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起,得意的是小人儒,失意的才是君子儒。
其实,董仲舒并不是始作俑者,为汉家立礼的叔孙通才是,他挂的是儒家的羊头,卖的却是法家的狗肉,他制的礼,基本上是以秦礼为主。重农贱商的思想根源在哪里?在法家。最先提出这个政策的是谁,商鞅。
汉儒非纯儒,乃是掺杂了法家、阴阳家、神仙家和黄老的大杂烩,这套学问里面天生就带有各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并不需要用心去找,就能找出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需要的只是你跳出他的束缚,抛弃他表面的那层面纱。
刘修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对如今的儒学提出了异议,他只是做得更彻底而已。
引经据典,言必有出,不是他的特长,所以他不在这方面绕圈子,直截了当的进行反击,这就像习惯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武术教授遇到了惯会街头野斗的混混,三两下就分了胜负,见了分晓。
街头混混完胜,学院派教授头皮血流,体无完肤。在大骂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他却忘了武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抗强御侮。
不能打的武术,还叫武术吗?混混一句话,就足以让教授闭嘴。
同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还叫学问吗?刘修一句话,也足以让任何一个大儒闭嘴。
汉代的儒生还没有以后那种空谈心性的臭毛病,他们天天想的就是治国平天下,现在国也好,天下也罢,似乎都乱糟糟的,甚至四世三公的袁家在刘修嘴里也成了尸位素餐的寄生虫,这让人情何以堪?
袁绍心里五味杂陈,一丝悔意油然而生。不过他终究不是袁术,没有一跳八丈高,反而放低了姿态,以一种更温和的语气和刘修讨论。虽然语气中还有一些矜持,但对他来说,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至少算得上是礼贤下士。
“以德然看来,当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
袁绍这么说,刘修也不好再耍蛮腔,他沉吟了片刻:“你说哪个问题?”
袁绍笑笑,和脸色有些难看的何颙交换了一个眼神:“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党禁的事。”
刘修扫了他们一眼,见他们眼神暧昧,不禁冷笑一声。士子们突然激动起来,近乎失控,他在着急之余也在想这后面有没有人在兴风作浪。最先上黑名单的就是袁绍,因为袁绍走的是精品路线,宾客中党人最多,何颙就是个有名的党魁。
现在看到这个眼神,他更有把握了。
“我想你们一定看到过曹鸾的上疏,也知道张奂是怎么当太尉的吧?”
袁绍点点头,他虽然闭门不出,但不代表他消息不灵通,洛阳一有什么新动向,他都一清二楚,包括刘修写的,他都一一读过。
“天子一个人治理不了天下,所以他不可能离开士人。禁锢党人,不仅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是一场横祸,对大汉来说也是自残,这个道理不用多说,我想大家都清楚,天子一定也清楚,所以我觉得解党禁是迟早的事情,解得越早,伤害越小,这个毋庸置疑。”刘修摆摆手,示意袁绍他们先不要激动,后面的话可能就不是他们想听的了。“不过,天子想解党禁,是希望读书人能为国效力,能做点实事,而不是呼朋引友,结党营私,非议朝政。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还是党同伐异,意气用事,一天到晚口无遮拦的指摘,却不能对当前的时局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那这党禁就算是解了,迟早也会再来一次。”
他环顾四周,甚至连堂上的袁隗都没有放过,一字一句的说道:“真要是再来一次党锢,恐怕天下读书人的元气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了。大汉的命数固然不可挽回,但在此之前,也会有无数的人为他陪葬。天子也许不可能将天下的读书人赶尽杀绝,但是要杀几个人,摧毁几个家族,应该还是轻而易举的。”
袁绍悚然而惊,从中听出了浓浓的杀意。
卢植对刘修说出这样的话非常不解,但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问,直到出了袁府,坐在车上的时候,才把刘修叫过来,有些责备的说道:“德然,你为什么说那样的话?”
刘修有些沉闷,反问道:“先生,你说如果天子真要把袁家连根拔起,有没有这个可能?”
卢植不解:“为什么要把袁家连根拔起?”
