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眼下我们坐船,从洛阳至幽京,每日不需每日奔走辛苦,坐在船中,不要五十日即可抵达。朕今日能有此惠,多亏了你父皇之恩,坐享其成。”
杨娥皇听了李重九这么说,双目泫然欲涕道:“是啊,我早为此不平了,天下人都诋毁我父皇,说他奢侈,好大喜功,却无人见得这永济渠,通济渠之惠。但我父皇生平常说,做事当无愧于己心,后人外人怎么说不要在意。不过你这一番话父皇若是听见,他定要高兴才是呢。”
“当然我是他的好女婿嘛。”李重九笑着说道,不由李重九又想到自己另外一个岳父李渊,心底就不那么舒坦了。
杨娥皇道:“你这人倒会打蛇随棍上。”
看着佳人微嗔,李重九上前牵起杨娥皇的手,凝视她的双目温言道:“是非功过,自在人心,纵然百年内被人蒙蔽,但千年之后,自有人来昭雪。你父皇是非曲直,我会还他一个公道。”
“小九你。”
李重九正色道:“李渊称帝后给你父皇上炀字的谥号,实为不恭,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李渊此人忘恩负义,朕绝不效仿他。”
杨娥皇道:“是啊,父皇是有过过错,但炀字确实不敬。”
第六百零一章大赵年号
杨娥皇听说李重九要给杨广加谥号,当下:“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后因周厉王暴政,后人才将其谥号定为厉字,我父皇虽失天命,但炀字恶谥太过,小九,那你要给父皇加什么谥号?”
炀确实太过了,李重九记得陈后主在病逝后,杨广给他的谥号也是炀,李渊再给杨广加个炀字,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吗?将当年投降杨广的陈后主的谥号,再原封不动地奉还给杨广。
李重九沉吟了一阵道:“朕决定给你父皇上谥号为武,你觉得如何?”
杨娥皇听了微微惊奇道:“武字是美谥,父皇毕竟是失了天下的。我看来只要平谥,我和母后就知足了。”
“不以成败论英雄,”李重九道,“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你父皇当年灭陈国,破吐谷浑,威服突厥,虽后来有辽东之败,但仍不失一个武字。以后在我大赵,百姓皆称你父皇为武皇帝就好了。”
“小九。”杨娥皇听了垂下头脸上露出欣然的神色。
李重九的御船逆着洛水终于抵达洛阳城下。
洛阳处于洛水之阳,古人有云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洛阳之意,就是洛水之北。
舟船行过但见洛水南北两岸,皆是新田,央苗绿油油的一片。唐郑大战后,洛阳附近已是渐渐恢复了生气。百姓重新定居下来。洛阳附近田产,都为王公大臣的私产。百姓求一田不易。早在战国时苏秦有云,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苏秦就是洛阳人,因家里没有靠近洛阳城的田,故而才立志读书出人头地。
坐船近于洛阳,李重九即望见两座高高的楼阙,一左一右对峙于洛水上。门阙高达五层,雄伟而立。李重九坐船左右百姓们驾着舟船。满载着瓜果新鲜蔬菜,直入洛阳的南北各市贩卖。
水门关卡上盘查士卒得知赵王亲至,连忙开闸放行。
李重九至天津桥附近下船,因李重九没有告之百官自己已回洛阳,故而直入洛阳宫。但见洛阳宫一切张灯结彩,显然是快准备就绪,只等着登基大典开始。
温彦博等人得知李重九已回到宫城。立马从中书省前来接驾,迎李重九至乾阳殿之中。
温彦博等人参拜李重九后言道:“陛下,登基大典万事已是具备,尚缺百官官位爵位,后宫嫔妃封号尚未册封,等陛下亲自决断。”
李重九点点头道:“朕知道了。此事朕稍后再办。”
姬川言道:“陛下年号我等已是亲自拟定了数个,一会请陛下过目。”
张玄素又接着道:“陛下百官请陛下尊号,已交中书省议论过了,现请陛下过目。”
“尊号?”李重九想到如果说谥号,庙号都是君主过世后加的。那么尊号就是皇帝在世时称的,百姓提及可以不用避讳。
李重九知道百官给自己上尊号。有几分迫切地问道:“是什么尊号?”
张玄素当下道:“百官昧死上尊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
“够了,”李重九打断道,“尊号这么长,你让百姓如何叫?百官不是看朕笑话吗?”
张玄素连忙道:“微臣不敢。只是陛下文成武德,用区区几字不足以形容陛下的伟大,故而百官们自是希望尊号越长越好。”
李重九将手一拍龙椅道:“告诉百官不必了,尊号辞去,以后不许再议。”
“诺。”张玄素答允道。
李重九道:“百姓记不得那么多长名字,再说加尊号之事太虚。对了,姬川你说年号已是议了一个是吗?”
姬川当下道:“是的,陛下这里是文表,请陛下浏览。”
李重九接过文表仔细看过,道:“太和,仁德这都太平平,不足以为朕的年号,倒是这革新二字语出何故啊?”
