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伐清-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何不张榜——”顾应慧脑子灵活,刚脱口而出便知自己犯了错,恍然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嘲地笑道:“瞧这脑袋,此等重要之事,自然不能大张旗鼓。若是弄得天下皆知,难免有奸人乘机混入。”

    “正是这个道理。”米思翰见顾应慧能这么快想清其中道理,脸上露出赞赏之色,说道:“所以岷殿下只交代了情报局,暗中留意。若此女可用,不妨一试。”

    顾应慧皱了皱眉,不无顾虑地说道:“这丫头口快心直,山野性子,怕是——”

    “若说是侍女、丫环,自然找乖巧的。”米思翰若有所思地说道:“南女多娇柔,是以合适的太少。且与殿下说说,成与不成,便由殿下决定吧!嗯,恐怕还要王府内宅的两位,两位夫人看得顺眼才成。”

    朱永兴对梦珠和龙儿的宠爱,大家几乎都知道。只是这身份尴尬,叫侍妾,有些不尊;叫王妃,又没有册封。只好含糊地用夫人,算是敷衍过去了。

    “还是南方好,不冷,穿得单薄些也冻死人吧?”李英梅又发出了感慨,叹着气说道:“不象北方,这一冬天得有多少穷人冻死冻伤。还有这庄稼,怎么还没收?在地里长了这么长时间,估计收得也多吧?”

    北方的秋天比南方的秋天要来得早,当秋风吹进田野的时候,南方还是绿树葱葱;北方的农民在田野里收割着收获,南方的农民还在企盼着丰收。

    与北方比起来,南方的秋少了较多的萧条、凄冷,它有的是安谧与祥和,草木只要还有生命,绿色就不会消亡。有时候直到北方的数九寒天之时,南方才有些许秋意。一下子觉得天空高了起来,阳光柔和了起来,风凉了起来,草木虽没有枯萎凋零,但也象蒙上了一层似要躲避的姿容。

    “那是两季稻,六七月份已经收过一茬了。”方光琛在旁说道:“南方与北方确是不同,你来的时候好,要是夏天,你就要喊热了。”

    “两季稻,一年收两次,那粮食不是多得怎么也吃不完?”李英梅啧啧有声,赞叹道:“老百姓可是不愁饿死啦!”

    “好气候,好地方,也要官府治理得好。”顾应慧插嘴道:“那耿逆盘踞闽省时,可不是这般光景。诸般苛政,再加上沿海迁界,百姓家破人亡的成千上万呢!”

    “嘿嘿,大人又要说岷殿下英明神武,岷殿下仁厚爱民了。”李英梅眨着大眼睛,笑着说道。

    米思翰哈哈一笑,说道:“那你就多听听,多看看,看他说得对不对?”

    “岷殿下那么好,可也不是皇帝,难道还能管一辈子?”

    李英梅说者无心,倒让旁边人没法回答,各自作着掩饰,或转眼望景,或抬头看到,或做凝神思索状。

    此时正经过一个村子,前面早有随行护卫亮出军牌,几个警备军让开道路,目视着一行人穿村而过。靠道的一面墙上有一行白灰涂的标语,引起了方光琛的注意。

    “驱除鞑虏,共享安乐!”方光琛仔细体会着其中的意味,简单而朴实,把抗清与老百姓的最基本愿望联系起来,一读就懂。而且,高皇帝北伐时所提出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方光琛觉察到了现在驱除与驱逐的一字之差。

    好大的志向,比高皇帝亦不遑多让。一字之差倒让方光琛感慨不已。看来岷殿下不仅要光复大江以南,还要北伐复神京,更要犁庭扫穴,全复辽土,方是竞全功啊!

    ……………

    武器装备可能不具有性的突破,但战术却往往能够做到。不仅是早期的火器线列到散兵过度期的战术,火炮配合等,还有骑兵的作战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系统化。

    而在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中,骑兵战术的改良效果最为惊人,密集的墙式冲锋,只要不是列阵出现,对抗非近代化的骑兵无往不利,你找不到任何一个团级建制以上的近代骑兵被对方非近代化骑兵打垮的情况。

    而墙式战术目前已经在世界上出现,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在与既来去如飞,又擅长单打独斗的土耳其人的战斗中,东欧骑兵便积累了墙式战术的经验。

    有明文记载的至少可见于巴登的路易(1655…1707)在与土耳其人战斗中将各个步兵营,各个骑兵中队“没有缝隙”地连成一线,骑兵和步兵一样主要依赖火力作战,以避免土军从空隙中切入,展开对其不擅长的近战。

    在这一点上,朱永兴的思路倒是与巴登的路易有些类似。他认为无论明军怎样训练,除非有个十年、八年的时间,否则在骑术和马背的技艺上,都无法与“马背上长大的民族”相比。

    既然在单兵能力上无法突破,那就只能利用集体的力量,让明军骑兵能够马挨着马,肩并着肩,象一堵快速移动的墙壁平推敌人。这样始终以集体力量作战,而不是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战斗力要远远大于传统骑兵。试想一下,敌人在一个照面儿会遇上两三把砍过来的兵器,个人武艺再高也往往难以招架。

