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堂的主事,由文天祥具体担任,在其的提名之下,吕文焕、侯强、张德、王道夫、陈龙、杨亮节等人成为军事堂的第一批成员,同时,在各军征集军务院的成员,其中军务院的成员有五成各军副职和五成民间力量组成。预计在大宋中兴三年年底组合完毕。
大宋中兴四年,军事堂和政。事堂联合发出决议,同时发于政务院和军务院进行审核,这条决议就是针对云南地区的下一步行动。
针对云南的行动,是在王阿强雇。佣军团深入云南腹地之后,所带出的情况而决定的。忽必烈一直没有放弃让梁王拖欢找借口攻占安南,并为此暂时切断了供应云南行省粮饷的通道,命令其在安南、占婆国、高棉、缅甸蒲甘等地自行筹备。用这一点激发将士们的侵占之心。
于此同时,取消云南行省的“止。杀令”,复改为“屠城令”但是适用于西南诸国,用此来放宽底线,同时算是抵消士卒们对打仗的厌恶,但是在中兴元年的时候,本来对于拖欢有利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本来,元朝大军准备进攻占城,设立占城行省,然后。以此为基地,吞并西南诸国。但是安南陈朝在自己国土之内退据山寨聚众抵抗。此时梁王在李恒的帮助之下,也是得意万分,要求东南诸国执行元廷所敕“六事”。这所谓“六事”就是:一、国主亲自往大都朝拜元帝;二、王子入朝为质;三、向大元呈报户口民数;四、为元朝出兵役;五、向元朝缴纳税赋;六、由元廷派遣“达鲁花赤”与诸王共享统治权力。
也正是这所谓的“六事”在西南诸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基本就是灭国条件,你想西南诸国怎肯答应?但是在元军惨无人道的屠杀之下。大家对元朝苛刻的“六事”采取的战术一是推,二是拖,好在当时忽必烈一直被岭北、辽东、江南之地诸事牵制住,无暇顾及西南诸国,一直到梁王拖欢再次在安南、占婆国、高棉、缅甸蒲甘等地自行筹备粮草之前,“六事”仍有“五事”尚未实现。
镇守云南的皇子梁王拖欢率军出师,号称五十。万,由拖欢率领分六路侵入安南。西南诸国无力抵抗,只有安南的陈兴道在各处险隘设守抵抗,消磨元军锐气。
安南陈朝的皇。帝陈日烜亲率十万大军,在红河布阵。虽然安南军比上次更加谨慎严备,但蒙古人战力远胜,一场激战下来,安南军还是挡不住元军渡河。红河一失,升龙无险可守,安南君臣为保存实力,乃放弃升龙,向南部的清化府撤退。
陈日烜发布诏书,命令各郡县都要与元军死战,如果力量悬殊,允许逃走,但不许投降。安南将士也在臂上刺“杀鞑”二字,以示誓死抗战的决心。
拖欢对安南坚决抵抗的态度大为恼怒,一把火把升龙的王宫焚毁,又把俘虏统统处死,他下令军队南进穷追安南君臣,同时要求李恒所部的元军从侧翼夹攻。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陈朝王弟陈益稷等少数贵族大臣害怕了,向元军投降。
在危亡之际,陈兴道向陈日烜分析形势说:元军虽猛,然势若风火,利在急而不在缓,我军宜避免决战,不求速胜,使敌陷于困疲。说白了,就是陈平仲在崖山时学习大宋的游击战术。
陈日烜采纳了陈兴道等人的策略。元军四面出击,府县占据了不少,但始终消灭不了安南军的有生力量,而且还有敌人越打越多的感觉。
特别是安南进入雨季,潮湿闷热的气候更加令元军苦不堪言,军中疫病丛生。而从侧翼进攻的李恒所部元军由于受到安南军的沿途阻截,迟迟不能与拖欢的主力元军会师。更要命的是,安南军民坚壁清野,元军在当地找不到粮草,与大本营云南的联系也在陈兴道等人神出鬼没的打击下经常断绝。眼看元军陷入泥潭,拖欢无奈之下,正巧忽必烈下令撤回云南驻防,只得下令撤军。
但是想走已经是不容易了,陈兴道立即布置重兵拦截撤退的元军。元军从如月江伐木搭浮桥过河,遭到预先埋伏岸边的安南军突然袭击,全军大乱,这个时候,李恒的侧翼大军终于赶到,于是李恒拼命断后,掩护镇南王拖欢过桥。安南军乱箭齐发,元军中箭落水者不计其数,拖欢好不容易撤回广西境内。李恒身中毒箭,带伤逃回,后来伤重身死。
由大将乌马儿等人率领的其他几路大军,一路上进展顺利,大小七战皆得胜利,唯独在天长府遭到安南军的顽强阻击,迟迟难以前进。拖欢撤军时,乌马儿并不知情,还是安南人把这消息告知了他,乌马儿急忙引军向顺化海岸撤退,打算从海路撤回,结果在入海口遭到安南军的阻击。
元军且战且退,退到乾满江时,陈兴道的大军突然出现,将元军重重包围。饶是蒙古兵悍勇无敌,这一回也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主将乌马儿力战身亡,而那数万将士,大部被杀被俘,或溺于江水而死。此次的梁王入西南诸国的行动在安南的军事行动宣布破产。
安南虽然再获大胜,但也明白自己与元朝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于是再度遣使上表,献上安南王的金制跪像,谢罪乞和,并送还俘虏。忽必烈虽然心里有些不甘,但连续西北辽东,再加上一个江南,国力损耗很大,只得暂且按下怒气,接受了安南的贡礼。元朝与安南的战争,也就到此结束了。
不过元军虽然在安南战场上取得了失败,但是在占婆国、高棉、蒲甘等地算是站稳了脚跟。以大将纳速剌丁等为首征伐蒲甘,征缅元军水陆并进,攻破了江头城、太公城(今缅甸拉因公县境内)等地,分兵驻守。
