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以哲急忙道,这个联队给二支队的伤亡是最大的,他从军二十多年,光从敌人的火炮数量上,就能大致判断出对手的人数。

他心中暗暗着急,对付一个三千多人的野战联队,这不是硬碰硬的打法吗?

要是伤亡大了,部队想要退就难了。

“参谋长。”

一支队的参谋长谢维俊知道陈光要下作战命令,急忙掏出了纸和笔,准备记录。

“命令王炳南团,五点整,佯攻45联队正面,给炮兵指引火力点。等炮火一停,全团给我压上去;命令李全福团,攻击45联队侧翼,阻击在其侧翼的47联队的增援。七点整,全军发起总攻。”陈光已经通过电台知晓了,关东军已经派出第七师团支援第六师团,要是让日军两个师团合到一起,那根本就不是现在的纵队能够啃得动的。

早一刻,击垮第六师团,对红军来说,就早一分掌握主动。

他不止一次,和曾一阳交换过意见。认为,如果第六师团被击垮,那么关东军很有可能做出的动作就是——退兵。

至于退到哪里,这根本就不是他想的事情,可红军已经拖不起了。

曾一阳通过通信员给他传递了一个消息,就是阎锡山已经和日本人接触。正是举棋不定的时候,如果红军无法用一场大胜刺激阎锡山,那么很可能将要腹背受敌。

至少,阎锡山不再供应红军补给那是一定的。

手中三个步兵团,另外加上炮兵支队的两个炮团,他实在没有理由,会在这场逆袭中有失败的可能。

和往常一样,塞北的夏天,天亮起来比较早,五点钟,日军整齐刷刷的都起来了。准备和往常一样,先吃早饭,然后打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用炮弹消灭中**队的有生力量。

但注定这个早晨将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早晨,正在生火的日军士兵,诧异的发现,中**队的阵地上的士兵,正有序的从战壕中爬出来。

呈散兵状,向他们摸过来。

人数不多,但中**队不像以往那样,缺乏有效的配合。反而是行动敏捷,爬几下,然后就地一滚,即便是枪法很准的几个老兵,也无法在二百米的距离内射中对方。

瞄准了半天,总不能不打吧!

于是,日军阵地上,率先就想起了枪声。

除了能够清晰的看到,子弹瞬间打入中国士兵附近的地里,打起一团沙土之外,连毛都伤不了对方。

顿时气得几个老兵哇哇乱叫,熟练的拉起枪击,将空弹壳从枪膛里退出来,黄澄澄的子弹壳,弹出枪膛,飞到了一边,继续着同样的动作。

注定要让这些日本老兵失望的是,他们以往百试百灵的枪法,瞄准这些中国士兵的时候,却失灵了。

对方毫无规则的动作,根本就没有行迹可寻,对于战场上掩蔽物的利用,更是出神入化。尤其让他们惊恐万分的是,竟然在一个他们看不到的弹坑中,一发榴弹往一个日军的机枪阵地上飞去……

正在机枪阵地上趴着看前方的步兵射击的小队长,突然发现头顶有东西正朝着他的方向飞来,等到他抬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一颗榴弹精准的在掩体里爆炸,连带着他边上的一挺歪把子也被砸的四分五裂。更不要说是血肉之躯的人了。这家伙连叫冤的机会都没有,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红军以前没有掷弹筒,现在装备的还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个军人死在自己国家造出来的武器,这也是一大奇迹了。

45联队的这个大队的士兵顿时生气了,机枪也在大队长的命令下,响了起来。

不打不行了,红军行动最快的几个战士,离日军阵地不过几十米。连手榴弹都差不多能够够得上阵地了。

剧烈的枪声还持续不到两分钟,红军的炮兵,将一发试射的炮弹送了鬼子阵地上。

这家伙,可比掷弹筒和迫击炮的动静大多了。连带着大地都隐隐的有些震动,趴在地上的人,甚至能够在炮弹爆炸的瞬间,能够发现眼前地上的小石子,在微微的跳动……

这只是开始,这是45联队的联队长也感觉到了不对,连忙组织部队准备应对中**队可能出现的进攻。

 第六十四章 熊本师团的末日

第六十四章熊本师团的末日

炮火压制的同时,红军战士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往炮火覆盖的敌军阵地跑去。

两军不过间隔二百多米,全力冲刺也不过几十秒的时间。

战场上地形复杂一些,这段距离也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且日军阵地突然被炮火覆盖,已经无力回天。

一直以来,日军都是以大炮加机枪,获得了不俗的战绩。但这次,他们也能有幸尝到挨打的滋味。

“哈哈……,步炮协同,今天这仗打的才有点意思。”陈光兴致大发,感叹着。

没有人知道,四十军的战士为了这短短的几分钟配合,花了多少时间去磨合。

王以哲却明白,一旦掌握了这种战法,就可以让最少的弹药消耗量,获得最大的战果。至少他现在就发现,红军的炮火并不是太猛烈,就是精准二字,才使得鬼子的反扑一下子被瓦解在萌芽之中。

