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巅峰的时候,所以说现在的八路军人数虽然翻了六七倍,但是真正的战斗力却未必就比以前强多少。
同样的道理,国民党最精锐的中央军经过1932年的上海抗战以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几次大型会战的消耗,已经算的上是精锐尽丧,就拿国民党嫡系精锐步兵师中央军的德械师来说吧。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军队,随着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的应用。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开始组建所谓的德械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德械师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按照蒋介石一贯爱分个亲疏间密的个性,在国民党先后组建的数十个德械师中最得蒋介石其中的只有四支部队,分别是中央教导总队、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
必须让诸位知道的是,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这二个部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个人警卫师,1931年3月,蒋介石把这个警卫师被一分为二,拆分成两个两旅四团制的整编师,番号分别为警卫第1师和警卫第2师,也就是第87师和第88师的前身。说到这里傲天要交代几个问题:当时是要组建两个整编师,但实际上尚未成为真正的整编师,按照德国顾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所提方案,提议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将全国陆军重新编组成60个师,称为整编师。而这些整编师全部要装备德国进口武器,应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以及训练方法。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开始了浩荡的整军计划。在整军过程中,不同编制的部队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理师”、“整编师”、“调整师”、“新编师”四种称谓,实际上直到抗战全面爆发,整编师也没有成型,包括整理最好的中央军教导总队。
当时中央军的德式师的编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就是中央军教导总队,为装备最全,训练最正规的精锐之师。1937年11月被扩遍为3旅6团的甲种师,总兵力达三万余人,其中3个团即第1、第3、第5团为全德式装备,另3个团(多为新兵)则在整训之中,这3个团和韩云华所部的那两个预备总队一样,是其他几支部队作战部队的后备兵员。另一类是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至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共计20个师,第三期的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实际上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也就是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正被好这两个超级嫡系部队就迅速投入作战了。
远在1931年的一二八淞沪事变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动用过刚刚换装的三支最最嫡系部队,包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还有就是教导总队,而且这三只部队都是伤亡惨重,否则早在一二八淞沪事变的时候日本人就打进来了。同时教导总队、87、88师也参加了淞沪会战,可见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前期并没有保留什么实力,在抗日作战初期的态度也是明确而坚硬的。因此在抗战之一开始就将在国民党所有的嫡系部队中最精锐的这三个模版部队,87、88师和教导总队投到了最危险的淞沪会战中。
经过连续不断的战斗,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徐州等地,国民党嫡系中央军基本上换了一茬兵员。虽然现在蒋介石掌握的部队比之以前要多了不少,从原来的二百多万扩编到了现在的三百多万,但是其战斗力则是呈直线下降,这从历次会战一次比一次投的部队的要多上不少也能看的出来。1937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可以筹集60万部队打一场山淞沪会战,但是现在想打一场同样大规模的会战的话,蒋介石最少也得筹集一百万部队才行。
更何况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方的广东、汉口、上海、南京等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包括了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更为重要的事,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对于中国来说,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起来。现在日军已经将中国沿海所有的港口都占领了,诺大的一个中华民国竟然找不到一条可以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在1938年以前,国民政府尚可利用滇越铁路来接受进口的物资和外援,也可以通过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和苏联联系,但是广州沦陷后,滇越铁路已经被控制在日军的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内了,日运输量锐减,而苏联则是为了应对德国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和日本单方面签订了合约。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苏联也断绝了对中国的援助,到此为止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也中断了,也就是说抗日战争中国已经无法接收到来自国外的援助了。
