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在新的《兵律》昭告天下后,兵部忙的就是这件事。

到五月底,除路途较远的南海军和九原军没有就位外,大秦十六支正规军基本上已经尽皆瘦身成为十万人的军团。这对大秦的意义之重大自不用说。

盘踞在九原和南海的两支能够影响大秦政局、影响天下的力量已经基本上等于说是消失了。九原军和南海军虽然名号依然存在,但是,却已经实力锐减,再也不具备动动辄碰触大秦根基的实力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亥在五月二十九日的几道诏令姗姗来迟。

撤嬴一虎贲将军位,调九原公蒙恬回京,以公爵位统帅十万虎贲军;九原军原副将涉间升任九原将军,统帅瘦身之后的十万九原军;撤辛胜陇西郡尉位,封为陇西将军,统帅十万陇西军;调材士营将军王坤为陇西郡尉,赐镇西将军号;驻守在临淄、琅琊、邯郸、胶东等地官仓的原九原军近三万骑兵步卒,所有将领和兵卒尽皆爵升一级,转为兵部直辖。从此脱离九原军序列。

新设禁军,关中三万材士营兵卒就地转为禁军,专职守卫大秦国京畿重地——咸阳。原栎阳守将蒙黎为禁军副将,暂领三万禁军。

荆沿所属的五万御林军,则是专职护卫咸阳宫,充任皇帝亲军。当然,御林军说是皇帝亲军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谁都知道,龙卫府亲卫才是皇帝真正的亲军。

至此,为蒙氏一族掌控了数十年之久的九原军,开始真正为胡亥所掌控。胡亥经过一系列的动作,终于将全国百余万精锐大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皇帝对大秦军力的控制欲早在《兵律》昭告天下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就已经明白。所以虽然惊讶,但是却并没有觉得过于难以接受。夺走了蒙氏一族对九原军的控制权,却给了蒙恬虎贲军、蒙黎禁军统领之位,也算是另一种补偿了。

真正让人看不透的则是胡亥对内史一职的任命!

 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庚

内史,其实也就是内史郡的郡守,只是因为大秦京畿重地咸阳处于内史郡内,所以在定立官职的时候始皇帝将内史郡郡守定为内史,位列上卿堪比九卿。

关中是大秦根基之地,而内史郡又是大秦根基的根基。作为大秦国都所在,内史郡同样也是关中最为富庶的地方所在,使得内史郡无论地位还有重要性都要远超一般郡县。

同样,内史郡官长的地位也要远超大秦地方上的普通郡守。这也是为什么,嬴腾在担着宗正府宗正之位的情况下,始皇帝依然让嬴腾牢牢坐着内史之位的原因。

半年前,胡亥下诏裁撤三省组内阁,宗正嬴腾卸内史以宗正位进入内阁,成为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之一。从那时起内史之位就一直空置。胡亥始终也没有任命任何官吏迁任内史一职。

正因为内史之位实在太过重要,所以虽然群臣人人巴望,但是却没有人敢于进言推荐任何人选。胡亥不说话,内阁五位辅政大臣也只当不知内史之位空悬,做视而不见之状。

但是,今天,内史之位终于有了结果。

王庚,一个甚少有人听过的名字,一个绝大多数大秦朝臣连模样都没见过的人,因为二世皇帝胡亥一道小小的诏令就以火箭般的速度登上了许多大秦官吏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高度,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登上了大秦最为重要的郡治内史郡最高官长,内史之位。

在胡亥的诏令下达不过两个时辰,王庚的籍贯和生平已经摆在了朝中大佬的案头。并很快悄然传遍大秦朝野上下。

所有人在听闻王庚的身份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同所有人最开始想的完全不同的是,王庚根本不是王氏一族的人。

说起王庚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起王庚的老爹,大秦满朝文武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王绾!

在李斯还没有登上丞相之位前,大秦一朝唯有丞相王绾桃李满天下。

可惜王绾在始皇帝统一天下会后,坚持沿袭周制,让始皇帝将自己的兄弟、儿子还有功臣们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治理、镇守地方,来维持大秦的统治。

不能说王绾的建议是错的,但是却显然同始皇帝心中所想相差甚远。

而与此同时,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不少功勋的廷尉李斯则是坚持采用郡县制来代替周制分封,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控制天下,维护嬴氏一族的统治。

毫无疑问,李斯的意见才是始皇帝心中所想。

再加上王绾在做大秦丞相的十余年间,守成有余却始终是进取不足。始皇帝就借机将王绾的丞相位拿掉,让时任廷尉的李斯得以成功上位。

王绾虽然进取不足,但是在始皇帝统兵南征北战的时候,控制后勤维护关中大秦根基之地稳定,却是任谁都不能抹杀的。始皇帝同样也知道这一点。

可惜,政治就是这样,有人上就必然会有人下;人走必然茶凉,更何况王绾是被始皇帝直接从丞相位上去职的。没有人想去触碰正在兴头上的始皇帝,同样更没有愿意风头一时无两的李斯。

王绾最终成为李斯的踏脚石,黯然隐退。在王绾刻意的低调下,王绾这一族逐渐消失在了大秦朝野上下的视线中。

谁都没有想到,在咸阳城中几乎已经看不到或者说是被所有人忽略掉的王绾一族,竟然会在如今,以这样的方式高调的回到了大秦朝堂之中,而且一来就直接是对大秦重要之极的内史。

直到如今,大秦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们才想起,原来在咸阳还有这么一家人;才想起,王绾大秦真正的第一位丞相如今到底是死了还是依然活着?

