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怂怠安淮蛭拮急钢獭保杉鲈诓拍苌希饺莅佋诹啥恼饬礁龆允忠彩翟谑翘趿恕#

此战过后,段辽在与慕容皝的交锋中已完全处于下风,段兰的屡次进犯皆被慕容皝打退,段氏逐渐由攻势转入守势。

晋成帝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皝在谋臣封弈等人的劝进下,心安理得地坐上了燕王的宝座,以封弈为国相,世子慕容俊为太子,鲜卑人终于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前燕。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印下了不少汉文化的烙印,相比于其他的五胡国家,它似乎缺少某种胡人特有的野性,尽管慕容氏从未接受真正的汉化。也许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微小差异(或者说是特点),决定了前燕乃至以后的几个燕国最终的命运。


八、燕赵构恶

慕容皝称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消灭段氏,共同的目的使燕赵两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结成同盟。

晋成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慕容皝的使臣来到赵都邺城,向后赵称藩,与后赵天王石虎共商讨段大计。由于段辽连续几年屡屡犯边,石虎也早有打算要好好教训一下段氏鲜卑,他在国内新召集勇士三万人,扩充了本国的军事力量。此时正好赶上不识时务的段辽派大将段屈云攻打后赵幽州,石虎以水路舟兵十万,陆路步骑兵七万,分两路讨伐段辽。慕容皝当然也没有闲着,他亲自领兵攻掠段氏令支以北(今河北东北部)的城池。

慕容皝的作战路线十分诡谲,总是攻一阵,稍有战果,便迂回撤退,段辽的军队始终难以与之正面交锋。段辽决定追击慕容皝,旁边慕容翰又出来劝说:“现在的形势是赵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在南面,我们应该与慕容皝合力抵抗;这个时候还和燕军争斗,万一失利,我们还怎么抵挡南面的强敌。”

段兰一听慕容翰这话就火冒三丈地说:“我当初还不是被你这家伙的一番鬼话所误,以至造成今日之患,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说着他带上本部兵马追击慕容皝,慕容皝的伏兵在那里等候已久,段兰没说的,又吃了大败仗,往南面落荒而逃。

在南线方面,后赵先锋大将支雄的大军长驱直入蓟城,段辽所属各郡守将,望风而降。段氏鲜卑曾一度强盛,但到了如今这步田地,连决一死战的实力也没有了。段辽困守令支城中,身边的大将竟只剩下慕容翰一个,段辽的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他拉着慕容翰的手说:“我不用你的建议,自取灭亡;我自己只好认命,却让你流离失所,心中深感遗憾。”(人说“英雄末路”,段辽到这个时候才反省自己,迟得实在离谱,不过倒是挺感人的。)

令支城中已不可久驻,段辽与慕容翰分手,带着妻子宗族北逃密云山躲避石虎的追赶;慕容翰仍然不敢去见自己的弟弟慕容皝,思来想去,往东北塞外投宇文部去了。

石虎的前部轻骑兵由将军郭太、麻秋率领,紧追段辽,终于在密云山一带赶上段辽的家小辎重,擒获段辽的母亲和妻子,段辽穷途末路,派自己的儿子乞特真向后赵献上降表和名马,石虎总算接受。

(后来段辽显得有些后悔,又向燕王慕容皝投降,并且联合燕兵,在密云山设下埋伏,大败后赵派去受降的麻秋。一年后段辽复叛,终被慕容皝所杀。辽东段氏鲜卑的历史到此全部结束,不过十六国中还将出现一个姓段的君主,那就是我们后面会提到的北凉王段业,这个段氏与鲜卑段氏有些什么瓜葛,我已无法考证。至于说大理段氏也是鲜卑人,却是捕风捉影罢了。)

石虎进入令支城,按照功劳大肆封赏,为防止段氏的遗民有不轨之举,又把他们分别迁往司、雍、兖、豫四州。(十六国时期如此规模的移民活动屡有发生,这样的文化融合,无论如何要比战争好得多。)

后赵国和前燕国的“蜜月合作”,到这时出现了裂痕。石虎认为慕容皝不和后赵会师一处共讨段辽,而是独自为战,便以此为理由继续进兵讨伐前燕。

石虎贪得无厌的“一贯作风”天下无人不晓,但出兵攻燕的行动还是让燕人惊恐不安。慕容皝得知这一消息,起初也有些犹豫,准备暂时避开后赵军的锋芒。本族大将慕舆根谏言:“赵强我弱,大王如若动身撤退,正好是赵人求之不得的。等他们攻略了我们的土地,抢掠了我们的国民,兵强马壮,粮草丰足之时,我们再想反攻可就没机会了。我们如今应全力固守,壮大气势,待其有变,再乘机出击。要是真的不行,再撤兵也来得及。岂能望风而逃,自取灭亡呢?”其他汉人谋士们也都认为赵兵虽然强大,但不足忧,慕容皝最终下定决心坚守城池,严阵以待。

声势浩大的后赵军队向前燕的国都棘城杀来,士兵总数多达数十万,附近的前燕郡县不战而栗,向后赵投降的城堡达到三十六座。后赵大军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棘城发起猛攻,城内的前燕士兵军心浮动。

慕容皝的部下玄菟太守刘佩主动请缨,要求自带一支敢死队出城迎击后赵军,用胜利来稳定军心。这支由数百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忽然出现在后赵军阵中,果然令后赵的将领和士兵始料不及,面对后赵军,敢死队所向披靡,勇不可当,冲杀一阵之后竟然能够“斩获而还”(虽说“夫战,勇气也”,但这样的奇迹还是让人惊叹),前燕守军深受鼓舞,士气重新振作。

两军在棘城内外相持半月以上,城头的前燕军由慕舆根指挥,每日从早到晚全力抵抗攻城的后赵士兵,慕容皝左右一些意志不甚坚定的人劝说慕容皝降赵,慕容皝十分干脆地斥责道:“孤方取天下,何乃降人乎!”

