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气弹是什么;就看见烟幕下官兵全都倒在地上痛苦地滚动着。这一瞬间;战场一片死寂。
解放战争(Ⅱ)字数:3083字号:大 中 小 七日黄昏;李弥兵团部所在地青龙集被突破。
入夜之后;战斗进入僵持状态。
一纵攻击到距陈官庄不远的河堤附近时;三师多次强攻;仍然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而河堤拿不下来;就无法进一步割裂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间的联系。三师调整了部署;投入了预备队;经过与守军的反复争夺;终于有一个营突上河堤;占领了一段长约两百米的堤埂。但是;立足未稳;国民党守军便发动了反击;双方在河堤上开始了残酷的白刃战。肉搏之中;国民党军的飞机狂轰乱炸;然后;淡黄色烟幕又升起来了。坚持在河堤上的解放军官兵用湿手巾掩着口鼻;战至最后全营只剩下十几名官兵;但这两百米的堤埂依旧在手。
十一纵的谭连长奉命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摸上去;在当面敌人的后腰部占领一块阵地;以便在主力再次发动攻击的时候;切断国民党守军的退路。谭连长在夜色中找了很久;才发现当面敌人的两个据点之间;有一条“抗日沟”——抗战期间当地军民挖的交通壕——他决定从这里摸上去。谭连长刚进了“抗日沟”;就被国民党守军发现了;大约有一个排的兵力扑了上来。一排副排长王斌带领二班顶上去;几支汤姆枪猛烈射击;把守军压在地上动弹不得。谭连长命令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始挖交通壕;冻土很硬;铁锨铮铮作响;官兵们大汗淋漓。谭连长在阻击的二班和挖交通壕的官兵之间来回跑;一边跑一边喊:“既然上来了;咱们就不退了!死也死在这里!”
在谭连长的南面;一支突击队已经打到敌人的阵地前;官兵们占据着交通壕的两端;一面阻击守军的反击;一面清扫交通壕里的残敌。在交通壕的两端;两个带头的副班长都对身后的战士们表了决心:“负伤了也要完成任务!”但是;向交通壕里摸索的时候险象环生。副班长黄发礼突然被两个敌人抱住;黄发礼喊:“是自己人!”趁敌人犹豫的一瞬间他开了枪。前面;交通壕里挤着几十个敌人;一个戴着皮帽子的军官冲过来把黄发礼的枪抓住了。黄发礼说:“误会!我是一营三连的!”皮帽子问:“刚才谁打的枪?”黄发礼说:“不知道;可能是后面!”手电筒照了过来;皮帽子看见黄发礼一身国民党军军装;放心了——黄发礼;一个小个子战士;一个多月前他还是黄维兵团里的士兵;在运河附近被俘虏后没几天;他就参加解放军加入了包围杜聿明集团的战斗;虽然身上的军装还没来得及换;但是他说“自己的立场早就换了”。趁敌人松懈下来;黄发礼突然一个信号;后面的战友一起冲了过来;数支冲锋枪猛烈扫射;交通壕里顿时乱成一片;然后就是寂静;敌人的尸体把交通壕塞满了。“去向连长报告;”黄发礼说;“我们占领了这段交通壕;等天亮了;就让主力从这里冲进去!”
李弥跑进了邱清泉兵团的防地;第九军也放弃阵地向陈官庄防线跑了过来。邱清泉和李弥的部队拥挤在一起;引起了巨大的矛盾。杜聿明规定;突围的时候;两个兵团轮流当前锋;先由邱清泉兵团发动攻击;李弥的部队担任掩护;然后;李弥兵团越过邱清泉的部队继续攻击——“更替跃进;突出重围”。
邱清泉在指挥部里把第十二军一一二师师长于一凡骂了一顿;说他的三三六团在郭营被歼灭;三三五团在左砦投降;而这两个团的损失影响了整个战局。于一凡抗辩说:“我是一个师;却担负着一个军的防御正面;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谁能维持下去?”邱清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向于师长下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你坐飞机回南京去暂时休息一下;我给总统打电报!”于一凡顿时愣住了——谁不想赶快脱离战场?但是;此时此刻;这一奢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于是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邱清泉;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怎么真实:是不是邱司令官的脑子出了什么问题?
邱清泉已经没有了平日不可一世的狂妄;他被眼前国民党军的这种“一泻千里的崩溃”弄得惊恐万状;“终日呆坐在敌我态势图前垂头丧气”;不断地自言自语道:“真正崩溃了!真正崩溃了!”七日晚上;参谋长李汉萍发现邱清泉喝得酩酊大醉;蒙着头睡在床上什么也不闻不问——“我恐怕当晚崩溃;向他请示办法。他怒气冲天地说:‘让他崩溃好了!’”
八日;美国记者西默·托平还没有完全走出战场。身后的炮声似乎减弱了;他问身边的护送他的解放军战士:“炮火已经停止;徐州守军是否已经完蛋?”
