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迷抗日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抗五军大军首次入东北作战,影响是深远的:一些抗日武装有了这么一个收音机,效果比财迷想象的还要好。

共济会的广播电台,把日军的兽行,和各路义勇军的战斗,通过收音机告诉给各地武装。各地义勇军都纷纷参加战斗,如十月底辽西义勇军攻击锦州,吉林义勇军占富锦。

电台还教抗日武装如何打游击。日军抽调兵力围攻某地区时,相邻地区的义勇军就要打日军的交通线,打日军抽走兵力后守备薄弱处。

听到自己的战斗被共济会电台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对这些参战部队是个极大的鼓舞。而且各支抗日武装也相互有个比较,别人部队人数不比咱们多,可他们打了些什么仗,消灭鬼子多少,咱们也是汉子,手里拿的也不是烧火棍,咱们也去打小鬼子。

当然,一些武装把战果吹大一点的事,也是经常的事,不过袭击鬼子的战斗更频繁了是事实。

抗五军把共济会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进行了培训和选拨,选择一些年青精干的组成专业的军队,其余的都改成各级民兵,作为保卫家乡和辅助专业部队作战。

抗五军留在东北的队伍,由于有无线电收发报机,有什么战斗消息更快传到北平的抗五军总部,广播电台也特别突出宣传,所以名气也更大。

抗五军主要的部队实际上回到了河北,但为了迷惑日军,对外宣传只是说总司令带领的司令部等一部分直属部队回到了关内,其余的部队留在东三省打鬼子了。

与司令部一起回到关内的摄影队,可是发扬了连续作战的精神,,不久就把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影片编辑出来。上映后,又引起一场人民的抗日热潮。

抗五军的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好,表彰了一批像刘小凯这样的战斗英雄,也宣传了一些像王大虎这样的烈士事迹。共济会历来注重对牺牲官兵家属的抚恤,也有能力优抚烈属和伤残士兵。现在共济会经济上没问题,加上多数地方有共济会的组织,自己的企业、农场也正在发展,安排一些人、照顾一些人,还是很容易的。加上现在全国都在呐喊抗日,各地的当权者不管实际行动怎么样,但口头上都是说支持抗日的,地方上出了抗日烈士,大家都是表示尊重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共济会、抗五军的威信更高,有更多的人要加入共济会和抗五军。国内外对抗五军的捐助也比对别的军队要多一些。

共济会不光宣传抗五军,同时也宣传其他抗日义勇军的战斗。其他抗日武装的战斗也不少,不过那些留在东北的抗五军游击部队也确实打得更好。

实际上打仗一是讲战略战术,二是靠士气,三是靠训练和装备,四是后勤和百姓支持。这四方面,抗五军游击武装都比别的义勇军有优势。所以,多打点胜仗也是正常的,在宣传上,抗五军宣传得多一点,也是正常的。

敌人把军力龟缩到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据点后,抗日义勇军在自己根据地活动是方便了,但要袭击日军就困难了。这种情况下,抗五军敢死队员在城市中的袭击就显得突击了。

王亚樵训练的“城市游击队”学员,在九月份,乘抗日义勇军在与日军激烈战斗的时机,就派出了第一批队员。算下来这些人只训练了五个月,时间短了;不过王亚樵心急,看到徐总司令的部队打得起劲,就派了几批进去。在财迷的劝告下,派的人数不多,大城市才五个、六个的,小的城市只派了二个人。到十月以后,这些人开始有活动了,刺杀个汉奸、杀个鬼子军官,在军用仓库放个火啥的。战果说起来不大,但对百姓的影响不小。

这样,留下的抗五军虽然打的大仗不多,但小仗不少。从电台广播的消息中听,老有抗五军在各地袭击日军的战报,似乎抗五军的主力还没有撤出东北。

实际上抗五军的大部队只在朝阳留了一个大队,其余一万人在十月中旬回到了河北涞源,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

在上海抗战结束后的六月后,以蒋中才、汪精卫主政的政府,对付日军侵略的政策是“一边抵抗,一边交涉”。这抵抗,似乎就是抗日义勇军一家的事情了;他们进行的主要是“交涉”。

这个时空的行政院长汪精卫,表现得比蒋中才更加要抗日。他倒是想要出兵东北,在六月就要求张学亮立即出兵,打回东北。但对张要求军费等支持,却爱莫能助。所以张学亮觉得他有借刀杀人之嫌,没有派东北军行动。七月份还去了一趟北平,但张学亮对他并不热情。其实,对这个粤派中央政府,好像没有一个地方实力派听他们的。

汪对此非常不满,八、九月份对记者说,张学亮应该辞职以谢国人,他可以陪张一起辞职。结果全国人民都骂张学亮,张学亮也就真的提出辞职。而汪精卫自然同意,而蒋中才也考虑同意他的辞职。

