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这几个人的心思都不会屈居人之下,就算是自己做了大汗,也是要防备着点的。还不如借忽必烈之手将其除去为好,也省得自己再费力气。

第一百零五章 元朝那些事儿(中)

成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汗位。这句话不但成为了忽必烈心里的一团解不开的疙瘩,而且成为海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因此海都不断打击忽必烈,积极谋求自立为大汗。他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以海押立为基地,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而渐渐也成为了忽必烈心里的一根刺。
随着海都在窝阔台汗国同八剌等察合台后王、术赤后王于答剌速河畔召开忽里台。众推海都为盟主,一致对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约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海都不在青海附近的消息,是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的联军八万对八万吐蕃骑兵获胜后,无意之间传出,被伯颜所派的斥候侦知的,当时简直不敢信心,一直到抓了一个敌军的千夫长作为审讯对象之后,每个人都有些惊异。
谁知道,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的联军八万,竟然除了将宣政院和乌思藏的联军一举击溃之外。还有着闲情逸致。尾随其一直追杀着。
一直跟到玉龙哈牙扎陵湖。附近,突然不追了,转头向东而去,目标应该是宁远府或者是通化地区,才让伯颜有些措手不及。
等到尾随的斥候飞速赶来回报,。想要尾随而去,已经晚了。此刻,海都大军的骑兵优势明显起来。因为本来海都他们的誓约就是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所以一直在马背上从来没有放松过。
而此时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联军的行动,也不是完全出于避开伯颜大军的考虑了,他们根本没有发现有斥候一直在后面跟着。之所以追杀乌思藏和宣政院的联军,是看上了联军所带的给养,然后转头向通化一带进军,就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大军可以在不断的行进中获得补充粮草和肉食,大军不至于缺粮。第二,从通化进入四川行省,到达成都。骑兵不过半天就可以达到,而且越是贴近成都,给养补充就越是方便。
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蝗虫似得生活,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那是很平常的事情。伯颜却是一步错,步步错。开始过高的估计对方的人马。可能是阿术在久病之下所犯的错误,但是不和乌思藏与宣政院的联军一起剿灭这支军队,却是有些可惜了,不过这个错误也是基于没有详细的了解敌人情况下。
但是说什么都晚了,伯颜只能一边申报皇上,一边。下达着各项指令,命令全力护卫成都府。害怕川中诸蒙军与之勾结,调遣的尽是刘整或者是汪德臣的余部汉军进行防卫,但是汉军守城可以,轮到攻击还是远远不够。于是伯颜上奏请权调动宣政院诸宣慰司的人马。
当然,光是这件事情,忽必烈在和林就可以做出。决定,另外在大都,却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不得不让忽必烈提前回来。
姚枢逝世、窦默。逝世、廉希宪逝世。这三个随着忽必烈一起开创了大元基业的重臣相继去世。本来太子监国,有权先暂时安葬,报于忽必烈次于谥号就可以了。
但是真金太子却将他上升到了一个政治的台面上,说这三个老臣年纪老迈暂且可以不计,但是死于无粮,这个消息让忽必烈知道后犹如晴天霹雳。
为了打仗,大都缺粮他是知道的,但是缺粮可以饿死朝廷重臣,这个是有些匪夷所思了,心里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还是赶回去了。既然这件事能搬到台面上说,证明了现在朝廷内部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而矛盾的指向,正是自己的心腹重臣阿合马。随着战争的四处扩张,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早在至元十三年的时候,伯颜率领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了。
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来支撑大元四处用兵的战车呢?阿合马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其实基本上都是在忽必烈的首肯之下,实施了很多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动的行动。因此,阿合马也得罪了不少人。
这一点,忽必烈是知道的。就是阿合马为自己承担恶名,所以他才原谅了其许多小的过错。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并因反对其兄皇蒙哥汗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而差点没有失去了性命的。
