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张古口,转而进攻丰镇,那么大同就危险了。

一个师团多一点的兵力,整整牵制这整个晋绥军北线防御的十几万人,这给战役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曾一阳想了想,忽然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试探一下香月清司的底线呢?

要知道,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还在日本,华北日军的底线还没有全部暴露出来,让那支部队去比较好呢?

曾一阳低头将整个华北能动用的部队筛子般的过了一遍,想来想去,还是让孙连仲的那个军去。

配合李默庵在涿州的第10师,进攻门头沟,出现对丰台日军两面夹击的趋势,迫使日军察哈尔派遣从燕山入关,从而降低日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我的意思,乘着蒋先生来华北的机会,让孙连仲配合李默庵的攻击部队,出现在门头沟的外围,这样一来,从南线进攻北平的攻击兵力也有了,只要北平的日军退防,中央军的也算是挽回了局势,立下了大功。”曾一阳心底也觉得日军推出北平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北平600年的国都身份,只是在10年前,国都的身份才被南京代替,但是在国人心中,北平的地位几乎和南京一样重要的城市。

尤其是华北,被视为政治中心。

日军一旦退出北平,那么也宣示者侵华战争的失败,这个脸,日本人丢不起。再说了,日本人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军官让部队战败,为了武士荣誉,也会选择自杀,如果香月清司的压力大增,那么日军势必会选择固守待援。这种局势算然不能有什么战机可言,但是政治上的意义却是巨大的。

“你看让孙连仲的26路军,配合李默庵的第10师进攻门头沟,再让宋哲元的29军五个师进入保定至涿州防线,守卫平汉线,如何?”这个想法,在曾一阳的心里已经想了很久。

曾一阳见张学良沉默不语,解释道:“虽然这样的布局,不能让华北日军出现大量的破绽,被我军利用,但是能将香月清司吓个半死。”

至少可以让香月清司以为,中**队破釜沉舟,有将第5师团留在怀涞的决心,这就够了。

“就为了吓他?值得吗?”张学良反问。

 第三十一章 蒋介石的政治手腕

第三十一章蒋介石的政治手腕

曾一阳含笑不语,给张学良倒上一杯凉茶,就这样看着对方。//

曾一阳的眼神说不上犀利,但张学良毕竟心中有事,很快,连喝茶也掩饰不了心中的苦闷,便对曾一阳吐露道:“北方刚刚战事有些起色,但委员长……”

张学良怔怔的盯着茶杯,良久才深深的叹了口气。

“东北军要南下?”曾一阳明白了张学良心中的苦闷,毕竟对于东北军来说,在华北一天,反攻东北就有一天的希望,真要南下,那么连这点希望都要被剥夺。

对于东北军部分南下,曾一阳也有准备,不过真要讲东北军抽调出北方战场,那么华北的局势将要变得更为艰难。

从张学良的担忧的愁容,曾一阳看到了一个答案,张学良的不甘心,是担心东北军一旦南下,那么好不容易整合起来的东北军,就会出现分裂,这种分裂将可能步桂系的后尘,让兵强马壮的东北军沦落为不入流的小军阀。

在几年后,东北军将被具体的某些番号代替,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东北军。

“你怎么知道?”张学良大惊道。

“这不奇怪,华北并不是国防部的战略中心,孰轻孰重自然很容易分晓。再说了,华北打的再激烈,对于淞沪战场来说就更被动,如果日军放弃淞沪战场,转而全力从华北进攻,自华北平原往南分两路进攻,一路沿着平汉线,一路沿着津浦线,几乎大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对于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日军,将占有较多的优势。”

东北军是事发突然,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给他们考虑,日军就从天津进攻到了北平。但阎锡山可是摆出了一副要可日军决战的架势,但这种决心一厢情愿的意味很浓,毕竟在大同决战,晋绥军要防御的困难程度要远远大于在山西中部平原上与日军会战。

这是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东西两面是高山,中部一排并列着三个盆地。

大部队施展不开,小部队上去绝对是添油战术,只能让战火越烧越旺。

而且晋绥军的宝贝家当,大部分都在太原,尤其是太原兵工厂,是**控制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阎锡山能够在短期内扩军十多万,让晋绥军达到了十五前列的四十万大军,都是太原兵工厂的功劳。让他丢弃太原兵工厂,无疑是抽掉了晋绥军最后的命根。

