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账!”劝了几次,都不得要领,邵元节一脚将那军士踢开,怒气冲冲的找其他人去了。既然有人说看到过,那船上就必有玄虚,只要找到足够的证人,就可以提出验船,至少,可以争取一部分主动权,不至于彻底被动挨打。
邵元节走了,一边围观的军士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道:“李十一,你真的看到了吗?”
“没,没看到,确实是看花眼了。”那李十一慌忙否认。
他已经意识到了:看没看到不重要,问题是,看到了,就要跟皇上以及小仙师作对,而且还有脱离群众,标新立异的嫌疑;没看到则是跟大伙儿一样,一起跟着傻乐呵就行了。
尽管他没看过皇帝新衣的童话,但这里面的道理,他还是分辨得很清楚的,枪打出头鸟,自己这种小人物,还是消停点比较安全。
有了李十一这个先例,邵元节的侦察工作彻底陷入了绝境。军中没人配合,因为戒严,野外也没什么目击者。而且船上的人都看到了,以这些目击者的身份,他想要反驳,就得以数量补足,单靠几个小人物的证词是不可能翻案的。
何况,纵是有,他这个问题也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因为他没办法说明时间。法术多快啊,京城消失可能就是短短的一瞬间,他怎么能找出另一群,在同一时间,观察京城的人来?
倒是身在京城那些人似乎可以利用,可是,他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关键还是法术,有道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城里的人完全没有感觉,不正说明仙法的高明吗?
而且,随着圣驾回城,护驾军士很快就会把消息传出去,然后……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最后,这件事就盖棺定论了!
抬头望着画舫,邵元节依稀看到了那个俊秀的身影,俊脸上荡漾着微笑,那是智珠在握的神情,每次看到,都会给他的对头带来沉重的打击。
“妖孽,妖孽啊!”邵元节仰天悲呼,下一刻,口中已是鲜血狂喷。
看着岸上那混乱的景象,刘同寿微微叹息,老邵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他已经相当接近真相了。
包括封神演义在内,两个月以来的所有事,都是在为了这场大型魔术表演造势,正因为有了这些舆论,他的魔术才能收获成功。
这个魔术是西方魔术,由大卫。科波菲尔所创,他曾经用类似的手法,将zi you女神像给变没了。
zi you女神像和京城都是庞然大物,想凭空给弄消失了,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个魔术的原理,就是利用视角。
魔术要在场地上动手脚,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其不被察觉的向后倾斜,抬高视角,这样,看起来就是目标消失的效果了。
后世可以用电脑控制,使人无法察觉,刘同寿当然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他用五行生克的说法,把皇帝忽悠到了船上,在甲板上动手脚。船在水上,本来就晃动不定,就算感觉到摇动,也不会有人察觉到机关的存在。
黑幕、法事,都是为了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如果谢丕不去揭幕,刘同寿也已经安排了楚楚做这事儿;就算邵元节以及那些和尚们不造势,他同样也要表演这个魔术;这一切,都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接下来,只要借着这股东风,在朝野内外大展拳脚就好了!
目标只有一个:一统教门,权倾朝野!(未完待续。。)
正文 第221章 帝位(结局)
邵元节的眼光不错,后续的发展都在他的预计之中。
匪夷所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随即,又匪夷所思的被全城人所认可,最后,开始向京畿周边,乃至更远的地方传扬。
刘同寿的风头一时无两,在民间的称谓也是越来越多。
上虞小仙师的名头叫起来虽然顺口,但骄傲的京城人却不怎么喜欢,这样的大人物,福泽岂能让小小的一个县城给占尽?完全就说不通嘛!
于是,各种极尽绚烂的称号纷纷被冠在刘同寿头上,大浪淘沙之下,最后剩下了一个最受欢迎的——大明第一国师!
在明廷的规制中,没有国师这个称号,不过,反正只是个称呼,谁又会计较那么多呢?当消息传进宫廷后,皇帝也是龙颜大悦,御笔一挥,顺应民意的封了块牌匾给刘同寿。
皇上都认可了,谁还不服?自是皆大欢喜。
有了这个称号,道家协会自然更加兴旺了,佛门也产生了动摇,禅宗成为第一个主动并入道门的佛教宗派。其实,禅宗本来就是华夏的传承,其传承的是chun秋百家的家一脉的衣钵,故而长于辩难,jing于此道者,就算遇上当世大儒,口舌上也占到便宜。
这个说法是刘同寿提出来的,他拿不出证据,不过,只要想想后世的阿三就知道了,创立佛教的他们,有这种机辩的智慧吗?苦修和瑜伽,才是他们的本行。
禅宗之后,佛教八派中,另外几个由中土人创建的宗派——华严、净土、贤首、天台、律宗,纷纷派遣门下弟子入京,向道家协会,以及刘同寿示好。一时间,虽扭扭捏捏的不肯就范,但只要再加把力。应该就能拿下了。
只有印度本土味极浓,由西行归来的玄奘创立的法相宗;以及和印度联系紧密,在两地都有传承的三论宗;以及异族最为推崇,又被称为黄教的密宗;毫不动摇。意图顽抗到底。
见是这样,刘同寿毫不迟疑,直接将早就酝酿好的重磅炸弹抛出,将佛宗各派炸了个人仰马翻,外焦里嫩。
他没用权势压人,权势见效快,但对人心的影响却没什么效率。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这次,他用的依然是舆论攻势。
那是一本书,名字叫:东游记!
