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国师-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在翰林院出风头的最佳方法,还是找枪手,写青词,这样才更有效率。

只需嘉靖还没服金丹,刘同寿就不着急,他摆手笑道:“冯兄不必担忧。我这后商书的第一卷,明后天也就出炉了,换别的法子,也不能够比这个快不是?”

“明后天?这么快?”冯保大吃一惊,这一共才半个月不到。进度也太快了吧?而且……他皱皱眉,“同寿兄弟,你可别由于外面的事乱了阵脚,第一卷,也就是个扫尾,能看出什么来?又怎样能够让万岁爷……”

“不能开篇明义的书。能算是好书吗?”刘同寿正sè道:“一群墙头草,有何本领,值得我乱了阵脚?你等着看好戏吧。”

冯保半信半疑的走了。他对刘同寿的法术很有决计,但触及到文史,他的决计就没那么足了。别说是他,就连黄锦,乃至嘉靖,得了冯保带回来的音讯后,都有点不自在。黄锦觉得刘同寿托大了,嘉靖则是有些恼怒,他很疑心,大道士能不能对得他的等待。

他可没觉得本人动摇了还是怎样,嘉靖皇帝一向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思索他的举动,会给别人带来何等影响。这无疑是件费事事,也是嘉靖难服侍的详细表现;但对刘同寿来说,这却是个时机,由于只要触及到这个方面,擅长权术的嘉靖皇帝才会出现盲点。

音讯很快传播了出去,然后,自然又是一阵暗流涌动。不过,形成的影响却不大,只是元福宫的炉火更旺,陶仲文进宫的积极xing更高了而已。

夏言对此的观念就是,政道如兵,以正合,以奇胜。与其跟机变百出的大道士针锋相对,莫不如以堂堂正正之法,稳扎稳打,这样方是霸道。假设对方出现失误,他便可趁机图之;若真有奇招,他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上,大道士的仓促献书之举,让老夏言和清流们都是心中暗喜,书不好,皇帝那关他过不去;书好,显然就不是正派八百的史书,无论怎样,刘同寿此番都难以讨好,又让人如何不喜?

二ri光yin,转眼即逝。

这天清晨,刘同寿的身影,再次出如今了奉天殿前的广场上。

作为翰林修撰,他曾经有了参加朝会的资历,此次要上奏的,又是修史这样的大事,自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列于朝班之上。

刘同寿出如今哪儿,都是焦点,但是明天会有些纤细差别,众人最为关注的,不是大道士本人,而是他双手捧着的那个书匣。

没人不猎奇。

夏言等人推波助澜了这么久,虽然言论尚处于一面倒的形状,大多数人都对刘同寿修史持有反对意见。但是,言论这东西就是双面刃,就算一切人都在骂,但只需关注的人多了,人气也就上去了,要不后世怎样会有炒作这个说法呢。

时辰到,宣入,进殿,礼成,启奏国事……一切都中规中矩,一切人都心猿意马。连城府极深,而且正在着恼的嘉靖,视野都不断在那个匣子下流连。

流程走的很快,没人争论,没人起高调,一切人都等着那个关键时辰的到来。

“臣,翰林院修撰刘同寿,有本启奏……”刘同寿将书匣高举过顶,闪身出班。

“呈!”嘉靖的回应丝毫不拖泥带水。

黄锦一路小跑从丹墀上上去,和刘同寿对过眼sè,这才安心捧着书匣回转,反省无误之后,将书匣呈递到了预案之上。

金銮殿内,闹哄哄的,除了时而发出的粗重呼吸声,就只要翻书页的声响。众臣无从得知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但他们可以试着从皇帝的反应中,窥得一二。皇帝的喜怒不形于sè,曾经是过去时了,一旦跟刘同寿扯上关系,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让诸多有心人高兴的是,皇帝,不断皱着眉头,皱得很紧。

ps。新年到了,小鱼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高兴,不断都开开心心的。

明天的更新有点少,明天的更新也不一定是什么时分,不过没办法,chun节这种大节ri,就算是宅男也逃避不了,总是要去老爸老妈那里尽尽孝心的,就请大家见谅吧。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正文 第211章 廷辩

第211章 廷辩

尽管嘉靖一直皱着眉头,但他看的却很仔细,那本册子薄薄的,总共不过数十页,他竟是看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

清流们心里都有些不自在,皇帝看得这么认真,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妙啊。而且,就这么沉默着观察皇帝看书,对体力和耐心也都是种考验,因此,时间显得越发的漫长了。

良久,嘉靖终于合上了书页,有些疲惫的向后靠去。龙椅说起来很尊贵,实际上却很不舒服,不过,好歹算是有个靠背,比站着肯定强不少。

“张……夏爱卿,翰林院修的这部商史,你念给众人听听,趁着书刚写了个开头,多提点意见。”先前的反应,已经让人难知深浅了,接下来的旨意更是意图难明。

提意见?皇上想要什么样的意见?另外,那个临时的换人之举,又预示着什么?

