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重向朕献上两件宝物,分别是佛郎机火炮和望远镜,其中佛郎机火炮比我大明的火炮威力强上数倍,特别是还解决了火炮容易炸膛的大问题。望远镜则可以观敌于数里之外,不但可以提前发现敌情,更可让将领用来观察战场局势,可以有了这两样宝物,我大明军队的战力将再次提升几个档次,因此朕这才提升周重为指挥同知,可能因为时日太短,所以消息还没有传出去!”
正德也深知在真话之中掺杂假话,这样说出来的假话才更加逼真,而且在说完之后,他立刻让谷大用取来几架望远镜让李东阳等人试用,结果把几个老大臣也惊的说不出话来,脑子中更是想不通这望远镜为何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
确认了望远镜是真的,那么传说中的佛郎机火炮也不会作假,毕竟以李东阳他们的身份,可以随时到兵部验证,正德根本没必要骗他们。
“陛下,这望远镜的确神奇,若是佛郎机火炮的确比我大明火炮优良的话,那么提升周公子为指挥同知倒也很正常!”杨廷和这时开口道,虽然他话中没有明说,不过语意中已经透露出相信周重具有锦衣卫官身的事了。
听到杨廷和的话,正德也是脸色一喜,不过还没等他说话,却见李东阳开口道:“陛下,就算周重身有官职,但以他现在的年纪,实在不宜担当四海提督这样的重任,而且献上火炮和望远镜虽是大功,但赏赐一个指挥同知已是不小的恩赐,若是再贸然提拔为四海提督,那就显得陛下对周重太过偏爱,恐怕会引发其它大臣的不满!”
看到身为内阁首辅的李东阳依然反对,正德也有些生气,周重年纪太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不过正德却也有自己的杀手锏,只见他再次向谷大用示意了一下,结果谷大用立刻亲自跑出去,不一会就端进来一个托盘,托盘中放着两样东西,正是周重献上来的玉米和番薯。
看到谷大用手中托盘上的两样奇怪事物,李东阳他们也都是满脸的不解。只见这时朱厚照指着托盘上的玉米和番薯向李东阳几人问道:“各位爱卿可识得托盘上的这两样东西?”
听到正德的话,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都是面面相觑,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年纪也都比较大了,人生阅历算是十分丰富,也算是见多识广,可惜却唯独没有人见到托盘上的两样东西,最后还是李东阳硬着头皮道:“启禀陛下,老臣看这两样东西似乎是某种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只是臣等却从来没有见过!”
周重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暗笑,若是李东阳等人能够一口叫出玉米和番薯的名字,那才真的叫有鬼呢,甚至周重还会怀疑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
“哈哈~,朕就知道你们各位爱卿不认识!”正德大笑着说道,过了好一会儿,才见他停下笑声走到谷大用身边,指着玉米和番薯介绍道,“各位爱卿请看,这个金色的名叫玉米,另外一个红色外皮的则叫番薯,这是两种可以食用的农作物,本不是我中原之物,而是出产于极东之地的大陆上,后来被佛郎机人带到印度等地……”
“又是佛郎机人?”听到这里时,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都是对视一眼,然后又抬头看了看周重,他们已经猜出来的,这两种农作物肯定又是周重带回来送给陛下的。
正德将玉米和番薯简单的介绍了一遍后,然后一脸神秘的开口道:“各位爱卿,朕之所以亲自向大家介绍这两种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大明将有一个天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由这两种农作物引起的!”
听到正德讲了半天也没有讲出介绍这两种作物的原因,李东阳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不知这两种农作物有何特异之处,竟然值得陛下如此重视?”
“哈哈哈~,李公不要着急,玉米和番薯都是周重带回来的,而且他在南方已经试种了一年,现在就由他介绍一下这两种作物的特点和产量!”正德再次大笑着说着,在知道了玉米和番薯的产量后,他已经将推广这两种作物当成自己未来最大的政绩了。
看到正德让自己介绍,只风周重清了清嗓子,第二次开口道:“各位阁老,这两种作物差异颇大,我们先以玉米为例,它是一种比较搞旱的作物,亩产量很高,在下在南方试种了一些,结果亩产达到了五百斤,而且这还是因为第一年没有经验,田地也不是很好,相信等到积累了经验,而且换成上等田地的话,恐怕玉米的产量还会更高!”