于是,张少帅就算是引咎辞职了。但东北军各将领都要求张学亮继续领导,并说抗日不是东北军一家的事情。蒋中才又改为考虑不同意张的辞职了,这样,张又继续留在了北平。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交交涉

  ◆字数:3591◆


所谓的外交交涉,原来中央政府最希望罗苏能出来干涉,以及国联能制约日军。毕竟这东北曾经是罗苏的势力范围,特别是黑龙江一带。日军要侵占,罗苏还能不与他们争吗?可是这次大大出乎这些政治家们所料,罗苏居然一点都不干涉日军的行动,连狠话都没说一句。于是中央政府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国联”能“主持公道”上了。

而日喷外交部对“国联”提出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侵占满州的理由:他们用经济数据证明,满州是日喷的生命线,日喷比大华更需要东北!

这是个什么理由?还值得一驳?财迷觉得从经济上看,我国人民肯定比美国人更需要纽约到旧金山一带的美国各州!

可中央政府的外交部没敢这么说。他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证明我们比日喷更需要东北!那是,就是不算西北地区,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也远低于日喷的经济水平,我国人民更贫困。

在提出这么可笑的侵略东北的理由后,日喷还向国联提出一个报告,说大华的劳动党发展迅猛,“将来有可能危及全世界”。难道这也能成为他们侵略我国的理由?

这又是一个极其荒谬的理由。财迷从报纸上得知,这个时空日喷国内也有红色党派,是不是别的国家就可以派军队去占领日喷了?中央政府的外交部当然又是针锋相对,提交报告,证明国内的劳动党并不多,自己就能控制。另一方面,蒋中才的部队正与赤卫军打仗,不过败多胜少。

全国有志之士都希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抗五军东北战场捷报频传和全国人民的一片抗日呼声中,十月份,中央政府宣布为四个人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他们分别是:蒋光鼐、蔡庭锴、张治中、徐辉。这时,这个政府还是敢提倡抗日的?恐怕主要不过是顺从一下民意罢了。

但对军阀而言,自己占地盘,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六月份到年底,国内的内战照常,先是粤军的陆军(陈济棠)与海军(陈策)打起来了!

上海各界人士成立了“废止内战大同盟”,想要阻止一切内战,枪口一致对外。他们还派了朱庆澜老先生为代表,去广东调解陆海军的争斗,但效果不理想。粤军派出空军,炸伤炸沉粤海军的一些军舰。一二八上海抗战时,他们怎么没这么积极?

在国人的压力下,闹了一个月的粤军内斗,总算是以其海军陆战队让中间人蔡廷锴将军带到福建改编而平息了。

但后来,四川的刘文辉又起兵进攻成都;而山东的韩复榘与另一个小军阀刘珍年打了起来。(驻防胶东之第二十一师师长刘珍年,当时控制有胶东二十二县。)“废止内战大同盟”都进行了调解,或者呼吁中央干涉,但效果不好。

………………………………

“国联”早就说要派人调查东北的战事,但日军方面一直不让他们进入,“国联”就无计可施。在伪满州国成立后,日军才同意让“国联”的调查组进去。

“国联”让一个叫李顿的英国人为首,来调查东北事件。不过进东北时,日军又提出一个要求,让调查组必须先去觐见傅仪。还阻止“国联”调查组中的华方代表顾维钧进入“满州国”,说是因为华方不承认伪满,所以不给进。可是这个调查组的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组员的国家承认了“满州国”,他们只阻挠顾维钧一个。最后以其他组员从山海关进入东北,顾维钧单独从旅顺进入而结束争执。

调查组无奈,与傅仪象征性地会了面。日伪政府就将这事作为“满州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大力宣传。财迷看了这些宣传,感觉与另一时空台独宣传什么“过境外交”胜利有相同之处,都是别人觉得是很无聊的小事,只有他们自己在得意洋洋。

调查中,日伪派人全程陪同。安排与调查小组见面的,都是排练好的汉奸、遗老遗少,一个个哭哭啼啼的“感谢大恩人日军的解放”,和“坚决拥护傅仪执政的政府”,并写了许多证明书说是他们要求日伪军对他们的“解放”。直到另一时空,还有人企图利用这些“历史资料”来“证明”满州国是东北人民要求成立的!

不过纸还是包不住火的,一些东北民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与调查组接触时,告诉事实真相,并把一些真相资料,交到了调查组的手中。调查组经过实地调查,结论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东北人民是反对成立伪满、反对日军侵略的,其中包括一些满族人。

李顿调查组就日军侵略东北事件作出了一个报告,提交给“国联”。报告认为日军“并非自卫”,(就是没说这是侵略!)进攻东北是不对的,应该撤军,由列强各国来组成一个“中立”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来接管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