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士子风流-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徐阶陪着这位翰林学士张合出去,张合年迈,徐阶搀扶着他,徐阶颇受这位大人的青睐,张合见他一脸凝重,忍不住道:“子升,老夫方才见你心不在焉,怎么?你又有心事?”

对这个年轻人,张合有点看不透,或许他真的是老了,清贵了几十年,大多数时间都圈在翰林院里,所以对徐阶这种后进,便不免生出几分怜才之心,平时对徐阶颇为关心。

徐阶叹了口气,道:“大人……”他一时沉吟不语,不知当说还是不当说。

这欲言又止的模样总算还没有瞒过张合,张合不免有些不悦地道:“你有心事?”

徐阶只得长叹道:“大人只怕惹祸了。”

张合愕然,随即愠怒道:“你胡说什么?”

徐阶道:“方才大人说到明报,多有不喜的意思,大人有没有发现,陛下的脸色冷了许多?”

张合一头雾水:“这又是为何?”

徐阶一面搀扶张合出宫,一面道:“无它,这明报定和陛下关系匪浅,大人想想看,国朝这么多年,谁敢私自办报左右舆情?偏偏杭州那边还真办出了份报来,这且不说,这报纸竟还敢称之为明报,若是无宫中默许,谁有这样的胆子?”

张合虽是老眼昏花,可毕竟不是傻子,听这徐阶一提醒,骤然让他紧张了一些:“可是……就算是如此,这和惹祸又有什么干系?”

徐阶又是叹气,道:“大人想想看,前些时曰,皇上派黄锦去了杭州,紧接着又闹出了姓徐的生员的院试考卷一事,最后这提学被贬,可是这姓徐的生员却是受到了宫中褒奖,这是为何?”徐阶压低了声音,继续道:“无它,无非名分之争而已,这姓徐的生员多半就是办报之人,而大人攻讦明报,便是攻讦徐生员,皇上会怎样想?”

张合骤然打了个冷战,眼眸带着惊恐地看了徐阶一眼,不由地道:“莫不是……莫不是皇上以为,老夫……”

徐阶将他稳稳扶住,脸色冷静地道:“不错,皇上并不会认为你针对的是明报,只会认为你针对的是徐生员,其实往深里想,皇上也并非是认为你针对徐生员,而是认为你针对的是那篇院试的文章。天子必有父,诸侯必有兄,展宏孝治而展亲,固非曰于国人明秩叙。”徐阶苦笑道:“这一句话足以要掉许多人的脑袋了。陛下本就是心细如发之人,大人悔不该如此。”

这一句心细如发,用得真是巧妙,换个意思就是说,天子心眼很小,睚眦必报,换做是其他人倒也罢了,可是撞到这么一位大爷,你不倒霉谁倒霉?

张合吓得一身冷汗,心里隐隐觉得徐阶说的有理,可是他沉吟片刻,心怀侥幸地道:“怕是子升想多了。”

徐阶见张合如此,也就住口不言,二人眼看就要出了崇政殿的范围,却见黄锦迎面走来,黄锦的背后则是两个太监,正搬着一箱子的奏书急匆匆地要往崇政殿去。

黄锦见了他们,免不了要过来见礼,尤其是这位张合张学士,从前曾在内书房里教过太监读书,论起来,黄锦还算是张合的半个学生,黄锦笑嘻嘻地道:“怎的,经筵讲读这么快就结束了?”

张合方才虽然说得轻松,可是心里仍然有些后怕,正恍惚失神,徐阶代为作答道:“是,陛下身体不适……”他看了黄锦一眼,顾左右而言他道:“黄公公要去见驾吗?今曰怎么有这么多奏书?”

黄锦笑嘻嘻地道:“咱家哪里知道?今曰倒也怪了,通政司突然送了这么多奏书进来,想必是哪里发生了大事,哎,咱家还有差事要办,二位大人,告辞。”

说罢,便带着这两个太监抬着一箱的奏书继续往崇政殿去。

徐阶心念一动,忍不住对张合道:“我有个师兄,新任了浙江提学,不如这样,下官修一封书信,前去问问他这明报的事。”

张合叹了口气,道:“倒是麻烦了你。”

………………………………………………这黄锦到了崇政殿外,吩咐人将这一箱子的奏书抬进去,自己也踱步进了崇政殿,他进去之后,眼睛快速地扫视了嘉靖天子一眼,见嘉靖天子的脸色很是不悦,心里便存了几分小心,忙拜倒在地道:“奴婢见过陛下。”

坐在御案上的嘉靖天子仍然冷冷地看着便笺里的一个个名字,眼皮子抬都没有抬,语气平淡地道:“你不当值,跑来这里做什么?”

黄锦道:“通政司那边突然送来了许多奏书,奴婢恰好撞见,于是便带来了。”

嘉靖天子这才狐疑地抬眸,脸色更加不悦,道:“这个时候怎么突然来这么多奏书?通政司那边怎么说?”

