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看来很可笑,这么浅显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但可惜,中国是一个崇古的国度,自从孔子他老人家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下大同的上古画卷,并顷情打造了尧舜禹三大人类偶像后,后世之人就常常生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纠结中。
崖山之后,蒙古人入主中原,汉人沦为三等公民,满目神州尽胡服,当真是千古未遇之奇灾剧变。而以往的士大夫阶层现如今也没官做了,站在元朝汉族文人的立场上,不难想象他们的心态——末世来临。用曹雪芹的话形容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王云的六世祖王纲就是这些落魄文人中的一员。当是之时(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山头林立,而王纲同志文武全才,颇有声名,是块建功立业的料,但王纲不这么想,经过末世的消磨,他没有太多的民族大义、壮志雄心,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是,王纲同志坚持不懈地穿梭于山水之间,哪没人往哪钻,谁让他下山他跟谁急,比陶渊明还陶渊明。然而,世事多不遂人意,王纲王才子常年甘居林壑,淡薄名利的感人事迹不胫而走,愈传愈神。据路边社最新报道,王才子早年曾跟终南山隐士学习《周易》里的卜筮法和相面术,这下更不得了了,要知道《周易》从古到今就是一部天书,虽然被尊为群经之首,但其高深莫测的风格使很多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也琢磨不透。其中最深奥晦涩,最吸引读者眼球的当属卜筮和相面,亦即老百姓喜闻乐道的算命。
据说王才子学成下山,遇到的第一个算命对象就惊天动地——明朝开国宰相刘伯温。刘伯温见王纲谈吐不俗,气质非凡,认定他是个奇才,当即与之结交。王纲则现学现用,端详了刘伯温半天。自信满满的刘伯温只道他要赞美自己一番,再来一句:“苟富贵,无相忘”,然后像小说里面写的,杀猪宰牛,歃血结拜。
结果恰恰相反。
王才子神秘地告诉刘伯温:“你将来肯定会飞黄腾达,但是我呢性本爱丘山,不愿意落入尘网中,所以到时候你就别来鸟我了!”
刘伯温顿时无语。
人生弹指芳菲暮。王纲在古稀之年被举荐到兵部担任郎中(国防部司长,正五品)。这可怪了,按照王才子的牛脾气,打死他都不会去做官,难道临老了脑袋开窍了?史书中没有记载原因,但仔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华氏911》的导演迈克摩尔经常拍一些揭露美国社会阴暗面的纪录片,比如枪支管理、医疗*等问题。于是一个美国左愤自己集资,拍了一个小成本纪录片《迈克摩尔恨美国》来反击他。那么,大胆设想一下,给朱元璋拍纪录片取什么名字呢?对了,就是《朱元璋恨贪官》。
由于童年的不幸遭遇留下的心理阴影,朱元璋对贪官的仇恨是现在很多愤青无法体会的。如果你有幸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如果你有幸成为一方大员,最幸运的是你已经躲过了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郭桓等大案要案的牵连。好了,恭喜你可以上任了。首先,你会受到老朱的亲切接见,当你离开时,他的谆谆教诲会在你的耳边时时回响:朕行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到任以后,会有专人安排“皮场庙”一日游(友情提示:饭前参观)。这里悬挂的都是贪污了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3万元人民币)的前任地方官,这些人先是被挑筋断指,折磨至死。然后生扒活剥,将皮剥下后填上稻草、石灰做成“皮统”供后任瞻仰。
即使这样,老朱仍不放心,设立了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处处布防,纠察百官。
于是乎,有人怒了:“老子不当官总行了吧!”
确实也有人直接挂印而去。但是同志们不要忘了,老朱的行事风格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时,马上匠心独具地颁布了“诽谤朝廷罪”和“戴死罪办事”,前者用老朱的话说就是“奸贪无福小人,故行诽谤,皆说朝廷命官难做。”后者更是明朝的一道奇观。很多犯罪的人过堂,上到衙门才发现当官的也戴着镣铐,和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被判死罪的官员先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死罪,自己再到朱元璋那去领死。
现在大家可以想象王纲的境遇了。站在朝廷的立场,世有遗贤,肉食者之耻。王才子名气那么大,不去做官,你老朱同意,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文官们也不会同意。于是,王才子连《陈情表》都没来得及写,就被人带到了京城。据当地百姓回忆,王才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王才子。直到多年以后传来消息,王纲在广东增城征讨苗人的战役中光荣殉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王纲死的时候,王彦达只有16岁。命苦不能怨政府,他咬咬牙,用羊皮裹着父亲的尸体,将其背回了家。
烈士家属王彦达寻思着父亲为国捐躯,朝廷怎么着也得褒奖一番吧。然而,现实很黑很残酷,由于朝中无人,王彦达没有得到任何国家补偿,再加上王纲生前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深感“死个人都死不起”的王彦达差点准备卖身葬父了。
备受打击的王彦达开始相信宿命论,本着我命由天的心态得过且过,躬耕养母,读书自娱,临死的时候还不忘告诫儿子王与准:“不要终断我们书香世家的传统就OK了,不指望你当官!”
