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番儿女情长。
可惜都是编的。
历史上的梅妃是否真的存在,史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论。
不过多数人都认为梅妃并不存在,因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相关记载。
试想,一个能跟与杨贵妃争宠的女人,难道在正史中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吗?后来,众人追根溯源,发现关于梅妃的传说,基本上都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
《梅妃传》又是什么人写的呢?相传作者是一个叫曹邺的唐朝人,但证据也不充分。
至于《梅妃传》的抄录者,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此人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
综合种种蛛丝马迹,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都认为:梅妃其实是不存在的。
或许是因为李隆基太有名了,所以后人喜欢往他的身上编排。
坦白地说,《梅妃传》编排得不错,很唯美,很传神,如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因为过于精彩,有些时候甚至被当成了正史。
其实,演义不等于正史,而正史必定不是演义。
贵妃出场杨贵妃该出场了,不然就没有醉酒的机会了。
杨贵妃,名玉环,隋朝国子祭酒(国立大学校长)杨汪的四世孙。
其父名叫杨玄琰,曾经担任过开元年间的蜀州司户。
虽然杨玉环在天宝年间受尽了恩宠,但总体说来,她的前半生是比较苦的。
杨玉环很小的时候,父亲杨玄琰便去世了,失去依托的她被叔叔杨玄珪收养。
杨玄珪时任河南府士曹,在洛阳上班,因此杨玉环是在洛阳长大的。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杨玉环这种寄人篱下的女孩是很难有出头之日,毕竟她幼年丧父,而她的叔叔杨玄珪也只是河南府的一个小官。
可能命运觉得之前对这个女孩太不公平了,因此杨玉环十五岁时,命运垂青,她幸运地成为了寿王李瑁的王妃。
寿王李瑁是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荣立太子的呼声非常高。
杨玉环这个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孩能嫁给他,算是天大的幸运了。
据说,寿王李瑁是在一次婚礼上发现的杨玉环,从此一见钟情。
经过他的不断央求,李隆基和武惠妃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李瑁与杨玉环喜结连理。
此时的李瑁做梦也想不到,仅仅在几年之后,他的王妃将成为父皇的贵妃。
结婚之后,杨玉环与李瑁便开始了琴瑟和鸣的幸福日子,他们以为这次牵手会是一生一世。
然而,随着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的离世,李瑁和杨玉环的婚姻生活开始潜伏危机,因为从那时起,李隆基开始四处寻找武惠妃的替代品。
李瑁知道父皇在寻找,但是他没有往自己头上想。
天下那么大,父亲又贵为皇帝,怎么可能盯上自己的儿媳呢?不可能!由于史书的隐晦,我们不知道李隆基从何时起盯上了自己的儿媳。
我们只知道,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成了李隆基的儿媳,这一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
有人说,李隆基与杨玉环第一次见面是在开元二十八年以后,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按照皇家礼仪,亲王的王妃结婚后是要拜见公婆的,这是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的。
杨玉环这个寿王妃,自然不会缺了这个礼数。
因此早在开元二十三年,她就肯定见过李隆基。
第一次见面时李隆基是否动了念头?史无明载。
开元二十八年起,李隆基喜欢上了洗温泉,这一改变或许与杨玉环有关。
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结合,史书是这样写的: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
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既进见,玄宗大悦。
(《旧唐书》)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新唐书》)以上两条记载,《旧唐书》说的是假的,《新唐书》说的是真的。
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隆基召见杨玉环时,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穿着道士服,并且还有法号。
那么据此推论,召见之前杨玉环就已经出家当道士了。
这肯定是在胡扯了:杨玉环与李瑁琴瑟和鸣,出的哪门子家呢?相比而言,《新唐书》说的基本是实情:有人跟李隆基说,寿王妃杨玉环资质很好,值得纳入后宫。
李隆基召见之后,对杨玉环一见倾心。
为了掩人耳目,李隆基决定先做一个缓冲,便安排杨玉环自愿出家当道士,法号太真。
也就是说,在李隆基倾心于杨玉环后,杨玉环才从寿王妃摇身一变变成了法号太真的女道士。
严格说来,从寿王妃到女道士,也不是一瞬间完成,中间可能隔了将近一年。
开元二十八年正月,李隆基前往骊山温泉。
从这时起,杨玉环可能已经到了李隆基身边,此时她的身份还是寿王妃,而她陪伴的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公公。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陈寅恪先生考证),李隆基向天下发布了《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圣人用心,方悟真宰。