在国内,军事学校哪里会研究多兵种协同,这种前瞻性的打法。

一般军阀部队,连大炮都没有,军械库里藏着的迫击炮就是宝贝,见不得光,只有大战的时候,才会拿出来,逞威风。

“陈司令,我不明白,这个协同作战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虽听说过,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接触。”达者闻先,王以哲也不会因为自己不懂,而羞于下问。

眼前就是大战,要是再有一个懂战法的高级指挥官在边上讲解,这可比听课有用多了。

“这都是李德那洋鬼子弄出来的,当时我们四十军为了轻装上阵,大部分带的都是迫击炮,还无法做到正真的步兵和炮兵协同作战。可是,司令员硬是让大家先跑位,熟悉战术的打法,还有充分考虑战场的特殊情况。然后通过判断不同的炮弹的杀伤半径,来制定合理的协同方案。”

陈光使劲想了想,才说了个大概,其实他也没弄明白,就是听李德说,训练什么的都是照着曾一阳制定的手册学习罢了。

“听司令员说,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就是专门研究这个。李德学了四年,照他的原话,就是学到了基本的方法而已。”陈光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羡慕李德和曾一阳,能够轻松获得想要的教育,而不用为其他的事情操心。

在其他人读书的时候,陈光可是在当伙计挣钱养家了。

陈光随意的将自己军装口袋中的一个小本那了出来,递给王以哲说:“我学到的都在这上面了,不过记得不全,也是瞎记,你要是有兴趣,不妨看看。我是没琢磨出什么门道来,不过我觉得你行,毕竟是军校出来,眼界不一样。”

“啊!这样可以吗?”王以哲受宠若惊道。

“怎么不可以,又不是军事机密。再说了,即便是军事机密,你也是我军的高级指挥官,知道也是应该的。”陈光的想法太自然了,在红军中互相学习是一种风气,很多同志之间,都是相互看对方的笔记,互相学习的。

王以哲是学生出生,虽然从军也二十年,可是笔记,尤其是随身携带的笔记,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的,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接受。

怀着忐忑而又不安的心情,他还是翻开了笔记,工整近乎朴实的文字首先跃入他的视线。

“步兵、炮兵协同作战纲要……”

“步兵、坦克协同作战探讨……”

“骑兵、炮兵进攻战法……”

“飞机,坦克飞批次连续攻击……”

……

王以哲越看,越惊。说起来,红军除了有限的大炮之外,飞机、坦克这些不要说有,几乎大部分红军都没有见过。即便见到的也是老蒋追缴红军的的飞机,坦克更不要说,全国就没有几辆。

让王以哲想不通的是,红军研究这些东西干什么?

难道他们是想要组建坦克部队,飞行大队?这可能吗?

当年的东北军是有这些装备,还组建了几个坦克营和飞行大队。这些家当,都从东北撤退的时候,双手奉上,送给了日本人,想到这里,王以哲不由的心口一阵痛楚。

当初我为什么不违抗少帅的军令?而放由关东军占领北大营?

难道东北军真的是没救了吗?才短短的两年前,东北军还有数个骑兵师、炮兵旅、坦克营、飞行大队、要塞炮阵地,铁路装甲军、舰队。

现在呢?最容易组建的骑兵师虽然在,但是炮兵却没有了,没有炮兵的骑兵师,这还是骑兵吗?蒙古大军,一匹战马一把马刀的时代早就已经成为历史,巨舰大炮时代,生命的脆弱和蝼蚁有什么区别?

舰队根本就是摆设,关东军这次一进攻,东北军的舰队就躲到了福建去了。张学良下台,说不定这舰队也是替人做嫁衣了。

内疚!羞愧!愤怒!种种心情调和成一杯苦酒,让王以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王将军,身体不舒服?哦,肯定是这几天没阖眼,一定是累了,再坚持坚持,等战斗打完了,就能喘口气了。”

陈光发现王以哲脸色惨败,以为对方是眩晕。这种情况在缺乏休息,极度劳累下,他也发生过,算是有经验了。

“哦,没什么。我不过是想起了往事……哎……往事不堪回首……”

哀莫大于心死,此刻,王以哲才彻底的斩断了和东北军,和张学良的联系。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可以指引他展现报国理想的大道。

“听说你和张学良私交很好?”

“只是当年在奉军教导团的时候,用闲暇时间编写了一本训练的小册子,被少帅所重视,才和少帅开始往来的。”王以哲连忙解释道。

陈光粗犷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心思缜密的心。打仗可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大意,陈光能够从人才济济的一军团中脱颖而出,不是没有他的长处。

相反,他就像是天生将军一样,从一个怀着一腔热情的农民,到征战沙场的将军,他不过用了短短五年。要是和身边的王以哲相比,可以让王以哲羞愧的无地自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