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迷抗日记-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卷 1934年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机械化部队

  ◆字数:2251◆


财迷是学化工机械的,对石化、化纤设备也知道一些,他就在工业研究院找了几个工程师,又招了一些人,组成一个新的技术攻关部。当他把设想、原理,生产化纤的设备主要要求等告诉这些人时,里面有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海龟”说,他曾经在美国的一个杜邦公司做过,那儿也有一个类似这样的项目。财迷才想起,尼龙似乎是杜邦公司搞出来的。

结果,这个化纤项目组工作的进展之快,出乎财迷的想像,这个时空的人工作实在是勤奋!因为才弥先生说了,这些发明搞出来后,全国民众的衣服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所以这些人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的!

现在财迷看到,晴纶和尼龙纤维已经在实验报告试制出来,不过,要进入中试规模的话,还要克服不少困难。到了这一步,财迷当然要加入进去,参加中试设备设计,等马鞍山基地的工厂建设好了,马上就可以生产这此设备了。

…………………………

财迷除了搞化纤技术,还兼顾一下现有的军工生产,还有就是抓马鞍山基地的建设。他从国外进口设备,又通过杜重远挖来一些原东北的技术工人,算是把马鞍山钢铁厂、内燃机厂和船厂都建设起来了。这船厂的设备,不光可以造船,更有一些造潜艇所需的设备,如卷板机等。

这时,石油工业已经有了,财迷从美国进口了一套炼油设备,也放在马鞍山与芜湖中间,用玉门关生产的石油,来裂化成汽油和煤油。这个时空,煤油的销量可不小,主要是点灯用的。

但潜艇的生产还不能开始,制约潜艇基地建设和潜艇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钱。因为他们的银行不能印钞票了,所以好多工厂只好暂时停了下来,小的工厂、已经快完工的工厂先一个一个完成,以便产生经济效益。潜艇生产基地,所需的资金还比较大,而且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只好放在一边了。而潜艇的技术方面,当然也要摸索。

从长城抗战到热河打仗,要子弹、火箭弹、手榴弹、地雷,要粮食,要药品。新部队的组建、装备、训练,要钱要物。这些,都比潜艇生产还要迫切。

尽管如此,内燃机的生产总算开始了,不过不是潜艇用的这种大型内燃机,而是摩托车用的微型内燃机,只有一百五十CC。这二者在生产设备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可以让技术人员和工人掌握一下技术。“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原理是一样的。

这个内燃机,与原来的黄鱼车(三轮车)结合起来,生产了三轮摩托车。把车厢改了,变成又有截货的货车,也有截人的客车。另一时空的人看到这车,肯定是嗤之以鼻;但现在,不光平安联运的人用这车,别的企业也用,包括买卖了当私家车的都有。

对内燃机的噪音,财迷很注意,设计加工时注意转动件的动平衡,再加点减振装置,试验、改进了消声管。这样,他们生产的内燃机的声音,比另一时空的汽车发动机还是要略大一点,与另一时空的摩托车差不多。可居然有人说他们的内燃机不行,声音太小了!说机器声音大,说明“动力澎湃”!这么小的声音,说明机器不行,没动力!声音大的车子开起来也“威势”!把财迷搞得哭笑不得。

…………………………

有人说,这点马力的三轮车能干什么事?您错了,平安联运以前不是人力车多吗?现在这点马力的车,还要拖这种人力车一起走,不光是拖一辆,也有拖两辆、三辆的,简直是当火车头用了!速度当然开得不快,因为就是马力再大的汽车,在这个时空也开不快,因为这个时空的公路都相当窄,而且是泥沙路,想开快也开不快。

部队的后勤,也要用好多这样的车。现在供应热河的物资,需要绕道到察哈尔,经多伦再到热河的赤峰一带。到了北方后,就不能用航运,只能用车。以前是马车和人力车,现在有这“小火车”,已经是个很大的提高了。就这样,有人已经提出,利用这个车,可以组建“机械化部队”了。

第二款内燃机的马力大了一点,是三缸八百CC,四冲程的。生产出来后,与之配套的车子也大了点,四龙他们就把火箭炮放到上面,做成了“自行火炮”。而上海的新兵也又有了七千多人,士兵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财迷也同意他们按“机械化”部队训练了。这就是抗五军第一支机械化旅,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行军速度比步兵要快多了。

………………………………

相对于在前线指挥打仗,财迷是更喜欢这样在后方,搞生产、搞经济;最多兼管一点新兵和教导队军官的训练。当然,教军事没有搞新产品和教工程技术的意思,他有时候还要给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人讲点东西,偶尔也去给科辉大学讲一下课。

与家里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的成长,也是很让人高兴的事。另一时空的小孩,很少有像这些小孩这样,能吃苦,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说,小时候吃苦,是对小孩最好的磨砺。

另一时空的家长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可又不想让他们受一点苦;结果小孩就是骄生惯养,怕吃苦、自私的多。不过,连另一时空的大人社会,都有一种把自私当成天经地义的风气,算是“与国际接轨”了?

