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了一个方向,一会儿就走到了一个悬崖旁边,眺望着远方的海天一色。风呼呼的吹着。姜明一时间痴了。
一会儿,从暗处走过来一个身穿侍卫服饰的人,悄然向他走来。
第十五章 郑虎臣没死
这人走到他面前抱拳道:“姜先生,山上风大,小心安全。”
“你是?”
“小人郑节,是丞相府侍卫统领,是丞相大人命我来保护姜先生的。”
“丞相大人有心了!”姜明淡淡的回答了一句,心道:“难不成还怕我逃跑,特派人来监视我的!”
“姜先生多心了,”这个郑节好像看出点什么,解释说道:“丞相大人说,姜先生乃大贤良师所说之人,您的安危非常的重要。吩咐小人,宁可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保护姜先生。”
姜明发现这个郑节倒是很有意思,扫了他一眼,饶有兴趣的问:“你跟随丞相多少年了?”
郑节也不回答,只是歉意的笑笑,姜明见状也不追问。
这时有侍卫过来请他们回去,说是大军要起拔了。
原来当时的殿前的大臣们,包括陈宜中、陆秀夫及张世杰都忧心忡忡,一时想不到御敌之策。恐现在冒然出去遇见刘深等元军。为了保护皇帝和皇太后、卫王等人的安全,准备从大横琴移徙小横琴谢女峡的双女坑附近驻跸。暂时整顿军务,修养生息。
回到暂时的皇帝行营,看见大家正在准备行装,姜明和郑节径直往陈宜中住处而去,姜明心里听到准备去双女坑附近,虽然自己现在不知道是什么的样子,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关隘能守的样子,总觉得有些不妥,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此刻应该是起身迎敌,而不是再次退避三舍吧。
陈宜中正好在自己大帐内休息。正在看着白花花地帐篷墙壁发呆。看见姜明进来。为掩饰自己地尴尬。忙自嘲道:“呵呵。老夫正在想。这仗打下去。马上我们要变成蒙古人住帐篷。而蒙古人却住进了我们地城市。真地是令人感慨万分啊。”
“丞相大人说笑了。属于我们地东西。我们早晚要拿回来地。”姜明违心地说到。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位落寞地老人。
陈宜中眼睛一亮。迅速站起问道:“贤侄也认为我们最后一定会收复失地。光复我大宋山河吗?”
姜明见状愕然。想不到四十多岁地陈宜中竟然是那么容易地激动。看见陈宜中地眼神一黯。连忙装作不满地样子。道:“难道丞相大人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吗?”
陈宜中跄然一笑。不语。
指了一下旁边地椅子。示意姜明坐下说话。自己也慢慢地坐下。
等到陈宜中坐稳并看向他时,姜明才慢慢的走过去坐下,试探着问:“晚辈有些事情,想请丞相大人解惑,不知大人可否指点一二?”
陈宜中沉吟了一下,转头对郑节到,“吩咐护卫暂时不要让人过来打扰。”顿了一下后,又说:“安排好后你也过来一趟。”
姜明心里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问。
没有等到郑节回来,陈宜中就淡淡的说到:“你有什么就说吧?”
“现在大军为何要从大横琴移徙小横琴谢女峡的双女坑附近驻跸,朝廷的原意不是去雷州半岛”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了,连忙打住,稳了一下神,继续道:“朝廷不是要前往碙州,再图光复大业吗?”
“看丞相现在主领国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今日总是愁眉不展,心中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陈宜中不露声色,只是低声“唔”了一声,就没有发出声响,示意讲明继续说下去。
姜明见陈宜中不出声,至少继续说:“朝廷正值危难之时,应该上下同心,才能其利断金,为何现在朝中上下,政见不一,而且朝议夕改。没有明确方向。这样什么时间才能完成光复大业,还我打好河山呢?”
陈宜中叹了一口气,不答反问道:“以贤侄只见,可知其因?”
“皇权”姜明肯定的答复道。“解决危难的最佳途径就是扶持天子,最大限度的增加皇权。天子高高在上,君威凌驾于天下,才能达到政见统一,众人齐心。即使如元人战力再强,亦不能祸乱天下。”
“好见解。”门帘一响,走进来一个人来,正是丞相府护卫统领郑节。
“大宋有今日之祸,不是因为蒙古人,也不是因为首鼠两端的逆贼,而是因为皇权衰落。皇权衰落的原因不是贾似道造成的,也不是蒙古人造成的,更不是逆贼造成的,而是大宋皇朝自己造成的。”
陈宜中一怔,忙苦笑着示意郑节坐下,向姜明介绍到,“这位你可能不知道,他叫郑虎臣。是”
“你就是郑虎臣?”姜明讶然站起,“就是诛杀贾似道的郑虎臣,你不是?”
