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王二,此人也算是一条好汉,他的武勇在马祥麟看来也是很了不起的,但王二的箭术实在不算很厉害,顶多也就是猎人中的好手的水平。再例如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张献忠麾下的李定国等人,都是武艺高强,但箭术短板之人,这几乎是出自于草根的英雄们共同的特点!像《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那种人物,也就是评书话本里才有的。
他忍不住在旁边用低沉的声音道:“这等箭术……你出自官兵,而且还是官兵中的大将?你为何蒙面?究竟是谁?”
五一七、张令进攻
马祥麟忍不住问道:“这等箭术……你出自官兵,而且还是官兵中的大将?你为何蒙面?究竟是谁?”
曹文诏当然不会告诉他,虽然两人曾经在浑河之战见过,彼此互相欣赏,但也说不上交情深厚的朋友,曹文诏不可能冒着暴露身份,害死曹家满门的风险来装逼露脸。
更何况,浑河之战的誓师大会上,三个意气风发,志同道合的将军坐在一起喝酒,誓杀鞑虏,结果却是戚金战死,马祥麟失了一目,而曹文诏却因为汉军大官儿们带头退缩,他被迫跟着汉军退走,没能在浑河之战上发挥作用,此事深以为憾,曹文诏在面对马祥麟的时候,心中一抹愧疚之情,使得他没脸自承身份。
他只能淡淡地道:“我是一个已经死掉的人。”
听他语气沉重,马祥麟心中升起一股怪怪的感觉,似乎他们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但是无论马祥麟怎么想,也不会想到十七前辽东浑河大战誓师大会上的一个酒友。。。
他的脸色数变,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好抛开那些旧事,来考虑当前的事,不考虑也就罢了,仔细一想,马祥麟忍不住惊道:“你射杀那几名斥候,只放了一个斥候回去报信……是要……暗算张令?”
曹文诏点了点头:“张令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但他没有千里眼,顺风耳,他也需要通过斥候才能掌握战场上的情况,当斥候提供的情报出了错的时候。就算他老成持重,也一样会阴沟里翻船。所以,我们只需要瞒过他的斥候,就可以将他引入瓮中……”
张令将三千川兵迁移到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山丘上,一边迁移,一边密切地注视着映山红部的动静,六十九岁高龄可不是白活的,他从来不会轻易看轻对手。在军情不明的情况下,张令未虑胜,先虑败。绝不可能主动去进攻。
他非常怀疑这两千贼兵只是一个诱饵。在这两千人后面的山沟里有可能埋伏着一只大军,说不定攻打绵阳的八千贼军全在这里。
但这件事他也不敢肯定,因为据他先前得到的情报,贼军攻下绵阳之后有向成都进攻的打算。他很难相信贼军拥有那么高的政治智慧。用佯攻成都的方式。逼使成都的文官们发出错误的命令。再在半路上拦截自己……如果贼人真的可以做到这样的算计,那未免也太可怕了一点。张令并不认为贼军能想到这样的计策,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等着斥候发回来的消息。
许久之后。一名斥候兴奋地跑了回来,拜倒在张令的面前:“将军,小人已经探查清楚了,山那边南方远处,有一只一千人左右的军队,正在向着贼人缓缓地逼近过来,他们穿着很混乱,武器也不统一,行动的速度非常缓慢……”
“混乱的千人军队?”一名随军参谋顿时大喜:“是梓橦的乡勇军来了,肯定是。”
其实不用这名参谋说,军中的将领们脸上都露出了同样的表情。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军的士兵一向都穿紫色的军服,武器装备也极为统一,甚至比官兵还要像官兵。那么这一只混乱的千人军队肯定不会是朱军的士兵,唯一可能的就是乡勇了。
参谋大喜道:“将军,还等什么?既然贼军的屁股后面有乡勇军过来,就说明贼军后面并无伏兵。这些乡勇走得慢吞吞的,就是不想打头阵,想等我们占了上风,他们再凑上来捞点好处……我们应该趁着这个时候,猛攻贼军,另一边的乡勇军自然会上来两面夹攻,贼军一举可破。”
另有好几名小将也一起嚷嚷道:“正是……将军,咱们上吧。”
众人一阵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张令却皱着眉头对斥候道:“你可看清楚了?”
