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大量依赖进口铁矿石和钢铁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扭转。

辽宁的铁矿和东北各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让日本摆脱了资源贫瘠国家的帽子。

把远东的苏联煤矿夺下来,对于日本来说,意义并不大。

除非一个原因,轴心国战略统一部署。

日本和德国在战略上获得协同。到时候,即使苏联再强大。人口再多,面对两个军事强国。苏联也无法抵挡从东西两面的压力,在战争中覆灭也将成为定局。

而获得了东西大通道的德国,在扩充势力之后,其辐射面积将直接抵达太平洋。如果到时候日本还是和德国战略联盟,那么其作战将直接针对一直脱离战火的美洲大陆。

苏联的紧张,无非是怕日德同盟之后的不利局面。

虽说,苏联和这两个国家都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但一纸条约的约束力有多强,这一点双方都不好说。

曾一阳虽说知道历史真相,但说着说着,从日军的地面作战乏力,从日德海军的战略,乃至日军航空兵的发展,得出了一个于历史相悖的推断。一旦德国准备好对苏作战,日本将有很大可能和德国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东西夹击苏联。

在说出这个论断的时候,曾一阳自己都差点吓的跳起来。

从整体上说,历史并没有朝着原来的方向偏离,但是对日本来说,对中作战却比历史上困难不止数倍。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百万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死死的拖住。

这个结果,让日本大本营也非常无奈。

想要一口吃掉中国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日军撤离中国战场,凭借日军扶持起来的伪政府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维持的下去。

在中国战场没有取得结果的相持阶段,日本也在寻求战略上的转变,或者说是开辟新的战场。这一点,对日本情报工作非常细致的苏联是不会看不出来的,一旦苏德战争爆发,难免日本不会有所想法。

苏联拥有对德日来说最安全的石油通道。

苏联的巴库油田是全世界都闻名的石油产区,开采容易,储量大,而且远离海洋,一旦被德日占领,两个军事强国将彻底摆脱石油给海军带来的束缚,新的一轮战略争夺将再次开始。

曾一阳走后,华西列夫斯基在沙发上独自一个人座了很久。

铁青的脸色,也不知他是为和曾一阳的这次交谈的不顺,还是苏联在世界大战中所担负的尴尬角色而担忧。等到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的秘带着两人穿戴整齐,似乎有点严肃的人在他的面前。

“怎么回事?”

华西列夫斯基眼神瞟向了他的秘,没有人喜欢在沉思的时候被打断,而站在华西列夫斯基的位置上,他周围都是机密,国家机密。怎么可能有人在不经过他的允许的时候,就冲入他的房间?

秘挣扎着才解释道:“将军,这两位是国防人民委员会的。有一份备忘录需要你签字。”

秘没有说太多,但华西列夫斯基却像是被电着了一般,立刻就警醒了过来。

如果在苏联,有一个组织可以让所有人都害怕的话。那么这只能有一个。国防人民委员会下的国家安全总局。在战后冷战时期,这个机构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克格勃。

直接效忠于最高领袖斯大林,在其执行的任务中,甚至还击毙过一味苏联元帅,叶戈罗夫。

华西列夫斯基还不知道,他回答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发抖:“什么事?”

“将军,这份备忘录请您过目。如果没有异议的话,需要你最后签名。”特工递上了一份相对有些潦草的速记手稿,记录的内容却很详细,甚至连他和曾一阳的问候话语都一字不落的印在纸上。

他低头默默的看着。左手习惯性的摸着上装的口袋,拔掉钢笔帽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份屈辱的感觉来,他是总参谋部的次长,却在约见苏联盟友的密谈中。却受到国家机器的监视。

难道他的忠诚,就那么不值得被信任吗?

特工很满意的将签好字的文件收起来,微微点了一下头,转头对身边的副手说道:“马上送红宫。”就离开了房间。

而心力交瘁的华西列夫斯基全身酸软的倒在了沙发上。满脑子都是曾一阳刚才说的话。

“战略防御系统中,纵深防御应该是迟缓对手的行动。让国家拥有更多的时间完整全军全国的总动员。”

“两国交战,实力差距处于弱势的一方。在第一波国防防御时候,不应该将最精锐的部队大量集结在国防边境,容易被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围歼……”

“失去精锐部队,短时间内不仅军队士气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完成动员的新兵,因为没有老兵,无法补充部队,而完全由新兵组建的部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

