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富贵美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后,空明大师带着云罗也离开了洛阳前往江南钱塘的镇海寺。

抵达镇海寺时,已经是半月之后,云罗虽然离开了,却是寺里的僧人代她到谢如茵坟前焚烧冥纸,洛阳一带的百姓偶尔会提起那个三岁丧母,镇日唱着《世上只有娘亲好》的女孩儿,而洛阳的孩子们竟都学会了这支歌,一时间洛阳的孩子人人会唱,当孩子追问这歌的由来时,就会想到白马寺后山叫有座孤坟,内里埋葬着那个会唱《世上只有娘亲好》的小女孩母亲谢氏如茵。



江南钱塘城外,镇海寺。

秋天的云罗又长胖了一些,头发似乎没有早前那么黄,也比以前更为浓密,头上依旧戴着两朵白花,穿着一袭素白的衣衫,如今会写更多的字,此刻正站在寺里石桌前,拿着笔,一笔一划认真地练着大字。

镇海寺的僧人也听说云罗的故事,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没了亲人,失去依仗的可怜孩子,和白马寺的僧人一样,善良的僧人们总是格外疼爱和偏宠,加上是得道高僧空明大师带来的,越发另眼相看。

空明大师双手负后,笑微微地唤了声“云罗。”

云罗搁下笔,笑迎上空明,甜甜地喊着“爷爷”,仰头看着个头魁梧的空明大师,“爷爷不是去外面化缘了吗?吃过斋饭没?我留了馒头给爷爷。”

空明大师像变法术一般,拿出串冰糖葫芦一晃,一串红得诱人,散发出香味的糖葫芦诱人垂涎。

云罗伸出小手,大叫一声:“糖葫芦!”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这个,空明大师将糖葫芦递给了云罗。她闻了一下,却没有吃,而是伸着小手,“爷爷吃!”

空明大师宠溺地抚摸着她的头,就似曾经的谢如茵,总爱轻抚她的脑袋,那是疼爱,也是怜惜,“爷爷的牙不好,不能吃甜的,这是给云罗的。”

云罗问:“爷爷要不找郎中瞧瞧,牙不好一定很疼吧?”

难怪世人都道:女儿是父母的贴心棉袄,自打捡了云罗,空明大师就觉这生活里似乎多了些什么。云罗讨人喜欢,他这个世外和尚,竟对尘世多了一份牵绊。

空明大师伸出手来,“云罗啊,爷爷与空慧大师说好了,你先留在镇海寺住下,待爷爷回九华山时就来接你,爷爷还得入蜀郡、去峨眉、到桂郡……”

他一个游方结缘的僧人,带着个小女孩也着实不便。每每有世间百姓见一个僧人带着个小姑娘,都会好奇地以为这是他的亲孙女,不免会追问几句“大和尚,这是你孙女?”空明大师总会应声“是”,有人便会不满地道:“这世道,连和尚都有孙女。”却不知道,这是空明大师收养的孩子。

现在,镇海寺附近的百姓都知道,镇海寺里住了个三岁的小女孩,这是得道高僧游方时在途中捡的无家无父母的孤女。但从洛阳到江南,路上遇到的一些百姓却以为是空明大师的亲孙女。

云罗歪着脑袋,“爷爷不要云罗了?”面露委屈,仿佛空明大师真要抛下她不管了。

“爷爷喜欢云罗,不会不要你。”认识个小女孩,连空明大师也学会了温和低声的说话,此刻更是一脸宠溺,笑眼微微。

 009 贵妇失女

云罗笑得灿烂如花,这样的笑,足可以温暖所有人,连空明大师也觉得心里一片亮堂,“那爷爷得早去早回。”

蜀郡,那是她的家乡,可云罗现在回不去了。至少在她长大前,不能回蜀郡。她还记得杏花镇凌家村里的学顺、花儿、豆儿,曾与学顺一起上山寻野鸡蛋,与花儿、豆儿采摘的山果……谁能想到,二月一别,再难重逢。也许,此生相见都难以相对相认。

中秋节前,空明大师离开了钱塘。

云罗在镇海寺里住了下来,镇海寺里有一位专门洗衣的杨婆婆,无儿无女,空慧大师便将云罗交给她照顾。

杨婆婆会绘声绘色地云罗讲故事,多是什么仙女下凡嫁书生,什么田螺姑娘、狐狸仙子、花仙女之类的故事。她会哼江南的软侬小调哄云罗睡觉。因为有了云罗,连杨婆婆的日子也似乎更忙了。每日洗完衣服,她会让云罗背诗写字。她不会认字,但总听寺里的人夸云罗聪明,听得多了,就觉得云罗是个很不起的小女孩。

到九月时,又有附近几户人家提出要收养云罗,都被空慧大师给拒了,“云罗是九华山的俗家弟子,是不会被人收养的。”

这些人家,有的是家里没有女儿,有的是听寺里的僧人说云罗的聪颖活泼生了好感,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被拒了。

空明大师去京城前特意叮嘱过,说待他回九华山前会来接云罗。他舍不得把云罗给别人家收养,再九华山亦有尼姑庵,有不少俗家弟子。他可以带云罗回九华山,寻了本门的师太收为弟子。