而这个时空,教育主要靠一代一代的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环境风气,传统的一些尊敬长辈、敬畏自然(鬼神?)、崇尚简朴的物质生活、锄强扶弱这些风气,要更浓一些。或者说,人们还比较“傻”一点?这个时空,勤劳肯干是受人尊敬的,娇柔做作是被人看不起的;节约俭朴是受人尊重的,铺张浪费是受人白眼的;多为别人着想是受人敬重的,自私自利是摆不上台面的。看来这个时空的人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学习得很好嘛。






第六卷 1934年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羽绒服

  ◆字数:2376◆


财迷觉得与杜重远等人在一起,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杜先生不光会经营企业,而且还保持了浓浓的书生气。他与朋友邹韬奋等人一起,办了个《生活》周刊,上面多是一些激情的文章,也有一些赞扬抗五军抗日的文章,以及批评政府工作的文章。

又是这么著名企业家,又这么有激情搞文学等事情,让人觉得很难想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总有一股催人向上的激情。不过他们说与光之老弟在一起时,他们有种要向贤弟学习为国为民干实事,要有向上直追的感觉。看来,人是互相影响的。

与黄宏林、屈国良、李明他们相见,感觉也不错。共济会已经发展成这个样了,他们还是一付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样子。黄宏林把家从武汉搬到上海来了,屈国良也成了家。他们的感染力挺强,把一个热血青年的李明,也变得又热血、又有点江湖义气的样子。而黄宏林和屈国良自己,则多了一点学生味,特别是屈国良。这也说明了,在一起的人总是互相有影响的。

财迷长期在北平指挥抗战,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一般的事都不用他管了,除了有时一些很大事情的决策。财迷在上海比以前创业时要空闲一点,除了搞一下装备的设计外,还可以与家人朋友聊一下,甚至乔装后,到上海市区逛一下。自从财迷在山东又一次被袭击后,对他的保卫工作可是很注意的。如果不乔装,就要前呼后拥的,没法上街了。

在上海,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正在进行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上海民众对战争已经相当适应了,南北两地的战斗离自己比较远,而去年战争的创伤愈合得挺快,才不到两年时间,市面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于是,文艺活动也多,晚上跳舞照常,交际花们依然如故,商业也仍旧繁华。

…………………………

一九三三年,共济会的工业、农业、商业,都发展得很好,工业主要在马鞍山和芜湖发展,而农场和股份制农村合作社,则在江、浙、皖、鲁,发展较快,河南、河北、湖北等,也有发展。有些农场等,不过是共济会组织了一下,让土匪不敢再去,另外对贫困的地方,提供了一些种子、农具、家禽等,而已。这些农场有个一年半载的,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国的农民,真能吃苦耐劳!只要生活有盼头,一样的劳动给一样的分配,税收合理,他们就肯干得很。而且学习文化什么的,也有兴趣。

有不少战斗中致残截肢的军官,特别原来是学生兵的,经培训后,担任了农场的领导。这样让他们干事,比在荣军院养着他们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也容易解决家属的问题。他们的工资是共济会给的,不许拿农场的一分钱,他们照样干得起劲。只不过把农场搞得有点军事化的味道。

共济会的农场,一般都给发了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晚上或者农闲时,就会到农场部听一下“戏文”,学一下抗五军的歌,也听一下新闻。这些事情,不光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还让大家有个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民们有了钱,第一个愿望就是为家里买个收音机,然后是闹钟。科辉的钟表厂已经生产出手表,不过价格比闹钟高得多,对农场的农民,一般是买不起的。加上自行车,就是当时年青人结婚时说的“三大件”了。当然,一般农民结婚时,有个一件、两件的,就相当好了。

人的“幸福感”,总是与以前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以及环境人群的比较中得到的;这时,共济会农场的农民们,因为生活基本上能达到温饱了,幸福感高得很!像一位老农民说的,他这辈子前几十年吃鸡肉的次数,还没现在一年中吃得多!这一年中,他一共吃了五次鸡肉!真是幸福啊!

共济会的农场,是受益民众最多的企业了。

抗五军的军需,对工业和农业也有促进,例如现在抗五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