(慕容皝讲此话时的气魄,不得不让人佩服。从前燕到后燕,乃至西燕、南燕这些蕞尔小国,慕容氏的子孙们都少有为对手的武力屈服的,总是想尽方法保存自己的力量,维持自己的独立政权,能力强者如慕容垂、慕容德,能力弱者如慕容、慕容超,无不如此。)

战争的时间一拖长,坚持不下来的成了远师劳顿的后赵大军。石虎见无法攻克棘城,无奈之下下令全军撤退。慕容皝让儿子慕容恪以两千骑兵追击后赵兵。

慕容恪当时只有十五岁,却已是满腹经纶、颇通兵法的将才了。慕容皝委以重任,对他寄予了厚望。好一个慕容恪,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毫无惧色,率领手下尾随赵兵,乘着天蒙蒙亮,忽然发起进攻。撤退中的后赵士兵弄不清对手的底细,各军弃甲逃窜。慕容恪这两千精兵一路追杀,竟然斩获了三万多首级,令人咋舌,这也是慕容恪崭露头角的一战。后赵乱军中唯有一支军队全军而退,指挥这支军队的将领,刚好也是十六国时的风云人物,他就是石虎的养孙石闵,真名叫做冉闵。

石虎退到国都邺城,方才停下脚步。慕容皝乘胜收复所有叛降后赵的城池,反倒把国土拓展到原先后赵的境内,以后几年燕赵之间战争不断,战争的号角从东北吹向黄河流域,让人隐隐感到北方又一场大的战乱已经为期不远了。


九、成汉衰落

石虎吃了前燕的苦头,不敢再小看慕容皝,但他一统天下的野心没有变。棘城之战的第二年,后赵又与前燕在当初段辽的地盘辽西一带发生军事冲突,羯人和匈奴人组成的骑兵再次不敌几位慕容率领的鲜卑骑兵。石虎平生南征北战,所参与和指挥的战争无数,在一个对手面前连败两阵,还是头一遭。石虎自然气不过,可一时又拿不出什么对付前燕的良策,只好先找个软柿子捏,内讧不断的东晋就成了石虎下一个讨伐的对象。

我在“永嘉之乱”中曾经提到,东晋自元帝司马睿建国以来,王氏家族逐渐掌握大权。王导在内执政,王导的堂兄王敦则在外掌兵,势力一时甚大,乃至元帝登基做皇帝时,竟然提出要与王导同坐御座,所以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对东晋皇帝倒是忠心耿耿,而王敦手握重兵,自恃功大,渐渐骄横起来,元帝对王敦又怕又恨,生怕将来难以制之,于是又另外重用刘隗、刁协等人。

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身为荆州刺史的王敦以诛奸臣刘隗为名,带兵攻打建康,晋元帝忙令刁协、刘隗、戴渊等人迎战。元帝所信用的几个人打起仗来显然不是王敦的对手,王敦的军队很快攻入建康城,刁协在出逃途中被手下人所杀,刘隗则逃往后赵,王敦在建康城中又杀了戴渊等一批反对他的大臣,然后才退回荆州。

晋元帝经过这番折腾忧愤成疾,不久就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绍即位,也就是晋明帝。晋明帝时,王敦一族更是掌握了东晋军事大权。然而“好景”不长,只过了两年,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病重,明帝列举王敦罪状,下令讨伐王敦。王敦命其兄王含为元帅,率兵五万再次攻打建康,这一回明帝亲自募集士兵,朝廷军队打了一场胜仗。王敦得到消息,气极而死,王含则兵败被杀,王敦之乱总算平息。

明帝年轻有为,平定了内部的祸乱,按理说也能排上东晋一朝不错的国君了,可惜他很短命,二十七岁就死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成帝司马衍当时只有五岁,他的母亲庾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庾氏的哥哥庾亮成为中书令,朝中要事都由他来决定。

王导辅政时期,处事待人宽容得体,颇得众人之心,而庾亮以外戚的身份掌权,行事常常不合时宜,威望大不如王导。拥兵在外的祖逖之弟豫州刺史祖约,屡受排斥,对庾亮怀恨在心。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因平定王敦之乱有功,威信渐高,在江北一带集结了上万的精兵,十分轻视朝廷。

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认为苏峻在外,久必生叛,不听以王导为首的多数大臣的意见,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苏峻明白庾亮的用意,便秘密联合祖约发动叛乱,攻入建康。这是短短几年内建康城第二次遭劫,苏峻的士兵在城中大肆掠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