“老臣遵旨。”夏言走前几步,在丹墀下站定,恭恭敬敬的从黄锦手中接过书册。他注意到,书匣中还有另一本书册,嘉靖并未提及,黄锦也没有把那本书交给他的意思。

疑惑,愈发的浓重了,然而,夏尚书却丝毫不受干扰,表现得一派从容,他抑扬顿挫的念诵起来:“殷王纣,或曰帝辛,名受。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

开始时,夏言的声音颇为宏亮,语速也中规中矩,但是,念着念着,他的声音就变小了,甚至还不合时宜的拉了个长音出来。不单是他,两班朝臣也是一阵sāo动。

这后商书不光名字跟后汉书类似,连文体都差不多,这分明就是纪传体啊!小道士正正经经的修了部商史出来?这实在是太出人意表了。

龙椅上的嘉靖微一皱眉,身边伺候的几个太监会意。同声大喝:“肃静!金銮殿上,谁敢失仪?”

殿内安静下来,夏言的念诵声亦恢复了平稳,然而。殿内的目光交流,却变得无比繁忙。

不会错!这就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中规中矩,一点出格的地方也没有。在场的都是饱读经史的大儒,当然不会分不出这后商书的内里乾坤。但没人会认为这是小道士改邪归正的预示,因为他们很快就明白刘同寿在玩什么花样了。

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纪传的方式阐述历史。以纪来记述帝后生平,名臣异士则以列传述之,再加上记载风土人情、礼法制度的志,便构架成了一部恢宏的史诗。后汉书,三国志,都是这种体裁的史书。

刘同寿献上的这本后商书,只是个开头,仅仅写到了三位君王。一位是被后世称为商纣王的帝辛,另一位则是周文王父子。

对于这几位君王的生平,书中的考据还算严谨。只不过,书中统一以‘或曰’二字作为借口,添加了很多无法查证的内容进去。

这些内容,就是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桀纣就是昏君的代表,在儒家的诸多经典中,这俩人残暴不仁,荒yin无度,昏庸无能……总之,就是集所有儒家认定的皇帝缺点为一身。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后人做反面例子,令帝王们自省。

所以说,商纣王,就是一个图腾。人人痛恨蔑视之,其生平究竟如何。有没有干过什么好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刘同寿的后商书,补全了这方面的内容。他把这位少时聪颖,chéng rén后更是文武双全商纣王,写成了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

书中叙述了商纣王如何重视农桑,并以强盛的国力,向东南开拓,将领土扩大至山东、安徽,以及两江福建,使得这些地区得以王化的丰功伟略。其中的细节大多无可查证,但纣王征服东夷之事,却是有史可查的。

除了军略外,书中还详述了商纣王任用贱民为官,唯才是举的举措。这些变革措施,后来成了他的罪名,即:以贱民辱贵族。

另外,这位昏君的个人生活,也得到了充分的描述。总而言之,后商书的记载,将商纣王从一个昏君的象征,变成了一个颇有争议xing的帝王。如果有人喜欢联想,甚至能将其与本朝的某位皇帝联系起来。

这样的内容,显然无法令嘉靖满意,反过来倒还差不多。但刘同寿不是笨蛋,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说完优点,书中话锋一转,开始历数起纣王的缺点来,而其中最重要,也是决定xing的一条,就是这位帝王不虔诚。

商朝和后来的周朝不同,商朝的国君被称为帝,而非王。之所以如此,因为商朝是个神权合一的集权国家。在商朝统治期间,华夏由多神教,向单一宗教开始转变,商朝的帝王奉神话中的帝俊——即儒家说成的虞舜为祖先,自称天命所归。

书中的理论就是,纣王并非昏庸糊涂的帝王,而是完全相反,之所以被人灭了国,就是因为他不敬天地,太过自大。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书中列举了诸多纣王不虔诚的劣迹,当然,这些事迹都是以或曰开头,却不见于任何经典史籍。其中包括:摧毁庙宇神像,为外来的西方教所诱惑,不敬华夏本土神明,甚至还在女娲庙留下yin诗一首,亵渎神明等等……

看过了帝辛纪,再看周文王父子的纪,事情就很明白了。后两者的文略武功,都不及纣王,所长者,不过虔诚笃信,坚信华夏固有的神明不动摇。

这本后商书,以虔诚与否为标准,将商、周的帝王做了区分,表达出了一种非常不靠谱,堪称异端的思想。文才武功都不重要,荒yin好sè也不是缺点,只要帝王足够虔诚,就能江山永固,延续万年。

这种思想,与儒家的理念南辕北辙,殿中众臣听罢,无不义愤填膺。但是,没人敢出声反驳,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皇上为什么一直皱着眉头。很不爽的样子?显然书中的商纣王让他有所联想,因此心情很糟,这位帝辛,和他的前任正德实在太像了。

朝中无人不知。‘正德’二字,乃是嘉靖朝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