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9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中支援就足够了裴承毅摸了摸下巴,说道,“联系空军与陆航了吗?”

“联系了,只是都派不出支援力量,全部陷在了昌迫加尔

“两线作战确实不好打。”

裴承毅感叹的时候,通信参谋将预警机发回来的战场信息显示在了三维战区地图上。

战斗确实打得很激烈,从数个方向上发起进攻的印军已经在多处地点突破了刀军的防线。万幸的是,因为受到了电磁压制,印军指挥官没能及时抓住机会,大部分印军仍然在按部就班的攻打刀军的防线,没有趁机扩大突破口。

随着留在印多尔的第引炮兵旅投入战斗,战局开始扭转。

炮击开始后大约丑分钟,舰载航空兵赶到,对战线西面的印军进行了重点轰炸,阻止印军向前线投入进攻部队。

可以说,两轮火力打击来得非常及时。

如果炮火打击晚刃分钟到达,刀军很有可能在伤亡过大的情况下主动撤退。只要刀军收缩防线,印军指挥官就能抓住机会,投入更多的进攻部队。在被迫撤退的情况下,刀军很难守住第二道防线。准确的说,万军根本没有第二道防线。只要撤退,就必须与印军脱离接触,退上几个千米,再建立防线。真要退上几个千米,只要印军指挥官的担子稍微大一点,就会利用夜色掩护一口气打到嫩杜巴尔。

就算刀军能够在嫩杜巴尔站住脚跟,也会遭受惨重损失,而且今后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在嫩杜巴尔建立前进基地,攻打苏拉特的行动肯定会延迟好几天。

利用火力安援,万军首先堵住了防线上的漏洞。

裴承毅没有让刀军发起反击,而是以坚守的方式,借助火力支援消灭印军有生力量。

虽然没上前线,但是裴承毅知道刀军的损伤不会太小。再说了,不管是防御、还走进攻,都得在战斗中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相对而言,防御战对己方部队的损托小得多,要是能够通过防御消耗敌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首轮进攻遇到挫折之后,印军没有马上放弃。

战斗打到日凌晨,印军才主动撤退,与刀军脱离接触。

此时,袁晨皓建议刀军立即发起反击,利用印军撤退的机会,一举打下苏拉特的外围防线。

裴承毅否决了这个建议,因为众多迹象表明,印军的反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当预警机把印军的防御部署情况发回来的时候,裴承毅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攻打刀军的是苏拉特守军的预备队,而不是外围防线上的印军。也就是说,印军主动撤退,没有对外围防线造成影响。如果按照袁晨皓的建议发起反击,刀军很有可能在苏拉特外围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更重要的是,印军选择在日凌晨,离天亮还有大约别、时的时候撤退,摆明了想诱使刀军发起反击,好赶在天亮前突破刀军的防线。

印军撤退的时候,裴承毅让刀军派出了侦察部队。

除了监视印军的动向之外,侦察部队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引导火力打击。

不能反击,不等于不能利用火力打击。

天亮前,炮火打击与空中打击交错尖行,让苏拉特外围防御阵地上的印军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而之前撤下去的印军反击部队更是一路狂奔了数十千米,离开空中打击范围后才停下脚步。

随着天色放亮,舰队到达炮击海域。

让第引炮兵旅停止炮击后,裴承毅把火力打击的重任交给了舰队。

当然,以舰队的炮火打击能力,仅仅对付苏拉特外围防线是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按照裴承毅的命令,舰队将对整个苏拉特地区的印军进行一轮重点打击。为了确保炮击的准确性,舰队还派出了数架舰载预警机。

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才让刀军汇报夜间的战斗损伤情况。

与他预料的相差不大,因为防御准备严重不足,刀军不是空降军,没有像空降部队那样的便携式工程设备,工程部队又在嫩杜巴尔修建进攻阵地,无法在白天的旧多个小时内建起完善的防御阵地,所以在印军突然发起反击的时候,刀军上只能用装甲部队打机动防御战,混战中,万军的损伤非常大,阵亡官兵超过如人,伤残官兵超过打手 四0人,主战装备损失了近劝台。因为参加防御作战的都是战斗部队,所以刀军的战斗力大约降低了四分之一。

万幸的是,后勤保障部队与工程部队没有受到损失。

命令刀军就地驻防之后,裴承毅让引军与弘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并且让弘军把打手 个炮兵旅则在希尔布尔部署阵地。因为希尔布尔距离苏拉特只有引0千米,所以该炮兵旅不用继续前进。

完成这一系列部署之后,裴承毅才开始重新考虑攻打苏拉特的作战行动。

 第一百六十五章 扩大化

沂谓,“祸不单行、福不双系”。裴承毅怀没来得及理清心一刚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军情局就发来消息:印度的迁都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第一批转移部门的人员与财物在旧日凌晨到达苏拉特,预计将在旧上午前往孟买;第二批转移部门的人员与财物将在旧日到达苏拉特,然后前往孟买;最后一批转移部门的人员与财务最迟在力日到达苏拉特,在引日前往孟买。