妇女勤道,自昔罕闻。
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
虽居荣贵,每在精修。
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
以此求度,雅志难违。
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
宜度为女道士。
李隆基的大体意思是说:正值他的生母窦太后忌辰,杨玉环愿意出家修道为窦太后祈福,特此批准,昭告天下。
话说得冠冕堂皇,事做得无比龌龊。
这道敕书,说白了就是李隆基自说自话的一块遮羞布,同时也是先上车后买票策略中的补买车票。
这一年李隆基五十六岁,杨玉环二十二岁,一段跨越三十四岁年龄差距的旷世畸恋,就此拉开了帷幕。
恩宠无双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宁王李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六十二岁。
对于大哥的去世,李隆基非常悲痛。
悲痛的同时,他接到了一封奏疏,看完后,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奏疏是寿王李瑁上的,他说,想为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然而寿王李瑁只是李宪的养子,按道理没有这个义务:如果能够守孝三年,那是孝心可嘉;如果不能,也无可厚非。
偏偏李瑁提出了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也是让李隆基难堪的表现。
或许在经历了竞争太子失利、王妃被撬一系列打击之后,李瑁在心中已经宣判了作为父亲的李隆基死刑,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用为养父守孝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李隆基同意了,同时也非常恼火,因为这样一来,李瑁就将了他一军:想要跟杨玉环名正言顺,至少还得再等三年。
三年之期从何而来?从李瑁的守孝三年而来。
杨玉环之前是寿王妃,李隆基让她自愿出家,这样就成了李隆基的女人,而寿王妃的位置却空了出来,极其扎眼地空在了那里。
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把寿王妃的空缺补上,不然普天下都知道李隆基撬了自己的儿媳。
李瑁守孝三年,三年内便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置便会一直空缺,碍于最后的颜面,李隆基和杨玉环也只能跟着等。
这三年中,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名分,有的只是见不得光的地下情。
这三年中,三个人都在煎熬:李瑁顶着父亲给的绿帽子煎熬;李隆基顶着扒灰的帽子煎熬;而杨玉环则在两个男人的夹缝中煎熬。
在煎熬中,李隆基决定改元,决定从明年起,放弃已经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开元年号,改元天宝。
为什么要改为天宝,李隆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或许是因为使用开元的年号太长了,或许是出于道教养生的考虑,或许是帝国日益强盛取物华天宝的含义。
总之,李隆基毅然决然地改了元,从此开元成为过去,天宝的时代开始了。
改元之后,日子在一天天的煎熬中度过,虽然杨玉环已经能陪伴左右,但名分一直是最大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两人总有偷情的感觉。
就这样熬啊熬,煎熬的三年终于过去了,李隆基和杨玉环迎来了曙光。
守孝期过后不久,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日,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李瑁又娶了一位王妃。
新王妃是左卫军郎将韦昭训的女儿,她就是杨玉环的替身。
至于李瑁喜不喜欢这个替身,李隆基已经顾不上了。
二十天后,他给了杨玉环梦寐以求的名分:贵妃,待遇与皇后相同。
杨贵妃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尽管杨贵妃和李隆基结合的方式有些荒诞,但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有缘,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爱好。
李隆基生性浪漫,爱好广泛,通音律,懂歌舞,机智过人。
杨玉环呢?她资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智算过人,每每与李隆基相处,总能迎合他的心思,即便武惠妃再生,也无法与她相提并论。
如果武惠妃地下有知,或许还得暗暗庆幸自己早生了几年。
说起李隆基的文艺才能,值得说道说道。
早在公元690年,六岁的李隆基便有过一次赢得满堂喝彩的表演。
当时他男扮女装,表演了一曲古代舞剧《长命西河女》,令武则天叫好不已,当场加以赏赐。
长大后,李隆基的音乐才能与日俱增,甚至与同时代最有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相比也不遑多让。
李龟年擅长打羯鼓,他问李龟年:你打断过多少羯鼓槌?李龟年回应说:臣打断过五十根!按照常理,打断五十根已经不少了。
李隆基摇摇头,说:才这么点?跟我差远了,我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三竖柜了!数年后,李龟年向李隆基汇报:臣打断的鼓槌已经有一竖柜了!李隆基这才点点头,随即赏赐李龟年一枚精致的羯鼓槌。
羯鼓不是中原本土的乐器,而是外来的,据说是羯族常用的乐器。
它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羯鼓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龟兹、高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