张玄素道:“革新二字,乃革故鼎新之意,出自易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乃是新科录取的士子王博进表所言,微臣见了觉得这二字甚好,故而抄列其中。”
姬川也道:“微臣也觉得这革新二字甚好,陛下建立一新朝,革去旧朝弊病,而鼎新大业之气象,实在是一朝开天辟地之举,微臣以为可行。”
李重九看了道:“朕也觉得,就以这二字抄录给皇后,百官看,若无异议,就以此为年号。”
温彦博道:“中书省提议尊老大人为太上皇帝。”说到这里,姬川道:“陛下自古以来只有汉高祖之父刘太公,未登基即为太上皇,而今又多了陛下。”
李重九没有立即答允,而是道:“这事朕需问过父亲的意思,再作定夺。”
这时薛万述道:“陛下这次登基大典,已向四方传檄,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梁师都皆是遣使道贺观礼,处罗可汗送骏马三百匹作贺,义成公主送牛皮百张,羊皮千张,另外孟海公亲自来洛阳,徐圆朗也派其子前来,新罗王派空山元晓二僧率百名新罗僧侣道贺,并奉上牛黄人参无数。”
李重九点点头道:“好,远来即是客,令鸿胪寺好好接待外宾。”
当初称王时,为了精简机构,将鸿胪寺并入礼部,眼下李重九则新设鸿胪寺。
薛万述当下又道:“陛下,除了新罗之外,海上的倭国也派使者犬上御田锹,小野妹子来拜见陛下,对陛下登基道贺。”
“倭国?”李重九一愣,这不就是日本吗?
“他们来作什么?朕好像没有邀请他们吧!何况就算他们听闻朕已登基,但赵国于倭国消息往来数月之久,倭国的使者也不可能闻讯前来吧。”李重九言道。
张玄素道:“陛下倭国派遣使者来,貌似是有原因,要进谏陛下的。这犬上御田锹,小野妹子昔日都出使过前朝,这次再来,必然有旧事有关。”
李重九道:“这容易只要找在前朝为官,知道此事参与机密的人问一问即可,此事问裴卿即可,立即传召裴爱卿。”
不久裴矩上乾阳殿来向李重九道:“老臣裴矩拜见陛下。”
李重九道:“裴卿,年事已高,不必下拜,朕有话要问你。”
第六百零二章半岛风云
裴矩道:“请陛下垂询!”
当下薛万述将倭国来人之事,告之裴矩。
裴矩听了言道:“当年倭国派使者五度遣隋,当时倭国使者明意上说,我大隋天子重兴佛法,故而派佛僧来学佛,将来归国后恢宏佛法。倭国人表面上是学习佛法,但实际上却另有他谋。”
“哦?”姬川道:“倭国不过是海上弹丸之国,难不成还有什么野心吗?”
裴矩道:“倭国不同于普通东夷,南蛮,其国主乃是女帝,全国上下崇敬佛法,当初倭国派人访我大隋,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在新罗百济故地任那的势力。倭国联合百济与新罗数战,各有胜负,有意倾国之兵征伐新罗的大军,故而倭国遣人来访我大隋天子,乃是希望我大隋不要插手他攻打新罗之事。”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
温彦博道:“高句丽乃是我大隋宿敌,我等对他不陌生,新罗国与我朝互易许久,且为盟国,也有邦交,至于百济,倭国实在离我大隋太远,我们连其国力几何,兵马多少都不知道。”
姬川道:“区区一海上之国想来也不会有许多人马吧。”
裴矩道:“文林郎,鸿胪卿掌客裴世清乃是我的族侄,当年他曾率人访倭国,深明倭国底细,他说倭国不可小视。”
李重九听了道:“朕知道了,先传召倭国使者觐见!裴卿你在一旁。帮朕看看这倭国之人,到底是何意?”
不久后在鸿胪寺官员引着两位倭国使者前来。但见倭国使者皆是着冠,只是一人着浓紫之冠,一人着浓青之冠。
但见那着浓紫之冠的人居首,向李重九以半吊子的汉话道:“小臣替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洠Тμ熳游揄Α!�
李重九听了眉头一皱,而下面裴矩却是先上前一步喝道:“小野妹子你还是如此说辞,当年陛下派裴掌客与你并赴倭国训斥,你还忘了吗?莫非你倭国以为王朝更替,中原皇帝就可与你一方倭主平起平坐否?”
裴矩出声。令小野妹子神色微微讶然。小野妹子看向裴矩讶然道:“原来是裴侍郎,未料到中原大乱,公居然还健在啊。方才是小臣口误,当时从波难登船时尚未知陛下已在洛阳称帝,如早知一步如此,也不会这般…”
李重九见小野妹子服软点点头道:“贵使远道而来,足感盛情。不知路上走了几日?”
小野妹子言道:“多谢陛下关怀,小臣奉了吾主之命后,从住吉津出发,经波难津后,再至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