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不想解决汉中的中央军,当时红军占据陕西的时候,宣传说的好,就是北上抗日,连中央也都是这么宣传,还谴责中央军打内战,如果红军真的乘着这段时间拿下汉中,不但舆论上失去了支持,更是会被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国家的罪人。

红军入陕才两个月不到,日军的出兵热河,曾一阳不得不组建一支部队,补充到察哈尔的防线上去。

好在二方面军虽然兵力不足,加上红25军,守卫陕西已经不成问题。

“一阳,你说打汉中,中央会不会派上我们。”黄苏有些期望的说道,曾一阳刚去见过主席,加上老总他们都在,如果需要红四十军打先锋,这次缴获肯定不会少。

“不会,三方面军说白了就是红四十军的两万人,还有六十七军的两万多人。本来六十七军战斗力不强,现在华北和关东军打过一仗后,战斗力也上来了,装备也补充了不少,但这些都要等到伤病都归队后才能见到成效。就这四万多人,还要防止绥远的傅作义进攻陕北,山西的阎锡山渡过黄河,我都嫌兵力不足,怎么可能抽调部队去陕南。”阎锡山自从和关东军联系上后,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至少跟刚被红军打败时不可同日而语,曾一阳清楚,阎锡山是想在几股势力中左右逢源。

“不过,我觉得打汉中彭老总指挥全军的可能性很大。”曾一阳想了想,接着说道。

“我觉得是林总,林在长征进入甘南之前,一直是方面军总指挥。彭总虽然不差,但也是刚当上方面军总指挥,很可能坐镇后方。”黄苏不同意道,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中战斗力最强,人员最齐整,人数最多的军团。

如果中央决定用一方面军的兵力,进攻汉中,那么一军团军团长是最有希望成为战役指挥员的。黄苏想的倒是不差,但他忘了一点,如果军委再偏袒一军团,说不定另外几个军团长就要不服气。

而彭总的资历老,三军团也是凝聚力最强的部队,战斗力一点不比一军团差。

“我敢和你打赌……,可惜了,你现在没什么可以输的,连下个月的津贴都输给我了,还是算了……”曾一阳摇着头,可惜道。黄苏和曾一阳搭档,最不得意的就是曾一阳时常会对未来的一些看法和黄苏打赌,只不过输的人一定是黄苏。

“我还有半坛子地瓜烧,大冬天的喝上一口,在风口都能感到胸口的热乎劲。你赢了,这酒就是你的了。你要是输了,你的钢笔给我就成。”黄苏盯着曾一阳口袋中露出的黄灿灿的笔帽。

“老黄,我不是说你,你的人品越来越差了……”曾一阳叹息道,惋惜的看了一眼黄苏,心说,用半坛子地瓜烧,想要我的金笔,门都没有。

没办法,谁让曾一阳是从未来来的呢?

可这次不一样,历史上红军在三十年代根本就没有占据过关中,更别提什么汉中了。

曾一阳这次打赌是用他对于整个局势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当然失败的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他觉得不大。主席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而王(明)却在苏联被冷落。林军团长是不错,但主席也不能一直偏袒他,变成了培养自己军队势力,一个领袖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这次见到主席,曾一阳心中越来越感觉到了那种领袖的气息。虽然对曾一阳,主席一直就是那副亲热劲,说白了,主席是看着曾一阳长大的,和曾父也是战友关系,当然要照顾他,把他当成小辈看,也在所难免。

但眼神中,那种意气风发的光彩,是任何人都学不来的。

见过列宁,见过斯大林,曾一阳从他们的眼中也能看到这种光彩。正是这股无形的力量,才推动他们成就一代伟人的光辉。

“还赌不赌?”黄苏追问道。

“不赌了,我怕你输了又反悔。”曾一阳一翻白眼,没好气的说:“还是好好想想黄河的防御吧!一方面军要打汉中,我们的任务也不轻,一定要守好黄河沿岸,尤其是榆林还在傅作义的手中,时刻能威胁到陕北的绥德、清河等地。”

曾一阳带部队参加长城抗战后,蒋介石电令傅作义出兵榆林,这些都是当时情况下,红军和晋绥军默认的,傅作义象征性的用一个团驻防榆林。

在曾一阳眼里,阎锡山更像是一个商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时的豪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商人的唯利是图。阎锡山是最容易立场改变的人之一,红军不得不防止晋绥军的军事动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被板垣征四郎说成‘蛇鼠两头派’,也不是不无道理。太原兵工厂还在他手中,武器弹药也不缺,但是他在中原大战后,失去了河北,北京,天津的财源,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好在现在阎锡山财力不足,无法指挥大军进攻陕西。但如果南京方面出钱,山西出人出枪,说不定阎锡山会背弃先前的协议,进攻陕西。