创意出自刘同寿,动笔的却依然是吴承恩。后者在听过大纲之后表示,这个题材很对他的胃口,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样。
刘同寿自是窃笑不已,当然是量身定做了。除了方向反了之外,其他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就是取经的人换了一下,取经的方向和对象也都换了。
取经的和尚叫达摩。因为西方贫瘠,人xing恶劣,故而他从印度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在中土求得正果,创立禅宗。并以此反哺了原始佛教,使其有了长足的进步。
严格来说,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此外,闹天宫的猴子也是有的,只是这次它闹的不是凌霄宝典。而是西方净土。如来佛祖则趴在桌子底下,喊出了那经典的一嗓子:快请玉皇大帝……当然,这猴子是中土的,因为它是女娲娘娘的石头么。
东游记的问世,给了佛教种种一击,摇摆中的五派彻底打消了观望的念头。望风影从。依然不肯就范的三派,则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邪教,与白莲教并列,成为了四大邪宗,从此只能转入地下发展,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魔门。
于是,宗教战争告一段落,一个崭新的道教出现在世人面前,打着皇帝和国师的名号,蓬勃发展起来。
新技术,新思想,一切不为儒家所容的东西,都在这里得到了庇护,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一切开始朝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借着乾坤术的东风,刘同寿展开了营救计划,以积攒功德,回避接踵而至的天劫为由,他忽悠嘉靖大赦天下,罪犯可以暂交道家协会监视看管。
嘉靖犹豫了将近一年时间,最后,在皇次子载壡、三子载垕,以及皇长女常安公主接连降生的情况下,他终于抛开了那点小心眼,颁布了大赦天下的旨意,张鹤龄兄弟终见天ri。
不过,刘同寿也因此触怒了嘉靖,在朝野中清流的攻讦下,外放出京。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道家协会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即便没有刘同寿面面俱到的关注,一样会自行成长完善。在协会中掌权的,除了飞云、清虚等人,还有刘同寿那位慕名寻亲的师叔——蓝道行。
见面详谈后,刘同寿才意识到,他这位师叔,也是嘉靖朝出名的道士之一,曾经在扳倒严嵩的过程中,出过大力的蓝神仙。
这位在历史上被徐阶利用,最后死的惨不堪言,但其手段还是很高明的,他最擅长的是占卜。占卜高手,无一不是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在这两方面的造诣不足,肯定无法在这一行出人头地。
邵元节已经重病告老,龙虎山的残余小部分回了山门,大部人马则并入了道家协会,早已被分化瓦解,构不成威胁。没有了龙虎山的支持,陶仲文孤掌难鸣,面对本领不在他之下,更有刘同寿撑腰的蓝道行,自然翻不出什么浪花。
其实,刘同寿被外放,未尝不是因为道家协会的缘故。这个组织太大,刘同寿在里面的声望又太高,自私自利惯了的嘉靖自然不怎么放心。
刘同寿也乐得如此,他正要开始施行与张孚敬讨论过的那个计划呢。这个计划别人未必做的好,他自己动手,才是最适合的。
朝中有韩、孙这样的死党,还有已经接任礼部尚书的顾鼎臣,侍郎蔡昂等人摇旗呐喊,宫中则有蓝道行和黄锦,他走的也很放心。
他任职的地点是自己选的,正是绍兴府。
大明虽然有本地人不能在本乡当官的规矩,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同寿不算绍兴人。如果跟他娘的籍贯。他是大同人;跟他爹的,他是京城人,实情当然不能吐露,但道理就是这样。
清流们只想着把他送走。也顾不上这许多细节了,干脆就捏着鼻子认了。去绍兴府,总好过让他在京城祸害人,没看他把那些和尚都给折腾成啥样了?还有那位人人喊打的谢侍郎,身败名裂,祸及家人,怎叫一个惨字可言?
只是不知为何。刘同寿居然放过了夏言。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倒是皇帝表示很满意。其实刘同寿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但朝中他总得有个对头才行,若是没人敢跟他为敌,那皇帝就要赤膊上阵了。
夏言好歹是熟人,留着总比换个更狠的来,比如严嵩什么的……
江南是个很紧要的地方,所谓:江南熟。天下足,在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原之前,湖广的粮食产量。远在江南之下。而江南气候宜人,受小冰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