王与准果然有乃父之风,闭门谢客(其实也没几个客),很快读完了家里所有的书,并且鄙视科举,拒绝引荐,专心致志当隐士。
如果王与准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倒也罢了,但可惜他犯了和他爷爷同样的错误——迷上了算卦。从此,人们经常看到乐于助人的王与准给乡里乡亲免费算卦的身影,而且由于他天赋极高,一算一个准(不然怎么叫王与准),结果,麻烦来了。
当地知县听说了王与准的名字,想让他帮自己算算前程,便派人登门邀请。可王与准平生最厌恶的就是那些目无王法的县处级官员,再加上本地这位县太爷向来不得人心,经常派衙役秘密潜入京城,威逼恐吓揭发他丑闻的邸报提塘官。于是,王与准深感考验自己气节的时刻来临了!大义凛然的他当着来者的面把卦书烧了,恶狠狠地说:“我王与准不是那种趋炎附势,妄谈祸福的算命先生!”
可叹王与准聪明一世,却不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事可以做绝,但话不能说绝。
还好王与准虽然直,却不傻,他清楚惹恼了县太爷肯定没好日子过,搞不好哪天种完地回家的路上就给人黑了,便带足干粮,跑到附近一座四明山的山洞里躲了起来。
县长抓不着人,气得直骂娘,正巧朝廷的钦差来到浙江“督有司访求遗逸”,招揽贤才。县长大人的政治敏锐性还是挺高的,他立刻跑到钦差面前告黑状,说:“王与准认为朝廷亏待他爷爷,长期仇视政府,并和他几个儿子共同发誓一辈子不考公务员。”钦差一听也怒了:“靠,公务员咋了?公务员也是人,都是爹生妈养的!”
于是钦差大人一声令下,东厂西厂纷纷出动,先扣押了王与准的三个儿子,再本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指导方针,对四明山展开地毯式搜索。
许多年后,大洋彼岸的林肯说了句名言:“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让他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它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翻译成精炼的中文就是“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
得罪了小人的王与准此刻别无他法,只好上演新一轮的《亡命天涯》。可惜饶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追兵。就在王与准向深山里钻的时候,一失足掉到了山沟里。
有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人一失足传为千古佳话,王与准属于后者。
机会像条狗,追不上,赶不走。当追兵找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的王与准时,大家一致认定他完了。没有人知道,王与准的机会来了,改写历史的契机也到了。
遍体鳞伤的王与准被带到钦差面前。钦差虽然冲动,却也不是昏官。他见王与准“言貌坦直”,不像是反革命分子,便向他了解了来龙去脉,又着人四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王与准是个助人为乐,刻苦钻研的好青年,于是钦差便放了他们全家。又见王与准的二儿子王世杰很有出息,便道:“你们一家子都当隐士,太不给朝廷面子了,不如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出仕?”
王与准经此一难,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不仅欣然应允,还给自己取了个“遁石翁”的名号,以感谢伤了他脚的石头。
王世杰作为特招生,从此有了秀才的出身。
正好这年大考,王世杰去参加考试。按规定,考生必须散发*接受检查,以免夹带作弊的东西。世杰同学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连考场都没进就走了,把他妈给气的。由此观之,到了这一代,王家人的思想已经逐步趋向入世。
王世杰他妈的临终遗言是:“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勿忘吾言!”但终其一生,王世杰都没实现这个理想,历史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儿子王天叙。


5 圣人童年很华丽(1)
王天叙就是那个喜欢竹子的竹轩公,王云他爷爷。史载此人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与人交往亲切和蔼而又不可侵犯。再加上博学多才,与人为乐,立刻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儒。
大儒王天叙给许多豪门旺族当过家教,也给很多勋贵子弟取过名字,但在给王云取名这件事上,他犯了一个错误。
荒诞派大师加缪认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而真正值得讨论的人生命题也只有一个——小孩最开始怎么称呼自己。康德早就提出,小孩如果一定要表示主语的话,他会用别人称呼他自己的那个称呼来称呼(有点绕)。比如他不会说“我要什么”,而是说“宝宝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