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见过这样无耻的人,人家叫你一声“兄”你倒真以为你是人家的兄长啊!

不过曾炩没有计较,只是问道:“卫兄,我打一个比分啊,就是说卫兄在某一天已经非常的饥饿了,这个时候,有两件事情卫兄可以去做,一件事情是拿起旁边的一碗香喷喷的饭来吃,另一件事是拿起旁边的圣贤之书来读。请问卫兄怎么选择?卫兄,请记住,前提是你已经饿得受不了了,不是吃饱饭的情况下。”

卫仲道道:“当然是……当然是……”结果是当然了几句就当然不下去了,脸上却是一阵红一阵白的,非常的不好看。

曾炩笑着问道:“卫兄读过《管子》吗?”

卫仲道道:“我卫家乃是儒门嫡传,岂需学习圣贤以外的书籍!”

曾炩和蔡邕父女的脑袋上都浮起一圈黑线。

曾炩说道:“原来如此那么卫兄是不是把所有的圣贤的书都读遍了?”

卫仲道得意的说道:“想我卫仲道四岁就能朗诵诗书,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六年。虽不敢自夸,圣贤之书,却是已经读了八九成。”

曾炩装出一副极度佩服的模样,说道:“卫兄博闻强识,小弟自愧不如。不过,既然卫兄已经度过了八九成的圣贤之书,不知卫兄是否知道孔圣也曾向老聃与师襄子等人请教的事情呢?”

卫仲道一愣,这还用问吗?

曾炩继续说道:“既然孔圣都还要向人请教,难道卫兄自认为自己的学识已经超越了圣人吗?”

卫仲道面红耳赤,手指曾炩,说道:“你……你……”

曾炩说道:“看来,卫兄是连孔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都忘记了。”

卫仲道已经有了杀人的欲望了,这个姓曾的小子,实在是太可恶了!

曾炩继续说道:“卫兄,我知道你肯定不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也肯定不知道东郭先生的故事。不过,小弟建议你,最好还是抽空去看一下这两个故事。”

卫仲道倔强的说道:“我不看圣贤著述以外的书!”

曾炩装作遗憾的说道:“那算是小弟多管闲事了。对了,卫兄,既然刚才你已经说到了处理灾害的事情,小弟这里还有一个难题,想向卫兄请教。”

卫仲道已经害怕眼前这个笑眯眯的年轻人了,他没用回答。

曾炩自顾自的说道:“这些年来,北边的鲜卑乌丸连年入寇我大汉边塞,不知卫兄对此有什么解决之道啊?”

卫仲道脱口而出:“当然是广施圣人教化,让我边塞的每一个大汉子民都知书明理,异族野蛮未开化,就让我们的边塞子民对他们加以教化,等他们被教化了,自然退去。”

曾炩是真的傻眼了,这样的主意,实在是太高了。

曾炩感叹道:“卫兄高论,小弟谨受教。实在是让小弟大开眼界,这样的主意,实在是不是凡人能想到的啊!”

卫仲道却是满不在乎的说道:“贤弟客气了,这样的想法,不是贤弟想不到,而是贤弟读的圣贤书还不够啊!”

蔡邕父女真的要崩溃了,这孩子,以前看起来挺聪明的啊,吟诗作赋,那可是文采华丽,让自己二人是击节赞叹,可是,今天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可笑的言论?这还是以前自己熟悉的那个卫仲道吗?

第一卷 重生之始 第二十三章 崇文与尚武

卫仲道又与蔡家父女谈论一番,见蔡家父女实在是没什么谈论的兴致,这才告辞离去。

曾炩对蔡邕父女道:“世叔和琰妹妹的情绪,好像不太高兴啊?不知这是为何?”其实曾炩是非常清楚的,蔡家父女都很看重这个卫仲道,可是今天这一番谈论,却是让他们发现,这个卫仲道完全是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啊!要是他这样的人参与治理国家,那恐怕很快就会国破家亡吧。

蔡琰更是伤心,她的心里面,很是喜欢这个文采飞扬的大哥哥的,甚至在见到他的时候,有一种少女的羞涩的感觉,而见不到他的时候,却是非常想念。从母亲那里得知,这样的一样感觉,就是喜欢上一个人的前兆。蔡琰以为,自己将来一定会嫁给这个很有才华的卫大哥的。可是,今天的一番谈论之后,蔡琰猛然发现,好像,这个卫大哥不是自己理想的夫婿啊。

少女的第一次心动,都会在自己的心里面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更别说像蔡琰这样的非常有才华的心思细腻的女孩子了,所以,此刻的蔡琰,非常的不高兴。

蔡邕道:“哎,仲道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以前看他辞采华丽,吟诗作赋的功力,就是我也胜不了他多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曾炩笑道:“世叔,这很好理解。他只不过是一个读圣贤书读坏了脑子的可怜孩子。孔圣有言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个卫兄是陷入了学而不思的死胡同了。”

蔡邕道:“真的吗?”