当李东阳等人听到五百斤的亩产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听到后面玉米的亩产还能提高,更让他们有些不敢相信,甚至脸上直接露出怀疑之色。
“周同知,你确定玉米的亩产可以达到五百斤?要知道就算是最好的稻田加上最好的稻种,也很难达到五百斤的亩产!”这时又是李东阳第一个开口质疑道,不过这时他已经改口称呼周重的官职了。
“李公请放心,当初收获这些玉米时,属下特意将吴山等锦衣卫都叫到田地边,让他们亲眼看着玉米过秤,所以若是李公不信的话,可以亲口询问吴山他们!”周重也是一脸肯定的道,不过他心中却是在暗笑,玉米五百斤的产量就已经让李东阳他们如此失态,等一下自己介绍番薯的产量时,恐怕会把他们惊的跳起来。
李东阳听到周重的保证,心中还是有些不信,当下转头对站在殿上的吴山等人的问道:“吴千户,你们真的可以证明玉米的亩产吗?”
“李大人放心,我们兄弟的确是亲眼见到玉米过秤的,所以我们敢有项上人头保证,同知大人所说的产量绝对不会有假!”吴山一脸斩钉截铁的保证道。
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功夺职
听到吴山等人竟然敢用人头做担保,李东阳也终于打消了心中的最后一丝怀疑,同时一脸激动的看着托盘中的玉米。
李东阳从孝宗时就担任内阁大学士,主持着大明的朝政,自然十分清楚大明看似强大,但外有强敌,国内更是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他在主政的期间,一直也是如履薄冰,对于粮食对大明的重要性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旁边的杨廷和等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一个个看向玉米的目光炙热无比。想想看,若是能把玉米在北方推广开来,那么大明粮食产量最少也能增加几成,到时他们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至少遇到灾荒之时,不会出现无粮可调的尴尬局面。
看到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的目光,正德也是大感有趣,而且他也很想知道对方在知道番薯产量时的表情,因此示意周重继续介绍。
周重看到正德的眼神立刻会意,当下不理会李东阳等人的震惊,接着一指玉米旁边的番薯道:“各位阁老请看,玉米旁边的这种农作物名叫番薯,番薯与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些作物不同,它可以食用的并不是种子,而是长在地下的根茎。”
听到周重介绍起另外一种作物,李东阳他们的目光也都被吸引过来,接着只听周重介绍道:“番薯这种作物有两大优势,一是它不挑地,就算是一般作物无法生长的盐碱地中。番薯也可以生长。第二个则是产量大……”
“哦。又是一个产量大的作物,只是不知这个番薯与玉米的产量相比起来如何?”周重刚介绍到番薯的产量,没想到一向稳重的李东阳竟然出口打断道,看来在得知玉米的产量后,已经让这位内阁首辅失去了往日的稳重。
听到李东阳拿玉米和番薯做比较,周重则是神秘一笑道:“启禀首辅大人,玉米的产量与小麦、水稻相比,的确是算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是却无法与番薯相比。”
说到这里时,周重故意顿了一下,然后扫视了一下李东阳等人焦急的目光,这才继续又道:“今年我得到的番薯苗比较少,因此只种了一分地,但最后却收获了三百多斤番薯,也就是说,一亩的番薯产量应该在三千斤左右,就算是把番薯晒干了,最后也应该有一千斤的产量!”
“哗~”听到番薯的亩产达到了一千斤。几个内阁大臣全都惊的目瞪口呆,就算是老成持重如李东阳。也激动的一下子站直了身子,胸前白花花的胡子也颤抖起来,若不是之前已经有了望远镜和玉米做铺垫,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亩产千斤的粮食作物。
杨廷和等人的表现也与李东阳差不多,一个个手捻胡须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本来他们还在担心皇帝陛下忽然召集自己又有什么荒唐事,可是没想到竟然一连送给他们两个天大的惊喜,若是周重的话全都是真的,那么等到将玉米和番薯推广开来后,大明在百年内将再无缺粮之虑,无数百姓都将因玉米和番薯活命,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同样也会在史册上留下一个大大的美名,从而流芳万世,这正是他们诗书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想到自己也能像历史上的那些贤相一样为万人称颂,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心中更加激动,不过他们毕竟不是普通人,很快李东阳就从激动中清醒过来,当下开口道:“周同知,你能为我大明带来这两种如此利国利民的农作物,的确是一件天大的功劳,只是不知道若是朝廷想要推广这两种作物的话,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听到李东阳的话,周重立刻开口回答道:“启禀李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玉米种子和番薯秧苗的数量不多,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的育种才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因此之前陛下已经做出指示,让我将玉米种子和番薯秧苗送到京城,明年先在京城周围的皇庄中栽种,等到后年时,再向往缓缓推广,而且为了不因此扰民,最好推广的手段温和一些,让百姓们先看到两种作物的优势,到时他们自然会争抢着栽种!”
听到种子和秧苗不足,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也都是暗叫可惜,虽然他们也明白,推广这两种作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少也需要数年甚至是十数年才能推广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