所以,阎锡山从一开始就避免让太原暴露在战火中,反而希望日军首先进攻大同。并希望傅作义全力帮组他防御大同,并答应他,只要守住大同,那么将大同就给傅作义。

盛产煤炭的大同,可不是绥远那种苦寒之地,傅作义当然很动心。

“但是华北的中**队虽然数目庞大,但有战斗力的部队并不是太多,尤其是杂牌军,更是让人担忧。”说道这里,张学良也微微有些愧疚,他也压制了好几年杂牌军。

军饷都是能拖就拖,武器弹药也是补充不足。一个士兵出征,东北军每个步兵有80发子弹,但是宋哲元的29军只有30发,到了孙殿英的新5军只有20发。

要是战斗激烈,这点子弹根本就不够两个小时的消耗的。

曾一阳当然知道孙殿英的气节并不可靠,但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说,孙殿英在抗日前半段,是出过死力气的。从内心,他也不希望将这些人压制的太厉害,把这些可观的武装力量推到了日本人那里。

蒋介石突然出现在了洛阳,秘密召见了还在洛阳垂头丧气,没有去重庆上任的重庆市卫戍司令——刘峙。这位越来越让蒋介石失望的刘大将军,在接受蒋介石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之后,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负气的时候,一番收拾之后,也踏上了去西南的道路。

刘峙是舍不得他的精锐94师,他也不想想,现在94师在汤恩伯手中,还能轻易回到他的手中吗?

一天后,蒋介石到石家庄,战局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83师,攻克了长辛店,收复宛平,但在丰台受阻。

而第14军中将李默庵率领其主力第10师从涿州进攻门头沟,试图一举打通从保定道北平南苑机场的通道。一旦这条道路打通之后,那么面临绝境的日军,只能选择退出北平,从而保存实力。

刚到石家庄,蒋介石就匆匆见了一面张学良,不过从张学良不悦的申请,多少能猜到他们的一些谈话内容。

蒋介石倒是想见曾一阳,不过曾一阳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

而在前线指挥的李默庵,面对关东军独立第11旅团的5000多防守日军,却是毫无办法,实力上的差距,加上日军占据了有利地形,让他只能止步于北平的南门,哀叹未能建立奇功。

任何一支攻克或者收复北平的军队,其受到的荣誉将是巨大的,但北平郊外,已经没有那支中**队有这个实力,在和日军的战斗中占据绝对优势。

卫立煌指挥的两个德械师最后还是没有突破香月清司在北平近郊的防御,在20师团和独立1旅团的反攻下,且战且退,渐渐的丢失了前期收复的一些城镇,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准备退守蔚县、阳原,补充兵员后在山西阻击日军的进攻。

卫立煌撤退的消息,让日本人一阵轻松,日军华北派遣军的第14师团,16师团,还都没有进入黄海,只不过刚刚从本土。登陆塘沽至少还需要4天以后,能够在这个时候稳定平津的防线,让香月清司的声望大涨,任命为第一军司令官,将指挥6、14、20师团,成为华北日军当仍不让的实权派。

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已经从本土起程,赶赴北平准备在北平组建派遣军司令部。

香月清司可以送一口气了,短短一个半月的前线指挥,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中**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迟缓,反而像是装上了车轮似的,反应一点不比日军慢多少。

这也是可以想象的,抗战爆发一个多月以来,中国境内的铁路大部分都还在**手中,而日军控制下的铁路,工人的反抗情绪也比较大,导致道路运输并不是太畅通。相对于中国工人的抗日热情,日军显然带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九一八的事情会重演,只要大军一到华北,东北军就会逃的无影无踪。

只要华北能够轻松拿下,日军就不会开辟第二战场。

但现在华北的困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这也是日军,不断的再华北增兵,企图从正面将中**队的主力全部消灭。

石家庄张学良府邸,蒋介石的到来,让张学良只能搬家。作为正太路的起始站,石家庄整个城市建立不过短短的十来年,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是发达的铁路网,不但连接中原首府开封,而且还衔接山西的太原,成了连接整个华北的四通要道。

仅仅一天,蒋介石在石家庄就经历了一次从天堂到地狱的失落。

日军察哈尔兵团出现在大同北面,进逼丰镇,这才是战局瞬变的开始。26路军仅仅一个师的兵力配合十四集团军主力攻击北平外部防御的失败,让华北的战局,向着阎锡山估计的那样发展。

天地良心,阎锡山根本就没有打算跟日军在大同火拼,他只想让日军知难而退,放弃进攻山西的计划。

所以,大同周围只有一个61军,军长李服膺手中的兵力明显不能和日军相比。

同日,刚刚升任第七集团军司令的傅作义,率领35军回援晋北,接应已经从绥远的部下到山西,配合阎锡山的山西的防御计划。

在第七,第十四集团军在失去了在怀涞山区阻击日军板垣师团的进攻步伐后,孙连仲也跟着李默庵的第10师退守涿州,接着就防御涿州周边的良乡,在良乡西南之窦店于日军对峙。

所有人都知道,日军是在等待援军,但是对于**来说,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扩大战国的机会,反而华北**已经收到了莫大的威胁。全力进攻,将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