那斥候其实看得未必有多清楚,但人类这种生物,在这种时候往往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这斥候也不例外,他道:“我看得很清楚。”
张令皱眉深思。
那斥候又道:“我回来的时候,我那一组人都留在山崖顶上继续监视着山那边的情况,现在他们都还没返转,说明他们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的情况。”
他当然不知道,就在他转身离开之后没一小会儿,那一只斥候小队已经全军覆没,死在了曹文诏的穿喉箭下。但他说的这句话却终于使得张令下定了决心,张令知道斥候有可能报告回来不尽不实的消息,但一只斥候小队还留在山崖上侦察,他们既然没有报回新的消息,那就说明事情并没有变化。
张令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将手向前一挥,果断地道:“全军攻向映山红部,用最快的速度吃掉她,赶回成都。”
三千川兵离开了小山丘,向着映山红所在的山丘攻去,这座山丘的坡度并不算很陡,大约也就是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间,从山下向上走略有一点吃力,但在强悍的川兵面前,这一点坡度就像没有坡度一般。
看着攻上山的川兵,映山红部明显有些畏缩,稀稀拉拉的箭矢从山丘顶上倾泄下来,但飞至半空,便被山坡上横七竖八凌乱的树木给挡下来了,只有极少数的箭矢可以落到川兵的阵中,但这些箭矢也被川兵们用盾牌接过,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害,连士气都没有办法动摇一丁点儿。
川兵们哈哈大笑,一些灵敏的川兵攀上了树顶,从树顶向山丘顶上看,只见映山红部明显想要撤退了,他们的军队两翼都有些许的崩溃,一些贼军不听小队长的吩咐,正在向着两边的山沟里逃窜。一名贼军的小队长提着仆刀,追砍那几名逃兵……
川兵们的心中正加笃定,很明显,贼军在人数比已方少,并且不擅长山地战的情况下,还没打开就露了怯。
几名官兵中的小将忍不住大笑道:“我们听说朱八的军队比李自成和张献忠强得多,没想到……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哈哈哈哈。”
很快,冲在最前沿的川兵已经与映山红部打了起来。倾斜的山坡上。朱军士兵与川兵战成一团,就和川中山地里所有的战役一样,这里的战斗也是结不起阵势来的,战斗刚刚开始。两军那凹凸不平的军阵前沿。就犹如犬牙一般交错在一起。并且搅成了一团……只能通过双方的军服来区分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川军的将领们心头大定,他们有三千人,贼军只有两千人。而且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川兵,在山地里作战可以说是天下无双,根本就不但心自己会吃不下这两千贼军。
不少将领带着自己的家丁兵猪突猛进,只想争功。
然而站在阵后押阵的神弩将张令,却看出了一点不对劲来……这两千朱军,怎么好似也很擅长山地战?不对啊……他们在倾斜的山丘上落脚时,脚下不见半分虚浮。乱石、杂草,似乎对他们的跳跃和翻腾没有半分影响,每一个士兵都显得胸有成竹。
“不对……这不是陕西兵!”张令心中微惊。
张令没有看错,这还真不是陕西兵,这两千人其实是拿着普通武器的黑杆兵。他们没有拿招牌式的黑杆枪,只是拿着普通的长矛、大刀、盾牌等物,但是他们就算用着普通的兵器,山地战的战斗力也不在川兵之下。只是两千人对上三千人略有些吃力罢了,因此他们的阵地正在缓缓地缩小,聚到山顶形成一个紧密的大圆环。
张令心中荡漾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仿佛有什么危险在前方等着他,他差一点便要下令撤军了,但是他也知道,当两只军队像犬牙交错般地斗在一起时,他如果下令撤军,会影响全军的士兵,说不定就会导致士兵大崩,军阵全溃,明明可以打赢的仗也会变成打输。在这种情况还能完完整整撤走的军队,必须经过多年训练,要有非常强的纪律性,还要有坚韧的士气,士兵必须充分地信件自己的将军,才会好好地合配合,他这三千川兵是做不到的。
正在张令犹豫未决的时候,贼军的背后传来一阵大哗,似乎是贼军的后面有什么人和他们打打起来了。张令精神一振,他想起了刚才斥候报告过的一千乡勇。
很明显,贼军背后的喧哗是乡勇军冲上来了,他们从贼军的背后攻上来,正好与已军形成了两面夹击。
张令心中一阵大喜,虽然面前这两千贼军厉害得让他感觉到有点迷茫,但这些迷茫现在都不是问题了,只要能抓住这个机会,与乡勇军两面包夹,就算这两千人拥有与川兵不相上下的山地战能力,也只有覆灭一途。
张令的大手向旁边一伸,大声道:“拿我的大弓来!”
家丁兵躬身递过来一把二石的大弓,还有一筒狼毫铁箭。张令抄弓在手,带着自己的两百家丁兵,也压上了战场。
中国历史上,每一位有特色的武将,往往都会训练出一只拥有特色的家丁兵。例如戚继光搞出来的戚家军,运用非常独特的鸳鸯阵。岳飞的背嵬军,则是著名的骑兵。而张令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武将,作为川中名将,他不善骑马作战,也不善指挥大军阵,但他拥有一手极为漂亮的弓术,他的家丁兵也承袭了主将的喜好,全都是用弓的好手。
这两百人向战场上压过来,最初是没有人理会的,因为这里树林密布,弓箭的威力根本无法发挥。
但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树木,却仿佛对张令没有任何影响,他随意地拉开了弓,瞄准了一名正在与川兵苦战的朱军小队长,这名小队长非常勇猛,带着他的百人小队在战场上纵横来去,已经砍杀了好几名川兵。
似乎感觉到有人在窥视自己,小队长抬起头来。随意地向着张令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