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来越多的安南兵被弹丸打翻在地,或沉重地摔进身前的壕沟内,或是向后摔倒在泥湿的地面上。这些人多半一时还不死,只是拼命挣扎,发出各异的惨叫和哀嚎,增加着战场的残酷气氛。

    靠近壕沟的地方,不计掉落壕沟内死去或是没死的安南兵,短短时间内,己经横七竖八躺满了密集的尸体,那些死去的人,无不是神情各异,或睁大眼睛,或满脸不甘,或眼中还流露着深深的恐惧。

    腥红的血触目惊心,从人体内汩汩流出的鲜血,使大地变了颜色,慢慢汇聚成流、成泊。诸多没死的伤员,厉声嚎叫,到处挣扎爬动着,身受弹丸重伤,又无人救治,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

    终于,那些安南兵被惨烈和恐惧击败了,他们惊叫着往回跑去。即便是督战队也无法阻止他们的败退,很多人跑着跑着,又被枪弹击中,后背喷溅出血花,一下子扑倒在地。

    连城墙还没有摸到,就死了这么多。兰玛菩提和昭披耶望着城外死伤惨重的安南军队,不由得连连摇头。本来对于留在城中还很胆怯害怕,现在却是基本可以放下心来了。城中明军虽然只有五六千人,可抵挡城外数万的安南军队,显然是绰绰有余,比较轻松。

    安南军队起初是打算四面围城而攻,但城外还有数千人的明军骑兵部队牵制接应,并且前后夹攻,击溃了其绕至东城的部队。这就迫使其不敢随意分兵,只能全军聚于城南,希望能从此攻破城池。

    但进攻显然是撞上了铁壁,头破血流,士气低落。而仓促集合起来的大军号称十万,其实真正的人数在七万左右。这七万人中有三万多是真正的士兵,包括了郑氏“骄兵”、“太原镇兵”,以及其他地方的军队,剩下的则是强征强抓来的百姓。

    兵多了声势是强,但战斗力却不敢恭维。看来安南人还没有把“兵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琢磨透彻,更没有想到,掺杂了这么多的临时兵倒使安南军队有了一种乌合之众的特点。

    本来郑氏便认为中国已经易主,清军很快便会取得全面胜利。明军在清军的巨大军事压力下只是苦苦支撑,业已失去了反击之力,更无法再对安南有所威胁。所以,郑氏才不担心残明的报复,而向清军全面投诚,并攻击避入安南的明朝残军,希望得到清朝赦封的安南国王头衔。

    尽管明军的讨伐出乎了郑氏的意料,但郑氏还是判断进入境内的不过是一支残明偏师,初期的失利只是没有防备,措手不及所致。而且明军攻占安沛后便驻足不前,更增加了安南郑氏的这种错觉。

    “兵多势大,军威赫赫,或收不战而胜之效。残明偏师,远道袭远,乃趁我国无备,逞一时猖狂,岂有久战之力?后陈朝时,明军数十万尚且无法占领我国,何况如今兵不过万,又有何惧哉……”

    安南大军统帅郑桧脸色凝重,心中却暗暗叫苦。出征时西定王郑柞,也就是北安南真正的统治者,曾经很自信地对自己说过那样一番话。但目前看来,要击败这支残明偏师显然并不容易。

 第九章 决战

    感谢无生狂啸,清激岩,jforce,朝朝暮暮R,好好的过日子xy,无名无天,我起的名字都被人用了,魔神之子110,糊涂闲人,宇通人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顺意,快乐幸福。

    “大人,敌依城而战,城头火炮又犀利异常,强攻损失太大。”一个幕僚试探着进言道。

    “该当如何?”郑桧面无表情,依然望着安沛城头。

    “卑职觉得可诱敌出战。”幕僚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军可稍退,避开城头火炮,然后列阵,再派信使邀战。”

    郑桧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恐明军不会中计耳!”

    “邀战不成就骂阵,兴许有成功之望。”幕僚谨慎地说道:“另外,信使可言辞谦恭,以收骄敌之效。”

    郑桧想了想,点头答应。反正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试一下总没有损失。只要明军敢出城应战,凭借兵力优势,获胜是相当有把握。

    …………。。

    风吹在脸上,带着硝烟的呛味,朱永兴微微皱眉,风向并不符合他预期的条件,即便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但他也不愿将就。反正安南兵要攻城的话,就让他们在城下流足够多的鲜血吧!还能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增加他们的恐惧。

    安南军队在缓缓退下去,一直退到了视线之外。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是的。打扫的是城内的杀场。这是朱永兴设下的一个小花招,城门虚掩,防守松懈,引诱安南军队从城门攻入。然后便是一阵滚木擂石加火炮轰击,把壕沟上的竹排木梯全部炸断。阻隔了冲入城内的敌军。被包围在城门附近的安南兵在狭小的地域内被明军四面猛攻,火枪攒射、炮弹轰击、刀枪砍杀,完全是一场彻底的屠杀。

