的亲王一起收复两京那位!”
登里可汗半信半疑,颇有点不耐烦地看了看刘清潭递上的国书。
这时,回纥三路大军已经挺进唐朝北部边境的三座受降城,往日的繁华早已不再,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昔日威震四海的天可汗之国居然成了这个样子。
前方将领将所见所闻奏报给登里可汗,登里可汗顿生轻视唐朝之心,对刘清潭更是爱搭不理。刘清潭心中暗暗叫苦,忙安排手下人连夜返回长安告急:回纥举全国十万大军即将入侵!
长安陷入恐慌之中。定了定神的李豫想出一个缓兵之计,他派殿中监药子昂前往忻州南部,以朝廷的名义犒赏回纥大军。所谓犒赏,其实是唱空城计,摆出一副早有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