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7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娇鲎阋源蚨泄奶跫泄耆赡芊牌氲鹿拇秤岩暾镜叫家环健V泄皇侨毡荆泄梢蕴峁┒孕际凳翟谠诘闹г蛘叩骷�30个或者更多的师海运西欧,或者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线向俄国提供援军。即便中国人像狡猾的日本人一样不提供部队,至少可以让俄国感到安心不再担心远东的安危。在豪斯特使回国后,美国加强了对英法两国的劝说,力图使英法俄三国满足中国的条件,将中国拉入协约阵营。
  中国人提了些什么?关税自主?殖民地问题?治外法权?这些东西有那么重要吗?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不是十年前了,中国军队已经证明了他们有资格提出主权方面的要求了。好在他们并未提出令英俄不能接受的条件嘛。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如果中国加入德奥呢?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美国人说服了英国。更因为西欧战场日益恶化的形势,使得英法俄在中国问题上终于取得了一致。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俄国和法国的困难更大,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新的援助。其实阻碍在于英国,英国总是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答应中国的某些条件总比在远东添加一个敌对大国要划算的多。终于,英国人在四月初派出了特使前往中国,代表协约国与中国进行谈判,无论如何要将中国拉入自己一方,从而解开这个死结。
  英国特使史密斯是4月20号秘密抵达北京的,他肩负极其着重要的使命,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中国结束中立。
  严玉龙少校所在的原第6师16旅根据国防部命令整编为第17军49师。为了表彰16旅的战功,国防部是以该旅为基本部队扩建17军的,旅长曲致庸少将(山东战役后晋升为少将军衔)直升军长,军部以16旅旅部扩编而成。这样就给原16旅军官一次千载难逢的升官机会,原46团2营营长严玉龙也晋升为中校,调新组建的49师147团任团长,跨越了军中很重要的一个台阶。
  按照国防军已经形成的惯例,团级军官就进入了中级军官的行列,而营以下(含营)只能称之为基层军官。
  17军是被编入西北军区的,预定的驻防地域是西府(宝鸡)。该部仍在山东——河南一带整训补充,但团级以上军官获得一次休假,分批乘火车到北京游览首都。严玉龙于是获得一次进京的机会,他抽了空子到丰台后勤学院探视老长官周毅中将。
  后勤学院隶属于联勤总部,是培养后勤军官的最高学府。丰台一带全是军营了,总部的大机关几乎都扎在了这里,总参谋部、国防部、联勤总部、海空军司令部……丰台这个北京门户成为军队系统的大本营。
  按照惯例,军事院校的院长校长们一般都是挂少将军衔的,只有福州海军军官学校和济南军事学院的一把手挂着中将肩章。后勤学院论地位是不能跟被公认为海陆军最高学府的军校相比的,周毅复出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出任后勤学院院长显然是照顾了其历史。
  严玉龙一直与老长官保持着书信来往。即便是周毅被软禁的那几年,严玉龙也按照每月一封信的频率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介绍着外界的情况。他不知道他之前给周毅寄的每封信都受到了军情局的检查,但那些并无大碍的信函倒是全部抵达周毅手中了,给深陷囹圄的周毅莫大的安慰。
  那几年里,像严玉龙这样“忠心”的部下真不多。
  龙谦建国后第一次出巡就回到了自己的发迹之地山东,凭吊了鲁山墓,也在郑家庄探望了周毅。那次之后,周毅的待遇好了很多,其缘由大概因为龙谦已经原谅了周毅在新宁之变中的态度了。直到周毅被任命为后勤学院中将院长,算是将那段蒙山军军史上不堪回首的一幕揭过了。
  周毅很高兴严玉龙的到来,亲自下厨帮郑婵为严玉龙整了一桌菜,席间喝了好多酒,详细询问了山东之战的过程,对严玉龙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微笑着对郑婵说,想不到我原先的通信兵如今已是中校团长了!
  严玉龙望着鬓角已经全白了的老长官,心里却有不忍,“如果没有那回事,您至少是上将了。”
  “不要提那件事!”周毅的神色严肃起来,“那件事错在我。若不是龙司令的宽容大度,换做任何人,我的脑袋都保不住了!”