“因为他们在抢天子的钱。”刘修苦笑一声:“你没看到吗,今天那顿饭够五口之家吃一年的,可是你不要以为袁家这是特地招待你,袁家基本上是天天如此。凡是到洛阳来的游侠、名士,最有名的去见袁绍,次一等的来见袁隗、袁逢,袁家哪一天不是宾客满门?可是天子大雩没钱,袁家没掏一个钱,最后还是宫里的宦官捐的钱,现在洛阳大饥荒,袁家也没捐一颗粮,估计最后主动借粮给天子的还是宦官,你说天子能不亲近宦官,恨这些世家吗?”。
卢植愕然,他一下子明白了刘修的意思。刘修说的没一句虚话,五口之家,一年吃粮也就是七八十石,折成钱也就是七八千钱,最多不过万钱,而袁家这顿饭少了说也得三四金。袁家是有钱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替天子着想过,更重要的是袁隗还是司徒,他在天天对天子说没钱的时候,他自己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那天子会怎么想?换了谁都不会往好了想。
天子也许不可能将整个读书人全部杀掉,但仅仅杀一个袁家还是绰绰有余的,虽然杀了袁家还会有其他的世家来顶上,然而对于袁家来说,那就是一场灭门之祸。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梁冀、窦家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先例,再往前,还有马家、阴家,凡是富贵之家,最后没有一个能逃过这个宿命的,除非他们能像前朝的王莽一样把刘家江山换成王家的。
卢植越想越害怕,不仅是为袁家担心,更是为大汉的命运担心,真要走到那一步,必然又是一场巨变,而现在的大汉就是重病缠身的病人,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两次党锢已经让大汉摇摇欲坠了,频频发生的灾异便是上天最明显的警告。
“那现在怎么办?”
“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读书人能冷静下来,不要再把矛盾激化,趁着天子还年轻,还有中兴的朝气和雄心壮志,君臣协作,让大汉有个喘息的机会。”刘修无可奈何的说道:“我估计前一段时间那些人信口开河,背后就有人在推波助澜,如果何颙他们能冷静一些,往好的方向发挥名士的作用,或许还有转机。当然了,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们身上,先生,我准备办一个报纸,先生先写几篇政论,呼吁一下,让他们不要再这么乱来了。”
“报纸?”卢植不明所以。
刘修把自己的意思详细的说了一遍。现在主要的宣传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官方抄送到各部门的邸报,这是公文,主要面对政府官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而且不规律,内容也大多是朝廷的诏书、政令什么的;另一个就是口头传播,这里面就算有几句真话,传上几次也都成了谣言,有的是传播造成的误会积累,有的则是故意误传。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不利于舆论的传播。
因此,刘修决定办一个报纸,名之,取天下为公之义,用比较正式的途径来引导舆论。他以前就有这个计划,只是自己的文笔不行,总找蔡邕也不行,说实在的,蔡邕对学问有兴趣,但是对这个未必有兴趣,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卢植。卢植有学问,有名望,也有挣钱养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有这种做事的热忱。
果不其然,刘修一解释,卢植就答应了,决定一回去就开始写文章。刘修当天晚上没有回太极道馆,他和卢植商量了半夜,决定第一篇文章要挑一个既能吸引足够的眼球,又对时局有足够帮助的主题。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写一个党人志系列,第一篇就写李膺。选择李膺的原因很多,他不仅是党人的领袖,名声卓著,有士人中有非常高的威望,当年任河南尹的时候,他不妄通宾客,能见他一面,就称之为“登龙门”,几天之间就能在洛阳成名。有大名之外,李膺文武兼备,立功立德立言,一样不缺,他的死到现在还是很多人觉得非常惋惜的事情。
刘修商定了选题便去睡了,卢植却是整整写了一夜。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篇人物志,这几乎是能决定大汉国运的一篇文章,写好了,既能让士人从李膺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从此不要那些浮夸,还能为李膺平反,逐步让更多李膺一样被禁锢的党人重新进入朝廷,为国效力,共同挽救大汉面临的危机。
第二天一大早,刘修还没起身,卢植就捧着誊写好的文章推开了他的门,有些紧张的将稿子往案上一拍:“你看看能不能行,如果还嫌火气大,我再去改一改。”
刘修连忙起来,一边看稿子一边说:“先生的文章,哪有学生改的道理。”他仔细的看了一眼,非常满意,虽然说还有些书生气,但是经过昨天的一番开导,这已经和卢植以前的脾气相差甚远,如果给蔡邕看,他肯定不敢相信这是卢植的手笔。
“先生好文章,我这就去办,争取两天之内就让全洛阳的到。”刘修又顿了顿,“也许,党禁开解就从这篇文章开始了。”
卢植哈哈大笑,一夜未眠的疲惫一扫而空。
刘修说到做到,立刻跑到宫里去找毕岚,让他按照自己准备好的样子排版,先印两千份。他连本钱都准备好了,其他的一些娱乐性的件不差,连插图的图版都已经让毕岚提前雕好了,就等卢植的文章呢。毕岚一看卢植那篇稿子的标题,吓了一跳:“李校尉?”
刘修乐了:“怎么,你也怕他?”
毕岚一撇嘴,有些尴尬:“张让都怕他,何况是我们。不过那时我还小,刚入宫不久,没什么机会得罪他,只知道一听到李校尉三个字,张让、赵忠等人的脸就特别难看。”
刘修忍不住笑出声来。毕岚也笑了,他晃了晃稿子:“你保证不会惹出事来?”
“惹出事来我担着。”刘修很有把握的拍拍胸脯。现在天子急着要开党禁,又怕开了党禁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