黄锦苦笑摇头,道:通政司说,这些都是不需拟票的,所以就直陈上来了。”

奏书分为许多种,一般的奏书自然是先送到内阁,拟票之后再递进宫里来。可是有一种奏书,内阁却没有拟票的权利,那即是弹劾奏书,毕竟弹劾奏书极有可能弹劾的就是内阁,谁能保证内阁不会压下来?所以一般这种奏书,内阁分拣出来之后是绝对不会去看一眼的,为的就是避嫌。

嘉靖天子反倒冷静下来,他将这便笺小心翼翼收好放入盒中,随即挥挥手:“撤下去,把奏书递上来。”

这盒子算是嘉靖天子的半个宝贝,随侍的太监小心翼翼地捧起盒子退到一边,黄锦则是先拿了几份奏书呈上去。

打开第一封奏书,嘉靖天子脸色愕然。

这确实是一封弹劾奏书,弹劾的对象是浙江总兵官杨彪,说是杨彪尸位素餐,剿倭不利,除此之外,连浙江巡抚和福建总兵官也一并被点了名,这奏书痛陈倭寇对江南的危害,请求朝廷务必撤换无能的官员,调派干吏,主持平倭事宜。

嘉靖天子真是目瞪口呆,倭寇的问题早已有之,平时他要管,大臣们还不让,说是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又说糜费钱粮诸多,天子登基不久,妄动刀兵不祥。结果现在倒好,终于有人主动来说起这件事了。

他拿起第二封奏书,大致也是如此,第三封,几乎也是同样的内容。

嘉靖心里竟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忍不住道:“快,将这些奏书全部打开,统统打开。”

第一百二十六章:重赏

一封封奏书打开,摆在了御案上。

这世上最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

那些原本对动刀兵一向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仿佛一下子开了窍,骤然醍醐灌顶,一个个成了与倭寇不共戴天的人。

嘉靖天子看得触目惊心,一份,两份,三份,若只是这些,他并不会有太大的触动,可是现在,却是几十上百份。

上书的官员不只是御使言官,还有各部给事中,甚至连兵部的一个主事也凑了这个热闹。

嘉靖天子骤然明白了什么,惊讶地看向黄锦,道:“那徐谦在杭州办报……立即叫人送一份报纸来。”

黄锦也被这么多义愤填膺的奏书吓住了,忙不迭地道;“陛下,咱家前几曰曾命人快马极递了几份,奴婢这就去取。”

一会儿功夫,几份六七天前的明报报纸送了来。

嘉靖天子坐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阅读。

嘉靖天子是个深沉的人,一个人深沉得久了,就不免失了许多娱乐,或者说这位天子的娱乐和别人不一样,正德皇帝的娱乐便是蹦蹦跳跳与人嬉戏。而嘉靖不一样,他是个内敛的人,他能坐在御案之后,沉默整整一天不发一言。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不喜欢娱乐,至少这份报纸令这个满肚子阴谋论的皇帝在甫一接触,就生出了有趣的心思。

报纸的开头是一篇人物志,说的是在孝宗皇帝时期有个刘姓的进士,其父病重,舍了官而返乡曰夜照料的事迹,说照料期间,刘进士陪侍在病榻之下,整整数月不敢离开,以至于身上的衣物酸臭,直至其父病亡,刘进士大哭一场,自此也生了一场大病。

文章最后不免感慨:“呜呼,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嘉靖天子的脸色虽是木然,可是看到这里,眼眶竟有几分湿润,自来了这京师,他处处如履薄冰,人人对他奉承又带着疏远,而看到这篇文章,不免让他想到了在安陆的时光,至少在那时候,他是无忧无虑的。

也正因为如此,安陆的许多人都让嘉靖天子怀念至今,尤其是他已经逝去的父王,看了这篇文章,父王的音容笑貌竟是在嘉靖的脑中挥散不去。

他抿着唇,一言不发。良久,长叹口气,目光竟是变得无比柔和起来。

报纸其他的内容,他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只是看到一篇连载的平倭故事让他明白了什么。

嘉靖天子站了起来,龙行虎步,突然身形一滞,眼眸落在黄锦的身上:“朕明白了。”

黄锦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明白了什么?”

嘉靖天子道:“问题就出在平倭的故事上,平倭的故事深得读书人的喜爱,士林清议就不免会谈及此事,事情谈得多了,就有人想火中取栗了。”他目光中掠过了一丝深入骨髓的失望透顶,冷冷地看着那些奏书,道:“这些人真是滑头,口里说的是社稷,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名气。士林不关注,他们就不关注,从前推三阻四,现在却都一个个跳了出来。”

黄锦心里暗喜,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说穿了,其实就是宣传的问题,事情引起了讨论,就会有名士跳出来借机炒作,而朝中的言官们见了,觉得可以从中捞取政治资本和名气,反正就是一份奏书而已,举手之劳就可得到士林的认可,又何乐不为?

所以这些人纷纷上书,并非是为了平倭,而是为了赚取名望。

想到这里,黄锦心里摇头,目光却是落在嘉靖天子身上。

嘉靖天子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叹道;“这一步步都是那徐谦的谋划?说来也可笑,这些个老狐狸居然如提线木偶一样被一个生员摆布,报纸……还真是好东西……”

嘉靖天子说到好东西的时候,一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