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必禄一走,他训练的绿营兵也散了,缅宁之事并不好办,现在李星沅又要把沈聚成下狱,只怕金鸡村那数万哨练也会有反复,起码不会帮着李星沅平乱。
如果那沈聚成是个精明的,就该把金鸡村的哨练交给他干儿子沈振达,有了沈振达的牵制,沈聚成一时半刻死不了。
缅宁的回回只有千余,只是在蓄势,并没有作乱,他们剿不剿都成,李星沅如此急迫,只怕是要向朝廷邀功,再从京师那边做文章,调离云南这个泥潭。
只是他李星沅拍拍屁股能走个干净,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处理呢?缅宁不似永昌,那里回回多是商家,李星沅强势打压,势必引起他们的不满,有这些人撑着,回乱只怕绵延不绝。
乱一次剿一次,加上今年的饥荒。李星沅再强动兵戈。滇西那边恐怕要有乱子了。永昌的杜文秀一行人。一去就是一年多,八成是越级告官,在京师被下狱了。
如果让魏五的那个家仆疏通一下,让杜文秀在京师告上一状,会不会牵制一下李星沅呢?
总督府的议事,杨猛没听多少,结束之后李星沅就开始了排兵布阵,这位新督绝对是个干才。政事军事处理起来十分的娴熟,滇西附近的绿营兵,在他的安排下,分成数路围向缅宁。
滇西的绿营兵,多数是张必禄练出来的,初战告捷之后,缅宁的回回陷入了困境。为了求得喘息的机会,马国海首先倒了霉。
这位不是死于清兵之手,而是被本族之人诛杀,把头颅献给了清军。可李星沅的胃口不小,一个马国海显然不够吃。滇西那边虽说没什么战事,可一张张虚报军功的折子,却雪片一般递到了总督府。
李星沅有了徐柳臣这个云南通,也知道这些捷报里面的猫腻,但他的心不在云南,也就顺势递了上去。云南绿营不可用、不能战,这是他没想到的,现在只能把希望放在对付张马二人身上了。
马效青逃奔缅宁,算是一步好棋,安分守己的张富是第二个倒霉的,被保山的差役,直接捅死在家中,头颅和家人被献到了昆明。
连战连捷的折子,也从李星沅的手里一个劲的发向京师,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有滇西的绿营官员清楚。
马国海、张富,这两个降清的回回伏诛,加上滇西弄来的案情,一下就把贺长龄和张必禄前次戡乱的功绩推翻了。
张必禄精明,事先调到了贵州,加上之前的功劳,他算是逃过了一劫。而贺长龄就倒霉了,这个一心想消除云南回乱的前任总督,四十年勤政惠民,没有得到一点的褒奖,先是被降到了河南做按察使,罗天池保山屠回一案被掀开之后,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绝了继续为官的念想,贺长龄无奈上书乞骸骨,想要告老还乡。
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贺长龄乞骸骨之事算是成功了,可马国海、张富伏诛,滇西之事翻盘,贺长龄直接被朝廷褫职,为官四十余年,连最后的体面都被扒了个精光。
从十一月开始,李星沅的布局也开始有了收获,撤换了一批绿营官员之后,缅宁已经被包围了,当地的回回慑于清兵的势力,也开始慢慢散去。
马效青这个参与所有回乱之人,也被同族献了出来,被清兵诛杀于滇西。马国海、张富、马效青,前次回乱残余的三大匪首相继伏诛,李星沅也就有了做文章的本钱。
这次滇西戡乱,军资虽说耗费不少,但绿营兵将没什么伤亡,也算是完胜之局,有了这些本钱,李星沅也就有了调职的可能。
而杨猛筹备的后手却起了反作用,杜文秀和马青虎,还真是在京师被羁押了,杜文秀一干永昌回回的高层,被杨猛捞出来之后,直接就告了御状。
永昌回乱的根底也被挖了出来,迆西道罗天池,前云贵总督贺长龄、现任云贵总督李星沅,永昌回乱的苦主杜文秀,四方的折子和供状一对比,好嘛!四人四个故事。
云南现在也是道光帝瞩目的地方,六十多的道光帝,身子骨越来越差,滇铜是他留给后辈的财路,滇西回乱,显然触动了这位至尊的神经。
加上杨猛透给杜文秀的缅宁回乱之事,李星沅调职的梦想算是破灭了。缅宁回乱的匪首海连升,成了李星沅的下一个任务。
杨猛本想着牵制一下李星沅,让他早早调离,可没想到杜文秀却在京师坏了事儿,交通不便啊!如果自己的手里有艘小火轮,走长江水道,经运河入京,那事情就会是另一个结局。
强势的李星沅云南不需要,只要一个似贺长龄一般的人物就好。
最坏的状况也要出现了,随着罗天池一案被掀开,恒文被免职,而屠回的罪魁沈聚成就要被问斩了,他那个干儿子沈振达,最近也蠢蠢欲动,滇西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了。
海连升、马登霄、马得喜,缅宁回乱的三大匪首,因为先后献出马国海、张富、马效青三人,致使三人死于清兵之手,也被缅宁的回回高层所诟病,这三人做的事情与张富等人没什么区别,也是投清之举,没了回回高层的支持,三人无奈离开了缅宁,往云州方向遁去。
一路上收容本族之人,加上杨猛先前赶到附近的一些山民,近千人的队伍,又被拉了起来。少了高层们的钱粮接济,海连升等人一不做二不休,在云州地界抢了几个寨子。
这事儿李星沅也想压住,可爱兴阿这个协领,因上次戡乱之事受了牵连,也是怀恨在心,趁机又把云州回乱再起,捅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雷厉风行
本想着借二马一张三人的首级,和平息缅宁之乱的功绩调离云南,可先是杜文秀告御状,后是云州之乱被捅到朝廷,这两件事里透着蹊跷。
接连挨了两刀,李星沅也回过味来了,有人要对付自己,云南是个烂摊子,就是尊铜铸的金刚呆在云南,也挨不住千刀万剐啊!
