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蝗保沟棉葎粮械角妨肆唷�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虽然受到目光盯住了北洋新军军权铁良等的挤兑,但政治上仍然极具进取心。立宪风声渐紧,他从观望派一下子转为坚定的立宪派,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是慈禧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万一哪天突然跌倒,光绪重新掌权,就凭戊戌年的过节,即便能保住脑袋,官职是肯定要丢了。而清廷一旦立宪,皇帝将被剥夺实权,自己自然无事。不过,这种说法不过是局外人的议论,袁世凯自己肯定不会说,察其究竟,作为晚晴最出色的的政治家,袁世凯绝不会将自己的脑袋和前程寄予立宪上,合理的解释是立宪会给袁世凯带来更大的实惠。这种推测更接近于实际。
  立宪后会设立内阁以行使行政大权,按照当时的情况,内阁总理多半是满人出任,而奕劻以其爵位和资历,担任总理大臣的可能性很大,而凭着袁世凯这些年在奕劻身上的投入,谋一个副总理不是过分的要求,以之前在中央练兵处的情况,奕劻仍然会成为摆设,内阁的实权将落在袁世凯手中。
  雄心勃勃投入官制改革的袁世凯大刀阔斧,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撤销军机处,吏部,礼部,翰林院,都察院,宗人府;合并工部和商部为农工商部;改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部和海军部;增设资政院、审计院、交通部、留学部。同时设责任内阁,设总理大臣一人,推荐奕劻出任,左右副总理大臣各一人,自己居其一。
  吊诡的是,方案尚未正式上报便泄露了出去,立即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首先反对的是军机处。大小军机们简直出离愤怒了!军机处是什么?自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就是皇权运作的最高行政机构!如今袁世凯竟然要撤销军机处,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皇亲国戚们也激烈反对。袁世凯的方案是将皇族排挤出国家的决策和执行之外!难怪有人说他是活曹操。这不是窃取大清天下的预演吗?担任户部尚书的铁良想,即使自己出任副总理大臣,也将交出目前掌控的兵部和财权。
  关键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军机大臣瞿鸿禨。瞿鸿禨并不反对官制改革,他反对的是奕劻和袁世凯。瞿鸿禨的办法是觐见慈禧,他找了个机会单独面奏,对慈禧说,袁世凯的方案是改军机处为内阁,表面上看起来区别不大,实际情况却是天壤之别。军机处的运作方式是做出决定后要先请示太后同意后方可实施。而内阁成立后是先实施再奏报——不过是备案而已。所以。如果依据袁世凯的方案搞。太后您老人家从此不必为军国大事操心了!
  瞿鸿禨成功地激怒了慈禧。立命瞿鸿禨拟旨,宣布官制改革的无不议原则:军机处事不议,八旗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宦官事不议。
  袁世凯吃了一闷棍。被迫改自己拟定的方案。
  就在官制改革纷纷扰扰之时,另一件大事又吸引了国人的眼光。
  1906年8月底,朝廷批准了铁良等人的建议。拟以新建陆军在彰德举行秋操大典。让朝中那些不谙世事的王公大臣见识下新军的赫赫军威。
  为了检阅新建陆军的成果,尚未裁撤的兵部决定在1906年秋在河南彰德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新军会操,增加了对抗演练的内容,完全具备军事演习的基本内涵了。
  拟定出席秋操的新军分为南北两支进行对抗演练,北军由段祺瑞的第三镇主力加曹锟的第一混成协组成,总兵力约一万九千人。南军由张彪的第八镇第十五协加黎元洪的第二十一混成协,另加第五镇第十协的一个标,总兵力约两万人。
  为了增强这次秋操的对抗性,朝廷专门掏100万两银子向德国购买了用于演习的橡皮子弹,这玩意打在身上要不了命,但是也会伤人,导致士兵跌倒暂时失去战斗力,橡皮子弹会在人身体上留下片片青紫,甚至会洞穿军衣。所以裁判很容易判定“战场”上部队的伤亡率,从而判定其胜负。
  至于炮兵骑兵工兵辎重等特殊军种,各有其方法判定高下,比如炮兵,将采取实弹射击的方法考核射速,射击准确率等指标,当然不可能将炮兵用于与步兵的对抗了。
  已经确定的秋操项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阅军容,包括对特种军种的考核。第二阶段是实兵对抗,那是步兵的事,也是秋操的高潮。