“是的;”解放军战士肯定地回答;“杜聿明就快完蛋了。”
西默·托平在一个村庄里与解放军官兵一起享用了一顿猪肉和米饭——“寂静的黑夜似乎都变得鲜活起来;到处都能听到士兵情绪高昂的歌声。每一位共产党战士看来都粗略地了解淮海战役的总战略以及来年夏季将在长江上展开的下一步行动……我凝视着夜色;豁然觉得明智起来。我明白我们错过了作出重大抉择的岔路口;毛泽东走的是他的革命道路;而我的国人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我现在意识到;美国人与共产党人自由交往的时刻已不复存在。在延安;不再会有友好的宴会和气氛和谐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辩。毛泽东正致力于他的革命事业;任何外国人——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都无法左右他的方向。”
西默·托平走到另外一个村庄;他遇到了一个“自一九三六年以来一直在解放军的队伍中任职;这期间只见过他妻子和家人一面”的干部。这位干部在西默·托平的笔记本上写道:“为了民主;为了自由;为了幸福;我们愿和我们的美国朋友一起战斗到底。”签名是“田武昌”——因为没有写明职务;因此;无论是西默·托平还是今天的我们都无从查明这是否是个真实姓名;一个猜测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给部队起代号时;通常喜欢借用中国大城市的名字。
心绪复杂的美国记者西默·托平已经喜欢上了纪律严明的解放军官兵。他很愿意让充满好奇心的他们摆弄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并按照官兵们的请求现场操作了他的那台英文打字机;然后不厌其烦地回答解放军官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位年轻的步兵战士问及有关自助餐厅的问题”让西默·托平着实吃惊。无法得知提出这个问题的士兵;他是从哪里得知世界上还有“自助餐厅”这种代表着悠闲富裕生活的东西的;也无法得知这个士兵如何在身处战火之时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最终;这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的自信令西默·托平感到震惊:“等全国解放了;再过二十年;我们也将有自助餐厅!”
八日夜;陈官庄战场上;已经被压缩得非常小的包围圈的四周到处都是挖战壕的声音;数百只铁锨镐头在月光下闪着光亮。华东野战军官兵决心把战壕一直挖到国民党军残存部队的眼皮底下。
四连一班副班长杨金堂二十二岁;他身材高大;平时身上总是两支枪。这几天他害了眼病;两眼肿得像两只铃铛。班长让他下去休养;他说不要紧。晚上的时候;任务来了:四连以一个班的兵力;用迅猛的战斗动作抢占距敌二十多米远的一座大坟包;并且坚守住;掩护全营挖战壕。一班争取到了这个任务;杨金堂带着三名战士上去了。刚往前爬出不远;敌人就发觉了;机枪子弹打过来;杨金堂的手被子弹打穿了;脖子上也被子弹擦着直流血。连长爬上来问他行不行;他让连长赶快去指挥挖战壕;不用管这里。敌人很快发起反击;在爆炸的火光中;杨金堂脖子上的血冒着热气。击退敌人的反击后;身边的三名战士都因负伤被抬了下去;阵地上只有他一个人了。月亮渐渐向西倾斜下去;杨金堂的半个身子已经麻木;脖子上的血结成了冰块。在意识逐渐丧失的时候;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坚持住;他的汤姆枪依旧在“咯咯”地响着;当面的敌人始终抬不起头来。战壕已经挖到距当面守军仅三十米的地方;那边杨金堂的汤姆枪突然不响了。连长派人上来一看;昏迷了的杨金堂右手扣在扳机上;左手握着一颗烈性手榴弹。
解放战争(Ⅱ)字数:3569字号:大 中 小 淮海大平原又一个寒冷的黎明来临了。
以陈官庄为中心;在杜聿明集团最后龟缩的几座村落的四周;华东野战军官兵决心要把他们脚下的土地挖个底朝天;无数条战壕向着国民党守军最后的阵地前沿一寸寸地接近。在凛冽的寒风中挖掘了整整一夜的官兵知道;战壕距离敌人的前沿越近越好;那样等冲锋号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战壕里一跃而起;端着汤姆枪瞬间冲到敌人面前——那个敌人最好就是杜聿明!
勇敢地向前进
淮海大战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从徐州南撤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陈官庄附近地域;至今已经一个月有余。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当炮声再次从陈官庄战场轰然而起时;攻守双方的官兵都知道;这是这块已经尸横遍野的大平原上的最后的一搏。
在狭窄的包围圈四周;华东野战军各突击集团火炮狂吼。东面;李弥兵团已经崩溃;各军官兵疯狂西逃;潮水般涌进邱清泉兵团的防御阵地;然后越过这些已经残破的阵地继续向西溃败。邱清泉兵团各部队已经混乱;各个村落据点之间被华东野战军穿插分割;兵团部的指挥系统已经失灵。
九日上午;国民党军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亲自飞到陈官庄上空指挥轰炸;企图为西逃的杜聿明的部队炸开一条通道;但是轰炸似乎没有起到作用——“车辆部队大白天向陈庄、刘集地区运动;解放军从而发现了国民党军突围的方向;对于东、南、北各方的攻击更加猛烈。”
杜聿明意识到陈官庄危在旦夕;决定离开这个被困了一个多月的村庄。
与他同行的是邱清泉;两人准备去第五军军部。
第五军军部所在地陈庄;虽距陈官庄不足两里地;但是;需要穿过两个村庄之间的临时飞机场。走出陈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