空明大师觉得,这样的处理,最适合云罗,九华山是个惜才、爱才的地方,又有他的照顾,云罗一定会快乐无忧的长大,远离红尘是非、恩怨算计。

只是空明大师不会想到,在他离开钱塘镇海寺不久会生出旁的变故,这事得从钱塘城东的萧府说起。

九月初一这日,萧家满府的下人候在府门两侧,翘首等候着长房大太太蔡氏从临安府归来。原来几日前,蔡氏回临安府给娘家母亲贺寿。二房大太太朱氏领着下人们静候长嫂归来,一脸喜色。

这蔡氏原比朱氏年幼,却为长嫂。五年前,蔡氏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临安府世族蔡家嫁给了幼入行伍的钱塘萧家长子萧众望为妻。成亲之时,萧众望已年近三十,萧众望十五岁时便在军中效命,在战场上倒也有勇有谋,颇得主帅与监军赏识,从寻常的士兵,做了从九品陪戎副尉,再到从五品的游骑将军、宁远将军、定远将军、明威将军。待他做到明威将军时奉命衣锦省亲。方由萧老大太太做主,迎娶了年芳二八的临安府蔡氏女为妻。

四年前,萧众望再度回到军中郊力,蔡氏一朝有孕,却只诞下一个乖巧的女儿。孩子尚未满半岁,萧老大太太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蔡氏与朱氏安葬了萧老太太,不想二房的萧众敬乘船外出经商,竟遭遇了大风暴,一船的货物全葬到海里,只侥幸保住了一条命。萧众敬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方才做了稳妥的生意,改做丝绸,虽然盈利少些,但好歹能养家糊口,但那一船的货物却把好些年辛苦攒下的积蓄都给赔进去了。朱氏为此大哭了一场,为了三个儿女与一家人不得不故作坚强,继续与大房的蔡氏母女一起度日。

妯娌俩的夫君一个在军中效命、一个常年经商在外,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加上朱氏与蔡氏皆是临安府人氏,又是姨表姐妹,感情倒还不错,彼此扶持,相处和睦。

昨儿一早,朱氏就收到萧众望的家书,得晓萧众望再立军功,如今被皇帝封为正二品卫国大将军,人已班师回朝,皇帝赏赐了一座卫国大将军府,写来家书要朱氏、蔡氏择日携儿女子侄入京团聚。虽说这两年萧家接二连三的发生了不好的事,可到底是过去了。

一府的下人左盼右顾,终于,下人来报:“二太太,大太太已入城,再过一会儿就要入府了。”

朱氏笑着拽抓手里的帕子,对左右的下人道:“把香汤备好,抬到上房内室。再备上清淡的吃食,一会儿大太太到了便要用的。”

大管家满心欢喜地应下,为自己很快就要做京城卫国大将军的大管家而高兴,到了那边,府里的下人就越发地多了。

萧家在钱塘的这座大房子,是萧众望做了将军后方才置下的。这一回,萧家总算是光宗耀祖了,萧众望在家书里说了,要蔡氏、朱氏母子带了忠仆、下人前往京城与他团聚,瞧信里的意思,萧众望这次在北方打仗又立了大功,一跃成了卫国大将军,这消息一日之间就飞遍了整个钱塘,连大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妪也得听说了。

钱塘自来出文人墨客,却少有人能做武将的,且还是一下子做到了正二品的大将军,可谓是钱塘一带出的最大的官,一时间被百姓们津津乐道地议论着、传扬着。

一辆青帷油壁马车从府门外的青石板路上缓缓驶来,到了萧府大门前,马车停下,车上跳下一名婆子,然后是二小姐萧初晴的乳母柳奶娘,紧接着是两名陪嫁丫头扶了一脸憔悴、痛苦的蔡氏,却独独不见三岁的二小姐现身。

蔡氏穿了一件翠绿色的衣袍,浑身乏力,仿佛连走路都没了力气。

朱氏清秀的面容顿时一变,有种的预感,快步走近,“大嫂这是怎了?不是回临安府贺寿么?”

大管家领着一干下人连连道贺,“恭喜大太太,贺喜大太太,将军又立军功,要大太太、二太太携了大爷、二爷与两位小姐去京城与他团聚,大将军已在中秋佳节前赶抵京城。”

蔡氏一阵错愕,目光停落在朱氏身上,这事儿她在娘家时就听说了,可再大的喜讯都控抑不住她对女儿的追思。

朱氏笑道:“是又晕船了么?快回屋里歇会儿,我已令人备好香汤。”原想着二小姐会现身,可再看了一番,依旧不见,倒是多了一个蔡家相熟的婆子过来,这婆子原是蔡大太太身边的陪房,唤作绣婆子,朱氏道:“初晴呢?”

 010 伤痛

蔡氏正待开口,绣婆子忙道:“二小姐走时染了风寒,大太太给留下了。”

朱氏再看一侧年轻的柳奶娘,这会子面露悲伤,垂首不语。朱氏只觉怕是出了大事,当着众多府中下人的面不好追问,扶了蔡氏道:“快回屋里歇着。”扭头对自己的长子道,“元甲,领了弟弟妹妹回屋去。”

元甲约有十岁模样,次子元乙有八岁,女儿初雨只得五岁模样,此刻正被元甲与元乙兄弟俩牵在手里,三个孩子因是同母所生,眉眼有几分神似。

一行人回到上房院子。

绣婆子扶蔡氏在绣榻上躺好,又留了柳奶娘、朱氏,斥退左右。

朱氏一脸关切地道:“大嫂,你这是怎了?”

表妹为长嫂,表姐反做了弟妹。蔡氏与萧众望能结为夫妻,还是朱氏保媒说合的,因这缘故,妯娌俩感情更为深厚。

蔡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