夜色下的红场,没有夺目的霓虹灯,甚至连灯火都被管制了。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灯光是唯一在黑暗中能够辨识的亮点。

斯大林坐在担任沙发上,手上拿着他钟爱的烟斗,一份不算太长的文稿放在膝上,看上一页,似乎还微微点头的表示认同文稿上的内容。

当他看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皱起眉头来,苏军国防部署中,很多思路都是来源于死于大清洗的苏联元帅哈切夫斯基,这位国内战争时期就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在战争之后,致力于研究苏联的战略防御问题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并一再主张苏联的装甲部队的建设。

大纵深,是苏联防御欧洲敌对势力的最后的一个筹码。

可一旦开战,初期的防御该如何做,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让斯大林承认,红军不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军,这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承认的。但如果一旦在开战之初,不仅没有把对手赶出国门,反而让精锐作战部队损失惨重,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问题。

想到这里,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文稿,拿起电话给秘处打电话,让朱可夫连夜赶到红宫,来商讨。

苏军已经把国内一半的兵力都布置在西线国境线不到200公里的区域内,但是一旦前线的作战失利,被德军突破了边境防线,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德军可以迅速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是一个让苏联陷入绝境的可能,斯大林不得不重视。

半个小时之后,侍卫敲开了斯大林会客室的房门,斯大林没有站起来,只不过抬起头看了一眼从门口走进房间的朱可夫将军。

随手将手中的文稿递给了朱可夫,斯大林说:“你先将这份备忘录仔细看一下,这是曾一阳和华西列夫斯基之间的谈话记录,大部分都是远东的战略推演。但是其中不少地方对于西线的防御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朱可夫连口气都不敢喘,拿起文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蒙古的哈拉哈河边上,朱可夫当时临危受命,委任为第57特别军军长。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等之内的集团军一级的作战单位。

在物资无忧的情况下,在兵力,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日军前线的第23师团和第7师团击溃,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导致日军在战争爆发4个月之后,宣布投降并开始苏日和谈。

朱可夫和曾一阳的会面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发生,两人都是年轻俊杰,但是匆忙的会面之后,朱可夫需要谋划一场大胜来向日军显示苏联的军事实力。曾一阳却筹划部队进入东北之后的生存问题。

所以,两人的接触不多。

可朱可夫看到曾一阳人在中国东北战场,但他的眼光却注视着整个世界,能够有这个样才华的将军,他的名字一定会载入世界军史。

合上文稿的朱可夫心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有什么说的吗?”斯大林浓密的胡子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威武中带着英气,渐渐有些花白的胡子,苍老了很多。

朱可夫这才惊觉:“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参谋部会马上拟定一份备用方案交给您。”

朱可夫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斯大林很满意,点头赞许道:“很好,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要想侵略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将他们打出去。”

斯大林用力的挥动了一下手臂,当年他在南方方面军当政委的时候,正是用这种鼓舞的办法,让士兵斗志激昂。

 第四八六章 陪都夜景

一晃半年而过,东北的局势已经进入平稳的发展期。/

关东军在这半年之中,不断的发展,总兵力已经接近了50万大关,加上朝鲜的日军驻守部队,中国东北五省加上朝鲜,日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80万人。

而中国战场的格局,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一阳这次从西北出发,担任两党的调停副手,最重要的一点是,山东战场主力已经开始转移,过江的新四军组建替代原来的5战区的主要抗日斗争。

陈粟主力已经越过运河抵达苏鲁边境,在南方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悉数撤离之后,只留下少数游击支队还在坚持维持已有的抗日局面。在此关键时候,两党都希望解决皖南事变给双方带来的矛盾。当然,仅仅是调停,也不会指名需要曾一阳出面,更重要的是美国特使到来,希望和他会面。

在日军还未从中国撤军,抗战未全面胜利之时,中国必须实行全面的统一抗日阵营。

而蒋介石也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美日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美国政坛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加上日本的海军在短期内的实力是超越美国的。不仅仅是日军的航母编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更重要的是,日德结盟之后,美国已经无法隐藏在幕后,因为美国的利益和英国是一样的,德国的崛起只能是削弱美国在世界事务上的影响。

从潼关野战机场出发。曾一阳忍受着飞机的颠簸给他带来的微微情绪波动。

随着德国在六月,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对国际局势敏感的各国首脑都将明白,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最终对决将在不久上演。

作为轴心国中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