贺长龄就是个例子,李星沅本就没有追究贺长龄的意思,可贺长龄还是被牵连了。对于贺长龄此人,李星沅还是很敬佩的额,为官四十余载,颇有政绩不说,还在各地留下了不错的官声。
结果怎样?贺长龄四十年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得到了什么结果,褫职!朝廷连最后的脸面都没有给这个封疆大吏。
自从来了云南,李星沅与贺长龄之间书信来往非常频繁,贺长龄的一些政见,李星沅也支持,可就是这么一个一心为朝廷着想的大员,都在云南站不住脚,自己这个刚从巡抚之位被提上来的,更不用说了。
云南的事情想要接住,非得有个大人物不可,李星沅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那个大人物,想要以后平稳,只能离开云南这个是非之地。
爱兴阿这个满臣,也是个麻烦,前次翻了他上次戡乱之功,此人必然怀恨在心,云州的事情,保不齐就是这位满人做的手脚,但身为满臣,在朝廷那里处处受到优待,此人不能打压,这次云州平乱,还得给他些甜头吃吃。
杨士勤那个红人。把持着云南铜盐的巨利。却还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五百两银子,亏他能拿的出手,据说杨家为了抵御云南府的瘟疫,耗资数百万,再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五百两银子,也表明了杨家的态度,他们明显不支持自己。
更可恨还在后面。这杨家在云南境内大肆买粮、舍粥,这个花费可不小,怎生为了平乱就只出五百两银子?因为缺粮,上次平缅宁之乱,花费比预计的多了三成不止,杨士勤这是不想云南动乱,还是……
永昌回回杜文秀之事,才是重点,到底是谁利用了杜文秀?要不是自己上次布局妥当,杜文秀那一刀。就是要命的一刀。
爱兴阿?此人李星沅细细的琢磨过,只是个庸人而已。他没那个心机。
杨士勤?貌似也不对,杨士勤这个云南大财主,据自己所知,他真是在为铜课复起而奔波。最近更是频频出手汰换一些铜盐冗官,这是在尽心为朝廷做事啊!
他买粮舍粥,如果从铜盐两课上看,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去年解滇铜四百万斤,今年怎生也不能低于这个数,杨士勤虽说做了云贵川三省的铜盐大使,可肩上的担子重逾千钧,绝不会在这个时候与自己过不去的。
不是爱兴阿,也不是杨士勤,杨家的老三杨猛更不可能,杨猛在李星沅的眼里不过是个纨绔子而已。除了这些人,那只能是迆西道的官员了。
他们在难为自己,爱兴阿、迆西道官员,前几次戡乱都是立过功的,加上自己这两个月,裁撤了一批绿营将官,云南的官员成了惊弓之鸟,要联手对付自己吗?
满臣、汉员两者联手,加上灭不了回乱,云贵总督这个位子,处处漏风、处处都是死穴啊!想到了这些,李星沅的头上也是汗津津的,好悬这两记暗手给捅歪了,不然自己也会像贺长龄一样,倒在云贵总督的位子之上。
“雷厉风行!雷厉风行!!雷厉风行!!!”
为了身家性命计,必须远离云南这个是非之地,李星沅连喊了三声雷厉风行,心里也有了定计,这次云州之乱,必须要妥善处理,把事情干的漂漂亮亮,并且还得让滇西的多数官员,喝上一口肉汤,不然自己少不了受他们攻讦。
迆西道罗天池,永昌知府恒文,这两人不能再深究了,先把他们案子搁置,把麻烦留给下一任吧!
金鸡监生沈聚成也是个挠头的人物,因为把他下了狱,永昌附近的哨练也使不动了,没想到沈聚成这个土豹子还有这样的能力。
云南的绿营不可用,想要快速平息云州回乱,还得借助各地的哨练,永昌的哨练最多,离云州也近,不妨给狱中的沈聚成一点甜头,让他说动永昌的哨练。
诈他一回,等平了云州回乱,自己一走,让沈聚成这个狗才哭去吧!这样的人杀之唯恐不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