    不过这种骑兵很难练,因为想让战马在冲锋中保持密集整齐的队列,是相当难的整体战术行为,协同不好就会造成整个横队乱得不成样子。但优势也相当明显,在这些骑兵团的密集队列中,纪律至高无上,个人骑术不再重要,单个骑手无需手拉缰绳,紧挨在身旁两边的队友马匹就会带着他向前行进。这样,每个骑兵都可以释放出两只手来战斗。

    空旷的田野中战马嘶鸣,蹄声杂沓,一排一排的明军骑手以尽可能密集的队形向前推进,扬起的灰尘弥漫,几乎遮蔽了整个视野。

    “第二队开始时的速度过快了,第一队还算可以,第三队的队形密集起来的速度不够,太慢了。”

    昌国公高文贵站在高高的木楼上,时而用目力,时而举起望远镜,一边观察着一边大声给旗号兵下着命令,嗓子都有些嘶哑了。

    晋王李定国顺着梯子爬了上来,挥手示意旗号兵不要出声,默不作声地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骑兵的演练。

    “他娘*的,第四队在搞什么,队形搞得象狗啃似的。”高文贵骂着粗口,嗓子干得厉害,回身要拿水壶,才发现李定国就在身后。

    “晋殿下,您啥时来的?”高文贵赶紧拱手施礼。

    “也是刚到。”李定国把挂着的水壶递过去,笑道:“别太着急了,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是吗?”

    高文贵接过水壶,道了声谢,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连嘴角的水滴也不擦,便开口说道:“冲锋距离提高到一百五六十步,一排可达三十匹。倒是比刚开始强多了,可这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吧?”

    “小半年已经很不错了。”李定国伸手指了指训练场,说道:“若是战场上能如此发挥,遇上非满蒙八旗的清军骑兵,也是有一战之力的吧?”

    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并不需要太高的奔驰速度,那样反而会打乱阵型,影响冲击力,所以经常使用的是整齐的慢跑冲锋。而线列冲锋的距离则是越远越难协同,欧洲人花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总结经验,才把骑兵线列冲锋距离从一百码延长到一千八百码,从单一的密集线列衍生出横队、纵队、大步、快步、散阵飞驰等多种战术变形,并使之文字操典化。rs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

    高文贵点了点头,突然又有些丧气,“打的就是满蒙八旗,那些杂碎绿营,哪还用骑兵对付?”

    “呵呵。”李定国拍了拍高文贵的肩膀,望着灰尘弥漫的训练场,幽幽地说道:“没有骑兵,难以在北地制胜,更不用说辽野了。殿下殚精竭虑,想出此法,也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了。若是练单兵的骑术和马上技艺,想要与满蒙八旗较量,岂不是更难?纪律至高无上,团结至高无上,用团结的纪律打败敌人优良的武技。嗯,殿下是这样说的吧?”

    “是的。”高文贵脸上浮起钦佩的神情,说道:“这种战术除了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外,还能够保护侧翼,并防止骑兵胆怯畏缩。”

    最初的骑兵墙战术确实是巴登的路易出于对侧翼的担心,使用的战术也是防御性的。普鲁士腓特烈坚持使用墙式战术,也是差不多的原因。他说过“我不会让我的骑兵中队与中队之间有任何空隙,因为一个与其他中队分离的中队会向敌军暴露侧翼。”而考虑到明军骑兵的骑术并不能够让人放心的话,朱永兴的骑兵战术改良的想法便是不无道理的。

    “或许骠骑兵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微放宽一些,只要不容敌骑通过便可。”李定国思索着说道:“另外,龙骑兵的协同作战也很关键,还有炮车,步兵,这可是一个作战整体啊!”

    目前在镇朔军的骑兵部队分为骠骑兵和龙骑兵,骠骑兵就不用说了,龙骑兵则是骑马的火枪兵,主要是为骠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或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追击逃敌及增援作战。而龙骑兵的坐骑是骠骑兵挑剩下的,矮小、廉价。比不得骠骑兵的高大。

    而在其他各军中,除了夔东的讨朔军,都开始组建龙骑兵。一来马匹的标准可以比正规骑兵大大放宽,二来对士兵骑术的要求也可以大大降低。

    “稍微放宽标准也可,只是怕愧对岷殿下的苦心。”高文贵感慨地说道:“这骑兵,这装备。得花多少钱哪!还有这战术的改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想出来的。”

    晋王李定国点了点头,深表赞同。

    滇省茶马互市的马匹基本上都供给了四川驻军,四川虽然抢种了苜蓿作为牧草,但还需要暂时从外省调拔一些黑豆之类的补充。为了尽快壮大骑兵,政府又计划要在雅州开茶马市,这些投入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连他都觉得组建骑兵的花费已经非常高昂。

    “正因为如此,岷殿下才有意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