  严玉龙还想说,被周毅严厉的眼神所制止。于是话题转到了陆军的大扩编上。
  “老领导,您觉得我们是不是要对俄国开战了?不然为何将大批的部队调入西北和东北?老1师也出关了。”
  “这个就不是你所关心的事了。这一次16旅运气好,直接扩充为军,部队的素质肯定会下降,你应当抓紧时间练兵,不要去考虑哪些最高层所考虑的事。有总统在,一切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的新绿,“我们这些人算是命好,跟着总统,看到了一个新中华的诞生和强大,不是吗?吃菜,吃菜。”
  话题转到了家务,不再谈公务了。周毅已经听说了英国特使进京,是封国柱元帅在电话里对他说的,他却没有对严玉龙讲。当年那批蒙山军元老,跟周毅保持往来的就剩了封国柱。
  周毅也知道龙谦不在北京。他出任后勤学院院长后,曾举家被欧阳中接入海晏堂吃过一次家宴。那次之后,表面上算是恢复了正常。没人再提新宁之变了。但周毅清楚,他永远不会回到军队的核心了。
  “玉龙,你要记住,人的一辈子最关键的就那么几步,走对了一生顺畅,走不对就步步蹉跌了。凡事多动动脑子,嗯?”临别之际,周毅这样叮嘱道。
  
  第七节肃贪的思考
  
  从1911年起,龙谦每年至少出巡一次,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一般选择在秋天。每次都有一个调查或视察的主题,或工业,或工业,或教育,或民生。根据所拟定的主题不同,选择的陪同人员及目的地也不同。曾经有过秘密出巡的打算,搞一搞戏文里的微服出访,但证明极不可行。第一还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他必须与办公厅保持畅通的联系,随时处理紧急公务,这就杜绝了他秘密出访的念头。
  1916年龙谦将出访时间提到了春季,目的是看一看西北数省交通和水利方面的情况。陪同他出行是交通部长端方、水利部副部长刘道一。另外还有一个令官员们感到头疼的人——监察部长曹敏忠。
  他们从北京乘火车出发,第一站到了太原。在阎锡山省长的陪同下看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汾河水库并花了一天时间骑马考察了汾河西岸几十里的地方。山西的问题不是涝而是旱,修建水库也就是整饬水利必须的功课了。水库的作用主要是抗旱而不是防洪。
  龙谦满意地看到太原西郊人工造林已经初见成效,听阎省长介绍了其植树之经验,无非是包干的办法,却也有效。山西的情况一直令中枢满意,在义务教育、乡村自治、金融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建国后第一家被央行审批成立的地方商业银行就出在山西,如今这家晋商银行的业务已经遍及北中国,开始向南方渗透了。龙谦着重了解了农业情况。阎锡山汇报说农业一直比较稳定,增长率在5%左右,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从这位年轻省长的汇报中,听出其关注的还是交通和工业,希望中央在交通及工业的布局上更多地倾斜山西。
  实际上山西的交通和工业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自正太铁路后,山西在建国后修建了太原至长治的铁路以及同蒲铁路,但同浦路北段尚未竣工,预计要到后年了。太原至蒲州的南同蒲线已经在去年通车,连接上了陇海路。端方还出席了竣工剪彩仪式。等北段通车连接上正在建设中的京绥铁路后。有“表里河山”之称的山西就有了四个出口。这将极大地改善该省的经济。山西对交通的渴望很甚,修建同浦路的一半款子是省里自筹的,阎锡山下令所有吃“皇粮”的必须人人报效。为此受到了总理的批评。但其建设的成就也大,不仅铁路上的快。公路建设也颇有成绩。受到了交通部的肯定。
  除了交通。工业方面的成绩也很大。太原已经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军工比例高,钢铁和煤焦是其两只拳头。自太原至晋东南铁路修通后。太原也组建了山西钢铁公司,现在的年产量已经突破5万吨,加上先期建设的长治钢厂,山西一年可以生产13万吨粗钢和15万吨生铁。至于煤焦更具优势,目前京津等地的煤炭和焦炭基本来自山西,其煤焦收入占据了全省收入的55%。财政一直比较充裕,是向中央“贡献”的省份之一,也有余力来建设交通和工业。
  龙谦在肯定山西交通及工业建设成绩的同时还是提醒阎锡山等山西官员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几乎没人真正明白环境破坏的结果,估计这样搞下去,再有十年就出问题了。所以,龙谦强调了水土保护的问题,指示要将植树造林的工作坚持下去。说从北京来山西,所见的山头基本是秃的,啥时候能披上绿装就好了。植树涉及到投入和保护,关键在利益的分成。不要怕百姓挣钱,荒山嘛,就把它交给百姓,以村为单位,成材的树木就是村里的收入。
  龙谦在太原住了三天,除了看水库及造林,还视察了几个军工厂。然后沿刚竣工的同浦路南段(太原至蒲州)乘专列南行,过黄河进入陕西。1915年,渭河流域遭遇水灾,水利部有个治理渭河的大方案,但反对的声音不少,一直没有定下来。龙谦不懂水利,他更想看一看灾民的安置问题。
  曹敏忠此行的任务是调查陇海路西段发生的贪腐案。他派出的调查组已经到了西府,他是去督促办案的,被龙谦听说后拽了一同走。
  在路上,就监察部持之以恒的反贪污工作,端方与曹敏忠曾有过激辩。
  端方认为从建国以来监察部为了肃清官场流弊,抓了判刑的官员足有上千名了,砍掉脑袋的也过百了,还建立了直属监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