对于朝中百官如何议论,胡亥管不着,因为他此刻正忙着。

咸阳宫,皇帝书房。

新任内史王庚正匍匐在地,恭听胡亥教诲。

看着铜案前一身青袍匍匐在地、头发已经有了众多斑白的王庚,如果不是王庚是龙卫府带来的,胡亥怕是一时还真不敢相信,在自己面前的就是王庚。

王庚所有的资料都在胡亥面前的铜案上,所以胡亥很清楚,王庚真实年龄只不过是比如今的内阁辅政大臣李由大了不过六七岁罢了。

可是,眼前的王庚却是苍老若斯。

看来王绾一族从他自丞相位退下之后实在是过的不怎么样啊。

龙卫府去王绾府上,自然将王绾府中的情形详细禀报给了胡亥。原本的大秦第一家,在短短不过二十余年,就已经衰落到连仆役都用不上的地步了。

内史一职自然不可能一直空置,胡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可是朝中官吏无数,真正适合担当内史一职的却实在是没有几个。

胡亥原本是想调嬴腾老弟雍城令嬴善来接替嬴腾做这内史,却最终放弃了打算。嬴腾一家子是大秦宗室,本就是皇族,而嬴腾是咸阳公的爵位,嬴腾之女嬴真才被册封为昭华公主,并秘密掌控黑冰台。

如果再将嬴善升为堪比六部侍郎的内史,那么嬴腾一家子的权力委实太过集中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胡亥对嬴腾等人不放心,而是权力给容易,但是若是想要收回来就不是那样简单了。

于是,才有了王庚的出现。

当然,王庚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胡亥视线之内,并最终一跃成为内史,还是尉僚和嬴腾的举荐。

身为王绾长子,王庚自然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虽然王绾早已经离开了大秦朝堂,但是王绾的爵位却是依然可以世袭罔替的。

王庚,继承的是王绾的大庶长爵位(大秦军爵第十八级。)这也是促使胡亥最终决定由王庚直接升任内史之位的前提。

“平身吧,王爱卿。”胡亥收回思绪,看着依然匍匐在地的王庚,柔声道。

“下臣谢陛下!”王庚声音有些颤抖。

确实,王绾的王氏一族当初从鼎盛之势瞬间没落是为何?还不是因为始皇帝不喜?所有人包括王绾一族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这一族再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可是,谁能料到幸福来的就是如此的突然,内史之位就这样生生的从天而降砸到了王庚的头上。让他直到此刻依然以为自己还在做梦。

“老丞相如今可还安好?”对王庚此刻复杂的心情,胡亥能够理解,柔声问道。龙卫府没有王绾的消息,而胡亥也很想知道,这个因为守成而被始皇帝罢黜的丞相如今是否依然健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国殇日

大秦历三年,二世三年六月初二,整个咸阳乃至关中旌旗招展、挽联漫天,漫天的黑白两色旗幔似乎要将整个咸阳、关中都笼罩。

今天是帝国历史上第一个国殇日。从今而后,只要帝国存在一日,那么每一年的今天都将是帝国上下的国殇日,忌歌舞酒宴,忌婚嫁肉食,以此来表达对为帝国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无数勇士。

咸阳,在这一天涌进了不下百万的从大秦各地赶来的老秦人以及想要来咸阳一睹圣天子风采的各地百姓和读书人。

从昨日开始,驻扎在灞上大营的王乾朱雀军、新设不过三日原本驻守在栎阳的两万材士营兵卒如今的蒙黎禁军、荆沿的五万御林军、咸阳巡城司、内史府下吏员衙役、咸阳令府下吏员衙役、咸阳龙卫府以及黑冰台等等等等所有能够抽调的力量尽皆被内阁抽调个一干二净。

不为别的,只为维持国殇日这一天咸阳城的稳定和治安。

因为咸阳城如今已经是人满为患,酒坊、客栈、商铺所有能够住人的地方,都被咸阳令直接下令开门接纳各地归来咸阳参加国殇日的老秦人以及来到咸阳的各地百姓。

可是即便如此,原本以为咸阳城很大的一众大秦朝臣们却是第一次生出了咸阳城是不是太小了点的感觉,于此同时所有人同时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咸阳城是不是该扩建了。

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中到处都充斥着无尽的人流,对咸阳的治安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这也是为什么要出动近二十余万大军的原因了。不过就算这样,主持这第一次国殇日的内阁五位大臣依然感觉人手是不够用的。

好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并没有多少人是带着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