但是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才知道财政的艰辛。同时,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阿合马等回回人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
忽必烈知道太子一向和阿合马不和,还道太子要趁着自己不在大都,寻找阿合马的麻烦,杀一个阿合马倒是没有什么,他虽然不在乎,但是急切之间,上哪里找一个自己用着顺手的财政大臣呢?
所以,忽必烈就急着回大都了,因为还有人向自己密报,说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曾经有人准备封章上奏:“帝(忽必烈)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此种腐儒之见,在从前的汉族朝代尚可容忍,但对于蒙古帝王来讲,却是令人大恼火不可恕之事。
大臣塔即古等人得悉此事后,便借理算为名突然封存御史台奏章,把此事上报给忽必烈。
重重不安的情绪包围着忽必烈,他怎么也不会去想阿合马会背叛自己,反而对太子感到一阵阵的心寒,由于自己的帝位是从弟弟的手里抢回来的,所以也担心别人将他抢走,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知道这种种坏消息,忽必烈就算是急切之间赶路,也只是在至元十八年将要来临的前几天赶到大都,进入了紫禁城中,才感到一阵阵的心安。
而同时,在府中的阿合马,却是感到一阵心里的不安。自己致怨满天下,竭力排毁汉法以及儒士,使得儒臣与太子真金对他恨之入骨。
尤其最近京城内发生的混乱,纵然是有些人不知道,但是深通财政的他却是心里明明白白的。主要是因为自己滥发交钞引起的。
忽必烈做皇上之后,所颁定的中统交钞是以丝为本,交钞二两合银一两(银五十两为一锭)。发行中统元宝钞,分为十等,以钱为准,一千文钱(一贯)相当于一两交钞。
至元十三年临安城破,朝廷用中统钞倒换宋朝的会子、交子,使币制达成统一。在此以前,中统钞发行量相当有节制,每年不过十万锭。
自己大权在握后,为了敛财,滥发钞币,自至元十三年开始,中统钞的币量每年都是大几十万锭,最高达一百九十万锭,如此,造成“物重钞轻”,最终使得“公私俱弊”,使元朝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混乱。
中统元宝钞贬值二十余倍。物价腾跃,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所以在很多州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中统元宝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
为了掩饰这件事情的真相,他又大兴“理算”(又称“打勘”、“拘刷”),以检查清理政府财政收入为名实现敛财目的。大搞官卖垄断,对银、铁、盐等实行垄断权,又命官府括民铸造农器,使得农器品质相当粗劣又价格昂贵。同时,又巧立名目,增加各种税目,任意提高税金,甚至连死人也要收丧葬税。
想以此来弥补其中的亏空,但是越补越大,再加上突然四处用兵,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源雪上加霜。心里忐忑不安的想着如何给皇帝交代。
随着在位时间越久,他拉扯提拔了郝祯、耿仁,一下子迁升到和自己同在中书省任职来帮助自己。瞒着皇上做了很多黑心的事情,也不知道皇上是否知情。
但是忽必烈回来几天后,就是新年,没有任何询问。也不去调查谁对谁错。随着至元十八年的来到,忽必烈下旨,权停百官俸,实施财政调整。把事情仍旧交与阿合马执行。
而对于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曾经有人准备封章上奏的事情,却是再也没有了下文,可能是忽必烈回到了大都,看到没有变化,心里安定后,觉得真金太子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不想逼迫太狠,于是就当做没有发生一样让他过去。
随即,忽必烈就被另外一件事情所吸引,这件事情,关系着一直被他打压的全真道教。随着江南事情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自己的师傅八思巴大师去年的离世。忽必烈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第一百零六章 元朝那些事儿(下)

说实话,对于阿合马的所作所为,忽必烈也有耳闻。毕竟怯薛军不是仅仅维护黄金家族的安全,而且有监察百官的部门。
对于一个和国之储君产生矛盾的大臣,他又怎么会不加以留心呢?不动阿合马是有他的目地的,阿合马是他一手提起来的,平时对他宠爱有加。自己动阿合马,有“用人失察”之嫌,于自己的“一代雄主”之誉有碍,这是其一。
实际上,忽必烈早在至元十年的时候就掌握了阿合马的种种不法行为:贪赃枉法,卖官鬗爵,妄索贿硌,蚕食赈银,鲭吞军款,操纵刑狱,私立鞠讯等等确凿证据。
也深知阿合马背后有一群死党。但他知道不能杀,一杀开头,个个该杀。万一杀不好便可能闹出乱子。自己年纪大了,真金太子又和那班儒生走的比较近,就是杀不出乱子,照这样杀下去,用谁来制衡那些儒生汉臣呢?这是其二。
再想到阿合马贪污的财富虽多,凭他一家人也挥霍不到哪里去,最后还不是为大元帝国积蓄?这是第三条。
之所以想到了这些,忽必烈。知道由于自己的连年征伐,国库已经是渐渐空虚,不如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