第八十一章 :战争的阴霾(三)
为了应对这种局势,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下令修筑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但是现在滇缅公路刚开始动工修建不久,短时间内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云南省的那数十万老人妇女以及儿童日夜不停地赶工,最早也得今年九月份才能通车。
但是通车后也只是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有一定的作用,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起不到任何帮助,毕竟只要有点水平的人用屁股想也知道,蒋介石是不会真正相信和帮助共产党八路军这个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的心腹大患的。
基于这种情况,一个大而广且不怎么被蒋介石记恨的根据地对共产党是多么重要,它是八路军能否支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大关键。
由于要转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韩云华不得不命令所有的非执勤部队立即停止训练,帮助各军工单位以及老百姓转移。本来儿童和部分老百姓是没必要转移的,但是韩云华考虑到大批的灾民涌入肯定会造成根据地各方面的压力剧增的情况,所以提早将一部分没有自保以及劳动能力的人口迁出根据地,以防一但日军进攻态势太猛烈的话,军区有可能出现的溃败以及日军小部队偷袭造成老百姓不必要的伤亡。
这倒不是韩云华杞人忧天,据前不久钱壮飞的情报部门在敌占区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表明,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已经有大批日伪军在结集。虽然具体人数有多少还不太清楚,但是单单被情报人员认出来的日军有番号的部队就有109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21师团。再加上原本就驻守察哈尔以及绥远地区的日军第26师团和第六师团,另外还有驻守张家口的山下旅团以及驻守大同的步兵第39旅团,也就是在内蒙古军区的外围日军一共结集了4个师团外加四个旅团的重兵,总兵力达到了恐怖的9万多人。
尽管第21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3旅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都是日军新编成的部队,部队的编制也和现在侵华的日军有一定的区别,战斗力更是没法和那些老牌的师团相比。但是这九万多人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韩云华不得不防出现意外的情况。
收到钱壮飞送来的情报后,韩云华第一次失眠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八个多月了,韩云华一直过的顺风顺水,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他都能坦然面对,永远是那么地自信。但是这次韩云华却没有必胜的信心,九万多日军足够国民政府组织一场大型会战了,但是共产党八路军包括他麾下的内蒙古军区能不能打胜这场空前的大战,说实话韩云华心里没有一点底。
但是想一想南京冤死的数十万冤魂以及正在忍受着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华北、华中、华南以及东北和台湾的数万万同胞乡亲们,韩云华知道自己退无可退。
这次韩云华不准备和日军进行惨烈的阵地战了,他准备将战火引到敌占区去,大部队跳到外线,根据地只留一少部分地方守备部队诱敌即可。至于根据地的老百姓韩云华是这样安排的,原来的居民愿意迁往晋西北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军区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晋西北地区,再由晋西北的120师转送到安全的地方。不愿意迁徙的随时做好准备,以村庄为单位寻早转移的安全地点,只要接到转移命令,立即转移到寻找好了的藏身点,具体工作则是由各县保安团和各村庄的民兵负责。
那些逃难来的灾民,韩云华暂时在根据地修建了七八个难民营,只要是从南方逃来的难民全部集中在这几个难民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难民中的青壮年男女转移到安全的晋西北或者是附近的山里。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则是继续留在难民营,韩云华考虑到既然鬼子刻意放这些难民来拖垮韩云华所部的经济,那么就不大可能会屠杀这些难民。但是以防万一鬼子兽性爆发,韩云华还是提前将青壮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毕竟日本鬼子的身体里充满了野兽的基因,谁也不知道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会不会一个兽血来潮再来几次杀人比赛,毕竟他们是有前科的。韩云华想来,那些身体瘦弱且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的老人,鬼子是不会在意这些人的,他们巴不得留着这些不能创造财富的老人来消耗韩云华原本就紧缺的物资了。
这样一来,部队执行老百姓西迁的任务就更重了,由于韩云华所部在察哈尔地区严守军纪,对辖区内老百姓更是爱护有加,前几次的大战更是让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韩云华老总的部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无论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抛下咱老百姓不管的。
基于这种情况,在察哈尔地区只要是韩云华下的命令,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持。所以这次韩云华的命令刚发下去不就,各县就将愿意迁往晋西北安全地区的名单统计出来了,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人结集了起来。
韩云华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根据地一百四十多万人口有将近三十万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