阎锡山和比利时人合作,建造贯穿山西全境的铁路,但是经费一直没有着落。

早就设计完成的铁路工程图纸,沿线地质勘探也完成了,可就因为他凑不出足够的修建款项,只能造一段,通一段,请不起工人,只能让部队去做工。

相对于蒋介石来说,钱是小事,反而军队很少打胜仗,才是他最难受的。

第一军北伐就不用说了,武器、装备、人员,都是第一时间补充。但是北伐让张发奎的第四军异军突起,桂系的第七军也是名声显赫,唯独缺了第一军的影子。而代表国民政府的第一军,在南昌城大败,连指挥军队的师长都逃了,成为军界的笑柄。

蒋介石一直努力想以一个元首的面容出现在公众面前,以实力为尊的部队,却屡屡驳他面子。

胡宗南被蒋介石看重,并不单单他是蒋的同乡,胡宗南在打仗上也有一手。北伐第一师虽然在南昌打败,但胡宗南却在南昌城外,一个团击垮了孙传芳的一个师,这才是他被重用的理由。

说白了,第一师是蒋介石中央军的样板部队,是一支给人看的,威慑人的部队。

全师三万人,比的上一个军。轻重火力齐全,除了在汉中有些施展不开之外,胡宗南一心要守住汉中,难度也不大。

“不过中央并没有打算全歼第一师的计划,主要是用大兵压境的态势,迫使第一师撤离汉中。”只要有两三年,蒋介石再妄想消灭红军就成了奢望,现在的红军兵力上不少,但精兵不多,硬攻汉中或许第一师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但伤亡一定不小。用几万红军的种子,去获取一时的胜利,对红军的实力影响很大。

“明天就会知道答案。”曾一阳接着道。

部队打完了,重建,也是需要老兵和干部并没有很大损失的情况下,用两三个月的时间,补充兵员和训练新兵,又是一支强军。

再说了,消灭胡宗南部,一旦伤亡过大,那么阎锡山心思肯定会活络,河南的刘峙也不会做视,武汉的何应钦也不会干瞪眼。

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贺总、彭总、林总,各个军团的政委都列席了,曾一阳和黄苏两人坐在角落中。对于曾一阳一开会,就往角落里钻,黄苏是意见的。

可架不住曾一阳这人倔,就是看准了那儿离主席台远,就往哪里坐,都习惯了。

会议一开始,并没有讨论进攻汉中,而是将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获取了哈密之战的胜利,大军已经进入吐鲁番盆地,胜利指日可待……

曾一阳在台下默不作声,心里可就骂开了,盛世才这个王八蛋,自己手下的归化军不是尕(ga)司令马仲英的对手,投靠苏联人。在国内,听红军,国际上听共产国际的,让他不但得到了苏联人的好感,连红军中也有不少人对他赞扬有加。

这就是盛世才命好,投靠了一个好主子。

飞机坦克都有了,天上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地上一个苏军坦克团归他指挥,还佯装败退,让马仲英追着跑了小半天。

才在河道上,伏击了马仲英的骑兵,才勉强获得胜利。

自己一万多人,飞机大炮,啥都有,对付才六七千人的马仲英部,还一败再败,真不明白,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学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黄郛代表国民政府,和日本人谈判结束,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这才是大事,协定中,国民政府虽然不承认热河失陷,但允许日本人驻兵,中**队退出热河防御阵地,就让全国一片哗然。

卖国,这才是真正的卖国。

打胜仗,还丢失领土的事情。清朝有过,但是清政府被推翻二十多年了,现在国民政府也这么做了。各地的学生闻听消息集结在一起,游行反对,面对高压水龙头、警棍、还有黑洞洞的枪口,少不了受伤者。

蒋介石的声望再一次被贬低。奇怪的是,这次,不但汪精卫没有反对蒋,连孙科也没有反对,只是默不作声,对于报纸的采访箴口不言。

……

这些新闻,曾一阳和黄苏早就知道,国内军阀遍地,但真要是国家大事,还真瞒不了民众。盛世才通电全国,说他打了打胜仗……

黄郛由于在谈判中让国家蒙羞,通电全国宣布辞职……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是通电,这也算的上是‘民国特色’了……

……

之后才是重头戏,出兵陕南,进兵汉中的军事行动,才让所有红军指挥员不由得巍然正坐。

总司令下达命令:

“红五军团,出兵陕南,攻击白河切断关中和湖北河南的联系,吸引中央军38军主力在石康布置防御阵地;二方面军的第三军从西河出发,配合一军团进攻略阳,攻克略阳后,兵锋直指汉中门户定军山;红三军团进攻石泉。战役指挥官为彭德怀。”

此命令一出,一个人的脸色顿时苍白。一军团的林军团长,在长征路上就是方面军总指挥。

本来他以为,这次战役的指挥权一定不会旁落,非他莫属。

他甚至在盘算着,利用这次指挥大军的便利,将曾一阳手下的炮兵旅调用过来。

但是军委商定下来的结果,顿时让他大失所望。林指挥战斗稳重求胜,好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