过后,缅王在臣属建都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归顺元朝之后。才向元朝求降。并答应亲自去大都朝贡,以此想换取在缅甸的继续统治之权。在安南失利的拖欢大喜。并为此派兵护送怯烈出使缅甸。然而,怯烈还未到达缅甸首都蒲甘,缅甸就发生了内乱。
缅国王室发生内讧。缅王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禁了缅王,并指责其屈身事敌,已经不配成为一国之主,还杀害了元朝云南王派去的官员阿南达等人。不久,不速速古里也在与诸兄弟争位的纷乱中受到了波及,被倾轧之下,只能据守国都蒲甘。对其他诸地失去是实际的控制权,缅甸蒲甘王朝实际上已经解体,分成若干掸邦。
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大宋在江南一带的风生水起,急忙派密使绕道水路,或者是安南等地前往大宋江南,称愿意称臣纳贡,请求天朝上国给予救助。密使在进入云南之后,正巧遇见在云南受雇于朝廷的王阿强的雇佣军团正在协助西南八番。从其凶悍的作战方式上看,以为是上朝天兵,所以出言求援。
王阿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命人护送其去南京城请求援兵,而自己却通过雇佣之关系,进入了云南腹地进行刺探军情,准备援助事宜。因为其在姜明的口中,不止一次的听说过云南是扎在大宋背后的一根刺之说,想来姜明要是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不会放过的。
正是在这样的理由之下,使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看到一个机会,当初,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时,命其弟忽必烈经甘肃、四川至云南,目的就是从背后攻打南宋。没有想到,忽必烈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灭大理,招降吐蕃,占领了云南和西藏。为大宋灭国埋下了隐患。
现在江南初定,在赤红军的沿江驻防,而元军也没有了水军的协助,所以边境暂时没有什么威胁的情况之下,清剿云南所驻元军,还有支援四川战场,已经是被张钰提出过几次而摆在案前的事情了,只是大家心里都有一道坎而已。
第一,在现在大宋和蒙古暂时相安无事的情况之下,不愿意率先挑起战端,那样为破坏双方的平衡,姜明所担心的事情是,万一忽必烈破釜沉舟,和海都达成协议,而专心的对付江南,那样的话,对于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江南行朝,将会是一个灾难,而会使百姓彻底的对大宋失去了信心,眼下,虽然是占据了长江天险水军之优势,但是可以进江南的路可不是只有过江一途。
第二就是除了四川之外,西南诸地本来就不受大宋的节制,比如吐蕃、大理,还有现在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的西南诸国,在大宋时,只是名誉上的大宋属国而已,而且仅仅是名誉上的,关于纳贡称臣,在南宋时期,几乎是痴心妄想,这样的话,就等于蒙古人灭的是其他国家,不关大宋什么事情。
而现在有了这个大义之名,就是缅甸的国王庶子不速速古里以国王事敌的缘由囚禁缅甸蒲甘王朝的国主,同几个兄弟势同水火,但是在其杀元朝使节这一条上看,同元军达成和解基本上,没有那个可能了。他只能求助于大宋这个平时八棍子也打不着的宗主之国。
大宋如果借助这个缘由,以不速速古里请求称臣纳贡之机会,派遣一些军队借道安南前往缅甸助其平乱,倒是让元军也无话可说了,因为现在拖欢受命于忽必烈,退回到云南行省休整。巩固其在云南的地位,其用意也十分的明显,就是在云南附近扎稳阵脚之后,若是再短期之内平复海都、乃颜之乱。那么还可以借助四川、云南之路继续做侵略江南的准备。
大宋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任由身后的这根毒刺长大的话,那么就是等于和自己的安定过意不去了。更何况,姜明还提醒了大家,除去海都和乃颜之外,在海都窝阔台汗国之身后还有一个伊尔汗汗国,伊利汗国是元朝西北诸藩之一,其极盛时代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与察合台汗国和印度为邻;西临地中海,领有今小亚细亚半岛的大部分,与埃及和欧洲相望;北至太和岭(高加索)和花剌子模,与钦察汗国接壤;南濒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在西北诸藩中,伊利汗国与忽必烈的关系最为密切。旭烈兀死后,诸王、大臣们奉其子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不敢正式就位,只权摄国政,同时遣使报丧。直至元世祖忽必烈遣使持诏来到波斯传旨命他继承父位后,他才重新举行登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