与军情局的情报一起送来的还有元首的命令,即最迟在力日凌晨攻占苏拉特。

虽然元首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在力日凌晨攻占苏拉特,但是裴承毅明白元首的意思。鲁拉贾帕尼早就喊出与新德里共存亡的口号,以此激励印度人的抵抗意志,确实有一批印度人相信了总理的口号,从第二阶段战争动员征召的军人来看,印度年轻人的抗战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招募人数比预计的多了糊,但是绝大部分人认为,那不过是一句口号,鲁拉贾帕尼绝对不会跟新德里共存亡。

鲁拉贾帕尼会不会成为战斗到最后的“新德里卫士”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也许军情局的李存勋也很清楚。

不管怎么样,在裴承毅看来,元首的这道命令直接针对鲁拉贾帕尼。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王元庆会把矛头对准印度总理,毕竟战争打了这么久,王元庆一直没有批准针对敌国国家领导人的军事行动,比如裴承毅曾经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提出,开战后发动针对印度国家领导人的“斩前行动”。虽然这么做的理由非常充足,炸死印度国家领导人,能够缩短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间、减少战争伤亡、降低战争开支等等。但是王元庆直接否决了裴承毅的建议,当时元首只提出了一点,即炸死印度国家领导人,很有可能让继任者以此为借口激发印度民众的抵抗意志。毫无疑问,元首的理由更充分,裴承毅再也没有提“斩前行动。”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也积极避免针对印度国家领导人。别的不说。战争打了这么久,空军从来没有轰炸过印度的中央政府机构。

实际上,要不要针对敌国领导人,在共和国内部也饱受争议。

与王元庆的决策完全相反,绝大部分民众都支待发起“斩前行动。”认为除掉敌国领导人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战争进程,一些民间军事发烧友甚至提出,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反复使用“斩前行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有少数人认为不应该采用“斩前行动”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不管是伊拉克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实际上都是强国打弱国的局部战争,在名义上是针对极端组织、而不是针对某个国家的战争。没有发展到宣战的程度;共和国与印度的战争是强国与强国之间的战争,已经相互宣战,共和国就应该遵守得到公认的战争规则,而在国际战争法中,针对敌国领导人的军事行动不具有合法性。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这些人还举了个例子,即伊朗战争。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与伊朗并没相互宣战,但是已经构成了国家间战争的实质。美国在开战后用“斩前行动。炸死了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不但没有炸垮伊朗人的抵抗意志,还激发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最终,美国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该地区的很多盟友。

问题是。不针对敌国领导人。不等于要绕着敌国领导人走。

果真如此的话,鲁拉贾帕尼就成了印度的护身符,只要他到哪,哪里就安全,作用比全部印军还要重大。

国际战争法中,所谓的“不针对”。指的是不专门针对。

攻打苏拉特本来就是共和**队的战役行动,如果鲁拉贾帕尼去了苏拉特,而且非常不幸的遇到了某次轰炸,或者某场炮击,最终丧生,那就是他的命不够硬,而不能说共和国采取了针对他的军事行动。

由此可见,王元庆乙经动了杀机。

接到命令的时候,裴承毅还有点担心,毕竟王元庆一直在努力避免激发印度人的抵抗意志,不然也不会邀请那么多的周边国家参与作战行动,借助民族亲和力瓦解印度的国家向心力。仔细考虑之后。裴承毅就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真要在苏拉特逮住了鲁拉贾帕尼。就算炸死了印度总理,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因为鲁拉贾帕尼是在逃出新德里之后被炸死的,而不是在新德里被炸死的。两者对印度人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如果鲁拉贾帕尼死在新德里,印度人会将他当成英雄。如果鲁拉贾帕尼死在苏拉特,印度人只会将他当成叛徒。

问题是,有可荐在阳日之前打下苏拉特吗?

还有7天,进攻部队距离苏拉特只有占0千米,看上去没有多少难度。实际上难度远远超过裴承毅的估计。

调整作战计划的时候,裴承毅与袁晨皓都认为,必须按照最糟糕的情况考虑。

如果鲁拉贾帕尼随同最后一批人员前往苏拉特,也就是在力日到达苏拉特,那么凡“七前,苏拉特的守军不但不会投降。还会拼死抵抗。熙”仙要帕尼稍微有点头脑,就会派一名绝对忠诚的将军去指挥苏拉特保卫战。如果这名将军稍微聪明一点,就会在到达苏拉特之后,命令孟买守军北上。或者干脆让孟买守军攻打共和**队的左翼,迫使共和**队分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