    城门的内外,再加上城中的街道上,安南兵尸体枕籍,残肢断臂到处都是。鲜血染红了地面。又汇聚成细流,在低洼处形成了一个个暗红色的血泊。战场的惨酷,令人触目惊心。

    抢先攻夺城门的自然是安南兵中的精锐,被消灭的也是这些中坚力量。城里城外约有三千多被打死打伤,其中有郑府“骄兵”,有“太原镇兵”。沉重地打击了安南军队的士气。至于最后展开攻城战,因填壕而伤亡的则大多是临时抓来的充数之兵。如果再加上与城外骑兵夹击而斩杀击溃的敌人,安南军队至少损失了七八千人。

    安南兵战力有限,即便是所谓的精锐,也与明军相去甚远,而大多数的士兵则与滇省的土司之兵相差仿佛,甚至可能还稍有不如。所以。朱永兴和明军将领对于野战击败安南主力,现在都颇有信心。

    只要风向有利,朱永兴再次感到吹到脸上的风,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以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胜利,这是他坚持的原则,只要形势容许,就不会轻易改变。或许多伤亡一些士兵,在其他将领看来并不算什么,可如果能够避免,哪怕只是很少的数量。朱永兴也觉得良心得安。

    “殿下,敌军派来了信使,下战书,邀我军择时决战。”广国公贺九义走上城头,微微躬身向朱永兴报告。

    “不遣使谢罪。倒胆敢邀战?”朱永兴冷冷一笑,说道:“黎氏朝廷不过是安南都统使,郑氏又算个什么东西?让信使滚蛋,就说郑氏没邀战的资格。”

    “遵命。”贺九义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殿下。”那嵩虽然带来了两千多土兵,但一直没有统兵作战,而是把这些土兵交给明军将领指挥,他则经常跟在朱永兴身边,主要就是观摩战事,见朱永兴这么干脆地拒绝了安南的邀战,觉得有点不妥,便试探着建议道:“敌军新败,或是我军趁胜进击之时。如果我们不敢一战,三军为之气夺啊!不若背城列阵,既可发挥防御优势,又可伺机反攻。”

    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非是吾不敢一战,乃是天时不利,只待时机罢了。”

    那嵩似懂非懂,不知道朱永兴要的是何种天时,是风,是雨,还是艳阳高照?但他也知道不宜追问,便闭嘴不言。

    不出城作战便会三军为之气夺?朱永兴暗自摇头,这那嵩是看过兵书的,但却没有实战经验,很有纸上谈兵的味道。我军防御得当,已获大胜,且士兵在城中吃得饱,休息得好,怎么会士气低落?兵书上的只言片语,有的显得比较虚,并不可尽信,更不可尽照其指挥作战。显然,这个道理那嵩还没有完全领悟。

    而且,城中安南居民家有青壮的,都已经被暂时迁出,和干完苦力的俘虏一起被土兵押往后方的寨忽看管。内部隐患已除,明军守城兵力充足,北门外还有营寨作犄角之势,光凭防守就足以让安南军队进退不得。现在着急的是安南人,而不是明军。

    这几日在安沛城中休整,可不只是加固城池、挖掘壕沟。利用缴获的物资,明军的炮兵又有了加强,工匠们加班加点,朱永兴又抽出人手帮忙,轰天炮已经达到了四十多门,炮弹也足够打几场大战之用。

    时机,朱永兴只是在等待着一个最好的时机,一举摧垮安南主力,兵逼升龙,迫使郑氏认罪求和。准备工作正在逐渐就绪,包括对那些俘虏的安南文官的处置,以及他们隐约听到的消息,都有着深意,为实现整个安南攻略的设想创造着条件。

    至于野战的打法,朱永兴与明军将领们几经商议,也已经布置完毕。各部的位置和任务都安排妥当,想要出战,一声令下。只需要一个时辰便能出城列阵。

    朱永兴刚从城上走下,晋世子李嗣兴便和刘震迎了上来,刘震是一脸的不情愿,李嗣兴倒是挺高兴的样子,“殿下。庆阳王深感兵多将少,欲邀末将助之,还请殿下应允。”

    胡说八道。朱永兴翻了翻眼睛,很干脆地否决道:“不行,你就呆在吾的亲卫队里,保护吾的安全。”

    “殿下。您就让末将上阵杀敌吧!”李嗣兴急道:“临行时,父王再三告诫,要末将勇猛作战,为殿下讨伐安南效犬马之力,万不可贪生怕死,丢了他的脸面。殿下关切之情。末将感念于心,但亦不敢违父王之意。”

    朱永兴皱了皱眉,李定国确实跟他说过类似的话,但这也许就是客气之语,象家长送孩子上学,差不多也会跟老师说“请严加管教”之类的话。只是李嗣兴确实很喜欢战阵冲杀,若不答应。难保他又会趁自己没留意而擅自行动,反倒更加危险。

    “庆阳王,你多派些兵丁跟随,保护好晋世子。”朱永兴无奈地点了点头,又瞪着李嗣兴说道:“为将者,非是勇猛,非是身先士卒,便是称职。莫忘了你的责任,莫忘了手下士兵的安危全取决于你。”

    “殿下教诲,末将谨记于心。定不敢违。”李嗣兴见愿望达成,赶忙躬身恭谨地连声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