  出席了这次军事盛典是注定主宰晚清的风云人物:检阅大臣为袁世凯与铁良,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徐世昌指挥会操参谋处,南军总统官为黎元洪,北军总统官为段祺瑞。还有一个此时尚籍籍无名的小辈人物,那就是被袁世凯点名担任审判员的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不久,年方二十四岁的蔡锷。
  抽调山东部队加入会操是铁良的主意,此次会操铁良担任检阅大臣,点名要第五镇派一个协的兵力参加。慈禧这两年总听说第五镇如何的精锐,尤其是奕劻和铁良从山东回来,每年收受龙谦大笔贿赂的奕劻更是将第五镇夸为国内精锐第一,慈禧也想看看自己所看重的这支部队究竟如何,于是传谕必须抽调龙谦的部队参加会操。
  袁世凯当然不愿意山东军参赛,但又不能拒绝太后的旨意,所以从南北两军兵力相当出发,如果第五镇出一个协就有些不好安排了,最终说服铁良只抽调其一个步兵标参加,而且使其加入南军。铁良略一思索便同意了。
  铁良素知袁世凯指挥不动第五镇,进而歧视排挤第五镇。但这正是老佛爷希望看到的,也是自己乐于看到的。而袁世凯将第五镇的部队编入南军,是想在演习的第二阶段打败这支北洋军的另类部队,给看重第五镇的朝中大员一个耳光,让慈禧为首的满洲贵族知道袁世凯一手训练的北洋主力才是大清的擎天玉柱。如果将其编入北军,这个效果就打折扣了。
  朝廷的旨意到达山东,龙谦立即召集主要将领及谋臣开会商议此事。除掉总部处长以上军官,驻防济南及青、莱两州的第十协标统以上军官,换防至山东西部数府的第九协标统以上军官悉数返回济南,巡防军宁时俊以下三个暂编团的团长也列席参加了这次会议。
  龙谦还是他的老办法,由参谋长司徒均将情况通报后,自己就闭口不言了,专心听大家的发言。
  
  第六节彰德秋操二
  
  参加会议的蒙山军高级军官们首先对朝廷只允许第五镇出一个标参加会操表示不满,凭什么连组建时间比我们晚的多的第二十一混成协都全员出动,却如此歧视我等?曹锟算个屌?早就是咱们的手下败将了!却带他的第一混成协全部出战?
  大家将会操视为了真正的作战。
  其次就是派哪个标出动。大家见龙谦稳坐如山,知道命令难以更改,开始议这个代表蒙山军出战的荣誉。本以为会争得很激烈,谁知根本没出现那种情况。叶延冰率先发言后,其他人都不大起劲了。
  叶延冰的理由最为充分,“跟德国人较量了两次,国柱、冯仑你俩这次就不要跟我争了吧?轮也轮到我了。”说这番话时叶延冰有些遗憾龙谦的对调,他更愿意带二十标出战,那才是他一手调教的精锐。虽说十九标的素质也蛮好,但叶延冰还是怀念自己的老部队。
  很少在会上主动发言的周毅支持叶延冰,“老叶说的是。我建议派十九标。”
  封国柱和冯仑对视一眼,心里有些不甘,但也不好开口了。军中讲资历,尤其是和平时期。叶延冰跟冯仑、封国柱资历相当,而且如今和龙谦攀上了亲戚。如今封、冯二人都当了副协统,而叶延冰依旧是标统,两次与德国人演习,龙谦都没有用叶延冰。无论如何不能说龙谦重用亲戚。现在再去与叶延冰争,有些说不出口。而韩子英刚接任石大寿的职务。根本没资格跟叶延冰争。
  “嘿,这倒少有啊。当初与德国人演习,大家几乎争破了脑袋。”龙谦见会议竟有些冷场,只好开口,“这次是诸路新军同场竞技,却发扬起风格了。我跟你们说,这不是谦让的时候,也不是论资排辈的时候。这次虽然只去一个标,但必须为蒙山军赢得荣誉回来!司徒!”龙谦侧身盯着坐在左手的司徒均,“你来说说。最近今年四个步标的综合考核情况。”
  司徒均对参谋处副处长姜义柳说。“你将评比情况报告司令。”
  蒙山军内部有一套评比制度,囊括各个方面,训练成绩,武器保养。纪律执行。内务管理。林林总总。标(团)作为最大的战术单位,既接受协的考核,也直接接受镇台参谋处的考核。
  “前八个月对四个步标的考核。十七标两次第一,一次第二,十八标一次第一,三次第二,十九标三次第一,二十标一次第一,四次第二……”姜义柳站起来报告。
  “唔,倒是差不多。”坐在龙谦右手的宁时俊看着龙谦,“司令,十九标夺了三次第一,我建议派十九标去。”
  “明远的意见呢?”龙谦咨询了下王明远。
  “我同意派十九标。”
  刚才周毅已经推荐了十九标了。龙谦便不再征求周毅的意见了,“好吧,那就是十九标了。”他拍了板。
  十九标是冯仑带出来的部队,但现在的标统却是叶延冰。这个局面对冯、叶有些尴尬,叶延冰自然愿意去彰德露脸,但更想带自己的老部队二十标去,他自认二十标的战斗力不弱于十九标。八个月的综合考核,二十标竟有四次第二,这只能说是运气问题。而冯仑知道因自己纳妾之事,龙谦对自己不满,虽然当众没有批评,但私下却说了他,认为他给蒙山军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而且,他刚指挥了与青岛德军的第二次演习,即使没有纳妾之事,龙谦出于军内诸将的平衡,也不大可能再派他去。
  “这样吧,去彰德参演由周毅协统带队。十协的参谋机构跟周协统去。总部参谋处也要去人,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