曾炩道:“世叔可知他除了读圣贤书外,可曾到过民间,了解过民间疾苦?”

蔡邕道:“据我所知,好像是从来没有过。”

曾炩道:“那就是了。古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行的。真正的知识,还得来自日常的生活,而我大汉的子民百姓,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蔡邕道:“贤侄,此话怎讲?”

曾炩道:“圣贤是怎么来的?他们是天生的圣贤吗?”

蔡邕道:“当然不是,他们也是通过学习,一步一步的成为圣贤的。”

曾炩道:“这不就得了。既然圣贤是通过学习而成为的圣贤,那么他们的知识也必定是来自下面的百姓大众。既然这造就了圣贤,那么还不能造就我们的一番学问吗?当然,这并不是说圣贤书没什么用处,而是必须要和现实联系。从上古先秦到我们现在的大汉,许多的东西都已经改变,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先贤的一切,必须加以甄别,方才能做到不误国误民啊!”

蔡邕感叹的说道:“贤侄所言甚是啊!看来,世叔以前是走入歧途了!难怪康成兄在给我的信中,多次提到他从贤侄这里,学到不少的东西,看来康成兄是真的没有骗我了!”

曾炩笑道:“世叔客气了,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是需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待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蔡邕一拍手,叫道:“好一个换一种角度!贤侄,世叔受教了!”

曾炩笑了笑,没有说话。

蔡邕问道:“贤侄,刚才你问仲道的那个关于鲜卑和乌丸入寇的问题,世叔这些年也每每为此困扰,不知贤侄是否有解决之道?”

最近一二十年来,鲜卑和乌丸差不多是每年都要入侵汉朝边塞一两次,这是像蔡邕这样忧国忧民的人士忧心不已的事情。

鲜卑如今非常强盛,隐隐有吞并乌丸,一统北疆的势头。本来,在曾炩的记忆中,鲜卑的大首领檀石槐应该是已经死去了,由他的那个无能的二儿子和连继位。可是,现在檀石槐还活得好好的,在他的弹汉山统御着鲜卑国的万里疆域。曾炩知道,要是檀石槐再多活五年,鲜卑族必定吞并乌丸,然后再率大军进攻大汉朝。显然,如今的大汉朝是难以抵挡的,特别是两年后将要发生的黄巾之乱,更是让大汉朝衰落到极点。而檀石槐可能入侵的时间,也正是大汉朝最衰弱的时候。

曾炩道:“其实这很简单,不过四字。”

蔡邕问道:“不只是哪四字?”

曾炩道:“文武之道。”

蔡邕道:“贤侄请言明。”

曾炩道:“这文之道,当然是整顿吏治,澄清大汉的风气;而武之道,则是修甲兵,强士卒。文之道,能为我大汉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和强胜的国力,这是基础。武之道,能够给鲜卑这些异族以震慑,让他们不敢犯我大汉天威,即使他们胆大来犯,我大汉也能给他以致命的打击,让其知晓我大汉不是他们这样的番邦蛮族可以捋虎须的。”曾炩是深深明白一点的,那就是: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

蔡邕感叹道:“是很简单,但是却也是很难啊!如今大汉朝疲敝丛生,想要澄清吏治,谈何容易啊!”

曾炩说道:“抵挡乌丸鲜卑二蛮族,只需河北三州就可。”

蔡邕说道:“贤侄,此话当真?”

曾炩笑道:“鲜卑乌丸二蛮族,其人口不过两百余万,就是当他五人中能有一个士兵,也不过是四五十万军队。而我大汉河北三州就有人口千余万,五倍于彼二族,就当我二十人中有一个士兵,也足以与其相当。而彼二族缺少铁器,那么我们就占有甲兵之利。只要我们采取坚壁清野,据城而守的策略,必可使其无功而返。我在尾随击之,必大破彼之兵,就是尽收二族,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蔡邕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曾炩,胃口也太大了吧?尽收二族,亏他想的出来。大汉朝和这二族对垒几十年,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他凭什么敢说尽收二族?

曾炩笑道:“我知道世叔不相信,不过,我相信世叔会见到这样一天的。”

蔡邕笑道:“那世叔就等着贤侄的好消息了。”

蔡邕道:“我知道贤侄志向远大,但是请贤侄记住,任何时候,穷兵黩武都是不行的。”

曾炩笑道:“世叔忘了刚才曾炩说过的那文武之道了吗?既然曾炩知道采取文武之道,自然也深知那一张一弛的道理。”

蔡邕心道,这还是什么年轻人啊,简直比那些老家伙还老谋深算!哎,那些将要成为这个年轻人对手的人看来是要悲哀了。蔡邕既然知道,现在的大汉是乱之将起的前夕,自然也是明白曾炩这样的人肯定是不会甘于寂寞的,必定会乘风云而起。只是蔡邕不知道,曾炩将会成为的是乱世枭雄还是大汉力挽狂澜的英雄。

旁边的蔡琰听了曾炩的话,也是心血沸腾,可惜自己是女儿身啊!不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