还没有说完,感觉到不对,转头看着陈宜中,迟迟说不出话来。姜明也看过不少书,对于郑虎臣的下场还是比较了解的。
郑虎臣,字廷翰,又字景兆,福建长溪县柏柱南山(今福安市溪柄南山洋头村),德祐元年郑虎臣在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为天下除奸。翌年,贾似道的同伙陈宜中逃至福州,拥立景炎皇帝,捕杀郑虎臣。郑虎臣遭害后,葬于南山村的馆园旁。
历史中不是陈宜中杀了郑虎臣吗?看着陈宜中眼睛里露出难得的笑意,姜明仿佛看懂了什么。
“郑虎臣死了,只有郑节”。郑虎臣淡淡的说。
姜明于是没有多问什么,这才真正的仔细打量了一下他,郑虎臣看起来约有三十五岁左右。个子很高体格健壮,相貌相当精悍,脸颊及手背上游走着一道道泛白之刀疤。目光锐利得令人从内心不觉地感到畏缩。
人如其名,配的上这种忠肝义胆,敢做敢当的汉子。对于这种人,姜明还是十分佩服的。
郑虎臣眼神坦然,还有一种说不清的宁静。
姜明抱拳深深一辑,说道:“久仰久仰,光是一句“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这句话,对于郑将军姜明由心感到佩服万分。”
“与权公为我背负天下骂名,才是最令人尊重。”郑虎臣抱拳还礼道。
“哈哈,咱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陈宜中笑了一下。“虎臣老弟,姜先生我就不用给你介绍了吧。大家都坐下吧。”
“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虎臣和姜先生都是这么给我说,开始我也是这么想,但是始终不得其法,愿闻二位之见,大家共商讨可乎?”
“小子才疏学浅,愿听二位之高见,”遇见郑虎臣这位传说中的英雄,姜明也是很高兴的。正好也想了解一下现在朝廷的局势,便欣然同意了。
第十六章 听陈宜中说
为了表示礼貌,姜明坐下后首先说道:“二位大人都是前辈,而晚辈刚刚海外游历回来,对于现在的朝廷内部情况还是不太了解,不知二位可以为在下解惑否?”
郑虎臣马上接话道:“什么解惑不解惑,其实也没有什么,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皇权积弱,大家都想当家,让皇上听自己的,但是大家又互相牵制,还都占不着便宜,这样扯来扯去的,结果谁也当不了家,但是谁也不想放手,就这样僵持着呗!”
陈宜中眉头一皱,但随即消逝了,只是截住郑虎臣的话,“廷翰,你少数这些浑话,那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郑虎臣脖子一梗,随后回道:“怎么没有,现在的朝廷就是被这么一群争权夺利的人搞的家不家,国不国的,皇上成了他们成了他们的筹码,文大人不就是这样被他们气走的吗?”
陈宜中脸色阴了下来,低声说了一声:“住嘴,你想别人都听见吗?”
郑虎臣好像对陈宜中十分敬重,虽然服,但是还是没有出声了。
姜明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对于郑虎臣这样一个憨直汉子,还是颇为喜欢,能得到这样汉子效忠的陈宜中,应该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忙掩饰道:“入得我耳,不出我嘴。大家在一起聊天而已,其实用不着这么隆重,随便说说而已。”
陈宜中看姜明说话,也不再怪郑虎臣,只能歉意的说:陈宜中顿了一下,显得很难过的样子,又接着说道。
“要是朝廷能有喘息的机会也好论定大事,但是朝廷刚告成立、国威刚振不久,先是扬州、真州的失守,李庭芝、姜才被抓后就义,苗再成也战死,两淮的守军被全部肃清;在韶关,守将熊飞兵败后赴水而死。而塔出、吕师夔等率领的骑兵从江西打了过来后,处州守将李珏投降,又有瑞安的知府方淇投降。南剑州知府王积翁不战弃城而逃。南剑州素有福州屏障之称,这实际上是为元军进攻福州敞开了大门。使元军很快攻下了建宁府、邵武军。然后将攻击的矛头直指福州。福州垂危,行都四面楚歌之下。朝廷内部意见开始分裂了”
“于是,一场战、避之争,在殿前激烈地展开了。张大将军、苏刘义指挥使等是坚决的主战派。他们认为,凭手中的十七万大军,和三十万民兵和十万淮军,可以与元军决一死战;但是虽想打,却又觉得在这种四面楚歌的不利情况下,未必有取胜的把握,所以举棋不定,没有人出来说话。陆签书是不主张逃避的,但他虽懂军事,却手中无兵,说话不响;而手中有兵的文枢密虽然和陆签书共同进退却督兵在外。一般的文臣,在军事上插不上嘴,只好缄默。争执了好一阵,最后还是被逼无奈之下作决断:移师南巡。”
“而身为左丞相的陈大人,却成为了这次“南巡”的罪魁祸首,”郑虎臣忍不住的插话进来道,“都说丞相大人现在是逃跑丞相,但是他们呢?有兵的不敢打,敢打的却又没有兵。所以就变成了这个地步。”
瞪了郑虎臣一眼。也不理他。
“现在大将军一意孤行。听不得半点言语。然则他大军在握。谁敢违拗他地意思。但是总归这样也不妥。我这才献策远避安南。一则可以远避元军锋芒。二则可以借兵光复。分大将军军权。让他做事有所顾虑。才是朝廷制衡之道。”
这才大概明白整个朝廷局势。问道:“张世杰张大将军”。姜明语气一顿。又差点直呼其名。忙岔过去。“张大将军是如何定计呢?”
“大将军?”陈宜中沉吟一下。好像是在思考怎么措辞。“大将军虽是金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